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唐纳德·柯本美国摇滚歌手

中文名:科特·唐纳德·柯本

外文名:Kurt Donald Cobain

别 名:Kurdt Kobain

国 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华盛顿州阿伯丁

出生日期:1967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94年4月5日

职 业:音乐家,词曲创作人

经纪公司:Sub Pop,DGC Records,格芬唱片公司

代表作品:Smel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Lithium,About A Girl

音乐类型:垃圾摇滚、另类摇滚

摇滚乐队Nirvana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 美国歌手科特·柯本简介

科特·唐纳德·柯本(Kurt Donald Cobain,1967年2月20日——1994年4月5日),美国歌手,摇滚乐队Nirvana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词曲创作人。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华盛顿州阿伯丁。后来组建了震惊世界的Nirvana乐队。1994年4月5日,因不堪忍受胃痛、药物及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压力,以及一味受到粉丝追捧,深感自己的音乐不被理解,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杀,时年27岁。代表作有《Smel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Lithium》《About A Girl》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7年2月20日柯本出生于美国西部华盛顿州阿伯丁市。阿伯丁是一个不算繁华小城,距西雅图不到百里,但阿伯丁地区自杀率却名列全美前茅。科特·柯本在童年时虽然身体不太健康,但他的童年还是蛮快乐的。他时常打着一套印有米奇老鼠图案的鼓,这是母亲送给他的。又时常踩着他父亲送给他的脚踏车。

Kurt的家庭在当地还算小康:父亲Donald Cobain和母亲Wendy Cobain加上Kurt和他妹妹,四口之家,又有着姑舅叔姨等一大箩亲戚,所以Kurt曾经回忆自己“是个极其幸福的小孩”。

1975年Kurt刚满8岁时,他父母由于感情裂隙而离异。他们忙于争吵及财产。这是Kurt一生中第一个重大事件,从此原本活泼、爱表演的Kurt变了,他内向,将一切只藏在心底,在Nirvana中呆过的乐手大多来自离异的家庭。然后,Kurt开始喜欢和街上邋遢的穷孩子们一起玩,因为“他们很酷”。而在此之前,其母Wendy一直反对Kurt“自降身价”的和下层交往。Kurt开始违抗父母、游荡不归、旷课。在其它人眼中,他成了问题儿童。小学时,Kurt立志要当一个明星,像John Lennon一样。他开始练习打鼓,甚至参加了小学的乐队,但总是学不会识谱。在父母离异后,他学会了用音乐作为逃避和武器。1981年2月20日,Kurt14岁生日。他得到一把二手电吉他作为生日礼物。从此Kurt放下架子鼓操起了吉他。当时Kurt所在的小城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克乐磁带,而他脑海中的朋克无非即是将电吉他音量调到最大的三个大三和弦加上声嘶力竭的叫喊。也许Kurt在当时还说不上朋克,但他自小便已是个畸零之士,他同父母给他安排的前程格格不入,他同那个郁闷的小城格格不入。他沉迷于音乐、画画、歌唱。他的灵气和敏感使他的思想挣脱了束缚,他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个避难所,那儿比他支离破碎的家庭温暖。他期待著有朝一日离开这一切,全身投入那迷茫尽头的归宿。

Kurt在高中开始追求他的音乐爱好。他第一次经验真正的摇滚音乐会是在The Melvins的演出。虽然他们还仅限于翻唱成名者的歌曲,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了Kurt机会进入太平洋西北的朋克运动,接触到对他影响极大的原始韵律。1985年夏,因为不够学分,即将高中毕业的Kurt辍学回家。他的母亲和教师们对此失望。Kurt高中的美术老师对他绘画中的“愤怒感”印象极为深刻。但当Kurt的母亲Wendy问他打算干什么,Kurt说自己将以音乐为生。Wendy对此冷笑不已,她要求Kurt必须找份谋生的职业,否则她不准备养一个“音乐家”。有一天,当他回到家,发现自己所有的东西被放在箱子里。于是Kurt住到了朋友家。在继母和父亲劝说下他参加了海军征兵考试。他被录取,但在签字之前他收拾东西,从父亲家扬长而去。他终于无家可归,游荡在窒息的阿伯丁街巷,困倦时他蜷缩在阿伯丁北桥的桥洞中睡去。在这里他伴着余阳看完了Arthur Rimbaud(兰波)、William Burroughs、S.E.Hinton的著作,风雨寒夜中他躺在土坑里,期望着日出时的温暖。饥饿了他从威西卡河暗绿的河水中钓些小鱼充饥:多年以后北桥桥墩上当年Kurt留下的涂鸦和文字,将被谱成一首叫做《something in the way》的娓娓动听的歌。1986年,Kurt搬到了一间公寓房,而用兼职工作挣出来的的钱付租金。他常常会去奥林匹亚看摇滚音乐会。那些日子里,Kurt交了女朋友,叫Tracy Marander。他们很快成为了密切好友,但常经历财政困难,而且后来当Kurt开始出名,他们不长见面了。Kurt后面的女友是托比·韦尔(Tobi Vail),一位出名的DIY朋克杂志作者以及Riot Grrrl乐队“比基尼杀戮”(Bikini Kill)的鼓手。因为Kurt对Tobi感到过度的痴情而完全被焦虑压倒,第一次见面后,他呕吐了。此事件激发了歌词:"Love you so much, it makes me sick."(爱你那么多,让我感觉恶心)。这出现在叫做“Aneurysm“的歌曲。

