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姜王后
别 名:姜娘娘
国 籍:商朝
民 族:华夏族
职 业:商纣王的原配王后
主要成就:被费仲陷害刺杀纣王
丈 夫:商纣王
儿 子:殷郊、殷洪
父 亲:姜桓楚
弟 弟:姜文焕
封 号:太阴星
皇 妹:黄妃、杨妃
死 因:剜目烙手气绝身亡
苏妲己和姜王后,同一时代的两种极端美女的代表!
商纣王的后宫中有两位代表人物,这两个人物可能说是代表两个极端,一个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另一个则是妖姬的化身。真善美是他的原配夫人姜王后,妖姬的化身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妲己。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商朝亡于苏妲己之手。其实在苏妲己进宫前,纣王和他的王后姜氏也是非常恩爱的,他们共同抚育了两个儿子。
姜氏出身将门,父亲是商朝重臣三候之一,所以她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忠君报国。妲己进宫后,纣王每日沉迷于美色,无心朝政,一些劝谏的大臣也被处以极刑。姜王后忧心忡忡,眼见亡国之祸近在眼前,她想身为王后,怎能坐视不理,她决定去劝诫纣王,让他不要整日沉迷于美色当中。
同时,姜王后又在自己的宫中严厉斥责了妲己,说她整日只知道迷惑天子,荒淫作乐,从不劝天子要勤政爱民。姜王后虽然说的都是事实,但此举却惹怒了妲己,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妲己怀恨在心,决定想办法除去姜王后,她一边串通外臣,找人行刺天子,将此事嫁祸给姜王后。另一边,她又迷惑纣王,让纣王对姜王后用重刑,逼她招供。负责审理此案的妃子劝姜王后认下此罪,以免受严刑,但坚毅的姜王后怎么会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呢?她对那个劝她的妃子说:“妻子行刺丈夫,败坏纲常,我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承认了会让我的家族和我的父亲背上不忠不义的罪名,还会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安心的坐于储君的位子上。”于是,等待她的只有严刑了,最后姜王后死于炮烙之刑。
姜王后死后,再也没有人敢得罪苏妲己,不仅后宫,连前朝的大臣都敢与苏妲己作对,生怕招来她的报复。妲己虽然貌美,却生性凶残,不知道她从那里搜集了许多残酷的刑法,用在那些反对他的身上。
她命人铸一个空心的铜柱,在里面烧火,外面涂上油脂,命那些在背后议论她的大臣抱住铜柱,烧得皮肉朽烂,胁骨粉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背后议论她了,也没有大臣再敢劝诫纣王了,她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她命人挖了两个坑穴,一个做成酒池,一个做成肉林,让后宫中的嫔妃在酒池肉体中相互扑打,胜利的人浸死在酒池中,失败的人投于虿盆中,这样被折磨致死的嫔妃不计其数。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就这样,商朝被苏妲己和纣王搞得民怒人怨,不久就灭亡了。而苏妲己也被斩首示众。
姜王后与苏妲己一样都是生长在大臣家中的女孩子,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这也许和她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无法形容妲己的残暴,只好将她妖魔化,在《封神榜》中将她变成了狐妖。
人无论长相如何,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如果美丽的皮囊下面隐藏着的是蛇蝎心肠,那终将自食其果。
封神榜:姜王后惨死,虽是妲己所杀,真正凶手还是另有其人!
