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侯君集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豳州三水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643年
职业:兵部尚书
主要成就:攻灭高昌 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封 爵:陈国公、潞国公
侯君集简介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侯君集生平
陈国公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汉族,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统说唱和戏剧中,活灵活现手段高超的瓦岗军将领“小白猿”侯君集就是以其姓名命名的,但是性格、事迹大相径庭,不是同一人物原型。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贞观年间,任左卫将军、礼部尚书等职,先封潞国公,后封陈国公,作为唐24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图形凌烟阁。贞观17年(643年),因依附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被诛。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曲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曲文泰已卒,其子曲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师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钦羡长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晋尚书右仆射。此次不得拜相,对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嫡日烈,各有党羽。侯亲善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捕。定罪后,太宗于刑前,亲往质问,对以‘朕因汝从此不登凌烟阁’。侯闻言动容,拜倒大嚎,最后求皇帝念旧,允留侯门香火(当时论罪当诛之)。太宗许赦免其妻及一子(后迁岭南),侯亦甘心受刑。
尔后太子与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忆前尘,召承乾问‘何以谋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评论,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两意,子臣何以结党窥觊。太宗默然。
侯君集是谁 侯君集的战绩 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侯君集怎么死的?隋唐时期著名英雄侯君集,是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人勇武,有智有谋。隋唐英雄中侯君集谋反了,那么,侯君集是什么样的人,侯君集真的谋反了吗?是怎么死的?
侯君集简介 侯君集一生经历
侯君集,是豳[bīn]州三水人,在今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以有材且雄健著称,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是个胆大勇武的世家子弟。
在隋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识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封为全椒县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在这之前,侯君集出谋划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诛杀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赐邑千户,升为右卫大将军,而此时的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户,可见当时在李世民的眼里,侯君集比李靖重要的多。
侯君集讨伐吐谷浑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侯君集又升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九年,他被任命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作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副手,讨伐吐谷浑。
五路大军直指吐谷浑,慕容伏允胆战心惊。他放火烧荒,尽毁草原,然后躲进沙漠,给唐军来个坚壁清野。侯君集主张穷追猛打,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李靖征讨吐谷浑国。以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部队到达鄯州,商议下一步军事行动。侯君集说:“现在朝廷的军队已快到目的地。而吐谷浑部队不去守住险要之地,实在是老天相助。如果用精干的部队乘其不备,则有大胜可能。等敌人逃到山谷里,攻克起来就难了。”
