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外文名: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
别 名:科涅夫
国 籍:苏联
民 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洛杰伊诺村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73年5月21日
职 业:军事统帅、军事家
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苏联英雄勋章 (x2)
列宁勋章 (x2)
红旗勋章 (x2)
苏沃洛夫勋章,第1级 (x2)
库图佐夫勋章,第1级 (x2)
代表作品:《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5年》
军 衔:苏联元帅
二战秘闻:莫斯科保卫战不为人知的秘密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撰写的有关莫斯科保卫战的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该次战役鲜为人知的一面。
被刻意隐瞒的战争
曾参与策反希特勒政权的德国军官施拉布伦多夫回忆说,根据官方数据,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持续到1942年4月20日,两军参战人数在某些阶段达到700万,是随后爆发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人数的2倍,大部分人误以为后者是二战中最为血腥的城市保卫战。其实不然,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两军阵亡和损失人数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2倍,丧生、失踪、被俘或严重受伤人数达250万,其中苏联方面为190万。可以说,莫斯科保卫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庞大、斗争最血腥的一次城市保卫战。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莫斯科之战已被大部分俄罗斯人所遗忘。
这显然不是一次意外。因为任何有关此次战斗的详实统计都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了。莫斯科军事历史研究所的一名资深研究员在回忆这场战争时说:在战争结束后,富有传奇色彩的苏联红军领导人朱可夫元帅曾命令其副官粗略统计一下部队在莫斯科一带战斗中的损失人数,当副官将数据呈报他时,朱可夫立刻高声命令道:隐瞒起来,不准给任何人看。
混乱的莫斯科城
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当一些苏联部队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与德军浴血奋战时,成千上万名士兵却向德军投降。许多市民开始不安和恐慌起来,莫斯科出现了抢掠和其他一些令斯大林始料不及的非法事件。
当时在莫斯科郊区一家火炮制造厂工作的德米特里·萨福诺夫回忆说,整个莫斯科似乎都搬空了,停放在路上的汽车和卡车上装满了个人用品,火车站上堆满手提箱、背包、衣服、灯甚至还有钢琴,所有这些都是被那些试图将所有东西都搬走的人们遗留下来的。站台上挤满了人,整个城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趁乱抢掠者洗劫食品店,工人罢工,愤怒的人群堵住那些试图坐着小汽车逃走的人们,把他们从汽车中拖出来殴打并劫走财物。还有一些居民撕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头像,连同其他一些共产党员的宣传画扔进了垃圾堆。这种行径在此之前属于可怕的犯罪行为,但此时已无人去理会那些陈规了。位于卢比扬卡广场的内务人民委员会总部升起了一股股浓烟,秘密警察们正在匆忙销毁文件。大部分的苏联政府部门,以及外交人员和记者都经由铁路转移到了古比雪夫市。而斯大林也将在一两天后来到这里。此时,一辆专列早已静候在车站,斯大林的DC—3私人飞机及其他3架飞机也已作好紧急起飞的准备。
来之不易的胜利
斯大林当时的政策和对形势错误的估计,也是导致苏联濒临溃败边缘的被忽视的原因之一。他于1937至1938年在苏联红军内部发起的大清洗运动,使红军痛失许多有经验的军官。苏联红军总参谋长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就在第一批被处决人员中。这位红军将领曾预言,德国有可能会毫无征兆地向苏联发起进攻,并引发一场长期、代价惨重的战争。斯大林闻讯后质问他:“你想干什么,恐吓苏维埃政权?”随后便派人对其加以拷问,最后以密谋发动政变、暗中协助德国纳粹罪名将其处决。数千名红军将领都遭到了同样的下场。
然而,希特勒更为严重的失误最终拯救了斯大林。这位德国独裁者由于过分相信自己会在天气变冷前迅速结束战斗,在没有冬季御寒服装配备的情况下,便将他的部队在1941年6月底派往苏联作战。由于天寒地冻,冻僵的德军士兵尸体无法掩埋,只能像垒柴垛一样堆在一起。
苏联人的抵抗异常顽强,希特勒坚决主张对刚占领的苏联领土立即实行恐怖统治,残酷对待苏联战俘,大部分战俘被折磨致死,而此举后来被证实有力地协助了斯大林重振士气的努力。
斯大林发誓要与莫斯科共存亡,再次迅速掌握了政权,他于10月19日颁布戒严令,内务人民委员会奉命枪杀任何可疑的趁火打劫分子。幸存的巡逻部队成员叶夫根尼·阿努夫里郁夫在多年后谈及他们当时所执行的任务时,仍用较为谨慎的言辞说,他们当时收到了一项令人诧异的任务,即当场枪杀间谍和逃亡人员。但是,他们完全不知如何辨别间谍。就这样,许多莫斯科人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但抢掠和混乱局面却因此停止了。
时至今日,当时莫斯科法律和秩序的混乱以及濒临沦陷的种种议论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莫斯科保卫战有力地阻止了希特勒西线前进的铁蹄,如果莫斯科失守,那么二次大战的进程也将重新改写。
揭秘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争史上最大坦克战
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从战役规模而言,这场战役是以前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和阿登反击战共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1943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苏联西南方面军遭到重创。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崩溃,苏联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第21和第64集团军都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形成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德军和苏军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也就在这时,苏军从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先下手为强。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令向德军阵地实施炮火准备,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来开序幕。苏军的进攻出乎德军意料,面对形势突变,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大量步兵紧随其后。120架德军轰炸机也对苏军阵地展开疯狂轰炸。
