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考公鲁国第二任君主

本名:鲁考公

所处时代:鲁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前993年

主要成就:鲁国第二任君主

史书记载:《史记·鲁周公世家》

鲁国第二任君主:鲁考公的生平

鲁考公(?―前993年),姬姓,名酋(《世本》作就,邹诞本作遒),鲁国第二任君主,周公之孙。

鲁考公是鲁君伯禽的长子,承袭伯禽担任该国君主,公元前997年即位,一共在位4年。

谥号"考",是为考公。是年即周康王十七年,周康王十七年为考公元年。于周康王二十年薨,考公无嗣,传位给弟弟熙,是为鲁炀公。

  史籍记载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谓炀公。

  家族成员

祖父:周公旦(去世谥号周文公)

父亲:鲁公伯禽

弟弟:鲁炀公

鲁考公真的整天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后宫吗?

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年后就要退休,就要把位置让给年轻人。在国君这个岗位上,显然从古至今都不是这样的,反而越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就越要活得久,执政时间也要相对的长,才可能改变国家的发展轨迹。鲁考公的祖父周公是一直干到了死,父亲伯禽也差不多是一直干到了死。

西周建国的前面几十年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成康之治”,就是齐国的齐丁公、鲁国的伯禽、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再加上一个南方的楚国国君熊绎,辅佐周成王和周康王稳固西周王政,并通过一系列对外征伐和礼乐制度的普及,建立了一个相对较为和平而繁荣的国家。这五个诸侯可说是西周建国以来最早的“五大天王”,跟后世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着同样的待遇,大多成为此后诸侯国们的偶像,是可以进得殿堂级的人物。他们的寿命也都相当的长,至少活跃的时间都有四五十年。

伯禽对鲁国的功绩毋庸置疑,虽然说周公是鲁国的第一代封君,但伯禽才是管理鲁国的实际国君,其存在感也贯穿于整个“成康之治”时代。这对其后即位的鲁考公当然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应该说在鲁考公即位前后的时间,正是“成康之治”最为鼎盛的时期,所谓“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周成王、周康王推行这样的政策,并不代表两代君主性格上的软弱。很多人认为所谓盛世,除了不用刑法,就是很少的战乱,百姓安居乐业。但实际上成康之际,战争的车轮是没有停止的。

周成王时代的“武庚之乱”,周王国以姜子牙的齐国、周公的鲁国、召公的燕国等亲族诸侯国为战队,频繁展开对徐、奄、熊、盈、薄姑等国家的作战,当年殷商部族的东夷部族的数十个诸侯国皆被攻灭。而周康王也是对东夷、淮夷部族开展过征伐战争,即便在对鬼方犬戎部族的征战,也大多呈现出的是防御格局,而非大规模作战。可见周人重点经营的仍然是东方和南方,这些地区多处于鲁国的周边地带,而鲁国的伯禽自然是经营这个地区的最重要人物。

鲁考公作为伯禽的长子,对于周人经略东方的体会是相当深刻的。虽说史书中没有关于鲁考公如何协助伯禽执政鲁国,但鲁考公此人没有后嗣,其后的鲁国即位者是其弟弟鲁炀公。这里就有三种可能,一个是鲁考公忙于政务,年龄很大也无暇顾及后宫之事,遂是没有留有后嗣。一个是鲁考公的儿子身体不好,最终没有熬过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先两位而去,便是导致鲁考公没有选好即位者。还有一种就是鲁炀公的即位不是名正言顺,而是阴谋夺取。不过这三种可能性,都有着很多疑点。

鲁考公执政时间只有四年,至少在寿命上是非常短暂的。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过,鲁考公的死亡出现过意外,就是说鲁考公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死亡的。阴谋篡权就被排除在外。至于鲁考公是否无暇顾及后宫之事,这个猜测是最不可能的,因为在鲁人历代国君身上,都没有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唯独剩下的就是第二种可能,分析当时的“成康之治”和两代周天子的努力耕耘东夷和淮夷地区,伯禽忙于政务与军务,鲁考公若是没有半点儿责任分担,似乎也是不太可能。

周公的儿子伯禽,也是鲁国的第一位君主

周公是周朝君主周武王的弟弟,他这个人非常的仁爱而且一生都忠心于国家。在哥哥周武王当了周朝的国君后,周公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的方面都拼尽全力的协助哥哥周武王治理周朝。周武王去世后,武王的儿子继位,是为周成王,周公又尽心尽力地辅佐成王。

西周初年,周公就帮助周成王出主意,派兵消灭了奄国。周成王为了报答周公对自己的忠心就将奄国一带的土地分封给了周公孩子里年纪最大的伯禽,伯禽于是在那里成立了鲁国。周成王从自己父亲那里接过位置的时候还是个屁点大的孩子,他是在周公的培育和指导下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周成王对周公非常感激。为了报答周公对自己的扶持,周成王在周公的儿子伯禽去鲁国受封时,不仅赏赐给了伯禽很多珍贵的典籍和宝物,还赐给伯禽众多的臣民。

周公看到周成王对伯禽如此器重和厚爱,就更加希望伯禽能治理好鲁国,不辜负周成王的一番盛情。伯禽临去鲁国前,与周公告别。周公特意告诫儿子伯禽说:“你从今后就是鲁国的君王了。成王越是厚待你,你越应该要感激他所赐予你的一切。到鲁国后,做事一定要为当地的老百姓着想,治理好鲁国,为周王朝的繁荣和兴盛尽力!”伯禽认真听着父亲的教诲,点头说:“我已谨记于心,定不辜负成王和您对我的期望。”

周公仍不放心,他又叮嘱道:“儿子啊,你去了鲁国之后一定不要摆架子,天下贤人很多,如果你摆架子他们就不会归顺于你的,你要放下身段重用贤才,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我作为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周朝也算是身居高位了,但我依然不敢有所懈怠。每当有贤士高人来拜访我时,我都唯恐怠慢了他们。有时候正在洗头发,听到有贤人来访,我就会赶紧把头发从水盆中抓起来,停下洗头,立即整理好衣装先去接待来访的客人。有时,我正在吃饭,有士人来访,我会立即吐出口中的食物,放下餐具,起身去迎接士人。我如此谨慎、恭谦,就是因为害怕错失了天下的贤才。你到鲁国后,也一定要像我一样做事人做事都要小心谨慎,要好好的对待那些有贤才得人。不要因为你是鲁国的国君就摆出一副架子给别人看,这样没有人会支持你的”

伯禽牢记周公的叮嘱,一心向父亲周公学习。当他成为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后,可以说是非常的爱戴老百姓,他自己节俭不说,还要求臣子也节俭,所有国家政策都为百姓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他一点也没有着国君的架子,非常的亲民,而且如果他发现一个人有才就会主动找到这个人,向他请求学问。作为周武王的封分诸侯国,他自然也牢牢记着各种周礼,坚持用周礼来治理国家。

伯禽在位四十六年,鲁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还使得原本弱小的鲁国成为被很多大国都尊重、效仿的礼仪之邦。很多诸侯国都派人前往鲁国学习礼乐,效仿鲁国以礼治国的方略。鲁国虽小,却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推崇,成为周朝诸候国中推行周朝礼乐的典范之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