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中文名: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外文名:John Fitzgerald Kennedy

国 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7年5月29日

逝世日期:1963年11月22日

职 业: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简介: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党坚定的后台。作为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40年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肯尼迪加入美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战后,肯尼迪29岁即当选为议员,后三次连任。

  1960年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他提出“新边疆”的竞选口号,倡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开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选民投票过程中以极小的差距赢得总统的位置,击败了共和党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第一个罗马天主教总统。肯尼迪成为美国总统后,布鲁克莱市在比尔斯八十三号这栋住宅前设立了纪念牌。

  在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作为总统,他开始履行他的战役保证再次使美国运转起来。他上台后并非一切如愿。任职开始就遇到了美国入侵古巴惨败的事实。他为了寻得平等的权利采取有力措施,要求新公民权利立法。他给予民族文化的质量和艺术在一起至关重要的社会中心角色。他希望美国恢复老的任务作为致力于人权的革命的最早的民族。由于发展和和平小组的联盟,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为美国人带来理想主义。

  1962年,他又处理了古巴导弹危机。除此之外,肯尼迪政府还干涉了刚果事务,派兵越南,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越战争。

  1963年,正当肯尼迪踌躇满志要进一步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遇刺身亡。两年後,比尔斯83号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物;1967年,国会批准将这栋住宅划入国家公园系统使其成为国家历史遗址。

  遇刺之谜

  肯尼迪伤势真实情况,第一颗子弹在他的脖子正中开了一个洞。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

  灾难接踵而至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硕果仅存。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可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死在了空难事故中,这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只能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神秘录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是上世纪最让世界震惊的政界事件。40多年来,人们对于肯尼迪之死谜团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美国当地时间周二,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公布了肯尼迪在任期间白宫秘密录音带的最后45分钟内容,这为研究者们分析肯尼迪最后的岁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最新公布的这批录音录制于肯尼迪在任的最后三个月,涉及越南问题、与前苏联的太空军备竞赛、1964年的民主党大会及竞选策略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对话是在两名高级顾问就越南问题发表截然不同的意见后,肯尼迪明显失望的声音里所显示出的洞察力。肯尼迪图书馆的研究人员称,这些谈话内容是肯尼迪故意秘密录下的,地点经常是在办公室或者内阁室,可能是为了留作纪念或有其他特殊目的。自1993年以来,肯尼迪图书馆已分析和公布了约250个小时的会谈记录,为研究者们了解肯尼迪政府提供了很多史料。而此次公布的这批录音记录下的最后一次会议时间为1963年11月20日,两天后,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就突遭枪击,最终不治身亡。

历史上的今天5月29日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诞辰

  1917年05月29日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诞辰

  在97年前的今天,1917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初九),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诞辰。

  1938年肯尼迪的父亲老约瑟夫担任美国驻英大使,这是他与夫人罗丝。

  约翰·菲兹吉拉德·肯尼迪1917年5月2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布鲁克林郊区富豪之家,父亲曾任驻英大使。193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曾就教于有名的政治学教授拉斯基。1940年哈佛大学毕业。1941年10月应征入伍。曾到鱼雷艇中队服役。1945年退役后在国际新闻社任记者。1946年当选国会众议员,1952年当选参议员,1956年作为史蒂文森的伙伴竞选副总统失败。1958年连任参议员。1960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1960年11月8日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竞选旅行时遇刺身亡。任内提出了“新边疆”政纲。主张振兴教育事业,发展农业,重视城市建设和老人与儿童的健康保险。1961年制造入侵古巴的吉隆滩事件;提出“援助”拉美的十年“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建立“和平队”。1962年利用军事威胁手段迫使赫鲁晓夫撤出运进古巴的“防御”导弹。1963年与苏联和英国签署禁止在大气层试验核武器条约,还同意设置美苏“热线”。同年9月发表入侵越南的政策讲话,并派25000名美军到越南,扩大侵越战争。

  1935年05月29日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在79年前的今天,1935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廿七),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5月15日,蒋介石委任川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由川南率部速赶赴大渡河布防。并调第二十一、第二十四军各一部,归其指挥。

  16日,蒋介石令川康边防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于一月内完成雅河、大渡河沿岸碉堡构筑。18日,又令川军各路“严防”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合股之计划实现”。