从业经历

1985年底,Kurt和Dale Crover、Greg Hokanson一起开始排练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第一支乐队命名为Fecal Matter。后来这支乐队录制了一盘小样——Kurt的第一盘正式小样。那时Kurt还未成型,噪音+重金属节奏其实并不是Kurt自闭的内心。

Fecal Matter很快就难以后继了。这非常自然,但Kurt这段日子里已经成长,更重要的是结识了死党Chris Novaselic——后来涅槃乐队的低音司掌者。

关于Kurt第一支乐队有过许多不同名称:最初Skid Row;然后Throat Oyster、Pen Cap Chew、Window Pane、Ted Ed Fred等,最后取名为涅槃。

1988年1月23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盘小样。地点是全城最便宜“关联”录音室。录音师Jack Endinno是西雅图地下音乐教父之一。Kurt将样带四处投递,寄到所有所知独立唱片公司,寄出了大约20盘样带,收到了一大堆回信和各式各样小礼物包括洋娃娃、糖果和装着假蚂蚁旧避孕套之类,就是没有一直渴望的试音通知或邀请。

1988年6月11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首发行单曲《Love Buzz》,B面则是Big Cheese。尽管kurt对自己第一张单曲翻唱作品十分不满,但录音棚诱惑终于压倒了一切。

1988年11月,Love Buzz/Big Cheese上市。地下流行公司采取了一种新促销方式发行:他们只印制了一千张单曲唱片以手写编号限量预定。此举使这张单曲取得成功。1988年底,Kurt同Tracy到西雅图去玩,听到电台正播放Love Buzz,他们兴奋异常,从未想到会达到这一步:这已是超出了最大野心之外的功成名就。

1988年12月24日,涅槃开始了首张专辑录制工作,到翌年一月录制工作完成。Endinno向他们出示共606.17$录音费。Nirvana所有人都无法承受这笔“巨款”。结果由Chad朋友Jason Everman代付账。

到1989年2月,乐队开始美国西海岸作小型巡演。正好Kurt此时对边弹吉边唱歌还要记住歌词十分不习惯。于是Nirvana暂时有了第二吉手,即Jason Everman。Jason有一头长发,也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甚至也在阿伯丁住过。

欧洲巡演结束后,Kurt开始注意到地下流行公司已渐渐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们无力继续为涅槃加大宣传,乐迷们到处都买不到乐队的唱片。终于,涅槃开始寻找更大的公司。Poneman和帕维特试图挽留,但Kurt决心已定。尽管感到内疚,但金鳞终非池中之物,Nirvana需要更广阔翱翔的空间。

同感情相比,这时Kurt更痛苦抉择告别合作已久的鼓手。ChadChad鼓声闷而软,Kurt和Krist早就对不满。同Jason一样音乐理念上也与Kurt有所不同。尽管他们都喜欢一样朋克,但Chad顶多只能算达到嬉皮程度,而非涅槃本身的悲观疾世。他们日渐离心。终于,Chad提出离去,Kurt一言不发地告别。后来Kurt说:“我觉得就象刚杀了个人。”

接下来他们换过了不少鼓手,但基本上都扮演客串角色,直到Dave Grohl的出现。Dave,1969年1月14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沃伦,6岁时父母离异,高中时组建了第一支乐队并担任乐队的吉他手。当他发现乐队鼓手技术太粗糙时,便自己坐到鼓架前狂练鼓技,疯狂扒带。16岁时加入了当地Scream作鼓手并就此退学。

