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本 名:吕乂

字 号:字季阳

所处时代:三国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荆州南阳郡

去世时间:251年

官 职:蜀郡太守、尚书、尚书令

三国时蜀汉后期大臣 清廉贤明的吕乂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后升任新都、绵竹县县令,转汉中太守,兼督农,负责供应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广汉、蜀郡太守。后入朝任职,历任尚书、尚书令。

先后任职朝廷内外,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简明而不繁琐,以清明能干著称。延熙十四年(251年),去世。

人物生平

吕乂的父亲吕常,送原先的将军刘焉入蜀,因官道堵塞,于是不能返回中原。

吕乂自小失去父亲,喜好读书弹琴。当初,刘备平定益州,设置盐府校尉一职,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后来校尉王连请吕乂与南阳人杜祺、南乡人刘干等共为典曹都尉。吕乂后被升任为新都、绵竹县县令。心地善良,体恤百姓,百姓无不称颂,在本州各县城中首屈一指。又升任巴西太守。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兵,征调各郡兵员、钱粮,不少地方都不能及时如数送交,吕乂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给诸葛亮,他对这些人进行慰问讲明道理并加以监督制约,这些人竟没有一人逃走。吕乂被转任为汉中太守,兼任督农,负责供应军需粮草。

诸葛亮去世后,吕乂累次升任为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为京都所在地,户口众多,又逢诸葛亮死后,士兵开小差的很多,又有人冒领这些人空额的军饷,各地奸巧纷纷出现。吕乂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几年之间,那些脱漏军籍而自愿出来的人有一万多。后来吕乂入朝,担任尚书,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公事都及时处理不留拖延,门内没有停留的宾客。吕乂先后任职朝廷内外,自己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简明而不繁琐,以清明能干著称于朝;然而用法过严过深,喜爱起用文官俗吏,所以虽说官居高位,但在各郡县中的名声不大好。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去世。

人物评价

陈寿:①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②乂少孤,好读书鼓琴。

他一开口就让1万逃兵返回蜀汉 吕乂为何能有这种大能?

大家知道,在诸葛亮接手蜀汉的这个烂摊子之后,不仅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他还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实际上能够治理太平盛世的文官实际上也不够用,再加上自己北伐需要连年征战,因此他还需要一个人来保证后勤,那么,是谁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赏识,成为了杰出的税收官呢?

原来,他的名字叫做吕乂(yì),他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三国末年天下大乱,到蜀地后,蜀中几派势力杀成一团,而在刘备拿下益州后,吕乂因才华出众,进入了刘备集团,后政声颇佳,吕乂又升任了绵竹县县令。

诸葛承继刘备遗志攻打魏国之后,诸葛亮时常担心兵源粮草常有不足,由于蜀汉连年征战,蜀汉各地执行征兵和筹集粮草任务压力极大,有些地方难以短期凑齐,虽在诸葛亮强压之下不敢造次,但是阳奉阴违的人却是很多。但这位杰出的地方管理者,堪称诸葛亮的铁杆粉丝。雷厉风行的吕乂迎难而上,总能每次超额完成孔明交给的征收任务,他无疑成为孔明北伐大计的积极支持者。

由于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讨伐,前线甚至出现了逃跑的士兵,搞得蜀汉军队一片混乱。而吕乂就任后,采用开导劝谕之法,希望本郡那些跑走的士兵能够回来。他的措施得当,工作到位,竟使脱漏军籍而自愿回来的人超过1万人,既解决了军士逃跑之困,又让吃空饷的人极具无奈,吕乂之举算是让蜀汉上下皆服,诸葛亮也十分激动,后主刘禅更是渴望天天见到他,于是吕乂顺理成章进入中央政府,担任位高权重的尚书令一职。

可惜的是,虽然他担任尚书令以来,吕乂虽谨慎小心,注意言语之失,不过他的执法严酷,显得不近人情,因此朝廷官员大多不喜欢他,很多蜀汉官员背后皆称其不过如此,徒有虚名。公元251年,他怀着未能振兴蜀汉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蜀汉后期的能人之吕乂 费祎的重要助手才比法正蒋琬

解读:说起吕乂,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深夜也是通过阅读史料才了解的。史料中记载吕乂成为蜀国后期的尚书令,相当于半个丞相,权力非常大,是费祎的重要助手。提起尚书令,有许多蜀国人才都担任过,这些人物有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乂、陈祗等,不管是什么渠道,很多人对以上人物都很了解,但说到吕乂,就心存疑虑了。事实上,吕乂不如其他人名声大是有深层原因的,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吕乂名声不如其他人?既然吕乂能够和这些人物并列,说明吕乂的才能非常高,那么吕乂是怎么表现出才能的?

一、人物出身

吕乂,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吕常护送刘焉入蜀后,不能返回中原,就留在了蜀地。但不幸的是,吕常留下年少的吕乂就去世了,而吕乂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心灰意冷,相反他更加好学,特别喜欢读书弹琴。后来刘备派王连管理盐、铁收益,王连就启用了南阳人杜祺、南乡人刘干,也有南阳人吕乂。

深夜按,王连本人也是南阳人,他对吕乂等人的起用,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但不管王连对吕乂任用是什么想法,王连从此开始了他的升迁之路。

二、人物才能

吕乂后来出任新都、绵竹县县令,在任期间他实行亲民政策,通过体恤百姓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也因此被升任为巴西太守。吕乂出任巴西太守正好赶上诸葛亮北伐,吕乂召集五千兵丁进行训导监督,把这些人一个不落的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看吕乂表现优秀,就让吕乂转任汉中太守,而吕乂不负所托,负责北伐大军的粮食供应。诸葛亮去世后吕乂继任广汉、蜀郡太守,对诸葛亮去世后的地方混乱进行了治理,惩治奸邪,排查脱离军籍的士兵。

深夜按,通过以上吕乂的事迹可以看出,他对待百姓非常友好,而且办事干脆利索,也就是说才德兼优,这就是吕乂被诸葛亮提拔的原因。史书上记载,由于吕乂对士兵进行开导,使得几年时间里,有一万脱离军籍的士兵出来自首,这不得不说吕乂非常有手段。但这种结果除了吕乂执法严格以外,也跟军籍制度有关系。军籍制度的意思是,祖祖辈辈都是朝廷的兵员,带有军籍的家庭不计入民籍,并且生活由国家供养。也就是说这些士兵一旦脱离军籍,就会成为“黑户口”,会丧失基本的生活来源,这就是这些人为什么出首的原因。

三、人物性格

由于吕乂政绩突出,他被调入朝廷任职,相继担任尚书、尚书令。不管在朝内还是朝外,他的工作作风都是化繁为简,但执法过于严格,喜欢起用俗吏,导致他的名声不好,他的生活作风则是简朴,为人谦让沉默。

深夜按,诸葛亮、费祎等人生活都很简朴,吕乂在这一点能够和两人比肩,而且吕乂性情谦让有礼,在国事上执法严格,就是对诸葛亮的政策贯彻到底,这能解释吕乂为什么能够如鱼得水。至于吕乂名声不好,喜欢起用俗吏,这就跟史籍资料的书写、流传有关。吕乂本人亲民近民,因为执法严格,结果维护的是百姓的利益,伤害的往往是士族大家、知识分子的利益。也就是说对吕乂有意见的是后者,而书籍的撰写就掌握在后者的手里,所以后者会不遗余力的抹黑吕乂,这就是吕乂名声不好的原因。

用现代人的眼光,小编对吕乂点一个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