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春秋时期宋国大臣

本 名:华元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宋国

都城:商丘

身 份:宋国公族、大臣

官 职:大夫

华元是什么人?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华元生平简介

华元(?―公元前573年)是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出生于宋国都城商丘,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

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侯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宋文公四年(前607年),郑奉楚命伐宋,他与乐吕抵御失败,被俘。宋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赎他,赎物才送一半,他即逃归。十六年,杀未假道而经宋境的楚国使者,于是楚围宋都。次年,夜入楚师,与楚讲和。宋共公十年(前579)因与楚令尹子重、晋栾武子友善,使晋楚在宋西门之外结第一次“弭兵”之约。宋共公卒,卿大夫间发生内讧,他攻杀司马荡泽,左师鱼石等五人奔楚。

人物生平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亲附于他。当时宋国发生饥荒,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一作公子鲍革)对国内吏民加以优礼,并施舍粮食给百姓,借此以拉拢人心。公子鲍容貌很漂亮,公子鲍的嫡祖母王姬便想和他私通,公子鲍不肯,王姬于是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并依靠大夫华元的推荐让他担任右师,国人都由于王姬的关系而拥护公子鲍。

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王姬趁宋昭公外出打猎时,发动政变弑杀宋昭公,拥立公子鲍继位,是为宋文公。

宋文公四年(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6年)春天,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华元、乐吕带兵抵御。二月初十日,双方在大棘开战,宋军大败。郑军俘虏华元,得到乐吕的尸首,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二百五十人,割下一百名宋军阵亡士兵的耳朵。

华元准备与郑军开战时,杀羊犒赏士兵,他的车夫羊斟没有吃到羊肉羹汁,所以怨恨华元。等到两军交战,羊斟说:“前天的羊,是你作主;今天的打仗,是我作主。”就驱车冲进郑军军中,因此宋军战败,郑军得以活捉华元。

宋文公用一百辆战车、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马,从郑国赎回华元。战车和良马还没全部送到郑国,华元就自己逃回宋国。

宋文公十六年(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6年),楚国的使者经过宋国,宋国与楚国有旧仇,便抓住楚国使者。同年九月,楚庄王围攻宋国。

宋文公十七年(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5年),因楚军包围宋国五个月不解围,宋国都城中没有粮食,岌岌可危,于是宋文公派乐婴齐到晋国求救。晋国国君晋景公本想救援宋国,但采纳大臣伯宗的建议,就停止发兵援救宋国,只是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

同年五月,楚庄王准备撤军,但在申犀、申叔劝阻下楚庄王没有撤军,反而采纳申叔的计策,让人在宋国建房子、种田。宋文公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见楚将子反,子反告诉楚庄王。楚庄王问:“城中情况怎样?”华元说:“劈开人骨头当柴烧,互相交换子女来烹食。”楚庄王说:“多诚实的话啊!我军也只有两天的军粮。”因为华元的诚实,楚国终于罢兵解围而去。

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担任右师,鱼石担任左师。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想杀掉华元,华元逃奔晋国,鱼石阻止他,到黄河边就返回来,杀死唐山。于是拥立宋共公的小儿子公子成继位,是为宋平公。

春秋贤臣故事:华元是不是宋国的功臣?

华元这个人是宋国历史上有名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属于宋国公族子弟中的高层贵族,追溯其直系祖父,即是宋戴公。华元的前面五代大抵都应该生活在宋国的核心城市,即都城商丘之中。理所当然的是,华元出生的城市也是在商丘。华元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接触的都是王公贵族,后来也就子承父业,成为宋国朝堂之中的重要官员。

华元生活的时期,宋国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华元都亲历其中,而且华元也是宋国较为长寿的权臣,经历了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代宋国君主,可以说是四朝元老。当时晋楚称霸进入中后期,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是由于宋国多年亲附晋国,无形之中便与楚国成为敌国,多年之间都遭受楚国的侵伐。华元作为朝中的重要权臣,多年都担负着稳定宋国内政外交的大业。

