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慧安和硕公主
所处时代:嘉庆
出生时间:五十一年
去世时间:六十年
朝 代:清朝
民族:满族
父 亲:嘉庆
母 亲:逊嫔沈佳氏
嘉庆帝颙琰第五女慧安和硕公主简介
慧安和硕公主(1786~1795),清朝嘉庆帝颙琰第五女,母嘉亲王侧妃沈佳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卒,时年十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与妹慧愍固伦公主同葬于梁格庄。
公主园寝
慧安及慧愍公主园寝,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崇陵的西南方。内葬有嘉庆皇帝的两位女儿:五女慧安和硕公主、九女慧愍固伦公主。建有东西厢房、班房、宫门、享殿、月台及宝顶两座。
清王朝灭亡后,公主园寝也跟着萧条破败下来,历经200多年的天灾人祸仅剩下地基。
2003年,西陵管理部门重修公主园寝。
嘉庆帝一共有几个女儿?分别是哪个妃子生的
庆帝一共有几个女儿?分别是哪个妃子生的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帝一共有9个女儿:
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年)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年)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年)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年)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年)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年)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清朝紫禁城疑案:嘉庆皇帝猝死与道光皇帝继位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四日晚,承德避暑山庄灯火通明。自上一年嘉庆离开这里之后,山庄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这天,刚刚庆祝过六十大寿不久的嘉庆皇帝,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了这里,这已经是这位皇上第十六次来此避暑了。多日前,这里就接到通知,将整个山庄清理、打扫了个仔仔细细,皇上的行宫、随行的皇子皇孙及文武大员的住所也都修葺、整理一新。嘉庆此次出巡,一切都在正常的安排之内,随行的除了文武官员和大量的八旗军兵以外,皇二子智亲王绵宁、四子瑞亲王绵忻和十一岁的皇长孙奕纬也都来了。按计划,皇上要在这里住到中秋以后,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再回到山庄,稍作盘桓,而后才会率同大队人马返回京城。
出巡以后,一切正常,大队自七月十八日从京城出发,一路顺利,到达山庄之前,好久没有骑马的嘉庆还纵马奔驰了一阵。到达以后,皇上马上去永佑寺中祭拜了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回到皇上居住的“烟波致爽”殿后,嘉庆帝又处理了两件并不算紧急的公务,提拔了一位官员,又按例给山庄留守官兵增发了一个月的钱粮,以示关怀。看来,一切正常。然而,次日傍晚,气候突变,本来还乾坤朗朗的山庄突然阴云密布,大雨欲来。山庄内一片忙碌混乱,山庄外围也突然增兵布哨,限制人员出入,被严密地封锁起来。谁也说不上来出了什么事。大雨突降,惊雷炸响之后,隐隐传来哭号之声。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嘉庆皇帝驾崩了。昨天来到山庄时还好好的,来的路上还纵马奔驰,骑马过了广仁岭。到山庄后还正常祭拜了皇家先祖,又正常地处理了几件并不紧急的公务,可见,嘉庆的身体健康如常。嘉庆帝年龄倒是不算大,刚刚过了六十大寿(虚岁),而且,从记录皇帝日常活动的“起居注”和后来修的“实录”来看,嘉庆从来也没有得过病的记录。嘉庆帝在庆祝自己六十寿辰的庆典时,还兴致勃勃地谈到了自己家族的长寿,说自己的父亲活过了九十岁,现在自己已经六十岁了,而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两个哥哥仍然健在。爱新觉罗家族当然有不少长寿者,但也有很多寿命不长甚至夭折的人,但嘉庆帝如此说,说明他对自己的长寿是很有信心的。他只是近年来有点发福,虽然时常感到有些疲倦,但身体也实在没什么毛病。在批评臣下操办六十寿辰庆典太过破费的上谕中,他还说到了以后七十、八十、九十寿辰都要从简办理的话,看来,他对自己的死一点准备也没有。这又是清代宫廷史上的一桩疑案。同其他一些疑案一样,嘉庆之死也有很多传说,异辞纷呈,莫衷一是。
