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外文名:Évariste Galois
国 籍:法国
出生地:巴黎近郊
出生日期:181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832年5月31日
职 业:数学家
毕业院校:高等师范学院
主要成就:现代群论的创始人之一
用群论系统化地阐述了五次及五次以上方程不能用公式求解
用群论解决了古代三大作图问题中的两个(三等分角和倍立方)
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 法国数学家伽罗瓦简介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国数学家。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在世时在数学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没被人们所认识,曾呈送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退回或遗失。后转向政治,支持共和党,曾两次被捕。21岁时死于一次决斗。
人物生平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Évariste Galois,1811年10月25日-1832年5月31日,法语发音evaʀist galwa),法国数学家,与尼尔斯·阿贝尔并称为现代群论的创始人。在一次几近自杀的决斗中英年早逝,引起种种揣测。
伽罗瓦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12岁以前,伽罗瓦的教育全部由他的母亲负责,他的父亲在伽罗瓦4岁时被选为Bourg La Reine的市长。
12岁,伽罗瓦进入路易皇家中学就读,成绩都很好,却要到16岁才开始跟随 Vernier 老师学习数学,他对数学的热情剧然引爆,对于其他科目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校方描述此时的伽罗瓦是“奇特、怪异、有原创力又封闭”。
1827年,16岁的伽罗瓦自信满满地投考他理想中的(学术的与政治的)大学:综合工科学校,却因为颟顸无能的主考官而名落孙山。
1829年,伽罗瓦将他在代数方程解的结果呈交给法国科学院,由奥古斯丁·路易·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 负责审阅,柯西却将文章连同摘要都弄丢了(19世纪的两个短命数学天才阿贝尔与伽罗瓦不约而同地都“栽”在柯西手中)。
更糟糕的是,当伽罗瓦第二次要报考综合工科大学时,他的父亲却因为被人在选举时恶意中伤而自杀。正直父亲的冤死,影响他考试失败,也导致他的政治观与人生观更趋向极端。
伽罗瓦进入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就读,次年他再次将方程式论的结果,写成三篇论文,争取当年科学院的数学大奖,但是文章在送到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里叶手中后,却因傅里叶过世又遭蒙尘,伽罗瓦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奖落入阿贝尔与卡尔·雅各比(Carl Jacobi)的手中。
1830年七月革命发生,保皇势力出亡,高等师范校长将学生锁在高墙内,引起伽罗瓦强烈不满,12月伽罗瓦在校报上抨击校长的作法,因此被学校退学。由于强烈支持共和主义,从1831年5月后,伽罗瓦两度因政治原因下狱,也曾企图自杀。在监狱中,伽罗瓦仍然顽强地进行数学研究,一面修改他关于方程论的论文及其他数学工作,一面为将要出版的著作撰写序言。
据说1832年3月他在狱中结识一个医生的女儿并陷入狂恋,因为这段感情,他陷入一场决斗,自知必死的伽罗瓦在决斗前夜将他的所有数学成果狂笔疾书纪录下来,并时不时在一旁写下“我没有时间”,第二天他果然在决斗中身亡,时间是1832年5月31日。这个传说富浪漫主义色彩,为后世史家所质疑。
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伽罗瓦仍然奋笔疾书,总结他的学术思想,整理、概述他的数学工作。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大白于天下。
他的朋友 Chevalier 遵照伽罗瓦的遗愿,将他的数学论文寄给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与雅各比,但是都石沉大海,要一直到1843年,才由刘维尔肯定伽罗瓦结果之正确、独创与深邃,并在1846年将它发表。
个人成就
伽罗瓦使用群论的想法去讨论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想法现称为伽罗瓦理论,是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它直接推论的结果十分丰富:
他系统化地阐释了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没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有公式解。
他漂亮地证明高斯的论断:若用尺规作图能作出正 p 边形,p 为质数的充要条件为
。 。(所以正十七边形可做图)。
