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的生平简介

  姓名:刘福通

  民族:汉族

  出生地:颍州

  出生时期:1321年

  逝世时期:1366年

  职业:红巾军首领

  信仰:白莲教

  主要成就:起义反元,占领河南许多州县,拥立韩林儿为帝,建立政权

  结局:被张士诚所围,力战而死

为什么朱元璋能建立明朝,看看他如何除掉红巾军领袖之子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兴起离不开其岳父郭子兴的帮助,连《明史》中都承认“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将明朝的基业建设归结于郭子兴所率领的滁濠红巾军。

但朱元璋作为一个干女婿接手这支红巾军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郭子兴死后留下两个儿子以及其妻弟张天祐,其中郭天叙以及张天祐顺势成为这支红巾军的主要首领,而朱元璋仅排位第三。笔者今天将为大家讲述朱元璋是如何铲除郭子兴残留势力而逐步成为这支红巾军唯一的领袖。

《明史纪事本末》以及《明太祖实录》记载,郭子兴生前两个儿子便曾陷害朱元璋之事。以朱元璋之才智心计,这支农民军乃至整个元末群雄中都无人能比肩,郭子兴对其也是既忌惮也颇为倚重。但即便如此,郭天叙以及郭子爵是绝不可能使用用毒酒谋害朱元璋这么低段位的手段。

相较之下,朱元璋采取清除通往最高权力的谋术要高明许多。

郭子兴自至正十五年去世之后,其长子此前已经战殁,由二子郭天叙继承基业,同时将妻弟张天祐提升为第二领导人,以协助郭天叙压制朱元璋,因此这支驻扎于滁阳的红巾军内部关系十分微妙。

早在濠州之时,郭子兴与赵均用、孙德崖等人不和被擒之时,赖于朱元璋以其军事力量为支援从中调和。此后朱元璋独自领兵攻克滁阳后,又将郭子兴接往滁阳奉为主公,因此这支红巾军能够在此立足全赖于朱元璋之力,朱元璋的声望和嫡系实力极为强大,在军中仅次于郭子兴。

当郭子兴去世之后,其所遗留的旧部势力团聚在郭天叙身边,部分将领如汤和、郭英等人则选择投靠朱元璋。此时军中虽名义上以郭天叙为首,但朱元璋的实力和声望又在其之上,两派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矛盾。

这种矛盾德第一次凸显出来便是韩宋政权遣使招抚滁阳红巾军之事。至正十五年刘福通迎立韩林儿建立韩宋政权,改元龙凤,随后便遣使册封郭天叙为这支红巾军元帅,张天祐为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接到任命后的朱元璋十分生气,大怒道:“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不愿受制于韩宋政权,一层是不愿受制于郭天叙等人,不甘心屈居第三。纵然朱元璋愤懑不平,但鉴于韩宋政权势大,无奈之下仍归制称臣。

因史料未载和刻意修改,朱郭两方势力的内部斗争我们并不能窥其全貌,但根据明初老兵俞本的《记事录》仍可察觉其斗争之激烈,最终在攻打集庆路(应天府)过程中爆发。从最终的结果可知,朱元璋的谋略心计远非郭天叙等人能及。

因为滁阳以及和州等处均为朱元璋率其心腹所夺,初立的郭天叙尺功未建便成为主公,在军中尚无能够压制朱元璋的威信以及实力。因此当大军谋划下一步进军目标时,郭天叙等人便极力想攻克重镇集庆路(今南京),一来获得发展根据地,二来以稳固其统帅地位。

至正十五年六月,郭天叙、朱元璋等人率军渡江,谋划攻取王霸之基集庆路。红巾军先克采石矶,后拿下集庆路门户大平府,俘获元军民兵元帅陈埜先,据此为基地发动对南京城的围攻。但因为集庆路战略地位之险要,元军在此屯聚大批官军守护,红巾军的初次攻击以失败告终。

当年八月,红巾军高层决议再次攻击集庆,义军此次采取逐步进逼之策,先将集庆周边溧水、句容、溧阳、芜湖等镇依次攻克。随后郭天叙以及张天祐等人率先进攻集庆城东南四十五里处的方山,而此前投降的陈埜先则驻扎在城西南三十里的板桥,朱元璋则以左副元帅的身份留守于后方太平府。

