本 名:公孙龙
字 号:字子秉
所处时代:赵国(前403年—前202年)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赵国
主要成就:名家人物
名家公孙龙的辩论:“白马非马”的形而上学思想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
公孙龙的画像
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既是名家的人,也受到过道家学说的影响,可以说是身兼两家之长。公孙龙是名家有名的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什么是离坚白呢?就是说一块又坚硬又白的石头,因为白和坚是由两种不同的感官感觉到的,所以认为白和坚是相对独立的。
公孙龙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是作为平原君的门客,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燕国欲要攻打齐国,公孙龙就带着手下的弟子们前去劝阻燕国退兵,燕王满口答应了,但是公孙龙却觉得燕王并不是真心的,不可信,他认为:“当年燕王招揽了想要攻打齐国,能够攻打齐国的贤才到燕国,后来成功击败齐国,现在这些善于用兵的人还在大王的手下,所以大王不会退兵的。”这一番话说的燕王无言以对。
之后公孙龙多次参与到各种辩论之中,比如在秦军围攻邯郸,平原君成功解围的时候,有人请求赵王封赏平原君,但是公孙龙觉得这次的功劳并不完全是平原君的,是全国人民的功劳,所以这样接受封赏是把国人的功记在了平原君的头上,所以建议平原君不要接受封赏,平原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他更加重视。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有着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根据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成了诸多的流派。而在诸多贤人之中,公孙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公孙龙他是什么学派的呢?
名家学者公孙龙
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学者,同时他和道家的关系也比较微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公孙龙一生的著作《公孙龙子》并没有收录在名家的著作之中,反而是收藏在道家的典籍里面,不得不说这是比较令人玩味的。当然公孙龙在名家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名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倡的坚白论、白马非马等观点可以说是中国逻辑哲学的开端,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了公孙龙,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名家,名家,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探讨的学派,这个学派有一个非常知名的点就是其中的成员都非常善于辩论。说到动嘴皮子的功夫还真没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对手,因此在当时其实很多名家的人都混得不错。名家最先讨论的主要点是“刑名”之间的关系,用来研究刑法概念,后来逐渐脱离出去,开始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通过激烈的辩论来说服别人,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比较奇特,不够科学,而且在辩论的时候又经常流于诡辩,所以名家的名声在后来其实一直都不好。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那就是“白马非马”,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也就是说白马不是马,或许说到这儿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困惑了,白马不是马,这怎么可能呢?
公孙龙白马非马
首先从辨证论的角度上公孙龙的这个论点是关于物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他探讨了逻辑学里面的“个体”和“一般”的关系,并且将他们之间的联系斩断,同时夸大他们的区别,形成了这么一种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这个观点其实从一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正确的说法,公孙龙没有说错的,这只是集合论里面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公孙龙的表述之中,将白马作为一个个体,而马作为一个一般情况,马是马,白是马的附加属性,所以白马这个个体并不是马这个一般情况,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
或许说到上面小伙伴们还不好理解,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两个集合,一个集合就是白马,还有一个就是马,自然这两个集合是不一样的,白马这个集合就不是马这个集合,因此可以得出白马不是马,然而白马这个集合是包含于马这个集合之中的,所以也可以说白马是马。这个观点说不上完全的错误,但是公孙龙主观的忽视了马和白马内在的联系,单纯的夸大了一个命题之中主语和述语之间的差别,对于这句话,古龙先生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个人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女朋友不是朋友。”
公孙龙在赵之时
自古以来人无完人,但是也没有没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很多时候看来都很搞笑,没有用,但是其实都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有证明过,比如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当名的名家大学者公孙龙和一个善呼者。
公孙龙的画像
公孙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尊崇,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拜他为师跟在他身边学习,有一次公孙龙在赵国想要出去游学,手下的弟子都想跟着去,公孙龙说:“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我是不能和他一起去游说天下的。”这时候有一个穿着朴素的人来求见公孙龙,他说:“我擅长呼喊。”公孙龙就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我的门下原来就有能呼喊的人吗?”结果都回答说没有,于是公孙龙就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弟子。
过了几天之后,公孙龙前去燕国劝说燕王,到了一条河边,但是船只却在河的对面,于是公孙龙叫来了那个“善呼者”,那个人在河的这边一声呼喊,船就过来了,因此公孙龙等人得以渡河而去,这个故事再次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他的一技之长即使有的时候会很没有意义,但是在有的时候却能发挥出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作用来。所以说,哪怕是圣人在世,也不会拒绝和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交朋友。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
公孙龙简介: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族,东周战国末年赵国人。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赵惠文王六年(前293年),封公子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好名家论辨之言,公孙龙遂为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云,“平原君厚待公孙龙”。
