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胡安·鲁尔福(胡安·奈波慕塞诺·卡洛斯·贝雷斯·鲁尔福·维斯卡伊诺)
外文名:Juan Rulfo(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
别 名:璜·鲁佛
国 籍:墨西哥
出生地: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出生日期:1917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1986年1月7日
职 业:作家
主要成就:1956年获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
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
1974年获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
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代表作品:《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
墨西哥文学20世纪后半叶的“三驾马车 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简介
胡安·鲁尔福(Juan Rulfo,1917-1986),台湾地区译为璜·鲁佛,全名胡安·奈波慕塞诺·卡洛斯·贝雷斯·鲁尔福·维斯卡伊诺(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墨西哥作家。其主要作品有《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和诺奥克塔维奥·帕斯和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墨西哥文学20世纪后半叶的“三驾马车”。
1917年5月16日,胡安·鲁尔福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平原》。1955年,出版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曾获得墨西哥国家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等多个奖项。1986年1月7日,胡安·鲁尔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岁。
人物经历
1917年5月16日,胡安·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小城市阿普尔科。
1923年,胡安·鲁尔福的父亲在墨西哥革命中被谋杀。1927年,他的的母亲去世,他开始由祖母抚养。
1928年至1932年,胡安·鲁尔福被送到路易斯席尔瓦学校学习会计。
1932年至1934年,胡安·鲁尔福在一个神学院(相当于中学)学习。由于罢工的影响导致瓜达拉哈拉大学被关闭,且没有预科的学习经历,他之后没有在大学继续学习。胡安·鲁尔福搬到墨西哥城,进入国家军事学院,但3个月之后又离开学院。
1936年,胡安·鲁尔福通过他的叔叔获得一份移民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并得以进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在同事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写作。
1944年,胡安·鲁尔福与人共同创办了文学刊物《Pan》。
1946年至1952年,胡安·鲁尔福担任一家公司的领班。
1953年,胡安·鲁尔福将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以《燃烧的平原》为题结集出版。
1954年至1957年,胡安·鲁尔福开始与一个政府机构合作,致力于巴帕洛阿潘河定居点的社会经济发展。
1955年,胡安·鲁尔福出版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1956年,胡安·鲁尔福获得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
1960年,胡安·鲁尔福创作了中篇小说《金鸡》,但直到1980年才出版。
1962年至1986年,胡安·鲁尔福在一个研究土著人的国家研究所担任编辑。先后于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74年获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1986年1月7日,胡安·鲁尔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
胡安·鲁尔福在创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创作特点