Kurt和朋友们在Scream的一次演出时第一次听到了Dave的鼓声。当时他们就想:天啊,真个了不得的鼓手,要在我们这儿就好了。

1990年9月,当Dave所属的Scream巡演到洛杉矶市,乐队贝司手因为感情问题退出,巡演停止。Dave囊中羞涩,进退两难。朋友the Melvins奥斯本让他同涅槃联系。短暂交谈后,Dave立即飞到了西雅图。

1991年5月开始录制第二张专辑《Never mind》。地点在加利福尼亚州音响城录音室。录音结束后,涅槃便作为Dinasour Jr热身乐队开始了一场美国西海岸巡演。当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时,人们开始发现涅槃得到的喝彩声已经远远盖过了巡演主角Dinasour Jr。

8月,涅槃和Sonic Youth一起开始欧洲巡演。回到美国,他们便着手拍摄Smell like teen spirit的MTV,预算$33000。Kurt本来想搞一些朋克电影类似东西,但导演Sam Bayer却个深知流行精髓的人物,两方面妥协。结果这部片子除了其另类外观之外其实也有着全部潮流成分。

1991年9月13日,Nevermind首发式西雅图在举行。从此,Kurt他们开始了长期无聊老套的宣传活动。大家都认为Nevermind是一张好专辑,但即使最乐观的人也没对它畅销有过多奢望。公司一部分人认为它只能卖50000张,而最具鼓舞力的说法:如果经纪人确实够卖力,如果公司确实够卖力,如果乐队确实够卖力(这似乎很难),那它可能仅仅可能成为金唱片(500000张),而且需要一年。

1991年10月29日,Nevermind成为金唱片。11月2日闯进了热门金曲40首,位居35名。专辑销量直线上升,版税支票不断寄到,而此时正在他们的欧洲巡演中,Kurt开始浑身不自在起来。他们一路被人群包围采访,但此时的kurt却面临着巨大的痛苦,胃病发作愈加猛烈,支气管炎也死灰复燃。在这种内焦外困的情形下,他们决定放弃之后的巡演,回到美国。这成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头号新闻。

同时国内涅槃狂热已成燎原之势:Nevermind以惊人的速度从35名跳到了17名,然后一跃进入到前十;几天之后,已从第四名向冠军冲击。这张碟在美国成为白金碟(1000000张)。每一个略听一点摇滚甚至流行人似乎都开始迫不及待冲向唱片店,抓起Nevermind赶紧付钱。媒体连篇累牍赞扬着涅槃的音乐。每一个有关流行音乐节目都放起了Smell like teen spirit。西雅图成了Grunge圣地,被称为利物浦第二大公司,争先恐后寻找Grunge乐队,发掘涅槃第二。飞往西雅图的每班班机上都挤满了星探。Pear Jam、The Smash Pumpkin、Shonen Knife、The Melvins、Eugenius、Alice in Chains等诸多乐队鸡犬升天。

1992年1月11日,Nevermind成为排行榜冠军,超过了U2、枪炮与玫瑰乐队,甚至将迈克尔·杰克逊挤下了台。同时它也在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瑞典、爱尔兰等诸多国家成为榜首,世界主要市场全部进入前10。两三年之内,它的全球销量将超过10000000。空前的成功与显赫名声显然令Kurt不知所措,而混乱生活带给kurt首要的礼物便是胃病加剧。他痛苦得满地打滚不断呕吐,甚至想要一死了之,被胃病困扰的他毅力消退下去,紧张和莫名愤怒使他又为自己找到了染毒理由,他开始和Courtney大过其瘾,几次由于过量而晕倒。

1994年1月,涅槃在西雅图中心剧场作了一场精彩演出,但谁都没有想到这将成为这个风华正茂的乐队在美国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正是在这个月,公司要求对In Utero封套设计稍作改动,以便在一些地方能够销售。Kurt答应了,同时将Rape Me这首歌名改成了Waif Me。这样两处作了改动的版本被送往了新加坡,它是世界上唯一查禁In Utero的国家。1月28日涅槃最后一次共同录制作品小样。几年以来名声、金钱、不同音乐追求已将这几个昔日伙伴日渐分离。他们已经表达过想要录制各自作品的打算。Kurt想要搞Lo-Fi,并梦想开一家“剥削唱片公司”,“招一帮街头流浪艺人、弱智、残疾、精神病患者在封面上,然后贴上$20的标签,用来剥削买它的收藏家”。

