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李适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时间:694年
去世时间:747年
主要成就:名列酒中八仙
官 职:左相兼兵部尚书
爵 位:清和县公
原 名:李昌
籍 贯:陇西成纪
李适之人物简介轶事趣闻,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适之在神龙年间入仕,被授为左卫郎将,后历任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他治政宽和,深受属下爱戴。
累职拜相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鉴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李适之花费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又进李适之为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并代理节度使事务。他上疏皇帝,请求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改葬于昭陵。唐玄宗遂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又追赠他的伯父、兄长等人。不久,李适之被拜为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清和县公。
罢相遭贬
李适之拜相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情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唐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当时,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被贬官流放。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年(746年),李适之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此后,李适之欣然不已,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他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同年七月,李林甫上疏朝廷,诬称李适之与韦坚等人结成朋党。韦坚因此被长期流放临封(在今广州),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太守。
服毒自尽
天宝六年(747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杀害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
轶事典故
李适之好饮酒,能喝一斗不醉,晚上宴饮,次日照常能处理公务。他与贺知章、汝阳王李璡、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齐名,被时人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其中赞李适之道:“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的罢相作有何深意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于是,朝廷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修筑了上阳、积翠、月陂三处提拔,成功治理了谷水、洛水的水患。因他治水有功,唐玄宗下令立碑纪念。更为尊荣的是,这块碑由永王李璘撰写碑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同时进封其为御史大夫。从此,李适之正式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开元二十七年,对李林甫唯唯诺诺的,被张九龄称为“目不识书”的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过他的担子,进封为左相。
李适之有个爱好,那就是饮酒,而且其饮酒的豪爽程度丝毫不逊于李白。但凡饮酒的人,性格都比较豪放,当然,比如李白,比如贺知章。李适之也犯有同样的毛病,“性简率,不务苛细”,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有些大大咧咧的人,对细节不过分讲究。不过,这样的人,在权力的斗争中,注定要落败,何况他的对手是老谋深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在和李林甫的斗争中,李适之几乎没有赢过。某天,李林甫找到了李适之,对他说:听说华山有座金矿,富可敌国,但是陛下还不知道。第二天李适之就把这件事情奏知了唐玄宗。李林甫趁机出列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不过华山是大唐的龙脉,王气所在的地方,也是当今皇上的本命山,开采金矿会毁了大唐的王气的。唐玄宗听了之后很不悦,对李适之说:你办事太草率,没有李林甫那么心思缜密,日后凡是都要问过李林甫再上奏。李适之听了之后万分惶恐,从此唐玄宗也对他日渐疏远了。
没过多久,李适之的好朋友刑部尚书韦坚等人陆续被李林甫诬陷罢职,李适之自感不能幸免,主动上书要求免去其相职。天宝五年,唐玄宗遂了他的愿望,罢去其相职,改授太子少保。就这样,李适之五年的任相仕途无疾而终。
在其任职期间,工作也算勤奋,所谓“在公克勤”,他政治清明,宽厚仁爱,深受士民的爱戴。
罢相作 李适之
唐天宝五年,李适之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自请免去左相一职,改授为太子少保。李适之终于卸下了一身重担,对此感到无比轻松和欣喜。当天晚上宴请亲朋好友,在席间作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意思是说,我给贤者让了路,所以我不当宰相了,而我也乐意这样天天饮酒,不再有当宰相的时候那么多繁琐的公务要处理了。只是昔日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的宾客,今天在我罢相的时候,又有几个肯来呢?