主题
胡安·鲁尔福作品全都以墨西哥农村生活为题材。一部分写墨西哥革命,另一部分则大都写墨西哥农村的贫穷、落后和富者的为富不仁、贫者的救死不赡,写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灭。无论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还是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胡安·鲁尔福都关注二十世纪初墨西哥乡村最土、最粗俗,也是最现实的东西,包含了绝望、欺骗、冷酷、死亡等。
在他收录于《燃烧的原野》中的短篇作品里,比如《孤独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们分到了土地》描写的均是墨西哥革命,前两篇叙述农民起义军的惨败和革命理想的破灭,第三篇写革命“胜利”后农民们获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长的干渴贫瘠之地。《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事发生地科马拉,刻画了一个巧取豪夺、心狠手辣的土财主的形象。在庄园主和酋长佩德罗·巴拉莫的统治下,破败凋敝、荒无人烟。胡安·普雷西亚多只身一人闯入此地,寻找他的生父佩德罗·巴拉莫。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是庄园主卢卡斯的儿子,他小的时候父亲被雇工杀死,家境也一落千丈,为此受到很大刺激。成年后他采取用跟他家最大的债主多洛雷斯-普雷西亚多结婚的办法来免除债务,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尽管他从来也没有爱过她。后来他又借故将妻子送到亲戚处,从此将她抛弃。为了扩大地产,佩德罗-巴拉莫与管家合谋,将地主阿尔特雷特吊死在家中,假造契据夺了阿尔特雷特的地产。他在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假装投靠革命,以便保护自己,指使自己的心腹打入革命阵营,以监视起义军的行动。他唆使起义部队了去抢劫周围的村落,自己趁机扩大地盘。尽管佩德罗-巴拉莫在乡下不可一世,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孤独,他作恶多端的爱子坠马身亡,他童年时青梅竹马的女友苏珊娜另嫁他人。当他千方百计娶得苏珊娜时,苏珊娜历经磨难艰辛迫害已神经失常,一直到苏珊娜死,佩德罗-巴拉莫也没能进入苏珊娜的心灵世界。万念俱灰的佩德罗-巴拉莫最后被他的诸多私生子之中的一个——赶驴人阿文迪奥酒后杀死。佩德罗-巴拉莫死了,科马拉村也在饥馑中消亡。
风格
《佩德罗・巴拉莫》运用最多的手法是闪回。故事里的人物绝大多数都已经死去,鲁尔福却漫不经心地将他们还原到现实场景展示,时空转换明暗交织,极具幻想气质。《佩德罗・巴拉莫》几乎整篇都是独白。主要叙事人的出场顺序似乎没有什么内在逻辑,这些随处散落、零零碎碎的记忆片段就这样拼凑起来巴拉莫近70年的人生。 从已去世的母亲絮絮叨叨的回忆不断出现在胡安的叙事中开始,鲁尔福的招魂术就运作了整部小说没有多余的议论和联想,也没有多余的插话和解释,这与作家创作“开放小说”的意图紧密联系。整部小说放弃知晓一切的作者,在独白之间留下空白,故意让读者去补充、去想象、去思考这些空白。单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看,《佩德罗・巴拉莫》未免有些混乱,以致长久以来,除了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大而无当的术语之外,它如此随意善变的叙事视角似乎无法被有效解读。对于西方人而言,一个完全由鬼魂讲述的文本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完全违背理性主义的逻辑。但是对于墨西哥人而言,这一点都不“魔幻”。因为墨西哥的文化中,生死无界。《佩德罗・巴拉莫》式的招魂写作――将记忆唤回,使历史与现在共存于同一空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个典型的非西方文本,它甚至构成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概念的巨大挑战。
《佩德罗・巴拉莫》也可以被视作典型的俄狄浦斯文本。对胡安而言,父亲仅仅存在于叙事与建构之中不仅胡安无父,科马拉中的大多数年轻男子都是在“无父”的情形下长大的,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同一个人――巴拉莫,而后者从来没有认过他们。将《佩德罗・巴拉莫》还原于历史语境之中时,文本内外(包括鲁尔福在内)的俄狄浦斯们的焦虑便超越了个体经验,而可以被视为关于墨西哥国族身份的寓言。《佩德罗・巴拉莫》的写作,表明大革命中长大的西班牙后裔鲁尔福对欧洲传统(线性历史观、现代化道路)的彻底拒绝,这本身带有浓厚的文化弑父色彩。虽然“鬼魂叙事”的风格标明了对阿兹特克文明的敬意,但鲁尔福并没有将皈依印第安文明视为墨西哥的出路。因为包括《佩德罗・巴拉莫》在内,鲁尔福的所有小说都并没有快乐的结局。而鲁尔福笔下的鬼魂,生于科马拉,死于科马拉,死后游荡在科马拉,永生永世没有救赎,没有希望。