  5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24日攻占大渡河右岸石棉县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次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17名战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一只小船,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渡成功,击溃左岸敌守军一个营。因大渡河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有4只小船,每天只能渡一个团。中央军委决定夺取上游沪定桥为渡河点,部署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之左岸,林彪率红二军团指挥部、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之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

  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击溃国民党军阻击,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抢占泸定桥西头桥头堡。这时,铁索桥木板已全被拆除,只剩下数根铁索悬荡在空中,东岸桥头有川军约1个团的兵力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红军第二师第二连22名战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扶着悬空的铁索向桥东攻击前进,夺取了东头桥头堡。后续部队紧跟过桥,占领沪定城,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会合。

  1972年05月29日 尼克松访问苏联

  1972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七),尼克松访问苏联。

  1972年5月29日,尼克松总统与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之间为期一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今天在莫斯科结束。在联合公报中两位领导人都承认在越南战争问题上双方的许多重大分歧,但是他们都同意“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双方都赞同在中欧“双方都削减”武力的想法。苏联领导人接受了尼克松的邀请,准备对美国进行访问,但访问日期没有确定。在结束对莫斯科的正式访问之后,尼克松,这位第一个访问苏联的美国总统,将飞往基辅、伊朗和波兰。

  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今晚告诉记者说,美国将继续轰炸北越并在海防的港口布雷。当有人问假如勃列日涅夫劝说尼克松改变其在越南问题上的军事策略尼克松将怎样做时,基辛格说:“我们不想采取单方面行动。”

  1988年05月29日 美苏首脑在莫斯科会晤

  1988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四),美苏首脑在莫斯科会晤。

  1988年5月29日至6月2日,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莫斯科举行第4次美苏首脑会晤。双方讨论了裁军、地区冲突、人权及双边关系问题,其中对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双方互换了中导条约批准文本,签署了2项有关裁军问题的协定和7项双边协议。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公报,强调继续对话的重要意义。这次首脑会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最主要议题上,即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上未能达成协议。

  1985年05月29日 海瑟尔足球惨案发生

  1985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初十),海瑟尔足球惨案发生。

  1985年5月2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体育场,利物浦队与尤文图斯队进行欧洲俱乐部冠军杯决赛前,意大利与英格兰球迷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亡,死者中包括30个意大利人,5个比利时人和一个法国人,还有250人受伤。比赛因此推迟了一个小时,直到警察们恢复了秩序才得以进行。事后英格兰球队被禁止参加欧洲三大杯5年。

  海瑟尔足球惨案

罗姆尼:政治生涯从挑战肯尼迪开始

  1994年5月14日,在经历了数月疯狂备战后,罗姆尼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政治考验。州共和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斯普林菲尔德市市政中心开会确定参加秋季竞选的候选人名单。罗姆尼的策略似乎即将大获全胜,击败尽可能多的对手并且粉碎所有质疑。他就是共和党在11月与肯尼迪对抗的唯一希望。罗姆尼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68%支持率。调查结果暗示马萨诸塞的大部分选民都认为肯尼迪不应当再连任了。

  罗姆尼用他在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来抨击肯尼迪从政32年间所奉行的被他称为“失败的老大哥的自由主义”的政策,特别强调了不断攀升的犯罪率和福利依赖。“我不会让你们难堪的,”他告诉众人,“我会尽我所能发起攻势,找回你们所珍视的原则。”

  与此同时,肯尼迪和他的顾问们则在忙于强化缺乏活力的竞选团队。另外又找了些额外的顾问,甚至还雇佣了华盛顿的一家调查公司去挖罗姆尼的老底。

  情况只是越变越糟。过完了劳动节,民意调查的结果开始显示罗姆尼紧追肯尼迪之后,随后甚至几乎与之不相上下———部分是因为罗姆尼宣传的一个抨击肯尼迪犯罪记录的电视广告颇有成效。这位共和党新贵忽然之间便成了一位与特德·肯尼迪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场竞选吸引了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目光。肯尼迪及其顾问表面上做出一副“一切尽在预料之中”的样子。“民意调查结果总是起起伏伏。”参议员的侄子及竞选经理迈克尔·肯尼迪曾一度这么说。但是,他们真的慌了。

