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褒孔子后人

本名:孔褒

字号:字文礼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家族:孔子的第19世孙

大家都知道到孔融让梨,却不知吃了梨的哥哥因孔融而死

孔融一生的成就巅峰,应该在四岁那年,什么成就呢?让了个梨子。

孔融让梨

这么说一点不假,他成年以后,虽有五车才华,但于国家并没有做什么特殊贡献,反而喜欢抨击政治,言辞及其激烈,时常有出格言论,放荡不羁。也正是因为孔融放荡不羁的性格,才将他自己一步一步推向悬崖。

既然是文人,上不了战场,就多做点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当官的就当个父母官,没当官的就留下点精神财富给后人,但是孔融当过官,政绩一般般,也做过一时的名士,最擅长的却是抨击朝廷、骂传统文化。这样的傲骨文人就算在当代也并不缺少,无论中外,总有那一批自认真知灼见者。殊不知,真看透了世界的、真把学问钻研到精深处的,没有一条逆水鱼。

孔融的死可以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骂了曹操一家子,曹操隐忍了很多次,想杀他又不好杀,不得不使了计谋才得手。当曹家人占领邺城,邺城城主袁熙的妻子甄宓是三国第一美人,曹丕没有忍住诱惑,霸占了她。孔融看不惯了,当众辱骂曹操,说周武王剿灭了纣王,就把妲己进献给周公。曹操一时有点懵,说你这个故事从来看来的。孔融讥笑一声,说从今天这件事推断出来的!曹操大怒,你这不是摆明了骂人吗?他怒从心中起,却又不敢杀,因为孔融毕竟东汉名人,杀他有损曹家风度。

怎么办呢?留他是肯定不能留,曹操太生气了。绞尽脑汁,就找了个风评很差的文人,让他捏造一下孔融的罪证,等捏造够了就趁势动手。这个文人叫路粹,素质极低,他听了曹操的话,就在孔融的作品添油加醋,扣上大不孝的罪名,惹得汉献帝将他斩首。

孔褒

再说孔融的哥哥孔褒,也就是让梨的那个。有次被通缉的士大夫张俭逃窜到了孔家,是孔融给他开的门。官府查到后,按照法律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开门孔融当时年仅9岁,不具备责任。。

于是这件事莫名其妙的就让孔融的哥哥、16岁的孔褒背了锅,不是说孔融4岁让了梨给他吃吗,现在哥哥16岁了,就还条命给孔融吧。于是孔褒被莫名其妙的因为一个梨子而被处死。

孔融为什么要把活命的机会让给哥哥孔褒呢?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另一件事,挺有意思:

俭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俭,是汉末的一位官员名叫张俭,此人因为正直,得罪了当时的十常侍之一的侯览。侯览于是下命令给下面的州县官员,逮捕张俭。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关系不错,于是逃亡到孔家,希望孔褒能够收留自己。可是,当时孔褒出门去了。张俭因为孔融年轻,只有十六岁,就不告诉他,想再逃亡。可是孔融却看出张俭一脸窘迫,应该是遇上了困难。于是,孔融作主,说:“我哥哥虽然在外地,可是我就不能招待您吗?”就把张俭收留在自己家。

可是,窝藏罪犯的事情还是被泄露出去了,州县官员秘密到孔家抓捕张俭。孔融得到信息,通知张俭逃走。州县官员就把孔褒和孔融给抓了起来。当时,州县官员不知道要判谁有罪。孔融主动表示:“收留张俭窝藏罪犯的人是我,应当是我有罪。”可是哥哥孔褒却说:“张俭是来投靠我,不是弟弟的罪过,我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官员又问孔融兄弟的母亲该如何处置。母亲竟然也说:“家中的长辈管理家事,我作为母亲,自然罪责在我。”全家人都争着想死,当时郡县官员难以裁断,就向朝廷禀报。最后由皇帝下诏,判处孔褒有罪,而孔融也因此名声大震。

如果说,儿童时期的孔融让梨,只是把吃大梨的机会让给了兄长,而少年时期的孔融,则是把活命的机会让给了兄长。

孔融在当时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个是代替哥哥收留来人。不管这个人是普通百姓,还是朝廷罪犯。只要是哥哥的朋友,只要是求到自己门下,就出手相救,甚至是为了他人得到牢狱之灾,也毫无怨言。

当初让梨,是因为按照“法”,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大的梨子要给兄长吃。那么收留张俭呢?孔融难道没有事先就没有猜想到张俭可能是朝廷罪犯?不是。在孔融心中,道德高于法律,法律或许会因为奸佞(比如十常侍),而枉杀忠良,可是道德却存在世人心中。

孔融的第二个决定,更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孔融完全可以说张俭是哥哥的朋友,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张俭,推卸责任,何况事实是孔融一开始确实不知道张俭有罪。但是孔融没有那么做。孔融不是一个出卖兄弟,出卖朋友的小人,即便是为了自己,为了活命,也不做如是行径。这一点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曹操之流,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既然孔融为人率性,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人,而在生死关头,也都能以道德自励,以情义为重,那么当初让梨这样的些许小事,就在情理之中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