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姬弃
别 称:后稷
字 号: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
所处时代:上古时代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
主要成就: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封 地:邰城(今武功县)
后稷:周族始祖,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
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生于稷山,封于有邰。
后稷少年时,被父母所弃,但却有神异一路保护,《诗经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晋语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尧封后稷与有邰(古籍有三种说法:一说虞舜封后稷有邰,一说成汤封后稷有邰),曾在尧舜时代为相,是第一个建立国库粮食储备和畎亩之法,放粮救饥,(一说后稷周弃是始作解梦)赐给老百姓种子,教民耕种,被认为是上古时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拯救民众免受饥荒灭种。《竹书纪年》:“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
又说“汤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是以周弃代为稷,欲迁句龙,而德莫继,故作夏社”。又说“尧水九年,汤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饥阻,拯民降谷,功在后稷,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一说在位共八十年。
后稷为什么善于农耕?他是跟谁学的
要说西周王朝的历史,自然得刨根问底,从那“小邦周”的来历说起,也即从周族的来历说起,因为上古时的一个小国其实就是一个小部族。周族的始祖,自古以来各种史书众口一词地说,那就是五帝时期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后稷”。按《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劳模后稷的身份还非常高贵的: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帝喾的元妃、也即正室——有邰氏(邰读台)之女姜嫄。
有人可能会奇怪,父亲就父亲,你为啥给父亲俩字加上引号呢?因为《史记》转脸又说,这帝喾其实并不是后稷遗传学上的父亲,说白了,就是说他不是后稷的亲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史书说姜嫄这小姑娘,不,是小妇人,虽然嫁了人但玩心未泯,一次出去野逛,看见了一些大脚怪的脚印,就去踩着玩,估计是想比比自己的脚和大脚怪的脚有多大悬殊吧。谁知这一踩,她突然下腹“感应”,有了身孕。一年之后,姜嫄就生下了后稷。因此按《史记》的意思,后稷虽然是帝喾名义上的儿子,但是实际上却跟帝喾没有半毛钱的血缘关系。
姜嫄生了个跟帝王老公没关系的孩子,自然也吓得不轻,就想把他扔了。谁知她把这婴儿丢在小巷里,牛马都避着走不敢踩;想丢在树林中,正好有一堆人在那伐木不好下手;丢在结冰的水渠上吧,居然有飞禽用羽翼呵护这个婴儿。姜嫄觉得太神奇,就把儿子捡回来继续抚养。因为最初打算丢弃,所以她给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弃”。接下来,史书就大讲特讲弃这孩子如何天赋异禀、胸有大志——其实就是讲他如何从小爱种各种庄稼,而且种得如何如何地好。咱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天天吃得脑满肠肥,可能不觉得种地种粮食算什么本事。可是在几千年前近乎原始的时代,农业能让靠采集、渔猎为生,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先民们过上稳定的生活,意义十分重大。种粮高手,可是当时重要的技术人才。所以传说靠着这才能,弃长大了以后,就被尧帝选为农业老师。后来舜帝继位,又赐予他“后稷”的称号,并把他封在他娘家“邰”这个地方。
这个周人发源地的“邰”在哪里呢?古人认为“邰”地就是秦汉时期的斄(tái)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咸阳市武功县;不过因晋南至今流传很多后稷神话,且有“稷山”、“稷亭”等地名,尤其是史书说后稷曾经臣事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的尧帝,所以自国学大师钱穆开始,近代很多史学大家如吕思勉、陈梦家、王玉哲等,都认为“邰”应该在今天的晋南一带。孰是孰非,虽然有了现代考古业,但因为考古学家也难以确定先周早期文化的特征到底为何,故而至今也难以论定。实际上上古之时地多人少,部族的流动性很强,说不定后稷所在的部族在晋南、陕西都呆过,都留下过足迹,也未可知。
邰”的地望我们就不纠结了,我们再来说说“后稷”这个称号。“后稷”称号中的“稷”,它本身就是一种农作物,一般认为是粟;而后稷的“后”字,可不是先後的“後”(繁体字先后的後是双人旁那个),而是指君主的意思。大家熟知的射日的那个“后羿”,他名字中的“后”,也是“君主”这意思。那么“后稷”一词,显然就是“庄稼之王”之意。庄稼之王的农活能不好吗?而且周人的“周”字,甲骨文写法为“田”字里面加很多小“点”。
就像一块划好的田地,地里面长满了庄稼(小点们)。显然,“周人”就是种田农夫之意。他们的始祖后稷,自然也必须得是农活干得最好的人了。后来周人发达,建立了周朝之后,就隆重祭祀始祖后稷,以之为农神。后来我们中国人说国家是“社稷”,就是因为国家要祭祀社神(土地神)和农神。而这一传统,就是从周朝传下来的。
不过传统史书上记载的上古史,都是夹杂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的。古人可以把神话传说混在历史里一起写,我们现代人,却不能不加辨析地照抄了事。大家看了《史记》中记载的后稷故事,肯定都明白,其中那个姜嫄感孕而生的荒诞桥段,显然是神话,任谁也不会当真。不过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后稷的母亲姜嫄是帝喾“元妃”这事,也是信不得的。因为据《史记》以及《大戴礼记·帝系》、《世本》等古书记载,帝喾除了娶了后稷母亲姜嫄这个“元妃”、有了后稷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外,还娶了三个“次妃”即小妃子,生下了另外三个大人物儿子:
娶了有娀氏(娀读松)之女简狄,生下了商王族始祖“契”(读泻);娶了陈锋氏之女庆都,生了上古唐朝(陶唐氏)的君主、五帝之一的尧帝;娶了娵訾氏(读居资)之女常仪,生下了上古帝王帝挚。也就是说按这种说法,周人始祖后稷、商人的始祖契、五帝之一的唐尧以及上古帝王帝挚,就都成帝喾家的四兄弟了。不但如此,传说中建立夏朝的大禹,《史记·五帝本纪》说他是黄帝的五世玄孙(黄帝—昌意—颛顼—鲧—大禹),而帝喾则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玄嚣—蟜极—帝喾),那说明大禹也是帝喾的堂侄儿。
您看看,照这种说法,唐、夏、商、周四代的始祖包括帝挚,就都成了帝喾家的子侄了(当然也都是黄帝的后代)。这样的事儿,您信吗?尤其是商人以玄鸟为图腾,是源自东北方的民族(“玄”即代表北方、鸟是东方人的图腾),显然与发祥于西北部的周人是两个方向。通过考古检测商代古墓中的商人遗骸和周人遗骸,也可以发现商人属于“古东北类型”,而周人属于“古西北类型”。要说这两族要是出自一个祖宗,真是有点拉郎配了。这种四代同源的说法,自然是不可信的。
后稷的身世是怎样的?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元妃。
传说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原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原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原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诗经·大雅·生民》又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诗经·大雅·生民》接着叙说怎样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香喷喷的熟食,很快连上帝也高兴享受。这段话的内容反映尧舜时的农作物结构,从种到收的技术,直到祭祀祖先上帝为止。联系上面从后稷的母亲生下后稷开始,这一章完整地把周族的农业起源、农业结构和操作技术内容,以歌颂的诗句,非常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出来。是一份极其可贵的农业史文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