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刘荆
别称:广陵思王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人
去世时间:公元67年
爵位:山阳公→山阳王→广陵王
谥号:思
揭秘广陵王玺金印:主人是东汉广陵王刘荆
南京博物院现藏有一枚刻有“广陵王玺”的金印。该印由纯金铸成,精巧玲珑,光灿如新。印体呈方形,上立龟钮,龟首扬起,龟足撑地,龟背铸有六角形图案,龟甲边缘、双眼、四足等部位錾有圆珠纹。印体边长2.3厘米,厚0.9厘米。印通高2.1厘米,重122.8克。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的珍品。
经考证,“广陵王玺”是东汉时期的印玺,其出土和所有者的推断还要从1980年南京博物院主持的一次考古发掘说起。
1980年春,南京博物院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境内甘泉山上的一座大型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中的出土文物和高规格的墓葬形制,均显示出墓主人曾经拥有显赫的地位。其中的一件“铜雁足灯”,盘沿上铸有“山阳邸铜雁足长镫建武廿八年造比十二”铭文。“建武”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刘荆,在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被封为山阳公,十七年(公元41年)晋爵为山阳王。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去世,汉明帝刘庄继位,徙封刘荆为广陵王,并遣之国。然刘荆终因谋反败露自杀,朝廷取消了广陵国,将其改为广陵郡,从此再未封广陵王。“山阳邸”“建武廿八年”等字样,显示出墓主人和广陵王刘荆密切的关系,但由于缺少实证,一时无法确定墓主人身份,人们就把这座墓命名为“甘泉二号汉墓”。
1981年2月,邗江县的一位村民在“甘泉二号汉墓”周围发现了一枚刻有“广陵王玺”的金印,经专家核实,确定这枚金玺就是“甘泉二号汉墓”的随葬品,并认定“甘泉二号汉墓”的主人是东汉广陵王刘荆。“广陵王玺”也就是东汉广陵王刘荆的佩印。
玺印制度在汉代便已形成了统一规范,汉王朝会给分封的刘姓诸侯王和臣服国的君王颁发金玺或金印。关于《后汉书·舆服志》徐广注云“太子及诸侯王金印、龟纽,公式朱绶”的汉代印章制度,“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的关于汉代诸侯国的记载,以及关于汉代诸侯王玺别称“方寸之印”的说法,随着“广陵王玺”的出土都一一得到了印证。而关于汉代诸侯王玺多为鎏金,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前称为玺、之后皆称印等说法,也随着“广陵王玺”的出土被推翻。虽然汉王朝分封了不少诸侯王,但迄今传世或出土的诸侯王玺却十分罕见。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朔宁王太后玺”“滇王之印”等虽符合汉代绶印制度,但均非汉室正统诸侯王印。而“广陵王玺”是我国可见的唯一出自地下的汉代诸侯王金玺,其价值珍贵可想而知。
同时,“广陵王玺”证实了“倭之奴国”接受汉王朝封赏历史的真实性,开启了中日交往史研究的新篇章。
“广陵王玺”常和“滇王之印”“汉委奴国王”金印被一并提起。1784年,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了一枚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有人认为这是中日交往的最早证明,但一直存在异议。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滇王之印”,在尺寸、质地及印钮等各方面与“汉委奴国王”金印相似,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直到1981年“广陵王玺”出土,其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等都与“汉委奴国王”如出一辙,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加之文献关于“汉委奴国王”金印和“广陵王玺”绶印时间的记载分别为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和永平元年(公元58年),前后仅相差一年。所以,“广陵王玺”的出土,大大提高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进一步证明了《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记载的真实性,同时也与“汉委奴国王”金印一起成为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的实物证据。
事实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早在秦时就有“徐福求仙,东渡日本,传播养蚕技术”的传说,日本古史也有“西汉哀帝年间,中国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传入日本”的记载。“广陵王玺”对“汉委奴国王”金印真实性的证实,第一次从史的角度证实中日之间的交往,表明至少在西汉时期中国与日本的海上交通已经通达,具备海上航行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国秦汉时期的海疆治理经略对海外国家的影响力。中国东海航线上的这条“丝绸之路”,在之后的绵延千年里,在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对日本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隔千年,“广陵王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与其他历史遗存一样,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友好,而这种和谐友好的交往方式,也必将在充满活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建中得以代代传承。
刘秀最蠢的儿子刘荆,智商低的可怜还想抢皇位
在古代,皇子争夺王位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刘秀的儿子里,却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儿子,那就是他的第九个儿子刘荆。
