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唐朝宰相

本名:娄师德

字号:字宗仁

所处时代:唐朝

参考资料:《新唐书·娄师德传》《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零二 唐纪十八》

娄师德唐朝最高雅的人,狄仁杰自叹不如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了,其人才辈出,强者如云。因此,意气奋发、飞扬跋扈之人比比皆是,而忍让谦和、宁静淡泊之士,却是少之又少,难得一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后者中的代表,说他是唐朝最有涵养的人,一点都不过分。

他就是娄师德。

对于此人,估计有部分朋友不是很熟悉,我们下面就简单来看下史书中记载的有关他的故事。

一日,他随一官员一同入朝。娄师德因为身体肥胖,行动缓慢,那人多次等他,他都跟不上,于是那人便很不耐烦地怒骂道:“真受不了你这杀千刀的乡巴佬。”娄师德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笑道:“如果我娄师德都不算乡巴佬的话,那还有谁是乡巴佬呢?”

娄师德后来升为宰相后,一次外出巡察屯田。下属都已经先行启程了,他因为腿疾,便坐在光政门外的横木上等人牵马来。此时,有一县令因不认识他,一番自我介绍后就跟他并排坐在了大木头上闲聊,在得知他是宰相后大惊失色,赶忙站起来赔不是,口称“死罪”。娄师德不但没跟他计较,反而还跟他开了几句轻松的玩笑。

到了灵州后,娄师德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去,手下判官道:“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答理。”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问道:“判官与我有何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又道:“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这个大使打你这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我饶了你。”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众人见状,无不感慨。

还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就问他:“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

他弟弟立马跪下说:“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不料娄师德听后却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成语“唾面自干”便是来自这里。

如此说来的话,这娄师德定是个庸碌窝囊之辈了?其实不然!

娄师德,今河南原阳人,乃是唐朝一代名相、名将。他自幼才思敏捷,20岁就进士及第成了江都县尉。后唐高宗为抵御吐蕃来犯,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娄师德身为文臣,却积极应召入伍。后来他又奉命出使吐蕃,在与吐蕃的会谈中,他一边宣扬唐朝休战求和的意思,以稳住吐蕃,另一边却趁机巩固边防,迫使吐蕃同意休战。此后数年,吐蕃都不再犯边。

几年后,吐蕃又不断骚扰边境,娄师德率军反击,接连取得了“八战八捷”的战果。

后来武则天考虑到营田事关边镇军粮的供应,十分重要,于是便任命娄师德为西北各州检校营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边镇军事屯田向来兴盛,而这其中又以娄帅德主管时期尤为辉煌。

更为重要的是,娄师德为官清廉,善于赏识并举荐人才。

狄仁杰被任命为宰相,就跟娄师德的推荐有关,但狄仁杰对此一无所知,他以为娄师德不过就是一普通武将,还挺瞧不起他的,一再把他排挤到外地任职。武则天知道后,便问狄仁杰:“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说:“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言下之意,就是不咋滴。

武则天又问:“那他懂得赏识人才吗?”狄仁杰说:“我曾跟他共过事,没听说过他懂得赏识人才啊。”武则天笑道:“我之所以任你为宰相,就是因为娄师德推荐了你,他是真的能赏识人才啊。”并随手拿出了以前娄师德推荐他的奏章。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自叹不如。

公元699年,娄师德病逝,终年70岁。后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为宰臣上等。

狄梁公与娄师德之间发生过什么传扬后世的故事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娄师德唾面自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狄梁公与娄师德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和富庶的时期,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文化、科技还是政治上,唐朝都远远领先于当时所有的国家。唐朝的强盛除了君王的贤能和才智之外,也离不开很多具有雄才大略的大臣的辅佐。这其中,诞生于唐初的两位名臣狄仁杰和娄师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大臣,也都是具有治国之才的名臣。他们两人的命运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出世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告的大唐的盛世已经到来。狄仁杰和娄师德都出生于公元630年,一个是现在的山西太原人,一个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都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勤于政务,克己奉公,深受皇帝的器重和赞赏。而他们两个人之间,还曾经过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在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担任宰相职位的时候发生的故事。狄仁杰因为某种原因并不喜欢娄师德,因此常常找他的过错来排挤他。这时女皇武则天察觉到了这种情况,便问狄仁杰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重用他。狄仁杰答道当然是因为我文章写得好,品行又端正,这跟那些只是依赖他人的帮助的人完全不同。武则天听了之后,对他说:你能够得到机会完全是因为娄师德在我面前大力向我推荐你啊!随后便拿出了十几篇娄师德的推荐奏折给狄仁杰,他看过之后愧不敢当,说道:我完全没有想到娄师德居然如此包容我,而且他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有夸耀的表现。

这个故事中不但表现了娄师德博大的胸襟和谦虚仁厚的品质,也体现了狄仁杰勇于认错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在如何处理大臣之间关系方面的智慧。

唐朝名相娄师德:一个让狄仁杰倍感羞愧之人

狄仁杰是唐代有名的人物,许多和他有关的故事都被流传了下来,狄仁杰与唐朝重要大臣、名将娄师德之间就有一则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与娄师德都是唐朝的宰相,狄仁杰对娄师德的排斥和成见由来已久。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对爱卿委以重任,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狄仁杰回答说:“我是因为出色的才学,以及刚正不阿的品行才能受到陛下的赏识,而不是一事无成,需要依靠别人来做事。”武则天听到了狄仁杰的回答后,沉默了良久,才对他说:“其实,我以前并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的才华,你之所以能够拥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都是因为娄师德为你出力啊。”

武则天说完之后,就命令随从将存放奏折的匣子拿过来,取出了数十本推荐狄仁杰的奏本,给狄仁杰看。狄仁杰拿过了这些奏本,一一仔细阅读。那都是娄师德力荐狄仁杰的奏折,也正是因为有了娄师德的美言,武则天才会给了狄仁杰机会,狄仁杰才能够与娄师德一同为相。狄仁杰阅读之后,既害怕武则天会责怪他,又对自己往日对娄师德的态度而感到十分地自责与内疚。但是武则天并没有责备于他,就让狄仁杰出去了。

狄仁杰退出门外后,想到往日与娄师德碰面的情景,娄相从来不曾面带傲色,于是他羞愧地说道:“没想到娄大人一直都在包容我啊。”

  娄师德唾面自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揭秘文武双全的宰相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除了基本的姓名之外,还有一个“字”。这个字是因为在我国古代,当一个男子成年之后,对他直呼其名是很没有礼貌的,因此便要取一个与自己的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这个就是字。而研究一个人的字和他的名的关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名是用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而一个人的字便是用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的。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做过宰相和将军的娄师德他的名和字有什么样的关系和含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来看一下娄师德的简介。他是唐初时期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臣。他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氏,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便高中进士,担任了江都县尉的职位,因为才华突出,功绩卓著,很快便升迁到了监察御史的职位。此后他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入伍,随军参加了征讨吐蕃的战争,建立了一番战绩。回来之后被皇帝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马上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的职位。随后又两度出任宰相,勤勉有为,恪尽职守,始终被皇上所器重,直到公元699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娄师德,字宗仁,根据他的名“师德”和字“宗仁”来看,他的名和字应该是扩充的关系,即意思相近,字是名的补充或者修饰。这里“师德”应该是要学会仁义道德的意思,而“宗仁”也有“仁爱、仁义”的意思,应该说名和字寄托的寓意都是做一个充满“仁爱”和“贤德”的人的意思。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娄师德唾面自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