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宴中唐官员

本名:刘宴

别称:刘财

字号:士安

所处时代:中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州

出生时间:715

去世时间:780

主要成就:中唐官员

作为: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

中唐官员:刘宴的生平简介

是中唐杰出的理财家。从760年任户部侍郎,充度支、筹钱、盐铁等使,到779年为止,他主管全国财政工作达20年之久,在盐政、漕运、赋税、铸币、平抑物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

  改革盐法

唐前期盐税甚低,天宝、至德间,盐每斗10钱。乾元元年(758年),盐铁使第五琦对盐法进行改革,推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法,由政府垄断食盐的产销,使政府的盐利大增。不过由于在产盐地遍置盐院,致使盐吏猛增,扰民现象严重;加之政府垄断销售,经营不善,弊病亦多。大历时,刘宴主持盐政,对第五琦的盐法进行了改革,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由政府独占盐利到官商分利转化。又行常平盐法,派盐官运盐到边远地区存储,在食盐供应困难、价格上涨时以平盐出售,做到了"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刘宴主持财政初,"岁入钱六十万贯",到大历末增加到1200万贯,其中"盐利过半"。

  整顿漕运

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仰给于江淮。但是唐王朝的经济生命线运河因年久失修,难以通漕。刘宴主持财政时,修治运河,疏通河道,分黄河水入通济渠,很快使运河畅通。在扬州建10个造船场,专门建造漕船,共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可载漕粮千石。刘宴借鉴了裴耀卿漕运改革的办法,改直运为分段接运,江南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黄河船不入渭水。在各交接之地修建粮仓,以贮存运来的漕粮。各段以十船为纲,派军队以武力护航,以确保漕运安全。自刘宴整顿漕运后,每年运谷百余万斛输往两京,"无斗升沉覆者"。

  行平常法,平衡物价

刘宴在各道设巡院,选派能干廉洁的官吏作知院官,要他们定期向中央汇报各地雨雪丰歉情况。在粮食上市,特别是丰年商人压价粮食惨跌时,令各地以适当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称为"丰则贵取",以免谷贱伤农。在青黄不接,特别是歉收年份,商人抬价、粮食上涨时,政府用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粮食,谓之"饥则贱与"。在市场价格正常时,按市价在产粮区收购粮食,以充实储备或作调剂之用。这种"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方法,称为"常平法"。通过推行常平法,不仅使政府稳定了物价,而且也防止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刘宴理财以"以爱民为先",提出了"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的理财思想。在理财过程中,他知人善任,所用官吏大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虽远在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刘宴主持财政时,正是唐王朝财政极为窘困的时期,刘宴以他个人的杰出才干,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唐经济的恢复和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财家。

刘宴是个怎样的人?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

唐朝后期,国家开始处在一个混乱的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再加上一系列天灾,使得百姓们生活在困苦之中,而国家也因为这些灾乱国库紧张。在这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国家急需一些管理国库的人才,不然当初繁荣富强的唐朝也只能白白的衰弱下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当初那个七岁就做官的天才刘宴挑起了拯救国家经济的担子。他才上任就对国家的经济做了很大的更改,首先从改革盐政和漕运开始,一点一点的恢复唐朝的经济。在此过程中刘宴日夜操劳,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投入在其中,按道理来说身处在这个职位上的官员多多少少都会通过自己的职务捞一些油水。但是刘宴是一个正派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的喜爱。

但是在刘宴处理国家财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是掌管财政的大官所以很多其他的官员都想将自己孩子安置在他那里,从而得到一份不错的报酬。对于这些大臣的要求,刘宴心里很清楚如果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做,那么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但是很无奈的是这些大臣他一个也得罪不起。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安排那么也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

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刘宴决定将大臣们推荐过来的子弟全部收下,虽然都收下了但是却不给他们安排实际的工作。这样一来那么官员的子弟们又有高官又拿高俸禄,于是就没人说刘宴的不是。而那些出身不是很好,但是有才能的人就给他们安排实际的事物,并且拿高俸禄只是没有高官而已。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有好的俸禄,那么是否有好的官职也就不重要了。

