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

中文名:河北四庭柱 

外文名:Military Officers in Hebei 

国 籍:东汉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 

代表作品:《评话三国》 实 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 

人物:1颜良 人物2文丑 人物3张郃 人物4高览

《三国》中河北四庭柱之“悲剧猛将——高览”

“河北四庭柱”这个说法,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最早是在张国良先生的评话三国中提及,后被广大网友和三国迷们沿袭使用。指的是东汉末年诸侯袁绍手下四大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初读三国,会感觉把高览与其他三个人放在一个级别有些牵强。因为他实在是没什么高光时刻,也没能有体现出一流猛将的事迹。

但是读完再回味一下,再翻回来再看看,会发现,高览其实也是十分勇猛。勇猛到什么程度呢?能够和许褚一较高下。许胖子的武力值大家不会否认吧,演义中的描写很清楚了,动不动就脱衣服战这个斗那个的。能跟他捉对厮杀不分胜负,甚至能一较高下的,武力能低了么?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列阵交战,双方先互相开骂,曹操说是奉诏讨贼,袁绍说自己封衣带诏讨贼,反正就是说翻脸了,然后曹操很生气,让张辽出战,袁绍那边张郃出战迎住张辽。二张打起来了。两人打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方面,许褚挥刀纵马前去助战了。袁绍这边高览纵马迎战许褚。四员大将,捉对厮杀。

首先张郃与高览齐名,两人私交也不错,不然不能一块去投降曹操。有句话叫“与虎同眠,岂有善兽”,张郃的朋友肯定不能只是个普通的武将,武艺至少相当,所以高览的武艺至少是张辽级别的。而且他敢于在许褚上来的时候迎战,说明对自己的武艺也是有自信的。而事实上也是如此,高览迎住许褚放对,后面的曹操受不了了,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进行冲阵。而后双方展开混战,最后曹操大败,退回官渡。

这里我们可以从行为上分析一下战场上的情况。张郃和张辽打斗了四五十回合未分胜负,许褚为何要出战?肯定是曹操面色露出着急了,为什么着急?只能是张辽露出败像,许褚看出曹操心思,于是要上前助战。袁绍那边高览一看那肯定不能乐意啊,于是迎战许褚。这里原文中没有写打了几个回合,然后曹操就安排人冲阵了。曹操为什么要冲阵呢?如果此时许褚占上风,直接斩杀或者打赢高览后,再冲阵,不是更合适么?只能是因为,要么高览与许褚武艺相当,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而一旁的张郃却快要打赢张辽了;要么就是高览的武艺比许褚还高。不管是哪个原因,都能看出,高览的武艺不在许褚之下。

那么这么一个武艺高强的猛将,为什么在投靠曹操之后,被赵云秒杀了呢?赵子龙的武艺就高到这种地步了么?其实也不能简单的就看结果,还得结合着当时的环境来分析。

当时的高览,跟张郃一同投降了曹操,经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已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恰逢此时,刘备反曹,从趁着曹操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时,在汝南默默发展着自己。曹操平定了河北地方,自然是要消灭刘备集团了,于是就带队征讨汝南。

 

曹操的实力哪是刘备能比的,兵多将广,刘备再经营也不是对手,被曹操各路大军打的七零八落,到最后刘备与手下众人分散,四处逃亡,逃亡路上先是遇上张郃,刚想着换个方向跑,就发现山头上有军队拥出,为首大将正式高览。刘备两头无路,仰天大呼:我的命太衰了!到这份上了,死了吧!然后就想抹脖子。这个时候刚刚相遇的刘辟表示要为主死战,然后就找高览玩命去了。结果不到三回合,被高览砍死。刘备一看,完!干脆自己上吧。摆开架势还没上呢,高览后军大乱,赵云赶到,一枪挑翻高览,然后杀散后面军队,大战赶来的张郃,打了三十回合,张郃不敌,撤了。

这里高览的死,跟闹着玩似的。赵云武艺高超这个没什么可说的,但再厉害,也不至于秒杀啊。张郃也打不赢赵云,但能从容撤退,高览纵然不敌,也不至于被秒杀。就是因为这个秒杀,让高览变成了整个三国最悲剧的猛将,本是勇猛无比,却因缘际会,变成赵云的垫脚石。可以说,高览是由于已经把刘备逼住无路可逃,从而放松了警惕,被赵云突袭没能反应过来,再加上赵云救主心切,气势磅礴,加上马匹一只在奔跑的蓄力等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秒杀。这个秒杀,让本应是一流猛将的高览,沦为龙套武将。何其悲剧。

“河北四庭柱”之司马懿的诡计——张郃

张郃,三国的一棵军事常青树,他从汉末讨伐黄巾之乱开始,一直活跃到三国曹魏的明帝曹睿时期,真是能活。更无解的是:他死的时候,都还在冲锋陷阵!为国捐躯!