华元的崭露头角和宋襄公的遗夫人王姬有关,这个女人扶持自己的孙子继位为宋文公,严格意义上说是不符合礼教的,但是王姬颇为擅长拉帮结派,当时尚且为大夫之职的华元也因支持王姬,而与宋文公成为紧密同盟,在宋文公稳定宋国政局的事情中出力甚多,也因此而有功,担任宋国右师,可说是宋文公的左膀右臂。宋国文公的夺位,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内乱。周边国家对宋国的觊觎,自然相当猛烈,尤其是宋国的世仇郑国。也就是在宋文公继位四年后,郑国就在楚国支持下带兵攻打宋国,华元当时已贵为右师,率兵进行抵御。不过华元似乎并非是作战的好将军,宋军在此战中遭受大败,华元还被生擒活捉,成为郑国俘虏。华元的待遇和当年南宫长万的待遇类似,宋文公也带着大量的战车宝马,想要把华元赎回。结果这个华元仿佛颇懂得利用战争之乱,半途就偷偷从郑国逃跑,回到了宋国。

《左传》载:“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后来,楚庄王进攻宋国,史书中说的是围攻宋国都城五个多月,宋文公搞得没有办法了,就派遣使者请求晋国援救,哪里知道晋国面对楚国的强大军力,根本不愿前往救援,只是派了使者前来,要求宋国不准投降。但是,宋国已经是穷途末路,拿什么来抵抗楚国呢?

此时的华元出马,成为外交官,《史记》载:“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庄王。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庄王曰:’诚哉言!我军亦有二日粮。‘以信故,遂罢兵去。”就是面见楚庄王,直言宋国都城中的百姓惨状,史书中说的是楚庄王也对华元实言相告,这个似乎并不可信。考虑到华元后期与楚国的交际,此次作为外交使节,华元显然以宋国臣服楚国,以交换楚国的退军。但不管怎么样,华元自此成为宋国与楚国交往的媒介,即掌管军事,又有外交谋略,自然成为宋国朝堂中的权臣。到宋共公时代,华元更是稳固了家族权力。

但是华元对于公族内部的矛盾,是无法缓和的。因为这些矛盾的根源,都是源自权力。宋共公死后不久,公族子弟就发生叛乱,华元为躲避内乱,也是逃奔晋国,多半希望从晋国引来援兵,以拨乱反正。此处即可知道,华元与晋国的关系也不错。那么,当时称霸战争最为激烈的晋楚,都能与华元建立关系,也就是说华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宋国长远计,他也并非是什么亲晋派和亲楚派,可能正是宋国朝堂中的忠臣。

华元在宋国历代权臣史中,虽然不是什么善战之人,也没有在宋国发动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变革,但在稳固宋国内政外交上,可说是鞠躬尽瘁的。在宋文公死后,国内内乱横生,流亡的公族子弟常常发动国外势力反攻宋国,这种种矛盾对执政大臣华元而言,都是非常考验的。在基本稳定宋文公后的政局后,华元为宋共公到鲁国说亲,成功与鲁国建立姻亲关系,而在成婚大典上,齐、卫、晋等国都曾送来贺礼,可见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原诸侯大多期望和平,这也促成了华元后来倡导和主持的弭兵之会,主要就是谋求晋楚结盟,终结近百年的乱战,史书说“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羊斟和华元一战成名,却遗臭万年

郑国攻击宋国。宋国统帅华元在兵戈之前,杀羊犒赏三军以鼓励士气。世人吃得满嘴流油,惟独马车夫羊斟没有分到一杯羹。羊斟极其不爽,屡次向上级提请求:你们吃肉,我怎样连汤都喝不到?啃骨头行不可?羊斟的诉求被上级们蔑视地回绝了:你一个马车夫,凭甚么吃肉喝汤?为此,羊斟心中憋了一肚子气。

在第二天的两军交战中,他驾着统帅华元的战车,间接驶进了郑国阵营中,华元和羊斟双双被俘。三军无帅,这仗还怎样打?因而宋军不战而败,狼狈逃窜。

羊斟和华元都因这一战而千古留名。一个赶车的君子物,由于一碗羊肉汤坏了国度大事,举动天然不可取——居然拿国度利益负气,见小利而忘大义,把一碗羊肉汤看得比一个国度都主要,他因而成为了公报私仇、以私害公的君子典范;