但到了这个时候Kurt的胃病更加严重。1994年2月5日他们开始了又一次欧洲巡演。在巡演到法国时,Kurt竟罕见地失声了。2月27日在德国慕尼黑按预定计划有一场演出,这场演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进行到一半时Kurt又一次失声了。此时还只完成了预定中15场,还有23场未完成。这也是Kurt-涅槃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1994年4月8日星期五,西雅图一家电子公司雇员按约前往kurt夫妇住宅安装保安系统。由于前门没有人应答,绕道一侧并向屋里张望,看到一具人形倒在地板上。起初以为是一个塑料模特,但随后便看见其耳朵边有一滩血迹,立即报了警。9点40分西雅图KXRX电台播报了号外。

无数人都在信仰的科特·柯本 却在27岁的时候开枪自杀了

中学那年,一个长我几岁的混小子给了我张碟,“听听看,里面是另一个世界”,他咀嚼口香糖,摆出一张丑脸对我说。

那天深夜,我从床上爬起,打开电视机,想看一看碟里究竟有什么牛鬼蛇神。我关掉了电视的声音,趴在荧荧闪着光的屏幕前面,耳边只有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电视里是一个金色长发的男人,他闭着眼睛,嘴里唱着我听不懂的歌词,时而温柔时而炸裂。在唱完最后一句之前,他突然睁圆了眼睛,对着麦克风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样子孤单而且绝望。

大概一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男人的名字叫科特·柯本,是张炬、郑钧等无数国内老炮心中的偶像。但在此以前,我始终都无法忘记他那声绝望的叹息。他用反抗的呐喊把物质和肉欲至上的时代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却未能救赎起自己。

这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悲哀。

有些人喜欢把这种不幸归结到柯本的童年经历上。

小柯本曾和所有童年完整的孩子一样,一家四口,生活平静而和睦。直到八岁那年,父母的感情破裂,他们像仇人一样谩骂对方并且争夺财产,这一切都被不谙人事的小柯本看在了眼里。

于你于我都一样,自我焦虑是孩子一个很本能的反应,在他们的思维里,父母或者家庭的不幸,全是因为自己表现的不够好造成的。也是因为如此,小柯本的心里一直对于家庭的悲剧包含愧疚,虽然,他不过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

也许是出于自我惩戒,也许是出于自我救赎,柯本开始“反抗”,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喜欢和一些家长眼中坏孩子厮混在一起,他逃课、打架,整日游荡在空无一人的街道,放任自流自己的青春时光。

这些东西和他的音乐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在音乐里的他像是一只负伤的猛兽,一面忍受的痛苦,一面在满世界唯唯诺诺的夹缝中,奋起发出振聋发聩的反抗之声。

我还依稀记得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段《Lithium》的MV。MV里的柯本疯疯癫癫,暴戾的他不仅砸烂了手里的琴,也没放过场上的麦克风以及架子鼓,在情绪到达了一个极点之后,他甚至用头部疯狂撞击现场的设备。

也许这段夸张又恣睢的行为造成了很多乐迷的不解,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次夹杂着忏悔的救赎之旅,和虔诚的宗教信徒用唱诗或者诵经并没有什么不同,目的都是让自己的内心免受欲爱的折磨。

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他的妻子柯妮才是最懂他的人,他说:“我有一个女神般的妻子。”

柯妮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性格,她真实勇敢,甚至有时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我记得有一次,柯妮曾在镜头前,大大方方地跟人分享:她和柯本第一次睡觉时,枕边的男人穿得居然是一条小孩子花纹的三角裤。

卫道士说,他们是一对不折不扣的精神病,而在乐迷心中,他们只是两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年轻,永远对生活抱有好奇。

据说13岁那年,他当时对同学说:“我会成为一个牛逼的音乐人,赚很多钱然后弄死自己,就像吉米·亨德里克斯一样。”

14年后,他变成了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摇滚明星,也用自己的音乐成为年轻人口中“垃圾摇滚之神”。但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个有力量改变世界的英雄,他眼中糟糕的东西依然还在,自己是如此渺小,无能为力。

伴着胃痛的折磨,他端起枪口,扣动了扳机,这段传奇的故事也最终都留在了那一天。

郝舫曾在《灿烂涅槃》里说:“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也许生活在主流社会里的我们,很难去评价柯本的是非。但至少,他在所有人因为教化而变得虚伪、唯诺、劳碌的大环境里,为我们展示以一场率性而为的旅程,不论功过,只谈自由。