面对德军3个师的猛烈进攻,瓦图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于7月6日的反攻,将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把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的电话,要求不惜一切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的突破。
7日的战斗中,德军未能突破苏军防线。8日,德军继续猛攻,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该请求很快被批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才能到达。
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7日和8日的空战,苏联空军逐渐扭转劣势,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9日是库尔斯克会战的关键一天。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都被击退,却使德军无法全力攻击主要目标。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
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比较顺利,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12日晨,苏德双方几乎同时发动进攻。由于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具有射程优势,苏军的T-34坦克不得不开足马力冲向“虎式”坦克,希望发挥出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在冲锋的过程中,苏军坦克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双方坦克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战场上尸横遍野。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赶到的苏军援兵使苏军的防线变得更加坚固。17日至18日,德国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逐渐撤出战场。德国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
历时50余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于1943年8月23日以苏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18万人,损失坦克约9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军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
虽然苏军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量更是超过德军四倍,但却让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在盟国的强大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的帮助下,苏军遭受的惨重损失很快得到补充,而德军遭受的损失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斯大林在评价这场会战时说:“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苏军:蓄势已久的苏军投入了大批的预备队,使得库尔斯克一带的苏军累计兵力多达264万人、火炮52500门、坦克8200辆,飞机也多达6950架。
德军:聚集在库尔斯克的德军总兵力为90万人,另外还有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希特勒自致的溃败:谁是库尔斯克战役真正的王者
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与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集团会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从战略战术,战术战略,双方将领的指挥艺术上角度来看,本来的胜利者应该是德国,而不是在中前已经被打废打残的损失超过100万左右(还是保守估计),甚至已经投入了所有战略预备队的苏军。
相反的德军在此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至于元气大伤,甚至整个战役结束也仅仅阵亡了8万人。而且由于曼施泰因等人的艺术般的指挥,德军在战役后期胶着状态中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战略预备队,精锐装甲军团30万)
而真正使德军最终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将领指挥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英美联军已于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情势恶化。当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必须要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因此“堡垒”作战可能被迫停止。但形势并不是如此严重,而且正相反德国最伟大的战术家曼施泰因则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因为他手里还有整整三十万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苏军此时却已经无军可调。
但就是这一个希特勒的决定放弃了,把曼施泰因利用超乎完美的战术苦战的成果,完全丢弃。
实战: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激战,苏德两军均遭到重创。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尽管德军连续发动猛烈进攻,仍未达到完成对苏军进行合围的目的。
7月11日,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正是“最重要的阶段”。
7月12日凌晨,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
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苏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苏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所以7月12日的关键战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12日的战斗后,一线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而且苏联已经无力挽回即将失败的颓势了(当时朱可夫已经在准备自杀了或者上军事法庭了承担责任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最后的胜利,不投入预备队给予苏联以致命一击去进攻,反而全军撤退的呢?