  

史书没有记载张郃的出生年,但怎么看他也像和曹操同时代的人。曹操死的时候65岁,张郃还在这之后打了11年的仗,起码都70多岁了。这样一个老人还能亲临一线战场,真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

在“河北四庭柱”里面,张郃排第三,但实际上,张郃的成就远远高于其他3人。

  

高览,就不用说了,完全是沾了张郃的光,才跻身于“四庭柱”之列,无多大出彩之处。

颜良和文丑,完全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实际上在《三国志》中,没看到他们有什么惊艳的表现,只是在众人的吹捧中,显得威猛无比。袁绍手下的这些人就有这个特点,包括谋士,真本事没有多少,整天被糖衣炮弹包围,都快被吹上天了。而真正有本事的田丰、沮授等,反而没有受到多大重用(在关键时候)。

张郃,就是这样一个潜伏者。

在袁绍手下,张郃最初仅仅是袁绍的一个侍卫长,有点类似于刘备手下的赵云。在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张郃曾凭手下的百余大戟士和数十强弩手,对抗北平著名的“白马义从”。

  

后来颜良、文丑死后,张郃才受到了袁绍的重用。可惜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不听张郃的建议,把他和高览二人往火坑里推,于是张郃和高览投降了曹操。从此,河北四庭柱不复存在。

张郃加入曹操阵营后,反而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张辽,二张曾经帮助曹操扫平中原。

张郃后来又介入了曹操的关中之战和汉中之战。在和西凉兵和蜀汉军的较量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汉中之战要不是夏侯渊的失误,刘备也很难取得汉中。曹魏被迫撤出汉中后,张郃成了曹魏西线战场的一颗定海神针。

夏侯渊死后,张郃又跟了“曹魏八虎骑”之一的曹真,镇守关中。

后来张郃被短暂的调到荆州,和吴军较量,战绩也不错。

但张郃的强项还是陆战,他后来又被调到西线和蜀汉作战。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张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他奔袭街亭,切断马谡的水源,导致马谡痛失街亭。这一下把诸葛亮的西线部队补给线全部切断,不是王平通风报信,诸葛亮跑得快,就没有后来的病逝五丈原了。

  

但张郃最终死在了诸葛亮的手里,据说,这是一次阴谋。

司马懿掌握曹魏的军事大权后,为了拔除张郃这个曹魏元老派,故意派他去追击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撤退。结果张郃死在了诸葛亮的连弩兵下。

  

当然,这是一种猜测,如果这是真的话,张郃这一生可真是命苦,老是被人往火坑里推。

三国十大武力搭档,最厉害的还是河北四庭柱!

三国中的搭档很多,比较有名的比如曹操和郭嘉,孙策和周瑜,刘备和诸葛亮等等,能成为搭档的相互之间关系要比较紧密,互相要有默契,这个在战场上尤为重要,今天要说的不是君臣搭档,而是三国中的武力搭档。所谓武力搭档要么就是交战时两人一起出战的时候比较多,要么就是提到某人自然就会想到另外一位,三国这种武力搭档不少,仅仅盘点其中十对武力值和知名度较高的搭档。

历来都是把两人列在一起的,说颜良必说文丑,同理提到文丑也必然会想到颜良。这一对估计也是三国中武力值最高的搭档了,毕竟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文丑五六十回合平赵云,两人这份沉甸甸的战绩三国还是很少能有人达到。有时在想,如果他们俩人和关羽张飞两人面对面真刀真枪打不知谁胜谁负,虎牢关如果是他们两人双战吕布不知又会如何?

三国武力搭档中,最厉害的还是河北四庭柱,四人中一般是颜良文丑并称,张郃高览并称,官渡之战中出战许褚和张辽的是他们两人,乌巢被烧,前去劫营的也是他们两个同行,投降曹操也是一起投降;穰山之战也是他们两人一起包围刘备,如果不是高览被赵云刺死,这一对搭档在后面估计会大放光彩。张郃和高览两人单独武力也许不如张辽和徐晃,但是他们搭档时间久,相互之间比较默契,这在战场上很重要,从两人战张辽许褚不落下风来看,搭档在一起的武力绝对不会弱于张辽和徐晃的搭档。

 

两人关系很好,在关羽投降曹操期间还和关羽结成了好友,从后面徐晃对关羽说的话“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可以看出,关羽应该指点过徐晃的武艺。不过两人搭档武力比起颜良文丑还是要差上不少,毕竟两人打文丑一人貌似还处于下风,如果不是徐晃提醒,张辽就要被文丑一箭射于马下了。

曹操手下搭档最多的估计就是乐进和李典,而且两人还是防守合肥的主要将领,战场上配合很多。武力方面,李典可以和赵云打十几个回合主动撤退,乐进可以和臧霸打三十回合,和凌统打五十回合,两人武力也算很厉害的了。

  

这一对是东吴的老搭档,估计两人平时关系很好,演义里经常能看见两人搭档出战的影子,比较出名的有几次:赤壁之战两人逼退文聘,儒须口三十回合大战许褚,刘备伐吴时被关兴和张苞吓退。武力方面,周泰是孙权保镖,韩当是孙坚时候的老将,武力在江东诸将中都算是很厉害的了。

