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鲁国第十九任君主

本名:姬兴

别称:鲁文公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华夏人

去世时间:公元前609年

主要成就:鲁国第十九任君主

鲁国第十九任君主:鲁文公的生平

鲁文公(?-公元前609年),姬姓,名兴,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僖公儿子,承袭鲁僖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 在位期间执政为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孙庄叔、季文子、臧文仲。 前618年,周襄王病逝,周朝王室财政窘迫,无法安葬襄王,周顷王/">周顷王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

鲁文公,春秋时鲁国第十九任国君,姬姓,名兴。

其父为鲁僖公(史记作"厘公"),其母为声姜。

自文公开始,鲁国公室逐步走向衰退,季孙氏为首的三桓逐渐凌驾于公室之上。外有秦晋争霸,鲁弱而以晋为尊。内有襄仲、三桓争雄。内忧外患,公室渐衰。

文公在位期间,惟一可以称道的应该算是文公十一年的时候,叔孙得臣大败翟狄于咸的战事。

叔孙得臣,姬姓,叔孙氏,桓公子叔牙之孙,谥庄,史称叔孙庄叔。他是振兴鲁国三桓叔孙氏的第一人。

文公十一年,狄人鄋瞒国侵齐,因而攻打鲁国。鲁国占卜,派叔孙得臣帅师作战。得臣率侯叔夏、绵房甥、富父终甥等人追之,于咸擒获长狄侨如。叔孙得臣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侨如。

文公时期,庄公子遂(襄仲)掌权。文公薨,襄仲为了继续掌权,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以齐国为后盾,杀了文公嫡子恶、视,而立庶子俀(鲁宣公),废嫡立庶,由此鲁国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为日后卿大于公的现实张本。

轶事典故

文公期间,桓公子庆父有子敖,称公孙敖,姬姓,孟孙氏,谥穆,史称孟穆伯。

文公元年,穆伯以鲁国卿的身份与诸侯会盟,隐隐僭越鲁公,其势力在鲁非同一般。其时襄仲尚不如他。然而襄仲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为鲁国沟通外交、排忧解难,逐渐掌握主动权。

穆伯为人好女色,他早年娶了莒国的女子为妻,称戴己,又娶戴己的娣声己,两位莒女都给他生下儿子。但是他还想着莒国的女人,于是向莒国索要。莒国以他已经娶了两个了,再娶那地位就很低下的,不愿意再嫁女给他。

文公七年,徐国伐莒,莒女求救于鲁。穆伯出使,与莒盟,同时为襄仲迎娶莒女。结果,他一看到将要出嫁的莒女,心动不已,竟然自己娶过门,把本该是襄仲的妻子的莒女娶来作自己的女人。莒国有求于人,这次不敢拒绝。而襄仲很生气,请求文公发兵讨伐穆伯。但是惠伯出面,劝说文公不要对臣子之间的乱事横加干预,以免有害于鲁国。于是,穆伯顺利娶到第三个莒国女子。

这仅仅是好色的缘故吗?仅仅是因为莒女很美的缘故吗?又或者是穆伯与襄仲争权的结果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公长妃齐女,姜姓。次妃敬嬴。文公薨,当时的权臣襄仲跟敬嬴感情很好,于是襄仲想立敬嬴的儿子俀为国君,但是顾及到文公夫人的娘家齐国,于是前往齐国请准于齐惠公。

齐惠公当时刚刚即位,新立为稳,想要跟邻国搞好关系;另外,如果立齐女的儿子为鲁国国君,那是立嫡长子,天经地义,不会被怎么感谢,若是立庶子为国君,那么一来能够与襄仲修好,二来这个国君也会把齐国等同于恩人。齐惠公思前想后,终于许可了襄仲的想法。

襄仲回国后,立即杀死了齐女所生的公子恶、公子视,立敬嬴的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儿子被杀,齐女也被赶回娘家。临行前,她在市上哭闹,嚎啕"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当时鲁人看到都被她的悲伤感染而哭起来。于是,她被称为哀姜。而这个故事叫做"哀姜哭市"。

