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初唐诗人

中文名:卢照邻

别 名:卢升之,幽忧子

国 籍:中国(唐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

职 业:诗人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初唐四杰之一

代表作品:《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

卢照邻简介 初唐时期诗人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生平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大唐诗人卢照邻不能走路,却用诗漫游了天下

当大唐诗人卢照邻睁着麻风病人的眼睛,艰难地爬向颖水,投身激流时,他一定还在一如既往地忧郁,一如既往地幻想,直到死神如期而至,才平静地闭上双眸,好像确定了自己已赢得了不朽的声名。

(一)身难动,心飞翔

公元674年深秋,长安附近的太白山已经霜染层林,满目飞黄。

在落木萧萧的山林深处,一个中年男子脸蒙遮羞布,用残缺不全的双手艰难地挖掘着一个墓穴。这方墓穴他不是为别人挖的,而是为他自己准备的。

这个为自己掘墓的人,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卢照邻(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骆宾王)。

此时的卢照邻大约接近四十岁。在这很多人都是一边不想活,一边拼命“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世界,为什么还算年轻的诗人却要自掘坟墓呢?

此前,他因诗作《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被认为嘲讽了武则天侄儿梁王武三思而被捕入狱。

(以下为一组唐朝服饰)

从皇家大牢出狱后不久,身体虚弱的卢照邻感染风疾,伴随着伤心与失落,隐居到长安太白山深处,开始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那里,他拜大医学家,后著有《千金要方》,被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为师,让他为自己治病。但神医也拿他的病无可奈何。他就自己动手炼丹治病。然而,事与愿违,在丹药的毒害下,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后来,又得上了可怕的麻风病。最后在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因为毁容见不得人的双重打击下,大约四十四岁时投颍水自杀,以彻底解脱。投水前,他用一首《释疾文·粤若》绝笔诗与亲朋作别,最后四句是: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至于最终有没有躺进他自掘的坟墓,由于史无记载,也就不得而知。

卢照邻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 “幽忧子”。幽,细微而深,可见他该有多么痛苦与忧伤啊。

据说他晚年得病等死的过程极其凄惨。他自己在《五悲文》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病情:“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灭。”

我都不忍翻译。总之,就是身体与容貌同毁,心与神俱残,连挪动一步的距离,都好像比跨越千山万水还难。

多年后,明代诗人学者张燮在读到卢照邻的《五悲文》时,仍然胆战心惊地感叹:“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夫其住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幽忧子集题词》)

就是说: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特别贫苦的文人,可从来也没有人苦痛到像卢照邻这样的。你说他当不了官,也就算了。可是得了那么个不治之症,以至生不如死到投河自杀,这是从古至今那些最痛苦的残疾人也不愿意选择的死法啊。

但让人震撼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被残忍的病魔彻底打垮的诗人,却在极度困苦和绝望中为人世间创作了许多生意盎然的诗歌,尤其是那首我们后面还要说到的史诗巨作《长安古意》。

可以设想一下,在太白山深处自掘着坟墓的卢照邻,是怎样面对秋风秋雨的萧瑟荒凉和病残身躯的深疼剧痛,将自己那不能行走的身体的所有能量都输给了可以飞翔的心灵,并凭借诗歌的翅膀漫游了天下。

(二)他用诗问候擦肩而过的世界

只活到四十多岁的卢照邻,人生经历并不复杂。

和大多数唐朝诗人一样,卢照邻也出身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博学能文。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李元裕曾这样评价他的才华:“此吾之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比作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

唐高宗乾封三年(公元668年)春,卢照邻获得四川新都县副县长的官职,可惜上任伊始,还没开始施展从政抱负,就因小人陷害,被抓进了监狱。后经朋友多方相救,才获释放,从此便与仕途无缘。

《新唐书》如此概括他的一生:“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意思是说:当唐高宗重视官员的实际才干时,他还是个没有什么从政实绩的儒生;当武则天重用知识分子时,他却成了一个炼丹治病的道士;后来等到唐高宗封禅泰山,在全国广纳才士时,他却已经卧床不起了。

呜呼,一个人所能的生不逢时,和倒霉悲苦,也不过如此了吧?

