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的人物介绍

本 名:刘文静

字 号:字肇仁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武功(今咸阳武功县)

出生时间:568年

去世时间:619年10月18日

主要成就:策划太原起兵、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

官 职:纳言、民部尚书

爵 位:鲁国公

祖 籍: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文静简介 李渊太原起兵元功谋臣刘文静生平

  刘文静(568-619)唐初大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肇仁。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交。李渊时为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他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出兵反隋,并奉渊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619年,因裴寂更受李渊亲信,这为刘文静所不平,为此在议论朝政时常常与裴寂对立,彼此矛盾极深。

  刘文静是怂恿唐高祖李渊取天下的首义功臣,随李渊、李世民父子征讨,功勋卓著,高祖即位后,官居吏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同时的裴寂也是起事元勋,更受亲信,这为刘文静所不平,为此在议论朝政时常常与裴寂对立,彼此矛盾极深。据《旧唐书》本传载:刘文静曾与他的弟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酒后狂言,拔刀击柱道:“必当斩裴寂耳!”这原本是喝醉后感情冲动,理性失去控制的宣泄,但被一个失宠的姬妾听见,把话报告了皇帝说他要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文起兄弟双双杀害,家产籍没。

《刘文静传》的内容:揭秘裴寂和刘文静关系

《刘文静传》描写了刘文静从开始与李氏父子策划谋反到唐朝建立最后他处死的经历,记叙了他一生的大起大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网络配图

文章开头大致记叙了刘文静家族背景,他的父亲战死沙场,由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他为人直接又充满智慧,在他担任晋阳县令时结交了一位好友斐寂,两个无所不谈。在之后,他们又与来镇守太原的李渊父子相结识,刘文静认为他们必将有所作为。

文章中又详细写了刘文静是如何用话语来劝说李渊父子起义的,此人的劝说能力真的是无人能敌,让原本并没有想造反的李渊也同意他们的想法,在劝说的过程中妙语连连,可以细心体会。紧接着是写了他们起兵造反的过程,他们先假传了隋炀帝的圣旨,调动了各地的年轻有力的男子来充实自己的队伍,在逮住王威、高郡雅之后,便开始了起兵之路。在起兵的过程中,刘文静为李渊提供不少宝贵的意见,与突厥联盟、在通关与隋军大战,他都出了不少的力。

又写了李渊登上皇位之后的事情,刘文静在一次与隋军的交战中失利,李渊把削去了他的职位,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后来,由于他自己的地位不及斐寂便感到不满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被李渊处死。这篇文章大致地讲述了刘文静为官的一生,从一个小官到后来的丞相最后被处死,他的人生最终以悲剧结尾。

裴寂和刘文静

裴寂和刘文静皆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裴寂深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最后官至宰相,而刘文静最后却被李渊所杀,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而刘文静的死与裴寂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因为裴寂的缘故,刘文静才会死的。

网络配图

裴寂跟刘文静本是至交好友,两人当时的官位相当,都有远大的抱负,都想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刘文静当时十分看好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认为李渊有帝皇之相,遂与李渊之子李世民交好。而李世民则非常敬佩刘文静的远见,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并且十分的信任刘文静。在刘文静的谋划下,李世民决定说服父亲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统治。当时的裴寂跟李渊的关系十分的要好,李世民便在刘文静的安排下,刻意接近裴寂。李世民和刘文静希望通过裴寂来说服李渊,裴寂也没有令他们失望,成功说服了李渊起兵。

在之后的日子里,两人一直尽心辅佐李渊父子,亲眼见证了唐王朝的成立。等李渊当上皇帝后,裴寂被封为宰相,而跟他功劳差不多的刘文静却只是封了一个了小官,刘文静心中十分的不满。有一日,刘文静向兄弟刘文起抱怨自己的处境,说了一句要杀了裴寂。刘文起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中,但刘文静有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这句话后,上告刘文静谋反。