鲁文公时期:楚国贵族北上侵鲁,内忧外患

在纷争不断的战国时代,每个国家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来自外交失利而国家利益受损的,如楚怀王身死于秦国;有来自边境战乱而土地被侵占的压力,如魏韩受秦人攻略而割地求和;还有来自朝中王储之争、权卿乱战的,如赵国武灵王为朝臣囚禁惨死于沙丘,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所以要当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君不容易,要当个弱国的国君更是不容易,就连周天子家族到后来也无法抵御来自秦人东进的巨大压力,东周君专程跑到秦昭襄王那里去朝拜秦国,那种既有声又有形的压力,已经让天子和诸侯们逐渐变得焦躁不安,甚至每天都是愁容满面。

那么对于如何解压,诸侯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弱国如宋、鲁、中山等国已是强弩之末,只能依靠在国内推行变法,以此来减缓国家衰败的速度,无非都是小打小闹。那些权臣们根本不把诸侯国君们当成上级看待,比如鲁国的季孙氏后来就在费地自立为君,成为鲁国的国中之国,这些国家的国君们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沉默,,以消化来自外部的压力,能够不参加对外作战就不参加,能够减少外交活动就尽量减少。可是对于强国呢?他们始终奉行的就是强权与战争,诸侯强国如齐、赵、楚等国,皆在试图蚕食周边国以缓冲局势,如齐国就攻灭了宋国,赵国攻灭中山国,楚国则大力发动对鲁国的战争。

最早的时候,尤其是在春秋时期整个诸侯国所信奉的还是所谓“尊王攘夷”,楚国虽是强国,但在对待鲁国的问题上更多还是拉拢,楚国期望借助鲁国的态度来改变中原人对楚国的看法。而鲁国人夹杂在齐、晋、楚之间,在利益的诱使下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也是楚国的忠实附庸。后来秦国一家独强,晋国三分为韩赵魏,真正持续强盛的国家也就秦、齐、楚而已,由于鲁国距离秦国较远,所以鲁国大多数时候都是成为齐楚称霸的牺牲品。尤其是在后来楚国人受到秦人的全面进攻而后,楚人的大多数力量都向北迁徙,鲁国即成为楚国人缓解外部压力的重要目标。这样的情况大致在鲁文公时期出现。

鲁文公是鲁国的倒数第二任国君,这位国君依然是个没有存在感的人物,在其任内秦人的对外战争正在加剧,三晋地区如韩魏皆已臣服,赵国也在向东扩张,对秦人的遏制较弱。因此秦国人能够腾出时间来稳固后方,秦人在这段时间里攻灭南方蜀国,把蜀国作为秦国对外征战的后方粮仓,同时秦人更是加快对楚国的侵伐战争,楚怀王的惨死于秦国成为楚国发展的转折点,自此而后楚国人很长时间里内外皆陷入困顿之局,秦国人白起挟虎狼之师,以摧城拔寨之势连破楚国数十座城池,最终攻破楚国都城,楚国王族率亲信子弟和力量迁都北方。楚人之悲哀,终究要找到一个出口。

鲁文公在位有二十多年,可是这二十多年里更多出现在史书中的都是秦人对外攻战之事,鲁国人的史料可谓是连只言片语也没有,由此可见鲁文公在位其间少有重大作为,而且即便其试图有所作为,也很难突破三面强敌的艰难之局,西方秦国势力在此时已达宋卫之地,北方的齐国随时都在鲁国边境惹事生非,楚国人旧地失去,主要的军事力量都部署在鲁国南部,鲁国人的末日或许就要来了。

鲁文公时期有多少权臣?改变了鲁国历史

今天我们来说鲁文公,在鲁文公时代的鲁国没有什么大作为,当年晋文公践土会盟的时候,鲁僖公虽说作为晋国的同盟国,赢得卫国的部分土地,但鲁国也因此受到周边如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敌视,鲁国频繁的展开外交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复兴鲁国的伟业。那些公族子弟们却借此机会在鲁国更加深度的参与朝政之事,鲁僖公死后鲁文公即位,朝中公族子弟们已经俨然成为权力团队,公然就能与鲁文公分庭抗礼,其中就有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孙庄叔、季文子、臧文仲五大权臣。

这五大家族都相当有渊源,在朝中皆为盘根错节,各种关系穿插其间,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动摇。比如孟穆伯就是当年庆父的儿子,名为公孙敖,属三桓的孟孙氏,史书中称其为孟穆伯。当年庆父之乱对鲁国祸害无穷,但没有想到的是,庆父的儿子数十年之间就能再次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本身说明鲁国国君对朝堂的震慑力非常微弱,孟穆伯在僖公晚年曾带领诸侯联军与楚国开战。鲁文公刚刚继位的时候,孟穆伯更私自与诸侯国结盟。

