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揭重熙
别 名: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
职 业:政治家、文学家
信 仰:儒学
主要成就:抗清殉国
代表作品:《揭蒿庵先生诗文集》
性 别:男
揭重熙生平简介,乾隆帝赐揭重熙谥号为“忠烈”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
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六月,进占江西,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不久,抚州亦被占领,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佥都御史,取代刘广允巡抚河东。八月,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进入深山。
永历元年(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总兵金声桓、副总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将郭天才等欲举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联络,共图复明大业,促成金声桓等举兵。永历五年(1651年),向邵武进军,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包围,揭重熙奋勇杀敌,颈部中箭,毙敌数十,力竭被俘。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
早年经历
揭重熙,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著名南明大臣,明末诗人。 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能体察民情,审理案件,重证据,允许当事人申辩,以理服人,依法量刑,宽严适度,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
抗清事迹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行前,揭重熙流着眼泪与妻子诀别:“不驱逐鞑虏,我决不生还。从今以后,你好像是寡妇,儿子就像是孤儿,母子珍重,不要再挂念我的生死。”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农历六月,进占江西,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不久,抚州亦被占领,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
隆武帝复其旧职,负责联络建昌(今南城)兵,协助永宁王朱慈炎率领的数万将士,回攻建昌、抚州。收复建昌后,在进攻金溪浒湾途中,遭清军埋伏败退,曾亨应被执遇害,揭重熙、傅鼎铨回福州请求援兵,遭人弹劾。后经大学士曾樱举荐,以考功员外郎兼兵科给事中,协同大学士傅冠前往湖东(今广东陆丰湖东镇)组织兵力。此时,泸溪(今资溪)告急,傅冠按兵不动,揭重熙力主抗击,隆武帝解除傅冠之职,将军权委于重熙。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三月,清军攻闽,揭重熙力排众议,坚持抗战,隆武帝将军事指挥全权授与揭重熙。揭重熙、傅鼎铨率兵主动出击,攻入江西,赣东人民纷纷响应,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接连收复泸溪(资溪)、金溪等地,以功加封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刘广允巡抚河东。同年,清将博格率大批清军入闽,福州沦陷,诏王殉国。揭重熙与参将潘风与清兵周旋于赣东闽西山区,有胜有败,后在光泽遭遇战中,潘风战死,揭重熙率部经赣南,途中遭遇激战,部队溃散,揭重熙只身潜回抚州,隐藏在山区群众当中,待机再起。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总兵金声桓、副总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将郭天才等欲举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联络,共图复明大业,促成金声桓等举兵。
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三月,清兵击溃郭天才部,随即又派谭泰、何洛会攻南昌,金声桓辗转江西各地。十一月揭重熙、傅鼎铨急赴广东肇庆求援,昼夜兼程赴粤,在广州面见永历帝朱由榔,泣拜求援。朱由榔含泪慰劝,授揭重熙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赐尚方剑和“智、仁、勇、信、严”五镇敕印,同时授傅鼎铨兵部右侍郎。但无饷可发,无兵可派,只得空手回赣。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正月,揭重熙在归途中,惊闻南昌已被清兵攻陷,金声桓、王得仁等战死,其与傅鼎铨沿途招募兵勇,旧部张自勇、洪国玉率众会合,队伍又壮大到几万人,其率军转战于宁都、石城等地闽赣山区。
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揭重熙联合广信曹大镐义军,在闽北大败清兵,斩首万余,乘胜又攻克抚州,揭重熙也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次年(公元1651年)向邵武进军,路遇强敌,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包围,揭重熙奋勇杀敌,颈部中箭,血染征袍犹挥刀力战,毙敌数十,力竭被俘。崇安清兵守将曹天寿、县令殷应寅用车子接揭重熙进城,招待周到恭敬,企图劝降揭重熙和他的部队。揭重熙识破敌人诡计,义正辞严地斥责敌人,并绝食七日,以示必死之心。清军将他转移到建宁监狱,揭重熙在狱中作诗数百首示志,诗中充溢着民族尊严和浩然正气。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临刑前,他欣然下车,整理衣冠,昂首南向,引颈就刃,大义凛然,见者无不涕泪。
揭重熙善于文学,著有《揭蒿庵先生诗文集》。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帝赐揭重熙谥号为“忠烈”。