在成了“活死人”后,一切的世俗追求都不再与他有关,他所能做的只剩用诗问候擦肩而过的世界。

于是,在那些躲避世人的嘲笑、看不到明天的深山老林的日日夜夜里,卢照邻写下了“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等等已经流传了千年,并肯定还要一直流传下去的魅人诗句,将一种神秘的诗意,传送到了深山老林之外的初唐诗坛。

特别是那篇著名的《五悲文》,用独一无二的视角展开对才华与抱负、贫穷与富有、疾病与生死、命运与人生等重大精神问题的探究,在真实与虚构、自传与想象中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丰满的生命,读来更使人惊心动魄,心生敬重。

(三)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卢照邻倒霉透顶的一生中,只有一件事应该温暖过他的心肠。虽然这件事在外人看来却是他品德的污点。

那就是他在四川落难时曾获得过的一次爱情。

就在他从新都县副县长任上被污入狱获释后不久,正准备返回长安,再找工作时,一位四川美眉爱上了失魂落魄的诗人。

他在成都的一家歌厅借酒消愁时,邂逅了一位姓郭的歌手。一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知相爱了。

当那个女歌手她为他怀了孩子时,卢照邻发誓与她相伴终生,不离不弃。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等到孩子出生,卢照邻接到了朝廷要他回长安重新安排工作的通知。为了前途,俩人海誓山盟一番后,还是洒泪离别了。

可自此以后,郭歌手一直没有等到卢照邻如约归来与她完婚。孩子出生不久也夭折了。

又开始卖唱为生的郭歌手,一次在酒楼偶然遇见了与卢照邻同为“初唐四杰”的诗人骆宾王,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骆宾王很为自己的诗友不齿,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就是代郭歌手质问卢照邻,我在蜀地孤苦一人,生计无着,你为什么躲在首都不回来践行诺言,难道你是忘恩负义,另攀高枝去了?

但真实的状况是,卢照邻回到长安后没有被安排上工作。接着,他辗转到洛阳讨生活,却因诗获罪,出狱后又不幸感染风疾,不得不逃到深山老林里炼丹治病。

看看他写的这首怀念郭歌手的诗:

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诸兮罗绮月,茱英湾兮杨柳春。

你还觉得他是个始乱终弃的卑污小人吗?我倒觉得他更像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四)诗歌版《清明上河图》

《全唐诗》编录卢照邻的诗作两卷。但真正能让他名垂诗史的,全在于他那首鸿篇巨制《长安古意》。这首诗虽长,但绝对值得你细览全貌: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首纵横奔放,华美浮艳的长诗,一开篇就以俯瞰的视角气势磅礴地展开长安的全方位画卷。其城市面貌之详尽,市井形态之丰富,官贵生活之奢靡都是此前所未有,仿佛诗歌版的《清明上河图》似的。

尤其是我们读到“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这些被后人吟咏不断的名句时,浑身即会被一种异样的感动席卷。

那么,一个寸步难行,羞于见人的麻风病人,为什么要为自己已经回不去了的长安留下这么一篇璀璨夺目的诗篇呢?

我想,正是因为疾病把他逼到了只能观望的位置,他才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和更独立自主的视角,好把那个身外的物欲横流的世界廓清看透。

于是,那个遮掩着麻风病人的脸,却大睁着诗人清醒苦涩之眼,聚精会神地创作着仿佛是一首诗,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一首诗的长安。也仿佛他所以忍痛受难地苟活,就是为了这篇诗,就是为了展现他心目中长安辽阔而繁复的诗歌版图,就像司马迁活着就是为了写出《史记》一样。

如此,拒绝了世俗的一切的卢照邻,在拥有了《长安古意》后,反而赢得了一切。

是啊,一个人可以被困在咫尺之间,但只要精神高远,格局辽阔,同样可以抵达宏大的境界。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当初卢照邻睁着那双麻风病人的眼睛,艰难地爬向颖水,投身激流时,他一定还在一如既往地忧郁,一如既往地幻想,直到死神如期而至,才平静地闭上双眸,好像确定了自己已赢得了不朽的声名。

所以,应该可以这么形容卢照邻:他活着,已经死了。他死了,依然活着。

【作者简介】宋执群,生于一九六零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雨》《望海门》,长篇文化散文《锦上姑苏》等。

《梅花落》唐代诗人卢照邻,注释和白话翻译

这首《梅花落》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四十字,由眼前的梅花开放引发联想,转写遥远的塞外征人之情状。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注释

梅岭: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天山: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也称白山、折罗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县;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一带。

杂粉:夹杂着粉脂。

匈奴:称胡。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春至:即春分。春天来到。

  作品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

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