李靖同意他的计策。唐军兵分两路,李靖、薛万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对慕容伏允展开了钳形攻势。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里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马血维持体能,马靠啃冰雪延续生命,终于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浑军,杀得吐谷浑人鬼哭狼嚎。唐军翻越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全歼慕容伏允的吐谷浑军,慕容伏允走投无路,自缢身亡。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也被唐军俘获,吐谷浑举国投降,唐军大获全胜,自此吐谷浑一举平定。
侯君集平定高昌国
贞观十一年,侯君集被封为陈州刺史,改封为陈国公。明年,又拜为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侯君集以前根本不爱读书,进了李世民的 秦王府后才拿起书本补习功课,他天资聪颖,竟然很快小有成就,典选官员,制定考课,做得有条不紊,颇受时人赞美,出将入相,文武双全,正是大唐帝国官员的典型特征。他一直走得很顺,少有挫折,心高气傲,耻居人下,就成了他一贯的心态。连一向待人谦和的李道宗都看不惯他,认为他不是善类,早晚必为反贼。侯君集如此狂傲,当然有他狂傲的资本,那就是他独担重任、平灭高昌国的赫赫战功。
高昌国是个与今天的伊拉克差不多大小的国家,位于中亚地区的咽喉地带,东面是强大的唐王朝,西面是西突阙这样凶悍的游牧民族,在强国的虎视眈眈之下,高昌国就有了墙头草的特征,在大国的缝隙之中谋求生存,于是,高昌国摇摆不定的举动就被大唐帝国视为对国家威严的挑衅。
高昌国王鞠文泰本来对大唐颇为恭敬,经常贡献一些奇珍异宝,贞观四年,鞠文泰亲自入朝晋见唐太宗,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鞠文泰的妻子还被册封为常乐公主。来回的路上,见到大唐的西部地区因久经战争而城邑空虚、人民稀少,心里涌起了轻视唐朝的念头,于是悍然与西突厥勾结在一起,做出了几件让人侧目的事情。他扣押了不少路经高昌的西域商人和贡使,不许他们前往大唐。又和西突厥联合出击,攻打唐朝的西域属国伊吾和焉耆,连下焉耆数城。焉耆王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唐太宗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万均、契苾何力等将领直奔高昌而去。
高昌国王麴文泰听到这个消息,笑道:“唐国离我国七千里地。荒漠,盐碱地有二千里。既无水草,而且冬天风吹裂肌肤,夏天风吹如火烧。行族商人一百人不能有一人到达。岂能大军攻到这里?即使能够到达,在城外一两十天就会因吃完粮食而溃败。我将趁机俘虏他们。”
侯君集刚渡过荒漠,到达高昌地界。就听到麴文泰死去,其麴智盛刚继位。而且高昌正在办丧事,无心作战。侯部下请求快速奇袭。侯说:“不可以,唐天子因高昌国君傲慢,让我执行上天的惩罚。现在赶上人家办丧事,在坟墓上奇袭人家,不是问罪的好方式。”于是击鼓前行,等高昌国作好守城的准备,才砍树填塞护城河,牵引撞车,摧毁城墙。于是攻破外城,俘七千人。进围都城。麴文泰外无援兵,于是投降,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表功,才返回。
侯君集支持太子李承乾谋反
但因此役侯君集部队进攻中抢掠财物、妇女。纪律很坏,在朝廷中引起非议。有人攻击侯君集,但李世民念他的功劳,按下不理。
侯君集自恃有战功。因一点小过被人非议,甚至被纪律部门审查,心中不平。这时太子李承乾有过错,害怕被废。知道侯心有怨恨,因此找人招侯来出主意。问稳住太子位置的方略。侯暗示愿助李承乾一臂一力。又说:“魏王李泰正得势,皇上如果有诏见,不要去。”李承乾都听从了。
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然而侯君集害怕有人告密,心中不安。李承乾谋反的事终于泄露,牵连侯君集下狱,很快牵出了勋臣侯君集。面对人证、物证,唐太宗确定侯君集参与了李承乾的阴谋。唐太宗希望对他网开一面,群臣都说,“侯君集大逆不道,应该用国法处置他”。唐太宗无法否决众臣的意见,只能与侯君集最后诀别,此时,大唐皇帝泪如雨下,侯君集也泣不成声,血雨腥风中走出的生死战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李世民亲自审问侯,说:“我不愿刀笔吏欺辰公侯。”侯君集不知道怎么回答。李世民对群臣说:“侯君集于国家有功劳,我不忍心处置他。为他向大家讨一条命,王公大臣们允许这样吗?”大臣们都说:“侯君集大逆不道,请将他按法律处罚。”
李世民于是说:“与侯公诀别了,从今后,只有看到侯公的遗像了。”因而流泪。于是斩杀了侯,将其家属没入官府。侯临上刑场,面色不变,对监斩官说:“我要造反?只是运气不好,蹉跎成这样罢了。然而我曾为将,攻下两个国家。你可告诉陛下,留一个儿子给我祭祀。”李世民听了,将他妻子及一个儿子流放五岭之外。
一代将星陨落了,结束了他的荣辱一生,也许是他成功得太快?也许是他过于执着?他的不甘,让人动容,而李世民的眼泪,则让人心碎。
隋唐英雄侯君集简介 历史上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侯君集,是豳[bīn]州三水人,在今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以有材且雄健著称,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是个胆大勇武的世家子弟。
在隋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识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封为全椒县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在这之前,侯君集出谋划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诛杀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赐邑千户,升为右卫大将军,而此时的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户,可见当时在李世民的眼里,侯君集比李靖重要的多。
