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外文名称: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
出生地:阿舍斯莱本
出生日期:1875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1953年2月24日
职业:军人、指挥官
毕业院校: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
信仰:国家社会主义
主要成就:被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
军衔:元帅
德国陆军的元老:伦德施泰特到底有多厉害?
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中,声望像伦德施泰特这样高的人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 的军事指挥能力强,英国人认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
另一方面则 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日德国军人的典型。
1875年,伦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据说,其家族的军人生涯已经延续85 0年之久了。他的父亲出身贵族,青年时当过骑兵少尉,后来升到少将。
1892年,17 岁的伦德施泰特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校毕业,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83团任见 习军官,一年后晋升为少尉,开始了正式的职业军官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 期间,由于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异的表现,他提升得相当慢,大战开始时,他任预备第22 师的上尉参谋,1916年晋升少校,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于1920年以中校军阶加入共和国陆军,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
1923年晋升上校,1 926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一年 后升为中将,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又任下辖六个师的柏林 第1集团军司令,这时候他已经是上将了。
伦德施泰特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揣摸的人,他谦虚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 时沉默寡言,有时议论风生;
有时感情冲动,有时又格外镇静和沉着。他的家庭生活倒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27岁结婚,只有一个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独生子。
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 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 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
伦德施泰特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对政治缺乏兴趣,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在军队建设问 题上常同他所在的陆军总部发生意见分歧。
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 职,伦德施泰特因此同希特勒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辩。
这年夏天,当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发生危机时,他指挥的第2集团军被内定为入侵 捷克的主力。
当慕尼黑会议解除了苏台德地区的危机后,厌倦官场生活的伦德施泰特主动呈 请辞职。
据德国一些人说,在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8月下旬,德军入侵波兰的前夕,伦德施泰特被重新征召服役,希特勒任命 他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得力助手——德国陆军中的干才曼施泰因出 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
在入侵波兰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执 行,而是根据实际战况,毅然把第10集团军调到华沙北面阻止波军主力向东撤退,使波军 大部遭到围歼。
为表彰其卓越的指挥,希特勒授予他武士十字勋章,并任命他为东线总司 令。10月18日,他又调任新职,任西线“A”集团军群总司令。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英国远征军发 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次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行动的实施,是按曼施泰因提出的“镰 割”计划进行的。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作为攻击主力,越过阿登山脉,直趋英 吉利海峡沿岸,从马奇诺防线后进至瑞士边界,完成大包围态势。
而“B”集团军群以古德 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航空兵协同下向阿登地区急进。“镰割”计划获得惊人的成功。 英、法、比、荷、卢都溃不成军。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 尔克撤回本土,法国也被迫于6月22日投降。
7月19日,伦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 帅。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伦德施泰特又被调 到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指挥的部队除德军外,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 利等国的部队。
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 团军群,围歼了当面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于8月24日进至第聂伯河河口,突入苏 联国土纵深达500多公里。
8月到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又在其中央集团军群的支 援下,攻占了基辅,俘虏苏联红军60余万人。
11月,伦德施泰特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装甲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东 犯,一度曾攻占了罗斯托夫。伦德施泰特由于积劳过度,在其指挥部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 后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此时严冬来临,他意识到后勤补给线过长,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军难 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于是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没有批准,于是他以心脏病为 理由要求辞职。
伦德施泰特以为希特勒会表示挽留并接受其意见。不料希特勒却立即答复 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伦德施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陆军元帅赖 歇瑙,但防线并没有守住,不久就被苏军赶到了米亚斯河一线。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再次起用伦德施泰特,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
1942 至1943年,西线无大战事,伦德施泰特主要是在其总部所在地巴黎,与德国的傀儡贝当 保持接触。
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对构筑沿海要塞工事态度消极,遂将此事交给了“B”集团军 群总司令隆美尔。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伦德施泰特此时已看到德国在军事上是必败 无疑了。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海空军支援下,出动大量地面部队在诺曼底登陆。
盟国的空军夺取了从沿海到内陆纵深地区的制空权,切断了德军所有交通线,使德军在 白天无法采取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伦德施泰特主张的“机动防御。已毫无意义。
7月 2日,希特勒授予伦德施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同时任命克卢格接替了他的职务。 伦德施泰特回到德国休养,希特勒送他一张25万马克的支票,他把这笔钱如数存入银行, 一直不曾动用。
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伦德施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 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
正因为如此,他才奉希特勒之命担任 了“德国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负责审理反抗希特勒的案件。 希特勒为了利用伦德施泰特的影响以鼓舞士气,于1944年9月1日请他三度出山, 再次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
10月18日,伦德施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尔的国葬仪 式,当然他并不知道隆美尔是被迫服毒自杀的。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西线发动 了所谓“伦德施泰特攻势”,但实际上伦德施泰特并不同意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 让他的部下们尽力而为之。
他把自己的司令部仅仅作为传达希特勒指示的通讯站。虽然德军 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后续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后, 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军赶回原出发阵地。
1945年3月9日,在美军渡过莱茵河之 后,他又一次被解除了西线总司令职务,奉命永久退休了。
1945年5月1日,伦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获,后来又被引渡 给英国人。
他在英国度过了数年监狱生活,1949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获释。
从那以后, 他在一所养老院里度过余生,1953年3月24日死于心脏病。
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下场和评价为什么不同?