  

这两人也是一对搭档,刘备攻取西川的时候在张任的带领下,没少给刘备制造麻烦,而且两人武力貌似也不弱,张任分配给他两人的任务是对付魏延和黄忠,两人肯定和魏延黄忠交过手,居然都没什么损伤,至少武力不会很弱。

  

两人算得上生死搭档,偷吕布赤兔马两人有份,趁吕布睡着了把吕布绑起来献城投降曹操的也是他们,白马之战颜良三合杀宋宪,此时明知道不敌颜良的魏续还是悍然上前要为宋宪报仇,结果被颜良一刀斩杀。两人都是吕布八健将之一,武力自然不会差,从和颜良对阵来看,貌似宋宪武力要强过魏续。

周瑜时代,这两人是老搭档,诸葛亮借东风时,追杀诸葛亮的是他们两个,周瑜攻取南郡时,蒋钦是先锋大将,两位副将就是徐盛和丁奉。不过他们武力一般,牛金陷入重围,曹仁带数百人就杀退他们救出牛金。后面麦城突围时,关平轻松杀退丁奉和他手下的兵丁送廖化去上庸求救。

  

这两人也是经常一起的搭档,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时,出战曹彰的时候是两人一起出马,夺取东三郡的时候是两人齐头并进,然后又是一同镇守东三郡。关羽麦城求援,刘封就是在孟达的劝阻下才不发兵救援,后来也因为这个导致孟达投降魏国,刘封被杀。

  

这一对武力值虽然不高,但是知名度却是不低,作为久居荆州熟习水战的水军大将,曹操中计杀了他们两个实在是曹操的一大失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他二人在,周瑜计谋再出众,估计最后都没用,所以周瑜才会费那么大周折都要除去蔡瑁和张允,实在是因为有他们二人在肯定会坏事。

张郃的身份到底有多复杂 身为河北四庭柱,却又是五子良将之一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是屈指可数的几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以寡胜多结束,这也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

当时袁绍作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国,无论是实力还是资源,都远远超过对手曹操。就连袁绍自己都觉得此战稳超胜券,但最终的胜利却是弱小的曹操。分析起来,主要原因还是曹操对袁绍的了解,“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的确如此,袁绍正是败给了自己,也促成了手下名将的投降。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被称为“河北四庭柱”,可见此四位对于袁绍是多么重要。但是尤以“颜良、文丑”为先,说明袁绍真正的爱将又是这两位;相对的“张郃、高览”却极少听袁绍提及。

这也正好促成了张郃、高览不尽心“袭曹营”,反双双投降曹操的结局。袁绍眼里的第一猛将“颜良”被关羽所杀、“文丑”又是一莽夫,死于乱军之中(正史并非关羽所杀)、张郃、高览又投降了曹操,“河北四庭柱”坍塌,袁绍即败。

张郃投降曹操,可以说是他此生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在曹操帐下,张郃得以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战无不胜,屡建奇功,被世人尊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到了三国中后期,蜀汉刘备在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的帮助下,占荆州、取川蜀,可谓实力大增,甚至成为当时曹操的最强对手。汉中之战,刘备亲率大军攻打张郃,结果久攻不下。此时曹操派出曹魏元老“夏侯渊”来救;“夏侯”兄弟大将可以说是曹操起兵以来元老级的三国名将,轻易不肯调用。这次曹操派遣“夏侯渊”亲临,可见汉中此战在曹操心目中是多么重要。

张郃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抵御刘备大军,也足以证明张郃的能力非凡。张郃长期抵御刘备倒没怎样,结果“夏侯渊”一出场就被黄忠斩杀与定军山。

夏侯渊之死大大挫动曹军锐气,这场仗蜀军按常理来讲属于“完胜”;但刘备得知夏侯渊被杀后竟不是特别高兴,还抱怨说“杀便杀张郃,斩夏侯渊何用!”这句话足以证明,在刘备眼中,张郃的地位和实力是远远超过夏侯渊的。

三国名将夏侯渊死后,曹营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曹操识才,毫不犹豫的将张郃提拔为“领兵统帅”;张郃也不负众望,不仅军心得安,继续抵御刘备蜀军,而且最终迫使刘备放弃“北伐”。

刘备死后,诸葛亮又不间断的数次“北伐”,张郃也总是扮演着“戍边先锋”的角色。太和五年,诸葛亮在张郃的强硬抵御下,北伐再次失败。

《三国演义》中说张郃贪功,追击诸葛亮结果中计身亡。但正史中,张郃并不赞同追击诸葛亮,数次谏言“领兵大元帅”司马懿;但司马懿认为张郃畏战,严令“强逼”张郃出兵追击。

张郃迫于无奈追击诸葛亮,果然在木门谷中了埋伏,张郃被箭射身亡。从某种角度来讲,一代名将张郃的死很大程度上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