相传,嘉庆帝表面上虽然是个谨小慎微的守成之主,办理各种事务都少不得要依据祖宗成法,生活上也崇尚俭朴,但实际上却是个荒淫的帝王。他曾宠爱过一个小太监,淫乱不堪,弄得连外廷的大臣们都知道了。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劝谏,嘉庆帝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这一回,出巡避暑山庄,他又把那个小太监带来了。一路上,在大队人马行进之中,与小太监行苟且之事,颇难掩人耳目,所以一到山庄,二人马上就在皇帝所居的“烟波致爽”殿中肆行淫乱。这个“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寝宫,既有皇帝办公和召见群臣的地方,也有他的私人生活区。这里是山庄的制高点之一,八面临风,凭栏而望,层峦叠翠,风光无限。二人在此间幽会,少了宫内的种种限制,何等惬意。然而,此种恶行,上干天谴,风云突变,暴雨滂沱,一个惊雷在寝宫的上空炸响,雷电透窗而入,直击到了嘉庆皇帝身上。嘉庆就这样驾崩了,被雷击而死。嘉庆皇帝的遗体被雷电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事情如果传扬出去,无异于宫中的一大丑闻。大臣们无奈,只好将一相貌身材与嘉庆相似的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的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
宫廷里的事,但凡有一丁点不合常理,往往就会引发许多传闻。因为宫廷隐讳,常常引起好奇者、好事者的关注。辛亥革命前后,反抗清王朝的思想与反清排满的情绪一同传播,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清朝王室的传说,无疑对这些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嘉庆帝是有清代第一位死于避暑山庄的皇帝,他死得极为突然,从发病到去世仅有一天的时间,而且在此之前他的身体又没有什么病状,所以就有了不少传闻异辞,上述这个故事,说嘉庆帝因为与小太监淫乱,遭雷击身亡,就是关于嘉庆之死的诸多传说中流行最广的一个。
还有一种传说: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奇怪的是,他们此次围猎,收获少得可怜。别说虎、熊,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没有见到,只猎获了一些野兔。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狝。归途中突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唯独皇帝被雷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文武惊恐异常。又有传说,嘉庆皇帝在山庄染疾,卧床调养,并无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地区天气骤变,雷鸣电闪,嘉庆寝宫突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那么,嘉庆之死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嘉庆帝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的多事之秋。清王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九十多年的发展,到乾隆时期走向了鼎盛,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就是在这种歌舞升平的掩盖之下,整个王朝的大厦已经从内部开始朽烂了。国家吏治败坏,官贪兵疲,统治阶级奢靡无度,人民生活日益困顿,经济发展停滞,政府财政愈益困难。嘉庆皇帝刚一登基,川、鄂、陕等地就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白莲教大起义,举全国之力用了九年时间,方才平定下去。但这时大清帝国颓势已显,难以振作了。
起初,嘉庆倒是颇思有所作为的。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在位的四年间,他隐忍不发,暗中观察着朝中的一切,并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乾隆一去,他一举除去了大贪官和珅。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卖官鬻爵,索贿天下,富可敌国。朝中上下,多有其党羽。所以有人评价说,嘉庆扳倒和珅,有点像宫廷政变。事情虽没有那么严重,但要一举剪除这股庞大的势力,的确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策略和手段的。和珅一倒,举朝气象一新,不免又有一些“正臣”,私下里深庆得遇明君,可以重振朝纲了。尤其是他处治和珅一伙后,没有穷追不舍而弄得举朝不安、政治动荡,也颇有政治家的谋略。然而,治理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谈何容易。嘉庆登基以后,以守成之主自居,战战兢兢,殚精竭虑,起早贪黑,一切依照祖宗成法,期望在旧有的王朝框架内解决各项问题,生活上也克勤克俭,而国事就是没有起色。政以贿成,几成通例,几乎无官不贪;经济停滞,水旱灾荒频发,王朝财政左支右绌;官贪兵疲,早年入关时的八旗铁骑,战斗力大大削减,弄得镇压白莲教起义也要依靠汉人为主的绿营兵丁了。在外,也弄不清是哪里来的“远邦蛮夷”,不断叩关,弄得鸦片烟流毒天下。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如人意,不能不让他日在愁烦之中。嘉庆八年(1803年),陈德入宫行刺一案,虽然草草结案,但武备的松懈,官员的苟且因循已经暴露无遗;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攻入皇宫一案,更是古来未有之变。想当年,康、雍两朝,国势何等强大,乾隆一世,天下太平无事,他越想就越急,越急就越难以有所作为。