侯君集讨伐吐谷浑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侯君集又升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九年,他被任命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作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副手,讨伐吐谷浑。
五路大军直指吐谷浑,慕容伏允胆战心惊。他放火烧荒,尽毁草原,然后躲进沙漠,给唐军来个坚壁清野。侯君集主张穷追猛打,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李靖征讨吐谷浑国。以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部队到达鄯州,商议下一步军事行动。侯君集说:“现在朝廷的军队已快到目的地。而吐谷浑部队不去守住险要之地,实在是老天相助。如果用精干的部队乘其不备,则有大胜可能。等敌人逃到山谷里,攻克起来就难了。”
李靖同意他的计策。唐军兵分两路,李靖、薛万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对慕容伏允展开了钳形攻势。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里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马血维持体能,马靠啃冰雪延续生命,终于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浑军,杀得吐谷浑人鬼哭狼嚎。唐军翻越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全歼慕容伏允的吐谷浑军,慕容伏允走投无路,自缢身亡。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也被唐军俘获,吐谷浑举国投降,唐军大获全胜,自此吐谷浑一举平定。
侯君集平定高昌国
贞观十一年,侯君集被封为陈州刺史,改封为陈国公。明年,又拜为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侯君集以前根本不爱读书,进了李世民的 秦王府后才拿起书本补习功课,他天资聪颖,竟然很快小有成就,典选官员,制定考课,做得有条不紊,颇受时人赞美,出将入相,文武双全,正是大唐帝国官员的典型特征。他一直走得很顺,少有挫折,心高气傲,耻居人下,就成了他一贯的心态。连一向待人谦和的李道宗都看不惯他,认为他不是善类,早晚必为反贼。侯君集如此狂傲,当然有他狂傲的资本,那就是他独担重任、平灭高昌国的赫赫战功。
高昌国是个与今天的伊拉克差不多大小的国家,位于中亚地区的咽喉地带,东面是强大的唐王朝,西面是西突阙这样凶悍的游牧民族,在强国的虎视眈眈之下,高昌国就有了墙头草的特征,在大国的缝隙之中谋求生存,于是,高昌国摇摆不定的举动就被大唐帝国视为对国家威严的挑衅。
高昌国王鞠文泰本来对大唐颇为恭敬,经常贡献一些奇珍异宝,贞观四年,鞠文泰亲自入朝晋见唐太宗,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鞠文泰的妻子还被册封为常乐公主。来回的路上,见到大唐的西部地区因久经战争而城邑空虚、人民稀少,心里涌起了轻视唐朝的念头,于是悍然与西突厥勾结在一起,做出了几件让人侧目的事情。他扣押了不少路经高昌的西域商人和贡使,不许他们前往大唐。又和西突厥联合出击,攻打唐朝的西域属国伊吾和焉耆,连下焉耆数城。焉耆王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唐太宗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万均、契苾何力等将领直奔高昌而去。
高昌国王麴文泰听到这个消息,笑道:“唐国离我国七千里地。荒漠,盐碱地有二千里。既无水草,而且冬天风吹裂肌肤,夏天风吹如火烧。行族商人一百人不能有一人到达。岂能大军攻到这里?即使能够到达,在城外一两十天就会因吃完粮食而溃败。我将趁机俘虏他们。”
侯君集刚渡过荒漠,到达高昌地界。就听到麴文泰死去,其麴智盛刚继位。而且高昌正在办丧事,无心作战。侯部下请求快速奇袭。侯说:“不可以,唐天子因高昌国君傲慢,让我执行上天的惩罚。现在赶上人家办丧事,在坟墓上奇袭人家,不是问罪的好方式。”于是击鼓前行,等高昌国作好守城的准备,才砍树填塞护城河,牵引撞车,摧毁城墙。于是攻破外城,俘七千人。进围都城。麴文泰外无援兵,于是投降,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表功,才返回。
侯君集支持太子李承乾谋反
但因此役侯君集部队进攻中抢掠财物、妇女。纪律很坏,在朝廷中引起非议。有人攻击侯君集,但李世民念他的功劳,按下不理。
侯君集自恃有战功。因一点小过被人非议,甚至被纪律部门审查,心中不平。这时太子李承乾有过错,害怕被废。知道侯心有怨恨,因此找人招侯来出主意。问稳住太子位置的方略。侯暗示愿助李承乾一臂一力。又说:“魏王李泰正得势,皇上如果有诏见,不要去。”李承乾都听从了。
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然而侯君集害怕有人告密,心中不安。李承乾谋反的事终于泄露,牵连侯君集下狱,很快牵出了勋臣侯君集。面对人证、物证,唐太宗确定侯君集参与了李承乾的阴谋。唐太宗希望对他网开一面,群臣都说,“侯君集大逆不道,应该用国法处置他”。唐太宗无法否决众臣的意见,只能与侯君集最后诀别,此时,大唐皇帝泪如雨下,侯君集也泣不成声,血雨腥风中走出的生死战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李世民亲自审问侯,说:“我不愿刀笔吏欺辰公侯。”侯君集不知道怎么回答。李世民对群臣说:“侯君集于国家有功劳,我不忍心处置他。为他向大家讨一条命,王公大臣们允许这样吗?”大臣们都说:“侯君集大逆不道,请将他按法律处罚。”
李世民于是说:“与侯公诀别了,从今后,只有看到侯公的遗像了。”因而流泪。于是斩杀了侯,将其家属没入官府。侯临上刑场,面色不变,对监斩官说:“我要造反?只是运气不好,蹉跎成这样罢了。然而我曾为将,攻下两个国家。你可告诉陛下,留一个儿子给我祭祀。”李世民听了,将他妻子及一个儿子流放五岭之外。
一代将星陨落了,结束了他的荣辱一生,也许是他成功得太快?也许是他过于执着?他的不甘,让人动容,而李世民的眼泪,则让人心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