姜王后这个人物啦,在苏妲己来到这个朝歌之前她可是母仪天下的王后,深得纣王宠爱,还育有两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真是很幸福的。
说到《封神演义》,大家最熟悉的两个人呢就是苏妲己和纣王了,还有那些惨死的忠良们。妲己被狐妖附身之后就性情大变,心狠手辣、生灵涂炭的,总之所有的坏事苏妲己都已经占尽了,纣王却还是对她忠心不二的,不过毕竟狐狸精是有法术的,最厉害的法术就应该是迷惑人心的本事了吧。
再说到姜王后,在苏妲己没有来到这个宫殿的时候,姜王后一人深得纣王的宠幸的,虽说还有杨妃和黄妃两个妃子,但是却只有姜王后有两个儿子,其他两个妃子并没有孩子,所以由此能推断出姜王后是比其他两个妃子更得纣王的宠爱的,所以这时候的姜王后是很幸福的,并不知有一天自己会惨死。
等到苏妲己来了之后,就整日缠着纣王,不让他上朝治理国家大事。有一次苏妲己被姜子牙的桃木剑所害,导致她进入昏迷状态,差点就死去,但是奈何姜子牙还有个同门师弟申公豹,一直嫉妒他抢去了自己的职位,于是就下山来把苏妲己救活了,苏妲己马上就苏醒过来了。
等到苏妲己醒过来之后,当时悲痛欲绝的纣王终于眉开眼笑了,马上就认为姜子牙是妖道,而那个封神榜就是个大神仙了,但这并不是重点,而是苏妲己醒过来之后,纣王竟然说要开三天的大宴会来祝贺苏妲己的康复,这真是有些不可理喻了,难怪要灭国呢。
这时候,姜王后还不知道此事,但是她的两个好姐妹黄妃和杨妃知道了,于是马上就急匆匆的过来告诉这位掌管后宫的姜王后,当姜王后听到这件消息之后心中怒火是不打一处来,马上就开始指责纣王竟然沉迷于美色,不顾黎民百姓了,而旁边的两个姐妹只是在一旁看着她。
所以姜王后一气之下就去找了纣王说此事,妲己就把这个账记在了心里,于是苏妲己就想方设法的把姜王后的双眼挖掉,而对她实施了炮烙之刑,这果然是狠毒啊,但是仔细一想,毕竟是枪打出头鸟啊,既然杨妃和黄妃事先知道了为何不先给纣王说?就算是因为姜王后是主子,但是当姜王后冲动去理论的时候,她们也只是看着不说话?所以小编认为姜王后惨死,虽是妲己所杀,真正凶手还是这两个姐妹的煽风点火!
九尾狐为什么要附身妲己?而不去附身姜王后?
提起《封神榜》,想必很多小伙伴们在小的时候都看过,里面讲述了在商朝的时候,姜子牙奉命开启封神榜,而引发的商周两朝的故事。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千年妖狐附身的妲己了。
在纣王当上皇帝的第七个年头,遵循惯例去女娲宫进香,但是却被女娲宫里面女娲的圣像给迷住了,并且写了一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从这首诗中可以很直白的看出来,纣王因为女娲的美貌,想娶回家做老婆。可正是这首诗却得罪了女娲娘娘,最后,女娲娘娘招来轩辕坟三妖狐狸精、琵琶精、雉鸡精去迷惑纣王。
而九尾狐狸最后附身在了正好去朝歌的苏妲己身上,也就此展开了封神榜的世界,也标志着商朝的灭亡的开始。但是看到这里的时候,小编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九尾狐非得附身在苏妲己身上呢?后宫那么多美女,为何不附身于其他人身上呢?