另一部中篇小说《金鸡》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故事的发展推进都有作者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议论、插话、解释也多有出现,这与《佩德罗-巴拉莫》正形成鲜明的对照。《金鸡》的创作实际上是他先前《烈火中的平原》一贯风格的延续。
人物评价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加西亚·马尔克斯评) [5]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仅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苏珊・桑塔格评)
后世纪念
文学奖
1990年,为了纪念胡安·鲁尔福,设立了“胡安·鲁尔福文学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10万美元,用于奖励那些为该地区文学繁荣作出杰出贡献的作家,是当今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纪录片
1999年,关于胡安·鲁尔福的纪录片《胡安-鲁尔福:遗忘与记忆的斗争》在墨西哥上映。
获奖记录
文学类
1983 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 (获奖)
1970 墨西哥国家文学奖 (获奖)
1956 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 (获奖)
荣誉类
1974 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 (获奖)
胡安·鲁尔福作品都是因为我们穷鉴赏 贫穷带来了哪些事情
贫穷可以让我们放弃理想,丧失道德底线;贫穷使得我们在利益面前瞬间倒下,在填饱肚皮的驱使下做出些非人的事情;现实中,贫穷不知毁掉了多少美好、纯真的爱情,就连亲情和友情也逃不过它的魔掌。因为穷,很多功业和伟绩被建立;但因为穷,很多罪恶和堕落也由此发生。以前是人穷志不短,而现在是人穷志短,而且是人越穷越短视、短见和短暂。
(对比墨西哥,虽然中国现在有钱了,中国人有钱的也多了,但是这种由于当初贫穷带来的短视、短见和矮矬穷的意识病根,依然深深地存在于我们的骨子里,从这点看,金钱的正面意义并没有被我们很好的挖掘出来。)
不信么?不认同我的观点?读读胡安·鲁尔福的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都是因为我们穷》
作者:胡安·鲁尔福
这里的一切每况愈下。上星期我婶婶哈辛塔去世了。这星期六我们将她安葬好,内心的哀伤开始减轻的时候,天又下起了前所未见的大雨来。这使我爸爸焦急万分,因为才收割回来的大麦全都堆放在晒场里晒着。这雷阵雨来得突然,大雨倾盆,我们根本来不及将麦子给盖起来,一捆也没有来得及盖上。我们全家人没奈何只好站在屋檐下,眼睁睁地看着天上降下的冰凉的雨水,把刚刚收割回来的黄灿灿的麦子毁掉。
在昨天,在我姐姐达恰刚满十二周岁的那一天,我们获悉我爸爸在她命名日送给她的那头母牛让河水冲走了。
三天前的黎明时分,河水开始上涨。当时我还在酣睡,滚滚河水发出的咆哮声使我立即惊醒,一跃从床上起来,手中还抓着被子,我仿佛以为我家的屋顶在往下倾倒。后来我又进入梦乡,因为我听出这是河水的响声,而这声音又很单调,使我再次沉沉入睡。
我起身时,清晨的天空乌云密布,看来大雨一直没有停过。河水的咆哮声更大了,更近了,还闻到了一阵像烧糊了什么东西一样的浑浊河水的腐臭味。
我出去观看时,发现河岸已被淹没,河水渐次上涨,涌向村庄的那条主干道,急急地流进绰号叫“拉唐婆拉”的那个女人的家里。河水冲进畜栏,又从门口流出,发出了劈劈拍拍的声音。“拉唐婆拉”在“河”中东奔西跑,把她家的母鸡往外赶,让它们躲到洪水到不了的地方去。
在另一边,在河的拐弯处,不知在什么时候河水已将我哈辛塔婶婶家院子里的那棵罗望子树给冲走了。现在看不见任何罗望子树了,因为这是唯一的一棵。凭这一点人们就发现,这次河水泛滥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
下午,我和姐姐又去看洪水。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浑浊,水位已大大高出了桥面。我们在那儿待了一小时又一小时,不知疲倦地看着泛滥的河水。然后我们爬上了一座小山,想听听人们在说些什么,因为在山下水声太大,只见到许多人的嘴在一开一合,像在说什么事,却一句话也听不清。为此,我们爬上小山,这儿也有人在观看洪水,还在谈论着这次河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就在这儿我们知道河水已将“拉塞尔奔蒂娜”卷走,这是我姐姐达恰的一头母牛,是我爸爸送给她作生日礼物的。这条牛的耳朵一只红一只白,眼睛也长得很好看。