要了解伦德施泰特简介,首先要从其出身说起,同样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其父曾担任少将军衔,从而为伦德施泰特进入军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一战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而在一战后凭借自己的才能不断的提高军衔。在二战前夕成为上将。
伦德施泰特
1939年进攻波兰时,伦德施泰特被任命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进攻波兰,在实际战斗中,在发现情况与模拟战斗中不相符的情况下,伦德施泰特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做出调整,从而实现全歼波军的计划。战后获得铁十字勋章和希特勒的亲自嘉奖。在随后进攻法国的西线战斗中同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战略调整,在最短时间内逼迫法国投降。
1942年进攻苏联的战斗中,伦德施泰特率领部队围歼苏军名将布琼尼的骑兵主力,消灭苏军近百万人。此后三次担任西线总指挥官。三次因为希特勒认为其不尽职而被罢免。战后被同盟国俘虏,在监狱呆到1949年因为身体不佳出狱,于1953年死于心脏病。
由伦德施泰特简介可以发现,纵观伦德施泰特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和战斗亲密无间,对战局有着非常清楚的判断,虽然有出色的判断力和指挥力,但是由于希特勒的混乱指挥而无法全部发挥才能。
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
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都是优秀的将领。在军队事务中,伦德施泰特更像是一位无为而治的长者;隆美尔更像是善长战术进攻大家。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关系密切,有段时间在不同的战场上各自奋斗,也有段时间,他们互为上下属关系,在同一战场的不同角色上各自努力,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风格不同,最终在最后的战争各持己见,下场和评价亦各为不同。
隆美尔
1940年,德国对法国发起侵略战争。伦德施泰特做为攻击主力兵团指挥官,一路越过崎岖山脉,绕过玛奇若防线,对盟主完成大包围。此时,隆美尔已升任为装甲师师长,并在对法国战争中,取得赫赫战功。德国能迅速推进,占领法国及周边国家都与他们的战果息息相关。
1941年,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伦德施泰特被调往对苏联作战前线。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步步逼近,围歼了苏联主力部队,深入苏联国土作战。而隆美尔则调往北非战场,在收拾前任的残局后,开始着手与英军对战。在该时期内,隆美尔几乎每战必胜。常常以寡敌众,同样取得辉煌的胜果。
1944年,战争形势出现了逆转,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伦德施泰特提出机动防御,利用德军的机械部队通过运动战与盟军周旋,而隆美尔则认为在面对具有制空权优势的盟军,在海岸防御更合理。虽各自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最终都以德国的战败化落尘埃。
最终,伦德施泰特被俘,由于身体原因并未受审判,获释后在养老院里终其一身。隆美尔因被卷入密谋推翻政权的计划,在逼迫下,服毒自尽。
做为军人,伦德施泰特被誉为具有古士之风,而隆美尔则被誉为军事天才,近现代的汉尼拔。但他们助纣为虐,最终都没有逃出悲惨的下场。
伦德施泰特评价
伦德施泰特是纳粹德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指挥第二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入侵波兰,曾指挥部队围歼了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1945年,被美军俘获后又被引渡给英国,在一所养老院里度过余生。1953年死于心脏病。那么,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外界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伦德施泰特
对于伦德施泰特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一方面,一部分西方军事研究者认为伦德施泰特是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并且具有普鲁士军官的典型风范——并不过多的干涉下属的指挥,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事作风才得以出现入侵法国时的曼施坦因计划,以及波兰和法国侵略战争中那个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英国战略家李德哈特认为,能让手下优秀人才发挥出潜力正是一名高级指挥官的价值体现。
而另一方面,很多西方军事研究者认为伦德施泰特非但称不上伟大,甚至并不是一流的指挥官,在其负责集团军群司令期间甚至有疏忽职责的做法——经常性将指挥与策划权交给自己的下属,甚至许多批阅文件并没仔细看过,而这些军事研究者也认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他手下一大批出色的军事家是密不可分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隆美尔,其成名战役的战略计划也多是由这些人负责设计的。另外,部分历史学家批评伦德施泰特在纳粹党胜选后、希特勒逐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他非但未阻止、而且还以军中领袖的身份协助希特勒。
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对于伦德施泰特的评价趋于两极化、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伦德施泰特军事能力
伦德施泰特被誉为具有古典普鲁士风范的德国著名元帅。相比二战中名声显著的隆美尔,他在纳粹内部的军政资历更老。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政治并不像赫尔曼戈林那样取巧投机。然而在谈论伦德施泰特军事能力的时候,却又有些尴尬,那些叱咤风云的进攻战术几乎都不是他发明的,但又和他有一些联系。下面从一些有关方面,看看伦德施泰特的军事能力。
伦德施泰特
从战略层上看,纳粹德国在发动对欧洲各国的侵略战的时候,伦德施泰特更像是战略的执行者而不是战略的谋划者。这或许和当时德国政治形势和政治决定权有关,从希特勒与苏联密谋瓜分波兰到后来的对苏联作战,战略的谋划中心视乎都掌握在希特勒手中,伦德施泰特更多的是作为战略执行者出场。从军事能力上看,进攻的初期,做为执行者,伦德施泰特的表现十分出色。
从调兵遣将上,伦德施泰特的军事能力视乎有些另类。后世者通常批评道,他即没有仔细的处理需要批阅的文件,甚至常常将一些指挥权和策划权都交由自己的下属代办。也就是说,在具体事务中,世人都难看他的身影,但德国进攻的胜果却与他的集团军息息相关。例如,著名的“闪电战”并不是他发明的,但发明者却是他旗下的猛将。他的军团高效、勇猛,他旗下的将领骁勇善战、能谋善断,他的进攻推进速度让当时的世人惊讶不已,他获得巨大的胜利,却只付出很小的伤亡代价。从结果上看,作为统帅伦德施泰特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伦德施泰特做为一个纯粹的军人,做为一个统帅,他让旗下的将士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创造了二战初期的辉煌战果。从这点上看,他的军事能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