  1994年5月14日,在经历了数月疯狂备战后,罗姆尼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政治考验。州共和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斯普林菲尔德市市政中心开会确定参加秋季竞选的候选人名单。罗姆尼的策略似乎即将大获全胜,击败尽可能多的对手并且粉碎所有质疑。他就是共和党在11月与肯尼迪对抗的唯一希望。罗姆尼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68%支持率。调查结果暗示马萨诸塞的大部分选民都认为肯尼迪不应当再连任了。

  在肯尼迪阵营的怂恿下,一个电视记者当即便跳出来质疑罗姆尼在贝恩的成绩:公司不是曾大幅裁员吗?“你能看到一闪而过的怒气。”肯尼迪的一位前助手这样形容罗姆尼当时的反应。民主党阵营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罗姆尼似乎容易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我就进去走到迈克尔·肯尼迪身边对他说:‘我们只需要不断对这个家伙施压,就能打败他。’”这是第一次攻击,后来更成为了肯尼迪团队阻止罗姆尼上升之路的主线:把他描述为一个将自己百万财富建立在剥削工人阶级血汗基础上的资本家。对于以曾帮助创造上万工作机会为荣的罗姆尼来说,这样的进攻路线正中要害。这是他一直没能成功守住的软肋。“我们不想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那位肯尼迪的前助手说。

  致命打击

  数月以来,肯尼迪的研究员们一直悄悄地在罗姆尼的商业记录里挖掘他可能的政治弱点。近期的一笔交易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罗姆尼的公司贝恩资本于1992年收购的一家名为美国纸本纸张的公司,不久前刚从SCM 办公用品供应公司收购了位于印第安纳州马里昂县的一家纸品加工厂。就在Ampad收购工厂的当天,SCM就进行了裁员。虽然很多人又被重新雇用了,但工资和福利都减少了。当工人们过完七月第四个周末回来上班时,收到了一份通知,通知上清楚写明这次裁员是收购交易的一部分。

  虽然罗姆尼在六个月前请假离开了贝恩资本,并未直接参与裁员一事,但这公司终究是他的公司。罗姆尼当时只是个私募股权投资人,虽然头脑沉着睿智,但却还没有从候选人的角度去思考过。这件事对肯尼迪的竞选团队而言犹如挖到一笔政治宝藏,正好与其对罗姆尼的“自私自利的资本家”的描述不谋而合。“这件事杀伤力极大。”肯尼迪的一位前雇员说。不过肯尼迪的助手们认为,如果参议员就这么直接地对一位相对而言默默无闻的对手发起猛烈攻势,反而会有损肯尼迪自己的形象,所以他们很小心地让自己隐身事后,让人们以为他们得到这份“礼物”只是运气使然。

  9月1日,造纸工人国际工会的266名成员在工厂里罢工抗议这笔交易。工会的一位官员致电肯尼迪的竞选团队,后者借工会之口把罗姆尼与此事的关系捅给了印第安纳州的媒体,这样看起来就好像这件事是自己跳出来的。同时肯尼迪的团队还在计划大动作。9月26日,竞选团队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印第安纳州给那些工人们拍摄视频,制作电视广告。肯尼迪的竞选团队组织了一个中心小组,专门审查这批电视广告和其他的广告。这些以美国纸本纸张公司的工人们为主角的广告即将大获成功。

  1994年5月14日,在经历了数月疯狂备战后,罗姆尼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政治考验。州共和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斯普林菲尔德市市政中心开会确定参加秋季竞选的候选人名单。罗姆尼的策略似乎即将大获全胜,击败尽可能多的对手并且粉碎所有质疑。他就是共和党在11月与肯尼迪对抗的唯一希望。罗姆尼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68%支持率。调查结果暗示马萨诸塞的大部分选民都认为肯尼迪不应当再连任了。

  就在9月29日,肯尼迪开始投放以美国纸本纸张公司的九名工人为主角的一系列电视广告,一共六支,每支时长为32秒。这些广告带来了毁灭性的效果。这群愤怒的、为经济不稳定而苦恼的,而且听起来无比真诚可信的工人们自然乐意把怨气都发泄到罗姆尼头上。一名给这家公司工作了29年后被解雇的包装工人莎伦·阿尔特说:“我想对米特·罗姆尼说:‘你要是以为自己能当个好的参议员,你就来印第安纳州的马里昂看看,看看你的公司对这些人都干了什么。’”