可以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
原因就是,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当时,被称为克里木之狼的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重新恢复42年的战线,包围斯大林各勒。(而且当时的事实正如曼施泰因的预料)。
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曼施泰因苦心保留到最后做致命一击的SS装甲军等战略预备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
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
所以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注:
1.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显示。
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
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2.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入步兵连队。”
历史上的今天5月5日 战争狂人希特勒在柏林自杀
1945年04月30日 战争狂人希特勒在柏林自杀
在69年前的今天,1945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九),战争狂人希特勒在柏林自杀。
1945年4月30日,欧洲战场上的那股疯狂势力现已消亡。悲痛、绝望的阿道夫-希特勒看到德国的末日,今天在柏林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一起自杀。
从历史角度看,希特勒可以被看作是疯狂而又果断的专制统治者,在他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他似乎是无往不胜的。他曾一度吞并了9个国家,挫败欧洲诸强,并设想在征服千万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秩序,然后像施用催眠术那样把他的意志再强加给数以千万计的人们。6500万德国人赞誉这位煽动者为德国的救星。可是到头来,他把他们引入了可怕的地狱深渊。
这千万个德国人向他敬礼,称他为“元首”的人出生在奥地利的布劳瑙,父亲是海关官员,据说他常常暴打希特勒。年轻的阿道夫渐渐崇拜上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作品,并且受雇从事维也纳明信片绘画行业。在维也纳,他接受了典型的奥地利中产阶级所持的观点和主张,强烈仇视犹太人,畏惧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由一名默默无闻的艺术工作者一跃而为坚定的斗士。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战争鼓舞了他,“我跪在地上,对上帝感恩戴德。”
德国失败后,希特勒参加了主张狭隘民族主义的德国劳动党,后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劳动党或纳粹党。希特勒用激昂的演讲,使那些富有的企业家们相信,在他们的支持下他可以一雪德国在凡尔赛的耻辱。希特勒建立了纳粹军队--“暴风骑士”,并企图驱走慕尼黑政府。政变失败,希特勒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我的奋斗》,为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谋划了途径。
希特勒获释后,他和其政党纳粹党的声誉不断上升。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帝国总统冯-兴登堡任命为总理。凭借他新获得的权力,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矮子征服了所存的反对派,建立了一个极权政府。
希特勒最主要也是最危险的思想准则,就是德国必须发展纯粹的雅利安人种。他曾写道,“我必须用一个更优秀的种族组成一个统治阶级。”他的狂想和称霸欧洲的疯狂举动,燃起了德国人对犹大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们的无比厌恶的熊熊大火。于是上百万的犹太人和其他民族无辜的人们悲惨地死在他的集中营里。
希特特的军事胜利使他过于自信,忘乎所以,结果使纳粹越出轨道。同盟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了他的防御。现在,随着纳粹主义末日的到来,曾经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终于以失败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
1812年04月30日 路易斯安那州加入美国
在202年前的今天,1812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路易斯安那州加入美国。
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LA)是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州。北连阿肯色州,西界得克萨斯州,东邻密西西比州,南临墨西哥湾。面积125675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31位。人口4287768(2006年)。首府巴吞鲁日(BatonRouge)。该州是为纪念法王路易十四而得名。州花是南方木兰花(SouthernMagnolia)。州鸟是鹈鹕(EasternBrownPelican)。州树是柏树(Cypress)。座右铭是“团结、公正、信心”(Union,Justice,Confidence)。