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燕昭王欲攻齐国,公孙龙带领弟子,从赵国赶到燕国,力图劝其“偃兵”。燕王满口答应,公孙龙却表示不可相信,说道: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而今“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他用这种“循实则名”的方法猜透了燕王的真实用心,使燕王无言以对。(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应言》)
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答应相互援助。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此事告知平原君。公孙龙向平原君建议说:赵也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援救魏国,秦国却攻打魏国,是秦国首先违背了盟约。(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淫词》)
十九年(前280年),公孙龙又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之事。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并指出赵惠文王当秦得地而缟素布总,齐亡地而加膳置酒,并不真正具有兼爱之心,故不能行偃兵之实。(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审应》)
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兵攻赵,围邯郸。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封。公孙龙连夜驾车入见平原君,认为此举甚不可行,指出“王举君而相赵,割东武城而封君者”并不是因为平原君的才智能力为赵国所独有的,而是因为平原君是赵王亲戚的缘故。而“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即计国人之功于亲戚名下。因此建议平原君不要受封,平原君听从了公孙龙的建议,并由此对其益加看重。(事见《战国策·赵策三》)
作为战国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尤以诡辩著称。据说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
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反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
公孙龙于是娓娓道来:“‘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白马非马”这个中国哲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便由这个故事而来,《公孙龙子》中有一篇《白马论》,论述的正是这个命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令他蜚声远扬。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儒家孔穿路过赵国,专程到平原君处找公孙龙辩论。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公孙龙回答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他又接着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总结说:“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年),阴阳家邹衍替齐国出使赵国,平原君向其请教“白马非马”论,邹衍于是对公孙龙进行了批驳,认为他“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于大道。从此以后,平原君便绌远了公孙龙,公孙龙也渐渐失去了影响。后五年(前251年),平原君卒。次年(前250年),公孙龙亦卒。
春秋名家公孙龙的经典逻辑名言有哪些呢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既是名家的人,也受到过道家学说的影响,可以说是身兼两家之长。公孙龙是名家有名的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什么是离坚白呢?就是说一块又坚硬又白的石头,因为白和坚是由两种不同的感官感觉到的,所以认为白和坚是相对独立的。
公孙龙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是作为平原君的门客,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燕国欲要攻打齐国,公孙龙就带着手下的弟子们前去劝阻燕国退兵,燕王满口答应了,但是公孙龙却觉得燕王并不是真心的,不可信,他认为:“当年燕王招揽了想要攻打齐国,能够攻打齐国的贤才到燕国,后来成功击败齐国,现在这些善于用兵的人还在大王的手下,所以大王不会退兵的。”这一番话说的燕王无言以对。
之后公孙龙多次参与到各种辩论之中,比如在秦军围攻邯郸,平原君成功解围的时候,有人请求赵王封赏平原君,但是公孙龙觉得这次的功劳并不完全是平原君的,是全国人民的功劳,所以这样接受封赏是把国人的功记在了平原君的头上,所以建议平原君不要接受封赏,平原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他更加重视。
公孙龙名言
公孙龙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后来人研究逻辑学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因为历史的缘故,公孙龙的不少著作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也有不少的经典名言,通过这些名言也可以研究一下公孙龙的逻辑正名思想。
公孙龙一生留下的名言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白马非马的来历。除此之外还有“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这句话也是公孙龙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公孙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逻辑正名的人,而这句话就是从这方面着手,公孙龙认为必须要详细的考察物体的名实关系,并且非常慎重的来给物体命名下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名副其实”才行。
还有一句著名的“见侮而不斗,辱也。”就是说看到有人受到侮辱欺凌,看到了这样不正义的举动,但是却不挺身而出与之斗争,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可见公孙龙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颇有一种绿林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魄。而且纵观公孙龙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也曾多次劝阻战争的发生,也算是一个比较爱好和平的人。
公孙龙还有一句关于如何论证名实关系的一段话“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就是说要用已知的正确的名实关系去检查去验证那些不正的关系,而且要用一直不正确的名实关系去怀疑那些正确的,这样论证的方法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了,有着一定的进步性。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那就是“白马非马”,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也就是说白马不是马,或许说到这儿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困惑了,白马不是马,这怎么可能呢?