  电视攻击继续上演,罗姆尼的竞选团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选民开始在开放式调查问题里说罗姆尼是个冷血无情的人。不过,此时他的支持率依然很高,所以竞选团队也没乱了阵脚。罗姆尼并没有在电视广告里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反,他的团队投放了一支抨击肯尼迪反对死刑的主张的电视广告,希望能转移话题。这时,造纸工人工会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派了一支由罢工工人组成的“真相小分队”到马萨诸塞州,跑到罗姆尼家的草坪上对他纠缠不放。他们四处派发严厉抨击贝恩资本和把罗姆尼刻画成刽子手形象的传单。10月7日,罢工者们与当地工会官员们来到贝恩资本总部外,本来约好要与罗姆尼见面但没能成功,愤怒的工人们高喊着“工会破坏者”,并与罗姆尼的战略官查尔斯·曼宁发生了冲突,记者们拿着摄像机全程记录了一切。两天后,就在哥伦比亚日的一场游行即将开始时,工人们与罗姆尼直接面对了。“我很愿意帮忙,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罗姆尼对他们说,“但是美国纸本纸张公司有独立的经营管理团队,我并不在这家公司工作。”一位工人反驳道:“我还不在那儿工作了呢。”

  此时损害已经造成。肯尼迪的广告团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民意调查显示罗姆尼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尽管他具有战略头脑,但却未能事先对对手最有可能采取的进攻路线———对他的商业生涯的抨击,做好充分准备。

  罗姆尼从美国纸本纸张公司这件事里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其中一些修正了他在未来政治道路上新的尝试。第一,在遭受攻击时保持沉默并非是有效策略。第二,不管肯尼迪的弱点如何,肯尼迪的政治机器一旦被唤醒,那是非常危险的。第三,要想从一个习惯掌握信息、与客观数据打交道和发号施令的首席执行官成为一个在吸引眼球的政治竞选中的候选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成为一名候选人也就意味着身不由己,某些决策必须留给专家去做。

  1994年5月14日,在经历了数月疯狂备战后,罗姆尼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政治考验。州共和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斯普林菲尔德市市政中心开会确定参加秋季竞选的候选人名单。罗姆尼的策略似乎即将大获全胜,击败尽可能多的对手并且粉碎所有质疑。他就是共和党在11月与肯尼迪对抗的唯一希望。罗姆尼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68%支持率。调查结果暗示马萨诸塞的大部分选民都认为肯尼迪不应当再连任了。

  最后的较量

  1994年的竞选还在继续,但选民却感到越来越难以理解罗姆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想让自己看起来倾向于社会温和主义者,但他在私人聚会上的矛盾言论却破坏了这一目标。随着竞选的逐步深入,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核心价值观、教会的教导和马萨诸塞州选民对有希望成功的共和党人的期望这三者的结合体,却从来没有鲜明清晰的定义。

  肯尼迪在竞选的最后几周超过了罗姆尼,罗姆尼要想阻止自己的败势就只剩了唯一的一个希望。两位候选人经过激烈谈判,最终同意进行两场辩论。第一场辩论日期定在10月25日,地点是在波士顿的一栋历史建筑法尼尔厅,这注定是一次豪赌一般的碰撞。就在波士顿举行辩论的当天,《波士顿前锋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令想要在当晚扭转局势的罗姆尼倍感压力:肯尼迪的支持率上升了18个百分点。

  这晚的法尼尔厅气氛紧张,挤满了双方的支持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领袖和记者。对罗姆尼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重大的时刻之一。辩论开始,他的话语很有力,并没有被肯尼迪的名气吓倒。他称这位参议员是20世纪60年代的遗老,在为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朗声辩护时,他指责肯尼迪把矛头指向他的摩门教信仰,还谴责肯尼迪误导了对他的商业记录的抨击。但是随着辩论的进行,罗姆尼犯了一些关键性错误,而肯尼迪的状态却越来越好。

  在离选举日不到两周的时候,《波士顿环球报》 一份新鲜出炉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肯尼迪的支持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