文献上记载,第一个发现路易斯安那州北方的河谷是西班牙人赫南多·迪·索多(HernandodeSoto)。1682年,法国人热内(Rene-RobertCavalier,SieurdeLaSalle)宣布路易斯安那州是法国的属地。1762年西班牙从法国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该州是为纪念法王路易十四而得名。公元前即有印第安人在此定居。据估计在18世纪初叶欧洲人开始移民时这一地区的印第安人有15000人,现在只剩下1/5。1541年西班牙探险家德萨托到达该州北部。1682年法国探险家拉萨尔以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名字命名这一地区为路易斯安那,意为“路易的土地”。1731年成为法国殖民地。1762年归属西班牙。1800年重归法国。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从法国购入自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的整个地区,其中包括路易斯安那。1812年4月30日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18州。1861年南北战争时退出联邦,加入南方邦联。1868年重新加入联邦。
19世纪中叶,许多甘蔗和棉花种植园大量使用黑奴,积累了无数财富,至1860年,该州已成为全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黑人后裔至今仍占该州居民的1/3,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种族歧视一直是该州存在的主要问题,从1865年起3K党对黑人进行猖狂迫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1965年该州成立了“路易斯安那人类关系、权利和责任委员会”,力图缓和种族矛盾。
1904年04月30日 中共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诞辰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五),中共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诞辰。
任弼时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的卓越领导人。他16岁时参加革命,1950年46岁时逝世。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一个贫苦的乡村教师家庭。任弼时自幼聪颖好学,1920年,他在长沙读完了中学二年级,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就读,为解决“出路”问题,他到商店买回了炭墨和画纸,画起画来。当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到画像馆对照时,同学们惊叹不已,有的说:“你不愁没有出路了,可以挂招牌营业了!”。没想到,任弼时在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后,竟真的办起“画像馆”,用它掩护革命活动。
中学时代的任弼时虽然发现自己有很高的绘画才能,可他并不想以此谋生。他当时对同学肖劲光说,“虽然社会职业的大门,对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是紧闭着的,但凭一技之长,也不难找到一条出路”,“我辈青年需要寻找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是革命的出路!”“五·四”运动以后,受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影响,任弼时等人准备去俄国留学。学校当局以“有意留俄,无心留学”的罪名,开除了他们的学籍。他们义无反顾,立即赶到上海,在那里学习俄文和介绍俄国革命情况的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久任弼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天,他和肖劲光等革命青年同反动势力一路斗争,终于到达莫斯科。
在留俄期间,任弼时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他在党开办的上海大学教俄文,同时参加了团中央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的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和书记。此间,任弼时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导青年运动,还亲自组织青年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4月,
任弼时出席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直到1950年10月病逝,他长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789年04月30日 乔治·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在225年前的今天,1789年4月30日(农历四月初六),乔治·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89年4月30日,美国著名将军、政治家乔治·华盛顿(1732—1799)任美国首任总统的就职典礼举行。华盛顿曾任大陆军总司令,以远见卓识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打胜了决定性的一仗。1792年他再度当选美国总统,1799年12月14日病逝,享年67岁。
乔治·华盛顿
1967年04月30日 阿里不服兵投失去拳王桂冠
1967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廿一),阿里不服兵投失去拳王桂冠。
1967年4月30日,喜欢用穆罕默德-阿里这个名字的凯修斯-克雷拒绝应征入伍,今天被剥夺了他的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称号。这位25岁的拳手在休斯敦不敢向前迈出这一步--参军服役。拳击协会剥夺了他的锦标,刑事诉讼据料会随之而来。
阿里说:“我已自我反省,我觉得接受这样一个召唤就违背了我的宗教信仰。”他声称免去自己的黑人穆斯林教派的教长。阿里如果被判罪,就至少要判5年徒刑和10000美元罚款。
阿里第一次引起世界注意是在1960年,当时他获得了奥林匹克次重量级冠军。1964年他击败了索尼-利斯顿获世界重量级拳王桂冠。自从那时他就成了一个闻名遐尔的“斗士泰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