此间陈埜先谋划复叛率军投靠元军时,被其手下人告发,朱元璋将其召回,谓之:“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此时的朱元璋就已经在谋划如何以一个完美的计划置郭天叙等人于死地。

朱元璋明知陈埜先意图反叛但不加阻拦,当陈埜先归反驻地时,极力请求红巾军攻击集庆时,朱元璋也不予应答。陈埜先又生一计,他诓骗朱元璋,说自己已经将元军守将左答纳识引诱至其营中,请求朱元璋前往俘获。朱元璋既然明知其用意,不可能前往其军营,但并未采取钳制措施,而是“姑许之,不往。”更为心计的是竟不将陈埜先谋划叛乱之事告知正处前线的郭天叙等人。

返回板桥的陈埜先见用计谋取朱元璋不成,便将目标投向了郭天叙等人,“埜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对陈埜先谋叛毫无察觉的郭天叙和张天祐就这样轻易被其斩杀,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两大强敌铲除。

这些仅从史书上所记载的文字中分析得出。但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和陈埜先密谋杀害郭天叙则不从得知,因为从朱元璋后来对陈埜先之子陈兆先极为友善关护的态度,陈兆先也为其尽忠而死,这种关系不得不引人怀疑。

郭天叙死后,其弟郭天爵更是无力抗衡,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之名诛杀,郭子兴遗存势力中便再无能危害朱元璋地位的人物存在。随着汤和、郭英乃至邓愈等郭子兴直系部属纷纷投向朱元璋,另一位大将邵荣因其英勇谋略而成为郭子兴派系的首领人物。

不出意料,邵荣以及其他部将的最终结局仍是被朱元璋擒杀,这其中详细的过程,笔者在前文已有涉及,后面也将另行文详述。

在彻底将能够威胁其地位的势力铲除后,朱元璋便于至正十六年三月第三次攻打集庆,一举攻克,正式开启其争雄天下之路。

朱元璋为何给忽必烈修庙磕头,还大骂红巾军是强盗草寇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五千年中,出身最为卑贱的开国皇帝。而且在元朝的暴政下,家里大部分人被饿死,自己走投无路才投奔红巾军起义。按照常理来说,应该非常憎恨元朝,歌颂起义。但是,朱元璋当皇帝后,不断歌颂元朝,为忽必烈修庙,下跪磕头,还大骂红巾军那是草寇、流氓、盗匪、大逆不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我们来看下朱元璋登基后的表现:第一,歌颂元朝。在登基诏书还有对元朝的评价中,说元朝那是“天命所归”、“国强民盛”、“法度严密”等,还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第二,给忽必烈磕头。登基后朱元璋在南京给元朝皇帝修庙,还各个下跪磕头,撰写忽必烈等祭文,深刻缅怀忽必烈。而且祭祀场面恢弘,痛哭流涕,十分感人。

第三,大骂红巾军是盗匪强盗。朱元璋崛起于红巾军,但是,其称帝后,将红巾军描述为“妖人”、“乱民”、“强盗”、“大逆不道”等,还说自己是“误入其中”。这些都记载在《洪武实录》中,都是真实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为何朱元璋要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两点。

一是,说天命所归,自己是合法的。

王朝都讲究合法性,而且古代天人感应,皇帝那是天命所归。因此,新王朝要想说自己天命所归,是合法的,那首先必须承认前朝也是合法的,那是天命所在,只是天命结束了。因此,朱元璋给忽必烈磕头就是表明这一点,就像刘邦登基后祭奠秦始皇,唐太宗祭祀隋炀帝等一样。

第二,不要造反。

一般皇帝上位后,都会跟起义军,农民军划清界限,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歌颂起义,那岂不是鼓励人造反,自己还怎么统治?因此,朱元璋骂起义军是强盗,大逆不道,那是教育人民不要造反,做顺民。

而且朱元璋甚至在自己的《大诰》中教育百姓,即使是饿死也不能造反,原文是这么说的“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就是否定自己因为吃不饱而起义造反,这是不对的,因此,你们以后即使饿死,也不能造反。说白了就是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朱家江山的永固,因为朱元璋也很害怕被推翻。

