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湉年轻发奋生不逢时的衰世皇帝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出生日期:1871年08月14日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4日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明定国是诏》

庙号:德宗

年号:光绪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

母亲:叶赫那拉·婉贞

葬处: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简介 大清王朝皇帝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生平

  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死,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因同治帝没有子女,且咸丰帝也仅有同治帝一子,同治帝去世后,咸丰帝也随之绝嗣。慈禧太后为保全自己的权势地位,未为同治帝立嗣,而是将载湉选为咸丰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清朝光绪皇帝一生经历简介 光绪皇帝一生大事记

  清朝光绪皇帝,是醇亲王奕之的第二个儿子,是大清国的第十一位皇帝。

  光绪皇帝一生大事经历:

  1871年,光绪皇帝出生,全名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光绪皇帝4岁,登基为帝,年号光绪。“光绪”的意思是:继承光大咸丰统绪。

  1875年-1908年,光绪皇帝在位,在位时间34年,享年38岁。

  光绪皇帝38年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为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7岁为少帝时期,从17岁到28岁为亲政时期,从28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在这四个时期,咱们就从光绪皇帝登基为帝开始说。

  一、光绪皇帝从4岁到17岁为少帝时期:

  慈禧太后,分析完满清皇室的26个孩子,根据权衡利弊和个人喜好,最终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让爱新觉罗·载湉继承了皇位。慈禧也因此垂帘听政,独掌朝纲。

  光绪皇帝继承皇位后,按照清朝皇室的“家法”,小皇帝到了6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他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光绪年龄太小,母亲又在醇亲王府不能见面,只好由他父亲醇亲王奕到宫里帮助照顾。醇亲王奕是一位知进退、明荣辱的人,也是深知慈禧的性格与为人的人。醇亲王担心儿子,也担心自己家人,特意做了以下四件事:1、上《豫杜妄论》的密奏,要求儿子虽然是皇帝,但自己不是太上皇。2、请求免去自己一切职务,而这时醇亲王奕的官职主要有: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管善捕营事、步军统领、弘德殿行走等。3、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奕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qī)器”,欹器是一种“巧器”。

  光绪来到皇宫后是如何生活的?

  初六日,就是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绪皇帝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他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

  初七日,光绪奉慈安皇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皇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皇太后为“西太后”。光绪住在养心殿。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光绪皇帝才5岁,实际年龄只有3周岁半。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

  光绪做了12年的少年天子。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哪几件大事?

  第一件是中法战争。光绪八年(1882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恐怕“失和”而“退让”。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军被迫迎战。同年,法军又进攻吴淞口。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鸡笼(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 击退敌军侵略。第二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胜求和”、“不败而败”,派李鸿章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第二件是台湾建立行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第三件是慈安皇太后故去。光绪八年,慈安太后的父亲为广西右江道,早故。

  二、光绪皇帝从17岁到28岁为亲政时期: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颁诏天下。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训政,光绪被囚禁,其间12年,为光绪亲政时期。

  光绪皇帝虽然勤政,但是证券依然掌握在慈禧的手里。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自向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星戴月,往来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旨。名为皇帝,实则傀儡。

  慈禧皇帝53岁时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权势依旧,仍把持着国家政务。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力,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光绪皇帝勤政后,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做出了两件大事。

  第一是在甲午战争中“主战”,第二是在戊戌变法中“求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在这场战争中,坚决主战。清军在平壤之战、黄海之战中,都遭到失败。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近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总收入)等。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朝割地赔款,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

  而正因为光绪皇帝的新政,保守派害怕光绪皇帝的改革触动自己的权力与利益,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斗争异常激烈。光绪亲政的10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10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光绪也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或颐和园玉澜堂(至今还存留当时防范光绪逃走的隔墙),他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慈禧太后因此重新掌权。

  三、光绪皇帝从28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光绪皇帝被囚禁时期,生活困苦,长受李莲英的接济。

  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驻跸。慈禧临时寝宫被褥铺陈洁净华美,李莲英住得也不错,而光绪皇帝如何呢?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光绪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孤坐,无一太监值班。李莲英一看,十分惊讶:光绪皇帝竟然没有铺盖。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无法入睡。李莲英立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亲自把自己住处被褥抱过来供奉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清朝光绪皇帝一生经历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是醇亲王奕之的第二个儿子,是大清国的第十一位皇帝。

  光绪皇帝一生大事经历:

  1871年,光绪皇帝出生,全名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光绪皇帝4岁,登基为帝,年号光绪。“光绪”的意思是:继承光大咸丰统绪。

  1875年-1908年,光绪皇帝在位,在位时间34年,享年38岁。

  光绪皇帝38年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为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7岁为少帝时期,从17岁到28岁为亲政时期,从28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在这四个时期,咱们就从光绪皇帝登基为帝开始说。

  慈禧太后,分析完满清皇室的26个孩子,根据权衡利弊和个人喜好,最终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让爱新觉罗·载湉继承了皇位。慈禧也因此垂帘听政,独掌朝纲。