我弄不明白,这母牛明知这条河已不是它平时熟悉的那条河了,却为什么还要过去。它可从来没有这么冒失过。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它一定是睡着来到这儿的,结果白白地送了命。过去我打开畜栏门时,有好多次都必须将它叫醒,因为若不这样做,由着它的性子,它可以闭着眼睛整天地睡觉。和别的母牛睡着时会叹气一样,它也会叹气。
这次它一定又是睡着了。也许等它感到激流在冲击它的两肋时,它也想醒来;也可能这时它害怕了,想返回家里,然而当它回过头来时,遇到了像泥石流般的浑浊而激烈的河水,它慌乱了,全身抽搐起来。也许它还咩咩地吼叫起来,向人们求救。它怎么叫的,这只有上帝知道。
我跟一位亲眼目睹河水卷走母牛的先生打听,当时在母牛身边是不是还有一头小牛犊。他也说不准是否看到过。他只是告诉我,那全身脏污的母牛四脚朝天地从他近处漂过,在那儿翻了个身,之后便连牛角、四肢和母牛的任何踪迹都见不到了。当时河水里漂浮着许多树木,有的是整棵的树木,还带着树根。当时这位先生正在忙于捞木柴,因此,他也没有注意被水冲走的是牲口还是树木。
凭这一点,我们还不知道这小牛犊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跟母牛一起被冲向河的下游。如果真的如此,愿上帝保佑它们俩。
由于我姐姐达恰已一无所有,我家里人担心的那件事可能会随时发生。我爸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了“拉塞尔奔蒂娜” ( 当时它还只是一头小牛犊 ) 。他把它送给姐姐,让她有那么一点“私房钱”,免得她像我另外两个姐姐那样放荡不羁。
听爸爸说,由于我家很穷,两个大姐早就堕落了。她们脾气不好,从小就爱发牢骚。刚一长大,便和那些坏男人勾搭上了。他们教唆她们干坏事,她们也很快地学会了。深更半夜只要他们一吹口哨,她们便立即明白他们的意思。后来连大白天都出去厮混。她们常常去河边打水。人们稍不注意,她们就来到畜栏边,光着身体,每个人抱着一个男人,在地上打滚。
因而,我父亲将她们俩逐出家门。开始时,父亲还竭力忍让着她俩的所作所为。然而,到了后来,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就把她们赶出去了。她们跑到了阿约特拉,或者跑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反正是当上了烟花女。
为此,我爸爸这次为达恰感到难过,他不希望她由于失去母牛觉得自己变成了穷人,由于感到自己已失去了可以度日消谴的母牛,而落到另外两个姐姐同样的下场。她也长大了,原本她可以嫁给一个好男人,一个永远爱她的男人。现在这样做已很困难。若有那头母牛在,情况就不一样,因为光是为了弄到那头漂亮的母牛,也少不了男人来娶她。
眼下唯一的希望是那头牛犊还活着,但愿它没有和它妈妈一起过河。如果真的如此,我姐姐达恰还有希望不致堕入烟花。妈妈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我妈妈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如此惩罚她,给了她几个这样的女儿。她娘家打从她奶奶开始,从来没有出过坏人。他们从小就敬畏上帝,非常驯顺,从未对任何人失过礼。她家族的人都是这样的。天知道她这一对女儿是跟谁学的坏榜样,她回忆不起来。她一桩桩地回忆往事,但弄不清她干了什么坏事,或者作了什么孽而让她一个接一个地生下了有同样恶习的女儿。她实在回想不起来。每当她想起她们,她总是流着泪,说:
“愿上帝保佑她们俩。”
然而我爸爸却认为这一切已无可挽救。眼下危险的是留在身边的这个达恰。她像杉树一样一个劲地往上长,越长越高,那对乳房也开始突起了,很可能长得和她两个姐姐一样:又尖又高,鼓鼓的十分显眼。
“是啊,”他说,“无论在什么地方,谁见到了都会给迷上的,结果一定不会好。就像我正在看到的那样,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就是我爸爸的痛苦所在。
达恰感到她的母牛不会回来了,因为河水把它给淹死了,她哭了。她穿着玫瑰红的上衣,站在我身旁,从山上眺望着河流,不停地哭泣着。脸上哗哗地淌着肮脏的泪水,仿佛这河水已流进了她的体内。
我拥抱着她,竭力安慰她,然而,她并不理解我,反而哭得更厉害了。她嘴里发出像河水拍击两岸一样的哗啦哗啦的声音,使她全身都摇晃抖动起来。此时河水还在上涨,河边飘来的那腐烂的气味直往达恰那潮湿的脸庞扑来。她那双小小的乳房在上下不停地抖动,仿佛突然开始发胀,为她的堕落献出力量。
胡安·鲁尔福介绍
墨西哥小说家、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被誉为“拉美新小说的先驱”。一生中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出生于墨西哥农村,在孤儿院长大,贫苦的童年磨砺了他求知的欲望和创作的才华,作品全都以墨西哥农村生活和墨西哥革命为题材。第一篇短篇小说在由他自己创办的刊物《面包》上刊发,1953年以《燃烧的原野》为题结集出版了小说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