刘秀去世以后,他的第四个儿子刘庄即位,即汉明帝。刘庄原名刘阳,原本太子之位不是他的,而是郭皇后的儿子刘疆的。但是刘秀十分宠爱阴氏,再加上郭皇后的妒忌之心惹怒了刘秀,于是就废了郭皇后,立阴氏为后。刘疆看到母亲被废,就自己上书刘秀请求让出太子之位,于是刘秀就把自己与阴氏的儿子刘阳立为太子,并改名刘庄。
刘庄即位以后,把国家管理的仅仅有条,有被废的皇后和太子也是关怀备至,但是有一个人就十分不懂事了,那就是刘庄的同母胞弟刘荆。
虽然同是阴氏皇后所生,但是刘秀对刘荆的喜爱却远不及刘庄。不过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刘庄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刘荆的智商实在不敢恭维。
看着哥哥成了汉明帝,刘荆心里很是不服,于是就冒充大鸿胪郭况,写信给曾经的废太子刘疆,劝他举兵造反,夺了汉明帝的天下。从他请求让位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胆子太小,所以就赶紧把送信的使节和信件原本押送到京城洛阳,交给明帝查办。
明帝很快就查明了真相,知道是刘荆所为,但是念及他是自己的同胞兄弟,所以就没有追究,只是对他加强了监控。刘荆看明帝没有动他,从此就踏上了花样作死的不归路。
在永平十年,羌人造反,刘荆本想跟着他们同时向明帝发难,结果还没有动手,明帝就封他为广陵王,远离都城,他的计划也胎死腹中。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悔改,到了封地他又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30岁当皇帝,我今年也30岁,可以起兵吗?"这个相士也是胆小怕事,于是马上就向上面打了小报告。但是明帝依然没有过分追究,只是裁了刘荆的卫队、随从。
但是刘荆依然不思悔改,又找来一个巫师,让他用巫术诅咒明帝。但是无一例外的又让明帝知道了。不过明帝并没有杀他,不知道他是因为没有皇位坐,还是真的觉悟了,于是就自杀了。
要说刘荆点背吧,也的确是太背了,找的人没有一个忠诚的。说他智商低也无可厚非,估计明帝也要疯了,这个智障弟弟,想救都救不过来。
刘秀最奇葩的儿子,造反四次都失败,最后畏罪自杀了
汉光武帝刘秀一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有贤明者,比如后来当了皇帝的刘庄;当然也有智商堪忧者,比如造反四次都没有成功的刘荆。刘荆和刘庄虽然都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儿子,但是刘荆的智商却远远不及刘庄。刘庄自小聪慧,因此受到父亲刘秀的喜爱。
在此之前,刘秀已经有了一个太子,即郭皇后的儿子刘疆。但是因为刘秀本来就不太喜爱郭皇后,再加上郭皇后生性嫉妒,于是刘秀便废了郭皇后,又另立阴丽华为后。刘疆一看自己的母亲被废,就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处境,他多次上表要求自废太子之位。这样搞得刘秀也很为难,刘疆本来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呀,所以刘秀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刘疆的请求。刘秀越是不废刘疆,刘疆就越不安,于是他更加勤奋得请求辞职,终于在两年以后,刘秀才答应了刘疆的请求,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刘疆这才长舒一口气。古往今来只有争太子争得头破血流的,像刘疆这种主动辞职的人太罕见了!
刘疆辞职以后,刘荆非常兴奋,因为自己的母亲现在是皇后了,那自己就是嫡子了,这意味着自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然而刘荆的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刘秀最终立了刘庄为太子。父亲刘秀活着的时候,刘荆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是父亲一死,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刘荆便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时刘秀刚死,尸骨未寒。刘荆便冒充刘疆的舅舅大鸿胪郭况,给刘疆写了一封信,让刘疆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起兵造反。刘荆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很响,他还想着自己能坐收渔人之利呢!但孰不知刘荆可是自动辞职的太子啊,他和那些被迫下岗的太子不同。刘荆的想法挺好,就是太高估自己智商了。刘疆接到信以后,顿时吓得六神无主,他赶紧将送信的人给绑了,然后跑去找汉明帝请罪。汉明帝很快就查出了是刘荆在背后捣鬼,但是他念及两人是同胞兄弟,并没有将刘荆治罪,只是加强了对刘荆的监控。
刘荆一看自己这次竟然没事,他就兴奋了,觉得自己肯定是真命天子,不然怎么造反都会无罪呢?于是他就抓紧了机会造反。公元58年,羌人起兵造反。刘荆一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他就打算同时造反。但是他身边早已被布满了探子,他还没动手呢,就被人给拿下了。汉明帝这次还是没有加罪于他,只是将他从山阳王改封为了广陵王。
第二次造反又失败了,但刘荆仍是不思悔改,老子这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嘛?刘荆在广陵期间,私下里找了很多算命的。他让算命的给他看相面,问道:“我长得像不像我爸?我爸三十岁的时候就能当皇帝,我今年也三十岁了,我能起兵造反吗?”算命的一听,这不是日了狗吗,你要造反可是死罪,这不是拉我当垫背的嘛!于是算命的就赶紧向郡国的官员打了小报告。汉明帝知道以后,还是没有治刘荆的罪,只是将他的卫队、随从给减少了。
刘荆一看自己的马仔被削了,现在自己力量薄弱,想起兵动武有点困难,于是他便请了巫师在家中诅咒汉明帝。但是刘荆身边都是探子,他稍微一有动作,便被汉明帝知晓了。有汉一朝,因为巫蛊诅咒案而被诛杀者不计其数,刘荆自知诅咒帝王是不可饶恕的死罪,汉明帝还没有发话,他就畏罪自杀了。
纵观刘荆的一生,是极其搞笑的一生,造反了四次都没有成功。或许是汉明帝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智商堪忧,所以每次都选择原谅他。但是刘荆却仍毫无自知之明,终于最后亲手了解了自己这搞笑的一生,带着“造反梦”西去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