其实九尾狐之所以附身在妲己身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妲己的美貌。在《封神榜》原文中对妲己的描写很是赞赏:“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腰柳,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于九天仙女下瑶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美女一个。
那么凭借妲己的美貌,再加上九尾狐的魅惑,那效果肯定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用来迷惑纣王肯定是事半功倍啊,也能更快的完成女娲娘娘的指令。
其次,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个皇帝,身上都有一股“王霸之气”,一般妖精鬼物是接近不了的。而作为国母的姜皇后身上也会有气运加身,所以妖魔鬼怪是对姜皇后没办法的,更别说附到身上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局势了。当时有四大诸侯:东伯侯姜恒楚、西伯侯姬昌、南伯候鄂崇禹、北伯候崇侯虎。而东伯侯是姜皇后的父亲,要是附身姜皇后身上,那么东伯侯肯定是不会反对自己女儿权利变大的。
北伯候又是纣王的小弟,对纣王很忠心;西伯侯也是对纣王很忠心,至死都没有反商朝;南伯候自己一个人又反不起来。所以只有附身在妲己身上才能达到商朝毁灭的目的。
封神榜中美丽贤淑的姜王后惨死,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自从苏护的女儿妲己(实为狐狸精)献给纣王后,两人便日日欢饮、夜夜笙歌,纣王不理朝政且对妲己言听计从,发明了炮烙之刑。
一日,纣王与妲己在晚宴后,又开始了吹拉弹唱,其时姜王后不还未就寝,感叹道:“天子荒淫,万民失业,些取乱之道。昨外臣谏诤,竟遭惨死,些事如何是好!眼见成汤天下变更我身为王后,岂有坐视之理。”于是来到寿仙宫理论,由于纣王在,姜王后也不能直斥妲己,纣王让妲己跳了一支舞,妲己身材好,跳舞又很在行,这支舞跳的可谓天上奇观,人间少有,可姜王后却正颜不观。纣王问起原因来,姜王后却以大道理将纣王训了一顿,之后便离开了。
姜王后这次去的动机有四点,两点为公,两点为私:
1、万民失业:纣王不治理国家,还炮烙忠臣,国家陷入贪官污吏之后,百姓生活艰苦;
2、保护忠臣:纣王听信妲己,惨害忠良,这些人都是国家栋梁,姜王后明白只要这些人一去,国家亡不久矣;
3、妒忌:纣王自从有了妲己后,便万千宠爱在一身,王后很少侍寝;
4、储王的位置:如果妲己生下一儿,则很可能殷郊的太子地位不保。
姜王后这里有哪些不妥呢?
1、纣王正在高兴,姜王后却用大道理来指责他,这分明就是找事,纣王在姜王后走之后说:“贱人不识抬举,若不看在正宫的份上,用金瓜击死方消吾恨。”,其实这时候趁纣王高兴,用委婉的话来劝效果其实会更好。
2、姜王后在指责纣王时说:“陛下荒淫酒色,徵歌逐伎,穷奢极欲,听信谗佞,残杀忠良。”在姜王后眼里,妲己就是一歌伎,而且还是一个爱进谗言的歌伎,这就让妲己很不开心。
纣王被姜王后指责一番后,让妲己再跳支舞来解闷,妲己便一下抓住了这个机会,她说:“妾身再不敢跳了,姜王后深责此歌舞乃丧国之物,若她使大臣们持此督责,妾虽拔发不足以偿其罪。”说完便泪如雨下。妲己这是用心理战术来攻克纣王,先说不敢跳了,引纣王进一步发问,接着便说歌舞是丧国之物,让纣王心里产生“这怎么至于”的想法,再接着说如果让大臣们来督责,那可能连小命也不保了。这就是激将法,告诉纣王:我的生死掌握在姜王后手里,你虽然贵为大王,但你说了不算。纣王果然说:“美人你只管侍朕,明日便废了贱人,立你为皇后,朕自做主。”
后来在一起各嫔妃朝贺王后时,姜王后当着多人的面斥责并威胁妲己:“天子与你在寿仙宫,无分昼夜宣淫作乐,不理朝政,坏成汤大典、误国家安危,如再不悔改,定以中宫之法处之。”
妲己忍气吞声,闷闷回宫,便和一贴身侍生谋划毒计来害姜王后,最后姜王后被剜去一眼,两手炮烙,在痛苦与绝望中死去。
总结姜王后的不幸有以下几点:
1、姜王后因妒忌生恨,这是作为帝王妃的大忌;
2、姜王后在失宠后应团结大臣,毕竟纣王已心去意难留;
3、姜王后应把注意力放在太子殷郊身上;
4、做到上述三点后,再以婉言劝纣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