鲁国与诸侯国的外交活动中,孟穆伯的作用至关重要。孟穆伯跟周天子,跟晋襄公、宋成公、郑文公等人,至少都有过一面之缘,大多都是在结盟仪式上见面。在鲁文公执政前期,鲁国的政治稳定大多要感谢孟穆伯。孟穆伯在对外策略中成效显著,而在内则是鲁国的四朝元老臧文仲。经历过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代君主的臧文仲,在政治上是绝对的老谋深算派,对鲁国国情可谓是了如指掌,鲁国的大多数政策至少都要在取得臧文仲的认可而后,才能在鲁国大面积推行。

臧文仲对鲁国最大功绩,是其大力推行减税政策,废除“禁绝末游”的税商关卡,让工商从业者们可以更自由的穿行于鲁国的城市之间,为加快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这在整个鲁国的历史上都是相当少见的。因为鲁国是一个尤其崇尚礼的诸侯国,凡事都要讲规矩,特别是公族子弟们对规矩制度相当尊崇,就算规矩是错的也应该执行,而不应该贸然的去废除旧制,孔子还就此批评过臧文仲,说他“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孟穆伯是庆父的儿子,而叔孙庄叔是叔牙的孙子,庆父和叔牙是兄弟,而且当年本身就是关系最好的,叔牙由于支持庆父执政还被另外一个兄弟季友杀掉。到了鲁文公的时代里,孟穆伯与叔孙庄叔有着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两人都非常迷信。当年鲁僖公死掉的时候,周襄王派内史叔服参加鲁僖公葬礼,孟穆伯听说叔服擅长看相,就专门带儿子来请叔服看相。而叔孙庄叔则推崇《周易》,儿子叔孙穆叔出生的时候就专门用《周易》来卜筮。叔孙庄叔除了在外交上很有功绩,在军事能力上也很是擅长,史书中说鲁文公时代最大的成绩,就是叔孙庄叔打败翟狄的战争。

三桓中除了个孟穆伯、叔孙庄叔,还有个就是季文子。这个季文子的祖父是当年的季友,当年季友是反对叔牙和庆父的,两人最终的死亡皆跟季友有关。而鲁僖公的时代季友都是执政,也就是说鲁僖公死后,季文子不过是顺理成章的继承祖父的爵位,成为鲁国新的执政,力量上要比孟穆伯、叔孙庄叔强势得多。当然这个季文子更厉害的在于,季文子非常懂得笼络人心,《史记》载: “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这让人看起来跟后来齐国的田齐极为相似。

很多人知道三桓家族,但很少有人知道垄断鲁国朝政的曾经还有个东门氏,她便是东门襄仲。严格意义上说东门襄仲也是鲁国的公族子弟,只是跟三桓相比这支家族要偏远得多。最早的时候东门襄仲也不过就是居住在都城的东门而被命名为东门氏。但是东门襄仲在鲁文公的晚年时期,与文公宠姬敬嬴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在朝堂之中拥有话语权,尤其是在储君之争中,出使齐国赢得齐国支持,归国杀掉了鲁文公的嫡子公子恶与公子视,强行扶立庶公子馁为鲁侯,这件事情让东门襄仲一夕之间超越三桓,成为鲁国最牛逼的权臣。

当然,东门襄仲的崛起不过是在鲁文公的晚年而后的事情,跟数十年积累的三桓家族相比,东门襄仲的力量还是要微弱得多。在东门襄仲成为执政的数年之间,东门氏就遭致三桓的嫉恨,最后在季文子的主导中发动政变,驱赶东门氏,三桓终究扳回执政权力。

中国历史历来如此,越是高调的越是死的早,越是低调的就越活得久。季文子身居高位,掌握国政和军权,在朝中又懂得笼络人心,最后就比孟穆伯、叔孙庄叔要力量要强的多,三桓家族也是在季文子的扶持下真正在鲁国成为最强的家族。逐渐掩盖了臧文仲、东门襄仲等权臣的光芒,成为垄断鲁国朝堂的公族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