揭重熙为何毅然放弃了清朝对他的招揽,选择死磕到底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很传奇的一个朝代,它的灭亡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而明末时期有位文官揭重熙毅然放弃了清朝对他的招揽,选择死磕到底,现在回过头看揭重熙的行为,有人说他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有的人认为他是"读书读傻了"才会抛弃自己妻儿,走上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我们解析揭重熙的一生,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
揭重熙具体出生日期并没有,从一些旁史来看,大约是1616年出生,20岁左右考中进士,被派往福建任职,由于揭重熙明事理、懂得许多断案的诀窍,很快在南方有了名望,加上揭重熙此时有了妻子和孩子,前途一片大好,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揭重熙本人也很满意,不过国之将破,所有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了。
7年后明朝彻底灭亡,李自成被多尔衮打败。整个中国陷入战火之中,清朝有人事先在福建招揽当地的官员,揭重熙也是"重点照顾对象"可是他拒绝了清朝的拉拢,对自己的家人道别后,投奔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军"南明"因为南明之中有明朝的遗留太子——慈烺。揭重熙为了追求正统而来到南明的,此时的揭重熙已经从文官转成一员武将了,其实揭重熙在福建也镇压过农民起义。
换位思考下他可以镇压农民起义,为什么却和清朝死磕到底,其实本质上揭重熙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在他心里正统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得不说揭重熙带兵作战的天赋真高,他击败了满清铁骑多达3万多人,在江西就歼灭了1万多清军,最后清政府派出重兵围剿揭重熙。终于打败他,活捉后惨死牢狱之中。
揭重熙的一生前半段非常顺利,可是国家灭忙后的他决心收复失地,可是揭重熙同样选择投奔另一位"正统"很多人觉得他的民族英雄,可是我觉得这也从两方面来看的,对于敌人他肯定是坏人,但是揭重熙起初只是为了挽救明朝,可是就算让他成功,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困难,同样会有别的起义,而真正的民族大义就是这样吗?
不可否认揭重熙绝对是个大英雄,他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直到牺牲前都在为止奋斗,从这一点许多人都比不上他。
揭重熙是怎么死的?“生来未数常山舌;此日欣追柴市魂。”
“生来未数常山舌;此日欣追柴市魂。”这副联是崇祯十年(1637年)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的揭重熙所撰写,挂于其居室大厅的“言志”对联。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 揭重熙( 年12月15日 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能体察民情,审理案件,重证据,允许当事人申辩,以理服人,依法量刑,宽严适度,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行前,揭重照流着眼泪与妻子诀别:“不驱逐鞑虏,我决不生还。从今以后,你好像是寡妇,儿子就像是孤儿,母子珍重,不要再挂念我的生死。”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农历六月,进占江西,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不久,抚州亦被占领,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隆武帝委以军权重任,与傅鼎铨一道率兵主动出击清兵,转战于闽西和江西赣南山区。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揭重熙联合广信曹大镐义军,在闽北大败清军,斩首万人,乘胜又攻打了抚州,但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公元1651年向邵武进军途中,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在乱箭中颈部中伤而被捕。
清军将他转移到建宁监狱,揭重熙在狱中作诗数百首示志,诗中充溢着民族尊严和浩然正气。当他听到坚持抗清的亲密战友傅鼎铨殉国的消息时,尚在狱中的他深感悲痛,赋诗一首题为《闻傅密学后庵曹武威兆京抗节壮之》,诗曰:“ 学士成名共彻侯,南冠司马尚幽囚。叠山不必论先后,要洗江南草木羞。”
而诗中傅密学就是指傅鼎铨。据查史料得知:傅鼎铨(1610年~1651年),字维源,号聿庵,后改号复庵,临川唱凯人,坚持抗清,最终以身殉国。傅鼎铨就义前写有《忆剑》一诗:“陵社沉沦丧北极,孤提一剑答君亲。丈夫有血终成碧,痛洒青编照古人”。
揭重熙一一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事。十一月丙子(初二日),明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江西军务揭重熙犹在建宁狱;谕降不屈,死之(考曰:「三藩纪事本末」以为初三日事)。重熙在狱,门人举人陈士道、贡生朱国龙随之赋诗慷慨,日整衣冠,拜呼高皇帝祈死,同斩于市。仆人戴贵、戴凤亦殉之。临刑,双瞳如生。重熙好谈兵、知调度,而所部多纨绔子弟,事剽掠;张自勇一军尤暴横,流毒村落者几二年。当时固多怨也,及其殁而无不哀之。
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临刑前,视死如归,他欣然下车,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昂首南向,引颈就刃,从容不迫,大义凛然,见者无不落泪。
揭重熙善文学,著作有《揭蒿庵先生诗文集》。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皇帝赐揭重熙谥号为“忠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