他解决了古代三大作图问题中的两个:“不能任意三等分角”,“倍立方不可能”。
两个被誉为数学史上的鬼才——伽罗瓦和拉马努金
在数学史,有那么两人都很大程度地撼动了历史,极大地推动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可谓是数学“鬼才”。他们的名字叫做伽罗瓦和拉马努金
伽罗瓦
伽罗瓦1811年生于法国,大学两次落榜,还在面试时向一位提出无聊问题的教师丢了黑板擦。当然,代价就是他落榜了。血气方刚的伽罗瓦在热衷于数学的同时还在支持共和主义,曾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17岁时他将论文送至数学家柯西处,却被遗失了。于是他又再一次将论文送到数学家傅里叶处,可是这次傅里叶却突然死亡,论文再次遗失了......这样几次三番走背运,让他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激进。而当他第三次将自己的论文送出时,由于论文的内容太过超前,当时的数学家们,甚至连大数学家高斯都不能充分理解。
1832年5月29日夜里,伽罗瓦为了一个女人而加入了一场决斗。也有说法认为那是一场政治阴谋。在那天夜里,伽罗瓦将自己的数学观点的断片匆匆忙忙地记了下来。并补充写道:“我脑海中的思想正在蔓延!可是没有时间了。”而后在第二天的决斗中伽罗瓦战败了,结束了他年仅20岁的年轻生命。可能因为他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在他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都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评价,甚至于他葬身何处都无从知晓。
可是过了几十年后,人类终于理解了伽罗瓦论文的意义和里面那些伟大的想法。那些处于时代先驱的想法远远凌驾于他所处时代的其他数学家们。那美妙的想法让事物的本质都浮现出来,简直可以说从中诞生了现代数学的伟大理论!
即使到了现在,“伽罗瓦理论”依然是了不起的理论。现在包括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都能看到“伽罗瓦理论”高雅美丽地存在着。
伽罗瓦具体研究的是“解五次以上方程式的公式”。大家知道2次方程式的解题公式吗?在中学时一定已经见过了。这个公式很久以前就已经广为人知了。三、四次方程式的解题公式运用到了一些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内容,于16世纪发现。
当时人人都认为五次方程式解答的突破之日也即将到来,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第一位发现者,因此大家一边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计算一边唇枪舌剑。
可是伽罗瓦面对这个问题时,在根本的层面上就转换了视角。说到底,这个公式到底是否存在呢?他在这个问题上追根究底,深入透视其“本质构造”,然后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解开五次以上方程式的公式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最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阿贝尔。不过伽罗瓦更加透彻地描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构造,一举决定了什么的方程式才存在解题公式,与此同时又打开 了通往现代数学的大门。)
那时,他将“数”从“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集合”这一概念革新为更抽象,更广阔的概念。除此之外,他还注意到了方程式的解之间存在的对称性,并从抽象的“数字模拟”的构造中对其进行解读。
在这里我们将详细内容省略,只描述一下大概的情况。开始的时候,有的人只知道“整数”。可是在解答方程式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到目前为止都未知的“数”。
将这些未知的数包含进来,使它们也能符合四则运算的规则,于是一个更加宽广的数的世界就此诞生了,我们将它称作“上层的世界”。
就这样,通过一次一次地解答着方程式,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向着更上层的数的世界里攀升。
那么,假设我们来一次恶作剧,将居住在上层世界的“解们”替换掉几个,那么与此相伴,这些上层世界里的“居民”开始不停地更换席位。不过下层世界里的人们对上层世界中的更迭几乎完全无知无觉。这些解之间的“关系顺序”决定了座位怎样更替,这便是计量解的对称性的晴雨表。这样一来,数字的世界和晴雨表中的世界就像照镜子一样完美地相互对应着。当有“解题公式”存在时,这种表达上下关系的晴雨表仅限于“具有非常特殊的某种对称性”。五次以上方程式的解未必具有这种特殊的对称性,所以一般没有解题公式。
这简直就像是在欣赏画作一般在欣赏数学的划时代瞬间。
他的奇思妙想让数学向着现代数学、向着更艺术更具音乐性的方向踏出了一大步。
伽罗瓦所处的时代正是近代欧洲社会和政治最为动荡的动乱期。当然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诞生出了像伽罗瓦这样伟大又独特的天才。
拉马努金