前两句道出了他现在的境况,皇帝很高兴,我让贤了,而朝中的事情跟我也没关系了,我尽情饮酒,公私两便,各自精彩。“乐圣”是一语双关,一是指代皇帝,二是指代酒,古时称清酒为“圣人”。而第三、第四两句,则道出了今时今日寥落的心情。虽然他并没有为自己罢相的事情感到难过,但昔日车马盈门的宾客,今日来的,才算是真正的亲友了。此时和当时情况迥异,敢来赴他的宴的,都是不怕得罪李林甫的。这两句中,似乎还带着一些自讽和嘲弄的意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特意引用了这首诗,衔杯乐圣称避贤,可谓酒逢知己,诗逢知音。
然而,李林甫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李适之一党。没多久,李适之的好友御史中丞韦坚被李林甫陷害,被流放到岭南,不久便遇害。李适之感到惊惧交加,服毒自尽。一代清流,竟死于奸臣之手,可谓惋惜。当时人们把李适之和张九龄相提并论,他为了朝纲清正,和李林甫“争权不已”,最终却死于非命。如他一直担当宰相,虽不敢说能像姚崇、宋璟那样延续“开元盛世”那样的辉煌政绩,但也不至于像李林甫那样误国误民,至少安史之乱没有那么快爆发。
李适之的死,让他的这部作品更赋予了神秘色彩,此诗也因此变得更为著名。
李适之怎么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于是,朝廷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修筑了上阳、积翠、月陂三处提拔,成功治理了谷水、洛水的水患。因他治水有功,唐玄宗下令立碑纪念。更为尊荣的是,这块碑由永王李璘撰写碑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同时进封其为御史大夫。从此,李适之正式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开元二十七年,对李林甫唯唯诺诺的,被张九龄称为“目不识书”的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过他的担子,进封为左相。
李适之有个爱好,那就是饮酒,而且其饮酒的豪爽程度丝毫不逊于李白。但凡饮酒的人,性格都比较豪放,当然,比如李白,比如贺知章。李适之也犯有同样的毛病,“性简率,不务苛细”,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有些大大咧咧的人,对细节不过分讲究。不过,这样的人,在权力的斗争中,注定要落败,何况他的对手是老谋深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在和李林甫的斗争中,李适之几乎没有赢过。某天,李林甫找到了李适之,对他说:听说华山有座金矿,富可敌国,但是陛下还不知道。第二天李适之就把这件事情奏知了唐玄宗。李林甫趁机出列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不过华山是大唐的龙脉,王气所在的地方,也是当今皇上的本命山,开采金矿会毁了大唐的王气的。唐玄宗听了之后很不悦,对李适之说:你办事太草率,没有李林甫那么心思缜密,日后凡是都要问过李林甫再上奏。李适之听了之后万分惶恐,从此唐玄宗也对他日渐疏远了。
没过多久,李适之的好朋友刑部尚书韦坚等人陆续被李林甫诬陷罢职,李适之自感不能幸免,主动上书要求免去其相职。天宝五年,唐玄宗遂了他的愿望,罢去其相职,改授太子少保。就这样,李适之五年的任相仕途无疾而终。
在其任职期间,工作也算勤奋,所谓“在公克勤”,他政治清明,宽厚仁爱,深受士民的爱戴。
罢相作 李适之
唐天宝五年,李适之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自请免去左相一职,改授为太子少保。李适之终于卸下了一身重担,对此感到无比轻松和欣喜。当天晚上宴请亲朋好友,在席间作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意思是说,我给贤者让了路,所以我不当宰相了,而我也乐意这样天天饮酒,不再有当宰相的时候那么多繁琐的公务要处理了。只是昔日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的宾客,今天在我罢相的时候,又有几个肯来呢?
前两句道出了他现在的境况,皇帝很高兴,我让贤了,而朝中的事情跟我也没关系了,我尽情饮酒,公私两便,各自精彩。“乐圣”是一语双关,一是指代皇帝,二是指代酒,古时称清酒为“圣人”。而第三、第四两句,则道出了今时今日寥落的心情。虽然他并没有为自己罢相的事情感到难过,但昔日车马盈门的宾客,今日来的,才算是真正的亲友了。此时和当时情况迥异,敢来赴他的宴的,都是不怕得罪李林甫的。这两句中,似乎还带着一些自讽和嘲弄的意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特意引用了这首诗,衔杯乐圣称避贤,可谓酒逢知己,诗逢知音。
然而,李林甫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李适之一党。没多久,李适之的好友御史中丞韦坚被李林甫陷害,被流放到岭南,不久便遇害。李适之感到惊惧交加,服毒自尽。一代清流,竟死于奸臣之手,可谓惋惜。当时人们把李适之和张九龄相提并论,他为了朝纲清正,和李林甫“争权不已”,最终却死于非命。如他一直担当宰相,虽不敢说能像姚崇、宋璟那样延续“开元盛世”那样的辉煌政绩,但也不至于像李林甫那样误国误民,至少安史之乱没有那么快爆发。
李适之的死,让他的这部作品更赋予了神秘色彩,此诗也因此变得更为著名。
唐德宗李适之后的皇帝是谁?唐德宗死后谁做皇帝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唐德宗李适之后的皇帝是唐顺宗李诵。
李诵,即唐顺宗;唐德宗的长子,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腊月初二(1月8日)出生于长安。806年逝世。去世后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生于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年)六月,进封宣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