这件事很快被唐高祖李渊知道了,李渊便召刘文静进宫。刘文静便直言不讳的告诉李渊自己心中的不满,但李渊听后却认为刘文静可能有谋反之心。本来李渊就想这样放过刘文静算了,但裴寂却时时刻刻向李渊进言,认为刘文静一日不杀,朝廷一日不会安宁。最终,李渊听从了裴寂的话,将刘文静抄家处死。

刘文静之死

刘文静本是大唐建国的功臣,他的地位当然也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但是在大唐建国后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他便被唐高祖以“企图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那么,这其中又存在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网络配图

历史上有许多开国功臣被处死的事例,刘文静也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据史料的记载,刘文静与斐寂是一同参与了起义,两人都被李渊所重用。在大唐建立之初,两人论功行赏,刘文静却排在了斐寂之后,这令刘文静产生了不满的心理。刘文静认为自己的功劳应该大于斐寂,因此他在宫中总是散布斐寂的谣言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在那时,刚好有隋军进犯,刘文静随同李世民一起出征,由于刘文静战术的失策导致唐军大败,李渊大发雷霆,刘文静被削了职,封地也被没收。在李世民的求情下,才把爵位和封地又要了回来,但是他的地位却大不如前了。

从那次教训后,刘文静并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感到羞愧,反而一次次触犯皇帝的底线。在一次与弟弟喝酒中,他酒后竟然说出要斩了斐寂等人大逆不道的话,另外再加上他请法师来家里作法诅咒斐寂,这两件事被他失宠妾侍的哥哥所告发,刘文静和他弟弟因此被关进了监狱。尽管李世民利保刘文静,但李渊还是决心杀掉刘文静,以绝后患。刘文静的死,死在了他贪图名利上,他的嫉妒心最终把自己给害死了。

很多学者为什么认为“刘文静冤案”是“玄武门之变”的起源?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之一,也是“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都没摆脱的心理阴影。而凡事皆有缘起,“玄武门之变”也不例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唐朝初年的“刘文静冤案”是“玄武门之变”的起源。

武德二年(619年),太原起兵的核心成员、开国功臣刘文静在家中说了几句过火的牢骚话,结果被李渊以“谋反”的罪名砍了脑袋。“刘文静冤案”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冤案,背后实际上是李渊与李世民的权力矛盾。

在入主长安并消灭薛举父子后,稳定关中的唐朝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势力。但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军功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崛起,开始威胁李渊的皇权。刘文静就是因为不满李渊重用文官裴寂而冷落自己,才说了过火的牢骚话。

在李渊看来,刘文静这些过火的牢骚话是在公开质疑自己的皇帝权威,而刘文静敢公开质疑皇权,是因为有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的支持。所以李渊杀刘文静是“杀鸡儆猴”,杀刘文静这只“鸡”给李世民这些“猴(功臣)”看。

“刘文静冤案”引发了唐朝功臣们普遍的不满和恐慌,希望自己的代表李世民能够登基,这也是在“太子之争”到“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军事功臣们要么支持李世民,要么守中立,几乎没有一个支持李渊和李建成的原因。

“刘文静冤案”让李世民意识到无法控制皇权,多大的功劳也无法保护自己,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催命符”。所以李世民很可能从“刘文静冤案”后便有了夺取皇位的构想,而随着功劳越来越大,这一构想也逐步成熟而完善。

但因为李渊是合法的皇帝和亲生的父亲,李世民直接造反夺皇位的难度和风险都较大,所以李世民决定夺取太子之位,当未来的皇帝。可以说“刘文静冤案”引发了武德太子之争,当然也是“玄武门之变”的起源。


裴寂和刘文静同为开国功臣命运却为何完全不同

刘文静,武功县人,唐朝开国功臣,宰相。刘文静的有勇有谋,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是唐朝开国的主要功臣。下面来看下关于他的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文静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战死沙场,他承袭了父亲的职位。在隋朝的末年,他担任了晋阳令,与宫监斐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李渊出任留守的时候,一次交谈中,刘文静认为李渊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才,于是两个便开始了频繁的交往。等到他见到李渊儿子李世民的时候,他觉得李世民的气度跟历代的君王很相似,他对李家父子俩特别看重。后来,因为他与李密的关系被关了起来,李世民去牢中看他,在牢中他们进行了交谈,他们两个对话一拍即合,随后便开始筹备暗中起义的事情,准备伺机而动。