但主帅华元的作为异样使人心寒——他对一个位置低微的车夫没有涓滴体恤之心,对他的权益诉求充耳不闻,其为人的淡漠无情和枯燥的品级看法让人气愤,他应对和平失败的结果负次要义务。

华元作为掌控全局的指导者,其失有三:

第一,短少公道公平。异样出征兵戈,既然羊肉分给一切出征的人吃,为何其他人都有,惟独车夫没有?车夫也是戎行的一员,更何况,车夫为主帅驾车,其驾车平安的主要性显而易见。同时,车夫是指导的司机,属于干系严密的“身边人”,指导怎样能对自己的“身边人”置若罔闻?分配上的不公道,让羊斟内心的天平开端失衡。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少吃一点能够,您吃肉我喝汤,可如今连汤都喝不到,凭甚么?不公,埋下了和平失败的祸端。

第二,短少对弱者的尊敬。车夫固然位置低微,但战时一切人都在同一条船上。作为主帅的华元,该当勾结统统能够勾结的力气,配合对敌。车夫的级别再低,人家也是人,也是能出一份力的,不克不及云云地被看轻。大约,在华元这一类“君子物”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过“人人平等”之类的价值观。他自以为是统帅,高屋建瓴,对车夫这么的上级不放在眼里早已成了习性。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品级森严的民主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敬是少之又少的。

第三,无视了弱者的诉求。羊斟因吃不到羊肉,屡次向上级表达过自己的诉求:假如羊肉不可得,喝一杯汤或啃啃骨头也行,但上级对他的权益诉求听而不闻。羊斟分不到羊肉,假如是相干职员的无意之失,还能够“补礼”。

但在得知羊斟没有分到羊肉后,居然无人采纳弥补办法,故意忽视他的诉求,怎能不让人心中憋屈?既然你无所谓,那末我也无所谓。前天杀羊犒军的事,由你作主;今日驾车作战的事,由我做主。这仗的胜负、华元的存亡,与我何关?在赞扬有望以后,羊斟才采纳了决绝的办法。

华元之失,对社会的管理者无疑是一种警示:公道公平是每一个人的内心希冀,即便做不到相对公道,也要做到相对公道;一个人的位置即便再低微,也有其为人的威严,每一个人都该当遭到最起码的尊敬;对弱者合理的权益诉求必需注重,并在恰当的时分予以兑现。不然,君子物也会坏大事。

华元弭兵事件简介,华元弭兵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

华元弭兵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春秋时期,终年战争不断,长江、黄河流域大小诸侯国几乎全部卷入战争,兵连祸结。受兵火之害最深的是地处各诸侯国中央位置的郑国和宋国。晋、楚两大国被连年征战所累,愿意暂时休战,于是出现了结束大国争霸的弭兵局面。“弭兵”运动是由受大国争霸之祸最深的宋国发起的,前后共两次。

时间

春秋时期,鲁成公十二年 ( 公元前579年 )

地点

宋国的西门外

人物

晋国的卿士燮,楚国公子罢、许偃,宋国大夫华元

背景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有一个中立的力量——宋国。宋国大夫华元,不但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国令尹子重交好。华元在知道晋楚互派使臣之后,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晋楚和平相处。

过程

鲁成公十二年 ( 公元前579年 ) ,在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签订的合约是:“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晋国、楚国第一次弭兵之盟很不稳定。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是们颁发在短期之内,或者只靠这一纸合约化解。晋国、楚国双方在形势不利于己时,都希望靠着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但是,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把盟约抛在脑后,发起新的攻击。签订合约后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被打败。

鄢陵之战后,战败的一方楚国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不过,胜利的晋国也陷入了危机。晋厉公想乘胜消灭晋国的一些有权势的贵族。于是,提拔左右的近臣,杀掉却氏家族。不幸的是,晋厉公杀掉却氏后,反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大乱。秦国又在晋国内乱的时候,经常袭击晋国。晋国内部有大族与国君的斗争,外部强敌咄咄逼人,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