柯本在遗书写下了尼尔杨的一句歌词:“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这句话也成了柯本短暂而耀眼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摇滚歌手科特·柯本为什么会自杀 他自杀的原因背后真相是什么

病发

1993年已看过几十位医生,但没有人能真正的帮助他。他只有两种方式缓解痛苦:一是服用麻醉性的药剂,二是站在舞台上疯狂嘶吼,用观众沸腾的热情止痛。他坚持认为,他狂热呐喊的起源之处在于他的痛病。“有很多时候都是我坐着吃饭的时候,突然一阵剧痛袭来,别的人自然不会意识到,而我也早就厌烦了抱怨。在巡演时痛的更加频繁,我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演出。每次演出之后,我都强迫自己吃东西,咽一点,再喝点水,一会儿又弯着身子呕吐……我曾说过再这样我就会自杀……我再也不想像这样活下去了,这让我精神错乱,我在心理上已经垮了,由于我天天胃痛。”

到1994年,他已因为生理和心理的问题而形销骨立,身高1米74的他只有55Kg,他的气色糟糕透了。雪上加霜的是,在循规蹈矩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由于自1993年3月法院判定他们有权抚养Frances之后他放松了意志,他又开始沾染禁药。这次是Courtney坚持不让他再自我毁灭下去。他终于找到一种合法而有效的止痛剂来缓解他的胃痛,这也使他能脱离禁药的诱惑。

痛苦

1994年2月5日他们开始了又一次的欧洲巡演。再巡演到法国时,Kurt竟罕有的失声了。2月27日,在德国的慕尼黑,按预定计划的又一场演出。这场演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进行到一半时,Kurt又一次失声了。此时还只完成了预定中的15场,还有23场未完成。这是Kurt,也是涅槃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场演出。3月4日,带着女儿从美国飞来的Courtney和Kurt住在了一起。第二天早上,她发现Kurt不省人事,他吞服了近50粒安眠药片。他当即被送往一家著名的医院抢救,经过20小时的昏迷他苏醒了。3天后他获准出院。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事故。公司否认此事件是Kurt企图自杀。但当时Kurt曾留下一张便签,上面有一句话是:“贝克医生说,我必须在生和死之间作个选择,我选择死。”出院后回到西雅图,他们被媒介的狂轰滥炸搞得狼狈不堪。Kurt开始对涅槃厌倦了。他同Courtney之间也并不融洽,他们时常争吵,3月18日Courtney报警,告诉警察她丈夫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屋子里,他拿着一把点三八口径的手枪说要自杀。警察后来没收了这支手枪和其它三把武器,及一瓶难以辨认的药品。此次事件之后,Courtney和Kurt的朋友们开始策划一场全方位的心理治疗和纠正。作为此次纠正计划的一部分,Courtney威胁说要离开Kurt,Krist和Dave则说如果他不听劝告,他们就要解散涅槃。当时Kurt没有任何反常,他接受了之后Courtney想让他和自己一起飞回洛杉矶,但Kurt要留在西雅图,于是他独自留了下来。

自杀

3月30日Kurt来到老友迪伦·卡尔森的住处,向他要一支枪,他号称自己家有非法闯入者。卡尔森陪他到附近的武器店挑了一把雷明顿II20口径猎枪和子弹,约$300,卡尔森结的账。后来Kurt还给了他300元现金。第二天Kurt飞到矫正中心治疗,呆了两天。4月1日,他给Courtney去了个电话,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想让你知道你录了张非常好的唱片”他指的是Hole乐队的将上市的新专辑。Courtney有些奇怪,问他什么事,他回答“你记住,不管怎么样,我爱你。”晚上7点,他溜出了医院。得知此一消息的Courtney立即挂失了Kurt的信用卡,以期确定他在何处。她还聘请了一个著名的私人侦探调查Kurt的行踪。4月2日,住在西雅图Kurt家的男保姆加利见过他一小面,谈了一会儿。以后没人见过他,也没有电话。4月3日,有人试图使用被挂失的信用卡付账,并试图取出数千现金。4月4日,Kurt的母亲温迪到警察局填写了一份失踪报告。同一天有人使用了Kurt的信用卡购买了$86.6的鲜花.警察相信这几天Kurt一直在城里漫无目的的溜达。有好些人宣称他们在这几天看见过Kurt Cobain,他看上去病兮兮的4月6日,侦探Tom Grant和迪伦·卡尔森一起找遍了Kurt可能会去的地方,但音信全无。4月7日,仍然没有消息。4月8日,星期五。西雅图一家电子公司的雇员按约前往kurt夫妇的住宅安装保安系统,由于前门没有人应答,他绕道一侧并向屋里张望,看到一具人形倒在地板上。起初他以为是一个塑料模特,但随后便看见其耳朵边有一滩血迹。他立即报了警。9点40分,西雅图KXRX电台播报了号外,KurtCobai n自杀的死讯就这样传向世界。本来关于一个人、一个以他为灵魂的乐队的传记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遗书