数学家拉马努金(1887-1920)是一位天才数学家,被称为印度的魔术师。据说他根本不知道“证明”的概念。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职员,单纯地觉得数学的世界很有趣,想要跟数字玩耍。
据他说,在他睡觉的时候,女神纳马吉里突然出现,向他传达了毫无根据的公式。那个公式是那么不可思议又意义深远,以至于让人分辨不出他到底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魔法师。
拉马努金提出了大量公式时,还是一个无名之辈,一开始的时候,英国数学家哈代认为那些肯定都是些无聊错误的公式,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可是那些来历不明又不可思议的公式,在研究和推敲后,却发现居然都是成立的。或者说,拉马努金看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正确的,有某种意义存在。可是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任何的证明和根据,并且在数学的世界中前所未闻。
哈代后来意识到拉马努金简直是一个伟大发现的大宝库!于是开始竭尽所能地支持他,没有轻易地无视这位天才,哈代也非常了不起。
拉马努金的发现(例如他发现了二次欧拉积分的泽塔函数)极大地撼动了数论的世界,使数论有了极大的进步。
拉马努金无与伦比的独创性让世人得以领略数学世界深处的隐秘美景。
据说拉马努金一生之中总共导出了3254个公式。其中不乏让数学家们困扰良久的大猜想。在解开那些猜想的过程中,那些沉睡在深处的相关理论也被发掘出来。如果没有他的猜想,数论的发展可能会推迟数百年。
现在他的很多公式都已经得到了证明,不过为什么他会有如此伟大的发现,他的动机和线索是什么,有很多目前为止都还是未解之谜。为什么他会想出那样的公式呢?究竟是进行什么样的运算时得出了这样的公式呢?如果能了解他的想法,应该就能了解到潜藏在公式成立的理由背后的更深层背景。也正因为如此,人们至今仍在追寻拉马努金那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思想。
伽罗瓦,高斯,阿贝尔三个人相比 谁的数学天赋更高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杰出数学家,若论成就,很多榜单都把高斯排在第一。而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非常吃天赋的科学,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学术成就。所以说如若我们抛开成就不谈,都有哪些数学天赋极高的天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伽罗瓦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国数学家。伽罗瓦16岁才开始系统学习数学,18岁就创立了群论。这是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它直接推论的结果十分丰富:他系统化地阐释了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没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有公式解。然后他漂亮地证明高斯的论断:若用尺规作图能作出正 p 边形,p 为质数的充要条件为 。(所以正十七边形可做图)。另外 他解决了古代三大作图问题中的两个:“不能任意三等分角”,“倍立方不可能”。
而令人惋惜的是,他在世时在数学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没被人们所认识,曾呈送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退回或遗失。后转向政治,支持共和党,曾两次被捕。21岁时死于一次决斗。所以以上的成就不过是短短五六年里面取得的。伽罗瓦天赋之高,深不可测,古今难寻。
高斯
高斯19岁就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 解决了自欧几里德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同年,发表并证明了二次互反律。这是他的得意杰作,一生曾用八种方法证明,称之为"黄金律" 。高斯在29岁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著名的柯西积分定理。当然他还有很多卓绝的成就,不过只看天赋的话,他也是最顶尖的一批数学家了。
阿贝尔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数学家,在很多数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最著名的一个结果是首次完整给出了高于四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没有一般形式的代数解的证明。这个问题是他那时最著名的未解决问题之一,悬疑达250多年。他也是椭圆函数领域的开拓者,阿贝尔函数的发现者。尽管阿贝尔成就极高,却在生前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生活非常贫困,死时只有27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