刘宴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成功的管住了大臣们的嘴,而且也很好的安排好了国家大事。不仅不得罪人,还收获了很多大臣的支持。并且为自己处理财政除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后来,在刘宴的静心管理之下大唐的经济恢复的很好。到了公元前779年,人口又增加了三百万户,财政收入基本上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通过刘宴的做法让我们认识到,能做大事的人都需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比较圆润的处事方法。而一个人要想成功,那么就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的刚正一点什么时候做的圆滑一点。如果能够完美的处理二者的关系,那么就可以在不违背自己本意的情况下将事情处理圆满。

唐朝杰出的理财家:刘宴八岁就做官

八岁,还是少不经事的年纪,有人却在这个年纪一跃龙门,成为当朝太子正字(官职,刊正皇家藏书),成为大唐有品阶的官员。唐玄宗一朝出现不少神童,刘宴就是其中之一。

刘宴,字士安,唐代宗、唐德宗时期的理财大臣,主管天下财赋。得益于他的财政策略,解除了安史之乱造成的经济问题。刘宴七岁时,被公认为神童,名闻乡里。刘宴八岁那年,唐玄宗至泰山封禅,刘宴毛遂自荐,献上一首颂赋。玄宗惊讶他如此年幼,才思却宛如成人,于是命宰相张说考他的才学。小刘宴回答问题时思维敏捷,泰然自若。张说遂向玄宗称贺,称小刘宴为国宝。

唐玄宗后来授予小刘宴太子正字一职,检校皇家藏书。随扈御驾的王公大臣都邀请刘宴和他们一起共进午餐。刘宴被众人称为“神童”,名噪一时.

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有一天唐玄宗御驾亲临勤政楼,大张歌舞、杂记。玄宗召刘宴到楼中,命贵妃为他装扮一番,玄宗问他:“正字,你刊正了几个字?”刘宴说:“天下的文字都能刊正,唯有‘朋’字还没有刊正。”

后世有人解读,刘宴这句话一语双关,他以一个“朋”字进谏,指出朋党勾结的时弊。刘宴自幼就担任正字官职,能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他借此良机勤奋读书,因其才华横溢,名声大噪,轰动京城。

刘宴后来成为大唐的理财大臣,掌管天下财赋,以养民为先。天宝年间,刘晏担任夏县长官。任职期间,刘宴劝农桑,捉拿盗贼,护养地方百姓,与民同乐。刘宴从不催百姓缴纳赋税,但乡民都会按期上缴。这一德政在当时传为美谈。

唐代宗即位后,任命刘宴拯救残破的局面。刘宴制定的理财方策,主张养民为先,保障商人、百姓民生富足,同时使国库收入不断增长。刘宴掌管盐政,首先废除了朝廷的食盐专卖制。当时,朝廷费用、军费、官员俸禄,都来源于刘宴的盐利税收。他创设的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朝采用。

刘晏效法古制,在各地设置“常平仓”,用以稳定粮价,利国惠民。京师安定,国库渐渐充盈,有利于慑服藩镇,稳定边防将士军心。安史之乱期间,漕运废弛,物价飙涨。刘宴前往地方考察漕运,他说:“见到水道有一处不通,我真想拿着铁锹先去铲平;见到粮食一粒都运不走,我真想背上米先行。”

刘宴力主恢复漕运,疏通河道,打造二千艘漕船,凡是参与漕运的百姓,都支付工钱。漕运大开,减轻关中百姓的赋税徭役,也缓解了长安的粮荒。当第一批粮食从江南运到长安后,唐代宗派出卫士乐队前往渭河迎接,并对刘宴说:“爱卿,你真是朕的萧何!”

刘宴去世以后,朝廷中掌管财赋的大臣,大多数都是他选拔出来的人才。刘宴曾选拔出几百名能干的理财专家,将其分派到地方,督办各州各县的理财事务,使他们不采用暴敛的方式,也能有效地解决朝廷开销和军队费用。

在刘宴去世二十多年后,刘宴的手下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依然奉行他制定的教令,没有人会行欺瞒。由刘宴打造的理财系统,运作自如,持续了很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