  选举日上午8点45分左右,罗姆尼在妻子、儿子和父亲的陪同下走进贝尔蒙特市政厅,为自己投下了一票。当晚,罗姆尼在10点后短暂地出现在台上,勇敢地面对波士顿威斯汀酒店里欢呼雀跃的支持者,承认竞选失败。肯尼迪远超罗姆尼17个百分点,两人的得票数分别为58%和41%。

  被残酷的竞选搞得精疲力竭的罗姆尼从台上下来后,一出了摄像头的范围,立即泪流满面。“真让人心痛,”一位前助手回忆说,“他们为此付出了所有。”

  对罗姆尼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不是那么好受的。他自己在竞选中投入了300万美元,而且肯尼迪所发起进攻的有效性令他深感不快。

  罗姆尼并没有待在贝尔蒙特无所事事、自怨自艾。就在选举后的第二天早上,罗姆尼轻快地走进贝恩资本的办公室,仿佛只是刚参加完一次加勒比海游轮短期旅行回来。然而,令罗姆尼无法否认的是,尽管失败的苦涩滋味还清晰地留在嘴里,但做公共领袖的吸引力依然强大。

谁谋杀了总统肯尼迪?盘点肯尼迪各种遇刺说法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已经整整40年了,但关于他被刺的一些具体内幕仍然扑朔迷离:谁是凶手,谁是幕后策划者?这一秘密缘何历经40年未被揭开?美国著名作家布拉德·奥利里和西摩合著的新书《死亡的三角地带》将为你解开这个隐藏了40年的谜底。

  镜头回放

  1963年11月22日,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肯尼迪携同夫人杰奎琳刚刚参加完一次竞选活动来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当肯尼迪的车队徐徐拐入榆树街时,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随后又是数声,与前两声夹杂在一起,随着这天籁般的枪声先后响起,只见肯尼迪的身体随之猛地向后倒去,倒在了杰奎琳的膝上,从此告别了人世。

  疑点重重

  当时,美国公众有点不敢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迫切想知道究竟是谁刺杀了他们心目中年轻有为的总统。

  ●根据美国官方当时公布的材料,在事发后不到48小时,中央情报局就在达拉斯市抓获了一名“嫌疑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但可疑的是,美国并没有对他提起诉讼,也没有对他进行认真的审讯。

  ●不久,这名刺杀肯尼迪的重要嫌疑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枪杀。

  ●美国官方宣布,奥斯瓦尔德是刺杀肯尼迪的惟一凶手,是他致命的两枪击中了肯尼迪的要害部位,导致了肯尼迪的身亡。至此,肯尼迪遇刺一事便被美国官方束之高阁。

  ●美国公众相信,奥斯瓦尔德的被抓和被枪杀只不过是官方的一个掩人耳目的骗局而已,根本不能令人信服。但由于当时的一些目击证人都先后神秘地死去,关于肯尼迪遇剌内幕便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遇刺内幕已有36个版本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里,关于肯尼迪遇刺的内幕至少有36种不同的版本。

  有人认为,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对肯尼迪遇刺一事难逃干系,说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一场政治阴谋;也有人认为,肯尼迪遇刺与古巴卡斯特罗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种种……但至今没有一种版本真正令人信服。

  新书作者查考解密文件

  美国著名作家布拉德·奥利里和西摩参考了最近解密的肯尼迪时期的政府文件,并仔细研读了由前苏联克格勃提供的调查报告。此外,这两名作者还从一家法国法院得到了当时一名法国目击者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调查所作的证词。因此,新书《死亡的三角地带》从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新书的作者还获得了被解密的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文件。文件披露,当时有着黑社会教父之称的博纳诺斯出面雇佣了两名杀手:杰克·鲁比以及奥斯瓦尔德的叔叔,由这两人上演了一场假装开枪击毙奥斯瓦尔德的“戏”,令奥斯瓦尔德在人间“蒸发”。文件显示,中央情报局当时认为,只要他们公开宣称的杀人凶手“意外身亡”,就可以避免美国公众在这个问题上抓住不放,一些真相也可就此被锁进历史的抽屉。

  跟南越吴庭艳有关?