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天完皇帝徐寿辉的人生

天完皇帝徐寿辉,生于1320年,卒于1360年,一名真一,又名真逸,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人,也就是今天的天堂九资河人,原来是卖布的小商贩,1351年8月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一起发动起义,因为徐寿辉相貌奇伟、性格豪爽、为人正直被推举为首领,9月,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徐寿辉成为了天完政权的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完皇帝徐寿辉领导的起义军因为头裹红巾所以被称为红巾军,也称为红军,国号定为天完是取义于压倒“大元”的意思。天完皇帝徐寿辉创建政权之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广大的贫苦农民的大力支持,红巾军快发展到几十万人,于是红巾军攻城略地,势力逐渐的壮大起来,因为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深得人心,队伍非常迅速的扩充到了百万之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1356年,天完皇帝徐寿辉迁都到汉阳,这个时候的天完皇帝徐寿辉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真正的实权被宰相倪文俊掌握,1357年,倪文俊想要杀掉天完皇帝徐寿辉投降元朝,后来事情败露,被自己的属下陈友谅杀死,天完政权的实权于是又归陈友谅掌握。1359年,陈友谅将天完皇帝徐寿辉的部属全部杀光,于是挟持了天完皇帝徐寿辉,自己做了汉王,1360年,陈友谅杀死天完皇帝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天完政权彻底完结。

  陈友谅徐寿辉是什么关系

陈友谅徐寿辉都是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友谅本来姓谢,因入赘到陈氏所以改姓为陈。陈友谅略通文理,在徐寿辉起义的时候是一个县里的小吏,听说徐寿辉率领红巾军起义,于是投奔了徐寿辉的部队,在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的手下管理文书档案。之后陈友谅不断的立功,也不断的得到升迁,很快成为了倪文俊的领兵元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在征战的过程中作为宰相的倪文俊夺去了最高权利,徐寿辉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当徐寿辉成为一个名义上的领袖的时候,陈友谅已经成为了领兵元帅,1355年9月,倪文俊想要杀死徐寿辉自立为王,但是计划泄露失败了,于是陈友谅杀死了倪文俊吞并了倪文俊的军队,于是自称为宣慰史,后来又自称为平章政事,徐寿辉又被陈友谅控制,陈友谅成为了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的实权人物,1358年夏天,陈友谅攻下了龙兴,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徐寿辉想要前往龙兴,陈友谅拒绝了徐寿辉的要求,徐寿辉于是没有前往。1359年年十二月,徐寿辉一意想要前往龙兴,后来率部到了江州,也就是今江西九江,陈友谅在城外设立了伏兵,将徐寿辉的左右部属全部杀光。陈友谅于是以江州作为都城,挟持了徐寿辉,从此自称为汉王,包揽了大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将徐寿辉杀死在采石,天完政权完结。陈友谅登上了皇帝位,改国号为汉,年号大义,但是很快被朱元璋击败。在战乱中被流矢射中而亡。

陈友谅徐寿辉都是红巾军的领导人,但是却都死于非命,可见权利实在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

徐寿辉和文殊菩萨是同一个人吗

徐寿辉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领袖,1351年在罗田起义,之后建立了天完政权,徐寿辉称皇帝,但是后来天完政权内部权力争斗非常的严重,徐寿辉很快被作为宰相的倪文俊控制,成为了徒有虚名的皇帝,后来倪文俊想要杀死徐寿辉投奔元朝,事情败露之后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之后陈友谅杀死了徐寿辉,自己做了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寿辉文殊菩萨是指徐寿辉去世之后被后人尊为文殊菩萨,按照徐寿辉的真容塑造了文殊菩萨的塑像。徐寿辉文殊菩萨本来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但是却被推崇徐寿辉的后人塑造成为了文殊菩萨的形象。在重庆弹子石大佛寺五佛殿中,左旁斜坐着卧狮、鹰钩鼻的文殊菩萨像,据称这座文殊菩萨的雕像实为明永乐十九年,也就是一四二一年元建造的徐寿辉的真容形象,徐寿辉是元末反元南方红巾军领袖、天完国皇帝,史书记载徐寿辉“相貌异众” ,据考证,重庆弹子石大佛寺的这座徐寿辉真容雕像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徐寿辉真容雕像,是红巾军后裔秘密建造而成的,完全是按照徐寿辉的形象雕塑的这座文殊菩萨雕像,这座雕像真实身份已经隐藏了五百九十年、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五佛殿中相应的骑着大象的普贤菩萨像,据说也是红巾军后裔在同时所建、是徐寿辉手下的红巾军将领、后创建大夏国的明玉珍真容雕像。