所幸的是,他自三十五岁登位后,虽然早起晚睡,国事烦劳,但身体情况却一直还算不坏,在位二十多年了,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只是中年以后,身体有些发福了。也许是这个缘故吧,他比从前更怕热了,一年之中,倒有一半时间住在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内。
虽然心情总是不太好,但木兰秋狝的大典总还是要进行的。想想自康熙以来,皇帝在夏季多是驻跸于避暑山庄的,每到秋凉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大典。康熙帝自山庄建成后,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1683—1722年)的39年中,几乎每年都要北上避暑、秋狝。雍正帝虽然自己没有举行过秋狝,却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并留下遗训“后世子孙,当习武木兰,毋忘家法”。自乾隆六年(1741年)开始,乾隆帝共举行40次秋狝大典,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三万余人,盛况空前。看看自己,嘉庆帝又有些不满,在位二十多年了,已经庆祝了六旬万寿节,但避暑山庄也只去了15次,秋狝才举行了11次,而且每次总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反对,比如水旱灾荒呀,财政困难呀等等。木兰秋狝行围,对清廷来说,意义重大。一是要通过这种武装演习,保持八旗劲旅的雄风,二是在这里接见蒙古各部及西北各族首领,联络感情,巩固清廷与他们的关系,加强统治。嘉庆帝将此视为一条祖上的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前一年,由于热河等地水灾,只到了热河,而取消了秋狝大典。今年虽然庆祝了六旬万寿,但烦心的事实在太多,无论如何需要换换环境,调节身心,缓和情绪。所以他决定按期动身赴避暑山庄。
就这样,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大队人马出京,逶迤向热河进发。一路上,嘉庆帝情绪仍然不佳,一直坐在大轿之中,很少下轿。二十四日,大军来到广仁岭,距离热河已经很近了,这是清代历朝皇帝下轿换马的地方。嘉庆帝按例下轿换骑,关外的凉风徐徐拂面,不禁使人精神一振,他纵马奔驰,很快过了广仁岭,不久东行经上下营房,再通过三座牌楼,午后便到达了热河行宫。一到山庄,他就去参拜了土地庙和永佑寺,稍事休憩后,又处理了一点公事。大概是路上中了暑热,骑马奔驰又着了一点儿凉,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嘉庆帝身体一直不错,这一点小小不适,他自己没太放在心上,其他人也没有注意,但这恰恰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了。二十四日晚间,就寝时刻,嘉庆甚感不适。以为是白天骑马的缘故,腿部和手臂有刺痛。四肢乏力,憋气伴随痰涌,十分难受,尤其不能平躺。全日活动的疲劳,他渴望尽快进入梦乡,可痰气上涌,又无法睡得安稳,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无奈,只好半坐半卧着,一直挨到天明。
二十五日清晨,嘉庆帝在朦胧中醒来,因缺乏睡眠,肥胖的面部显得苍白浮肿。昨晚的症状不见好转,身体一下子变得虚弱,不断的痰涌开始影响呼吸畅通。皇二子绵宁、四子绵忻来请早安时,他已不能下床了。上午,嘉庆皇帝痰气攻心,胸口发闷,说话断断续续,显得困难,但头脑清醒。太医问脉,即进汤药,但并无明显效果。延至下午,病情加剧,从表象看,痰涌堵塞气管,呼吸更加困难,已经无法说话,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傍晚时分,嘉庆帝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此时山庄内一片忙碌混乱,皇子们手足无措,只有祈求上苍,保佑皇上度过这一场危机,转危为安。王公大臣们,起初谁都没想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到了这时,一方面要安排抢救,一方面也要预防万一,着手准备后事了。山庄已经全面封锁,防止走漏消息。
就在此时,天空中炸雷响起,随后大雨滂沱。嘉庆帝已经不能说话,他抬起手,艰难地比划着,看起来是要交代后事了。雷声的惊吓似乎加重了病情,他上气不接下气,呼吸极为困难,至戌刻(晚7—9时),嘉庆终于溘然长逝。倾盆而下的大雨,与臣下们的哭声融成一片,宣告了嘉庆时代的结束。根据后世学者们对有关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嘉庆帝虽然没有得病的记录,但他身体发胖,长时期的心情烦躁,早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经过七天的路途跋涉,路上中暑,加上劳累,引发了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导致突然死亡。嘉庆弥留和逝世时,正处于热河雷暴时刻,于是有关他的死亡便和雷电联系起来。他从卧病到死亡,只有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了因雷击而猝死的传闻。