  光绪皇帝继承皇位后,按照清朝皇室的“家法”,小皇帝到了6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他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光绪年龄太小,母亲又在醇亲王府不能见面,只好由他父亲醇亲王奕到宫里帮助照顾。醇亲王奕是一位知进退、明荣辱的人,也是深知慈禧的性格与为人的人。醇亲王担心儿子,也担心自己家人,特意做了以下四件事:1、上《豫杜妄论》的密奏,要求儿子虽然是皇帝,但自己不是太上皇。2、请求免去自己一切职务,而这时醇亲王奕的官职主要有: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管善捕营事、步军统领、弘德殿行走等。3、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奕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qī)器”,欹器是一种“巧器”。

  初六日,就是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绪皇帝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他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

  初七日,光绪奉慈安皇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皇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皇太后为“西太后”。光绪住在养心殿。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光绪皇帝才5岁,实际年龄只有3周岁半。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

  第一件是中法战争。光绪八年(1882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恐怕“失和”而“退让”。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军被迫迎战。同年,法军又进攻吴淞口。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鸡笼(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击退敌军侵略。第二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胜求和”、“不败而败”,派李鸿章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第二件是台湾建立行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第三件是慈安皇太后故去。光绪八年,慈安太后的父亲为广西右江道,早故。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颁诏天下。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训政,光绪被囚禁,其间12年,为光绪亲政时期。

  光绪皇帝虽然勤政,但是证券依然掌握在慈禧的手里。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自向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星戴月,往来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旨。名为皇帝,实则傀儡。

  慈禧皇帝53岁时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权势依旧,仍把持着国家政务。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力,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光绪皇帝勤政后,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做出了两件大事。

  第一是在甲午战争中“主战”,第二是在戊戌变法中“求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在这场战争中,坚决主战。清军在平壤之战、黄海之战中,都遭到失败。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近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总收入)等。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朝割地赔款,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

  而正因为光绪皇帝的新政,保守派害怕光绪皇帝的改革触动自己的权力与利益,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斗争异常激烈。光绪亲政的10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10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光绪也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或颐和园玉澜堂(至今还存留当时防范光绪逃走的隔墙),他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慈禧太后因此重新掌权。

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光绪珍妃是谁?

  导读: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光绪皇帝个人档案

  出生:1871年08月14日(同治十年辛未六月廿八日)

  逝世: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月廿一日)

  在位:1875年-1908年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庙号:清德宗

  陵寝:清西陵的崇陵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道光帝第七子)

  母亲: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妹)

  初婚:18岁大婚,配偶孝定景皇后等3人

  元配: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后妃: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无亲生子女,继子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慈禧临终命溥仪过继同治兼祧大行皇帝载湉)

  继位人:胞弟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囚禁地点及时间: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太后囚禁于中南海瀛台,1900年因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无奈挟光绪皇帝逃出北京城,次年回到紫禁城依旧被囚禁,直到1908年驾崩。

  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的亲侄子、妻外甥(慈禧太后的外甥)和继位人,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

  1900年义和团反洋起事,导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亡西安,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后才回到北京,光绪仍被慈禧软禁。

  光绪帝比慈禧只早死一天,他的死因没有历史定论。一说他为慈禧毒死,一说他自然病死;2008年对光绪头发的检验证实光绪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但凶手是谁仍有待考证。

  光绪帝无后,慈禧太后即以其侄、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

  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死。但光绪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民国之后,据光绪帝的御医透露,皇帝生前的确身体并不非常健康,主因是不见天日、身体欠运动、心情不佳导致饮食不正常,却也无病重之迹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认为光绪帝在生前染病已经相当严重,遗精史长达二十年,中年之后已到病入膏肓之步,光绪自己在《病原》里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痿弱遗精之故,起初由于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泄,夜间梦寐亦然。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酸,夜间盖被须极严格。其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其耳鸣之声,如风雨金鼓杂沓之音,有较远之时,有觉近之时。且近年来耳窍不灵,听话总不真切,盖亦由于下元虚弱,以致虚热时常上溢也。腰腿肩背酸沉,每日须令人按捺,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行路之时,步履欠实,若稍一旁观,或手中持物,辄觉足下欹侧荡摇。”自然病死一说在当时一度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2008年中国官方以现代法医手法检验后才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验证死因

  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专家发现,光绪的衣领部位及头发上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傍晚被囚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帝驾崩;第二天下午,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74岁的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因仅隔一天,其死因引起许多猜测。

  “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上,颇多争议的光绪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升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光绪的死因却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一桩谜案。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

  皇后妃嫔

  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姓叶赫那拉氏,名为静芬,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后。为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

  皇贵妃

  恪顺皇贵妃(1875年—1900年),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元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逝于光绪二十五年,时年二十五岁。

  端康皇贵妃(1874年—1924年),姓他他拉氏,为礼部侍郎长叙之女、清朝末年光绪皇帝的妃子,其妹是珍妃,姊妹俩为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