徐寿辉文殊菩萨这两个没有关系的人物,但是却被红巾军的后裔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了一个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徐寿辉其实在当时还是蛮得人心的。

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 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发生过一次非常著名的活动叫做红巾军起义。这次的起义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也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之所以被称为红巾军起义是因为在这次活动参与人员中,许多人都头裹红头巾,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标识,因此人们便用了这个称呼来指代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香军,这是因为他们每次起义前都要点香。说了这么多也没有介绍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那么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发生的呢?  

  红巾军起义路线图

关于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个问题还要从元朝后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被放大,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多数都是以蒙古族为主,或许是因为种族之间的偏见,所以他们对其他种类的人一直都疯狂欺压,尤其是对待汉族的百姓更是残忍。他们的这些行为让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造成了人们奋起反击的后果。最初先是由民间的教派联合发起的,由于他们发起的运动正是农民的心声,因此就带动了众多的农民,加入到这次起义活动中来。也就是说红巾军起义是发生在元朝即将结束的时候。

这个起义活动也充分证明了,在压迫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反抗。正是因为元朝末期统治出现了问题,这才使得百姓被逼反抗,人们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开始拿起武器,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在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之下,红巾军的出现正是给他们指出一调救命的道路,红巾军的理想正是广大农民的理想。

  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红巾军从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头上包裹着一条头巾的军队,红巾军由元朝末年农民队伍组成,在残暴的统治之下人们奋起反击,可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值得一提的是明朝著名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也曾加入红巾军的队伍,尽管红巾军起义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可是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那么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到底有哪些呢?  

 北方红巾军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族贵族的愚昧统治,导致当时社会局面混乱民不聊生。内蒙古贵族适应放牧的生活大量肥沃的土地就不再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用来放牧,百姓不仅吃不饱而且还要忍受官府越来越多的税款征收,就算骨子里希望平平安安也做不到。在民生方面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是改变了百姓的生活,帮助百姓进行抗争,改变百姓受到压迫的局面。后来元朝的腐朽没落和明朝的缓缓升起和红巾军起义也息息相关,红巾军起义打击了内蒙古贵族在元朝的势力,为朱元璋日后登基为帝扫清了一部分障碍。

从政治方面来看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是打击了内蒙古贵族,促进新势力新王朝的产生。总的来说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在于打击了地主豪强,也改变了内蒙古贵族的势力。朱元璋最后登基为帝,据史料准确记载他也曾参加过红巾军起义,最后还确确实实当了皇帝,红巾军起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朱元璋背叛了农民阶级加入了地主阶级。

红巾军起义并没有成功,但是坚持了十二年,这段时间蚕食了内蒙古贵族的基础,促进了新王朝的产生,这就是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红巾军起义的原因是

红巾军起义中的红巾军在民间又被叫做红军,他们是由当时比较盛行的三大民间宗教合在一起组成的。他们在起义的时候准备出战的时候总是打着红旗,额头上绑着红色的布巾。那么导致红军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红巾军起义图片

红巾军起义的原因还要从元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开始说起。在元朝的后期蒙古族贵族对待他们眼中的汉人如同对待家畜。他们用尽了很多手段想把土地据为己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代替汉人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社会秩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汉人沦为他们的奴仆,官府要征收的赋税不断上涨,而且刑罚也更加严酷。有很多用来种粮食的肥田沃土都被迫拿了出来,一时间百姓们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和困苦。可以说蒙古贵族的不当统治是红巾军起义的原因之一。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贵族则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寻找民间美人。造成了当时土地被糟蹋,百姓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悲惨现象。最后身为汉人的百姓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继续忍受内蒙古贵族的折磨和不平等的制度,然后在最后痛苦的死去。要么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力反抗,至少这样还有奋斗和活下去的希望。这样说起来汉人百姓的痛苦也是红巾军起义的一个原因。

总之红巾军起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由于那一时期蒙古族统治造成的,正是因为那时出现了这样不堪入目的惨景,才有了民间的三教组成的红巾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