不久,副留守被击败,李渊也因此被抓,李世民想让刘文静和斐寂劝说父亲让他加入起义的队伍中,他们劝说李渊说:“如今这个世道兵荒马乱,您有嫌疑的罪名,又没有立下什么功,恐怕自身都难保,应该想些办法脱身。现在这个地方兵强马壮,府库充盈用这个来做事情,必然会立大功。”李渊听后,认同了他们的看法。之后,刘文静常为李渊出谋划策,以讨伐为名来募集兵力,又伪造文书调出仓库里的物品留着已备一时之需。他们先发制人,进行了起兵反隋的计划,逐渐建立起唐朝的帝国。

裴寂和刘文静

裴寂和刘文静皆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裴寂深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最后官至宰相,而刘文静最后却被李渊所杀,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而刘文静的死与裴寂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因为裴寂的缘故,刘文静才会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裴寂跟刘文静本是至交好友,两人当时的官位相当,都有远大的抱负,都想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刘文静当时十分看好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认为李渊有帝皇之相,遂与李渊之子李世民交好。而李世民则非常敬佩刘文静的远见,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并且十分的信任刘文静。在刘文静的谋划下,李世民决定说服父亲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统治。当时的裴寂跟李渊的关系十分的要好,李世民便在刘文静的安排下,刻意接近裴寂。李世民和刘文静希望通过裴寂来说服李渊,裴寂也没有令他们失望,成功说服了李渊起兵。

在之后的日子里,两人一直尽心辅佐李渊父子,亲眼见证了唐王朝的成立。等李渊当上皇帝后,裴寂被封为宰相,而跟他功劳差不多的刘文静却只是封了一个了小官,刘文静心中十分的不满。有一日,刘文静向兄弟刘文起抱怨自己的处境,说了一句要杀了裴寂。刘文起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中,但刘文静有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这句话后,上告刘文静谋反。

这件事很快被唐高祖李渊知道了,李渊便召刘文静进宫。刘文静便直言不讳的告诉李渊自己心中的不满,但李渊听后却认为刘文静可能有谋反之心。本来李渊就想这样放过刘文静算了,但裴寂却时时刻刻向李渊进言,认为刘文静一日不杀,朝廷一日不会安宁。最终,李渊听从了裴寂的话,将刘文静抄家处死。

  刘文静怎么死的

刘文静是李渊起义的主要核心人物,有勇有谋、位高权重,一直被李渊所重用。但在唐朝开国之初,政权还没有稳定之时李渊就把刘文静杀了,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文静的死与李渊和斐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渊,是把他送上断头台的人,是主要角色。斐寂,正是刘文静与他发生的矛盾才又引出了造反案,从而让李渊决定把刘文静杀掉的人。但是,以斐寂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刘文静送上断头台的,况且斐寂也没有想杀他的意思,而且论功绩、论行赏,刘文静也不可能这么快被处死。

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了皇位的继承上,在李渊被立国后的第五天,李渊就把李建成立为唐世子,他一直把李建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李世民利用打战的机会,逐渐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李世民如此大肆发展自己的集团势力不免让李渊不寒而栗。李世民广罗才智之士,又与朝中才略超群、地位显赫的刘文静结盟,这其中的动机李渊早已看在眼里,因此他想办法来进行制止,刘文静便成了他的牺牲品。在刘文静兵败之后,李渊便除去了他的职。后来虽然恢复了爵位但他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在此之后,刘文静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放肆,竟在家中请来法师作法诅咒斐寂,这让李渊有了杀他的理由,认定他有谋反的举动。李世民为了保全他的得力助手出面求情,这让李渊更加坚定杀刘文静的决心,最终把刘文静送上了断头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