首先从辨证论的角度上公孙龙的这个论点是关于物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他探讨了逻辑学里面的“个体”和“一般”的关系,并且将他们之间的联系斩断,同时夸大他们的区别,形成了这么一种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这个观点其实从一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正确的说法,公孙龙没有说错的,这只是集合论里面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公孙龙的表述之中,将白马作为一个个体,而马作为一个一般情况,马是马,白是马的附加属性,所以白马这个个体并不是马这个一般情况,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
或许说到上面小伙伴们还不好理解,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两个集合,一个集合就是白马,还有一个就是马,自然这两个集合是不一样的,白马这个集合就不是马这个集合,因此可以得出白马不是马,然而白马这个集合是包含于马这个集合之中的,所以也可以说白马是马。这个观点说不上完全的错误,但是公孙龙主观的忽视了马和白马内在的联系,单纯的夸大了一个命题之中主语和述语之间的差别,对于这句话,古龙先生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个人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女朋友不是朋友。”
名家公孙龙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公孙龙与孔穿的故事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既是名家的人,也受到过道家学说的影响,可以说是身兼两家之长。公孙龙是名家有名的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什么是离坚白呢?就是说一块又坚硬又白的石头,因为白和坚是由两种不同的感官感觉到的,所以认为白和坚是相对独立的。
公孙龙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是作为平原君的门客,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燕国欲要攻打齐国,公孙龙就带着手下的弟子们前去劝阻燕国退兵,燕王满口答应了,但是公孙龙却觉得燕王并不是真心的,不可信,他认为:“当年燕王招揽了想要攻打齐国,能够攻打齐国的贤才到燕国,后来成功击败齐国,现在这些善于用兵的人还在大王的手下,所以大王不会退兵的。”这一番话说的燕王无言以对。
之后公孙龙多次参与到各种辩论之中,比如在秦军围攻邯郸,平原君成功解围的时候,有人请求赵王封赏平原君,但是公孙龙觉得这次的功劳并不完全是平原君的,是全国人民的功劳,所以这样接受封赏是把国人的功记在了平原君的头上,所以建议平原君不要接受封赏,平原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他更加重视。
公孙龙与魏牟
在战国时代,公孙龙的一生也算是活得比较久的了,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他和魏牟的故事,说到这个故事,小编就先来介绍一下两人,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大师,而魏牟则是当时魏国附属中山国的王子。
据说两人有过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这段对话还牵扯到了庄子,事实上也是庄子引发了这段对话,据说早年的时候魏牟和公孙龙非常交好,后来就成为了庄子的粉丝,估计公孙龙因此不满,就去研究庄子的学说,结果怎么都看不懂,他就问魏牟说:“我这个人也算是很有文化了,少年的时候就学习了古代的圣贤,懂得了如何判断事物的不同和相同点,并且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听了庄子的话,却觉得非常迷惘,开不了口了呢?”
魏牟笑着说:“你大概听说过坐井观天的故事吧。”然后说了一个青蛙傻乎乎坐井观天的故事,接着说道:“你公孙龙虽然已经不错了,但是你的能力还没有到那种可以分辨世界上的是非的程度,这样的能力要想去了解庄子的言论就跟让一只蚊子去背一座大山是一样的。庄子的思想就像是这玄奥的天地一样,散布于诸天之中,深沉不可揣测,你居然想要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去得知它的奥秘,用自己的诡辩的方式去表达它。这不是以管窥天吗。现在的你是学不会的,还不如走吧,以免出现邯郸学步的惨剧。”公孙龙就逃跑了。
公孙龙与孔穿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出众,一生有过不少的辩论战,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辩论就非常经典。说到这就要先说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孙,可以说是儒家嫡传了,结果这次孔穿找上门去,却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法让公孙龙名扬天下,这样的论调也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他言辞过于才能,所以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孔穿就找上门去了。孔穿说:“我一直很佩服先生的学问,早就想做先生的弟子了,但是对于先生白马非马的观点不能认同,希望您能放弃您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您的弟子。”这话一说公孙龙就知道来者不善了,白马非马就是让他名扬天下的论调,要是自己给推翻了还不笑掉人大牙。
于是公孙龙就说了:“我出名的就是白马非马的观点,现在你要我放弃这种说法,那我拿什么来教你呢?而且现在是你要拜我为师,但是却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先来教我,再来拜我为师,这是不可取的。”之后公孙龙又提到了当年孔子的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孔子有一次楚王把弓给弄丢了,手下人要去找他就说:“楚国人丢了东西,楚人捡到了,没必要去找了。”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就说:“楚王应该说是人丢了东西,人捡到了,不必提及楚国。”所以公孙龙认为孔子也是把人和楚人给分开来了,而自己的说法只是按照孔子的说法来的,应该是正确的。
之后公孙龙总结说:“你学儒家,但是却反对孔子的观点,你要拜我为师,却要反对的我的观点,这样就算有千百个大贤者也教不了你啊。”孔穿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