Kurt留下了一份遗书,他在其中写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傻子发出的声音,他其实更愿作个柔弱而孩子气的诉苦人。……我已经好多年都不能从听音乐、写音乐及读和写中感觉到激愤了。对这些事我感到一种难以形诸文字的负罪感……事实上我无法欺骗你们,无法欺骗你们中的任何一人……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即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我必须轻度麻木才能够重获我在孩提时代曾有过的热情……在我们所有人中都有善意,我就是太爱人们了。爱的太多以至于让我感到真的太他妈忧郁,一个略微忧郁的、敏感的、不领情的、双鱼座的耶稣式人物!你干嘛不心安理得享受它?我不知道。……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个人生活

科特·柯本在涅槃正式同格芬签约之后,乐队来到了洛杉矶,准备录制新专辑。他们下榻于橡木大厦,正是在这儿,Kurt遇到了那个和他痴缠爱恨、相伴残生的女人Courtney Love。Courtney1965年7月9日出生于旧金山,3岁时父母离异,她随着母亲过,其母生活混乱,在她7岁时搬迁到新西兰,小Courtney被留在亲戚家。从小Courtney成了学校中的小嬉皮,不断的被一所又一所的小学扫地出门,被无数的心理医生治疗过。而她更是变本加厉,学会了在商店里偷偷摸摸。1973年被送回新西兰其母家里,母亲将她托给一个保姆,那保姆家中大量的藏书使她安静了一年。随后又被送回美国,接下来四年里,她“想尽办法被人逮住,结果真的被逮了”13岁,Coutney被送回少年教养院。恰恰是在这里,一个实习医生给了她三盘磁带:Pretender、Squeeze、Sex Pistols。自此以后,朋克成了她心灵的支柱。终于从教养院得到自由后,Coutney辗转于各地,她曾在日本和台湾当过脱衣舞娘,也到过英国,同那里的朋克们打的火热。她也曾多次组过乐队,还在Alex Cox的电影Sid and Nancy中扮演一个小角色。1989年在洛杉矶组建Hole乐队,开始在地下音乐界有名起来。1990年Countney同Dave混到了一起,他们有一度关系极为亲密,但Courtny对Kurt是有着好感的,她曾托Dave送了一个心形的盒子给Kurt,内中装有一个小海贝、一个松果、一只小茶杯和一个小小布娃娃。后来当有人问及Courtney为什么会喜欢上Kurt时,她竟然露出了少有的羞涩而且结结巴巴起来:“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就是觉得他真的挺好看的,他真的很酷,他有一双非常漂亮的手,他真的很漂亮。我解释不清。”他们的爱火开始蔓延。Kurt视她为自己沉闷生活的救星:“我从未见过如此坦率和富有魅力的人。她就像是一块引发种种趣事的磁铁……”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两个并不仅仅是在感情游戏,而竟决定结婚。对他们来说,这是个极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因为他们的家世、他们所受的伤害、他们的朋克信念都与这个决定格格不入。但他们终于结了婚,相伴到终。

影视作品

2015年,导演: 布莱特·摩根 纪录片,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2007年,导演: AJ Schnack 纪录片,Kurt Cobain About a Son

2005年,导演: Anton Corbijn 记录片The Work of Director Anton Corbijn

2005年,导演: Lance Bangs纪录片NotNa

2005年,导演: 格斯·范·桑特纪录片最后的日子

2005年,导演: Dave Markey 纪录片 (This Is Known as) The Blues Scale

2004年,导演: Lance Bangs 纪录片 Nirvana: With the Lights Out

2003年,纪录片 101 Most Shocking Moments in Entertainment

2001年,纪录片 25 Years of Punk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