  1955年10月,由美国中情局支持的吴庭艳当上了“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实际上就是南越反共集团的头领。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集团对南越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慨。

  对吴庭艳的做法,肯尼迪也有耳闻,他暗中指示有关人员调查吴庭艳集团的执政情况。其间,南越还爆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1963年5月,吴庭艳派兵干涉古都顺化佛教徒的佛事活动,多名和尚被开枪打死。6月11日,佛教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在西贡闹市街头自焚身亡。后来又有一些和尚相继效仿。此事一出,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肯尼迪亲自致信训斥吴庭艳,警告他不要乱来,但得意忘形的吴庭艳根本听不进去。

  肯尼迪政府开始反思美国在越南走的这一步棋:为什么他们扶持的南越政权这样惨无人道,还要搞宗教灭绝这种残暴的恐怖活动。沉思之后的肯尼迪猛然醒悟,必须尽快在南越“换马”,否则后患无穷。他下令中情局,着手“解决”吴庭艳。

  1963年11月1日,美国政府为挽救败局,策动了南越的军事政变。次日中午,吴庭艳被政变军队乱枪打死在某个街角。此后,肯尼迪政府决定从越南撤军,但他的这一决定还没有来得及被执行,肯尼迪便于11月22日在达拉斯街头遇刺身亡。

  是吴庭艳的余党对肯尼迪采取了报复行动?

  阻止调查另有隐情

  美国黑社会头目博纳诺斯曾向当时负责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沃伦调查委员会承认,他与肯尼迪遇刺一案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沃伦调查委员会却始终没有对他进行询问。

  此外,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传记的作者都承认,罗伯特·肯尼迪曾经秘密阻止沃伦调查委员会调查肯尼迪之死的真相。而且,肯尼迪的大脑曾有一段时间“不翼而飞”。后来证实,是一名美国海军上将把它偷了出来,由人做了手脚后又重新放回,而这名幕后指使者就是罗伯特·肯尼迪。原因很简单,肯尼迪家族不敢揭露杀害肯尼迪总统的秘密,他们担心这个家族三兄弟的许多子女的安全。

  另据《世界网络日报》报道,在肯尼迪总统遇刺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有关谁应为肯尼迪之死负责的争论仍没有停止,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相信官方的说法。

  一个网站甚至列举出了近四十年来出现的36种不同版本的肯尼迪遇刺原因的说法。但即将出版的一本名为“死亡三角”的新书有望解开肯尼迪总统遇刺之谜。这本书大量参考了

  解密的联邦文件、克格勃提供的材料、波纳诺犯罪家族提供的情报、法国一个法庭获得的材料,作者们还对一名法国目击者进行了独家采访。在这之前,只有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询问过这名目击者。

  由奥利阿里和塞摩尔合著的这本著作对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之谜给出了惊人、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相关证据所证实的结论:肯尼迪总统死于由中情局支持的南越政府、法国海洛因全球犯罪集团和新奥尔兰黑帮的联合阴谋。

  这本书显示肯尼迪总统策划并支持了南越的政变,在那次政变中,南越总统吴庭艳和他的两个兄弟被暗杀。美国国务院曾对这一情况保密了三十多年。但是作者称,书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中情局的一份文件,该文件确认美国曾在肯尼迪总统遇刺48小时内在达拉斯抓获了一名国际杀手,但美国当局不但没有逮捕他,还让他秘密地乘坐飞机离开了美国。

  书中透露的其它包括波纳诺犯罪家族的教父曾主动要求作证,但却被置之不理。1963年,赫鲁晓夫命令克格勃发掘杀害肯尼迪总统的凶手,但联邦调查局从未向克格勃索要过这份报告。约翰逊总统曾秘密确认过他认为是杀害肯尼迪凶手的身份。罗伯特肯尼迪传记作者承认,当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曾阻止了数名目击者作证。按照罗伯特肯尼迪的命令,一位美海军上将偷走了肯尼迪总统的大脑。肯尼迪总统的大脑是一件关键的司法证据。罗伯特肯尼迪不想政府彻查总统之死是因为调查可能会透露他、总统和白宫的其它一些人制订了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还坚持认为,调查肯尼迪之死的美国政府机构给出的许多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是为了引开美国人民对这一案件事实部分的注意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