历史上最尴尬的两帝同朝:嘉庆做事事事要汇报
中国人是聪明的,尤其在称呼方面,可谓是面面俱到,分毫不差,这一点比西方精确多了。比如爷爷和姥爷,西方一个“Grandfather”就行;奶奶和姥姥,西方一个“Grandmother”完事;叔叔大爷、姑父姨夫,中国分得很清,西方就一个称呼“Uncle”结束;婶婶、大娘、舅妈加上七大姑八大姨,一个“Aunt”搞定。这一点在皇帝称谓上也是如此,想当年,嬴政统一六国,自封为皇帝,称作“秦始皇”,为了感谢他的爸爸,特意给其一个封号——“太上皇”,只是其父已归西,已经没有福气享受了。
之后,刘邦做了皇帝,也仿着嬴政的做法,封自己的老爸老刘头为太上皇。这老刘头挺有福气的,倒也享了几年的清福,只是他这个太上皇是儿子赏赐的,后来还不得不去参拜自己的儿子刘三。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好几个“太上皇”,有被逼做太上皇的李渊、李隆基以及无奈的宋徽宗赵佶,最潇洒的太上皇当数赵佶的儿子赵构,他是自愿的,后来的日子倒还算不错,不过父子都做太上皇的也只有赵氏父子。大明朝也有一位太上皇,就是主修《大明一统志》的明英宗,他的一生挺传奇的,做过皇帝,做过俘虏,做过太上皇,后来又重新做了皇帝。
这些太上皇大都不太顺心,说白了就是没有办法,但有一位却是自愿如此的,而且还是实权在握,这一位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乾隆皇帝。
当年,乾隆登基的时候,为了感谢自己的列祖列宗,尤其是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焚香向天祈祷,自己做皇帝的时间决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如果自己能做60年的皇帝,就主动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做太上皇。这倒不是乾隆皇帝不喜欢皇位,而是他的确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长寿,毕竟登基做皇帝的时候,他已经25岁了。
为了践行诺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
和其他的皇帝相比,乾隆确实没有打算长生不老,也没有想到自己生命力会这么旺盛。就在乾隆还没怎么感觉到的时候,60年就过去了。时间就那样一天一天从1736年登基过到了1796年,乾隆已经到站了,坐满60年了,与爷爷康熙在位的时间快一样长了。毕竟君无戏言,如果不兑现诺言,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臣民呢?又怎么向上天交代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85岁的乾隆终于作出了一个艰难痛苦的决定,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以第二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自己做太上皇。而乾隆在这决定里面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
果然,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在太和殿举行了内禅大礼,把玉玺授给了颙琰。然后颙琰登基做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请求父亲训政。颙琰(即嘉庆)即位时,已人到中年,已经很成熟了,哪里还需要这么一尊大佛天天管着自己。但这事由不得他,毕竟大权在老爸手里,既然他能让你做皇帝,也能不让你做皇帝,这一点嘉庆很清楚,与其鸡蛋碰石头,不如百依百顺——你总有离开的时候。
按照清朝制度,乾隆禅让皇位之后,应该搬迁到宁寿宫,新皇帝嘉庆应该住在养心殿,但乾隆没有迁出养心殿的意思,嘉庆也不敢提出要求,嘉庆只能委屈地住在毓庆宫,赐名“继德堂”。
按理说,乾隆皇帝都禅让皇位了,已经退居二线了,日常事务应该交给新皇帝打理了,只需要指导指导即可,用不着事必躬亲了,但乾隆就是乐此不疲。
这太上皇不仅事必躬亲,还经常上朝接受百官朝贺,他这一去,麻烦了,一个朝堂,两个皇帝,两个领导,听谁的,向谁请示呢?
当然,最为尴尬的是嘉庆,老爸来了,怎么办?只能忍气吞声,一切听从老爸的吩咐,陪侍老爸左右。据当时到北京的朝鲜使臣目击记载: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病逝,就这样,禅皇位后,乾隆领导儿子3年零3天。乾隆做了3年多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嘉庆也只得陪伴老爸做了3年多的实习皇帝,也由此结束两个皇帝同朝的闹剧和尴尬,但闹剧之后往往就是悲剧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