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汉高祖刘邦少子力能扛鼎

  中文名:刘长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

  谥号:厉王

  爵位:淮南王

  职业:诸侯王

  出生地:长安监狱

  特征:力能扛鼎

揭秘:为何说刘邦之子刘长不作死就不会死

刘长(前198-前174)西汉初诸侯王。即淮南厉王,刘邦少子。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

网络配图

淮南王降生他的母亲绝望自杀。刘长骄横跋扈藐视朝廷。汉高祖十一年乙巳岁(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杀死荆王刘贾,赶走楚王刘交,刘邦带病率军亲征,诛之,受箭伤而返,封三岁的刘长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郡,都城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次年四月甲辰廿五日(公历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驾崩,五月十七日,葬于长陵。二十日,太子刘盈即皇帝位,是为惠帝。开始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吕后掌权时期,而刘长为吕后抚养长大,故没有遭吕氏毒害,顺利长大,但也不好,学就与吕氏一样的性格。

汉高后八年辛酉岁(前180年),吕后崩,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与刘章响应于内,群起而诛杀诸吕,大臣们觉得刘弘根本就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不宜保留;开始筹划皇位的继承人,由谁来继承皇位,代替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呢?齐王刘襄虽说是高皇帝的嫡长孙,但外舅是恶人不能立;淮南王刘长年幼,母亲娘家人又很坏,不能立。权衡一番,最后认为“代王在现存高皇帝儿子中年龄最大,为人仁孝宽厚,娘家的人谨慎善良加上立长子本来就名正言顺,是最合适的人选”。

网络配图

刘恒成为汉文帝之后,刘长自持是皇帝的弟弟,骄横跋扈,藐视朝廷,文帝念及手足亲情,并没有怪罪他。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刘恒的容忍只能助长刘长的无法无天。中央政府安排在淮南国的官员,全部被他赶走,安排自己的人;大汉帝国的法律也被他废除,自己制定;衣食住行的规格,全部和皇帝一样。

刘长叛乱王位废除发配途中饿死。淮南王刘长出身低贱,不受高祖宠爱,他因此心生怨恨。文帝时,高祖的儿子大都已不在人世,只剩下文帝和刘长。刘长自恃与文帝最亲,经常骄纵犯法。刘长生得五大三粗,力能扛鼎。因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年没有为自己的生母赵姬辨白,刘长某日竟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将辟阳侯刺死。

网络配图

汉文帝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将他处死,只是多次下诏切责。刘长对文帝的教诲置之不理,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在公元前174年派他的儿子刘但等人阴谋勾结匈奴与闽越,公开发动叛乱,与朝廷对抗。事情败露后,刘长被召到长安受审。刘长犯叛国大罪,论法当斩,但文帝再次顾念手足之情,只将刘长的王位废除,发配到蜀地。刘长被削爵时,淮南王国也被取消,收归中央。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对付世上唯一的弟弟刘长?

公元前180年,西汉吕太后病重,吕氏一族多年在吕后的庇护下,已经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他们不仅打破了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制定的“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约定,还打算夺了这刘家的天下。不过乱臣贼子最终被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一起消灭了,吕后死后皇族大权旁落,无人掌管中宫,于是中央的这些朝臣们就聚在一起商量怎么找到下一位皇帝的人选。

吕后掌权时期扶持的均是汉惠帝刘盈的后代,可是朝臣们认为这几位皇帝都不是真正的皇族血脉,所以先废后杀少帝刘弘。虽然皇位是空出来了,但是暂时并没有定下来合适的人选。回顾西汉历史,吕后专权留给他们的心理阴影实在太过深刻,为了吸取这次教训,大臣们首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新皇的母亲一族必须是一个没有势力的家族。这只是第一个要素,其他的要素自然是和新皇的政治能力有关。他们商议良久,最终决定立代王刘恒为新帝,代王刘恒的母亲薄氏一族是已经没落了很多代的前魏国贵族,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势力,而且薄氏仁善平和,性格极好,从前在宫中就不与人树敌,她没有能力做出吕后专权这样的事情。再说代王刘恒也是贤明德善之辈,虽不出众,但是可贵。

就这样代王刘恒被中央迎入皇宫,成为西汉皇帝。刘恒是刘邦如今还在世的两位儿子中的其中一位,另一位则是刘长。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皇子,他的亲生母亲是赵王张敖的美人,被张敖送给刘邦后,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可是张敖受贯高刺杀高祖之事的牵连,张敖宫中之人都被抓走审讯,赵姬也不例外。赵姬的弟弟找到审食其,希望他向吕后求情,让吕后救自己妹妹一命,吕后不愿意,而审食其也没有再进行劝说。赵姬在生下刘长以后就自杀了。刘长知道自己身世之后,就对审食其怀恨在心,但是吕后在世和审食其交好,他不敢表现出来,现在吕后已死,审食其自然就受到了刘长的报复。

刘恒继位以来,刘长这个做弟弟的比起吕后时期更加的傲慢无礼,他敢于公然在朝臣面前称呼刘恒为“大哥”,而不按照礼制称呼“陛下”。不仅如此,每次坐马车的时候,他都要和刘恒坐在一辆马车里。古代皇族礼仪是很繁杂的,皇帝有皇帝的仪仗制度,藩王有藩王的,万万不可超越了规矩界线。刘长在刘恒面前放肆无礼,不把这些看在眼里,其实就是看不起这个做皇帝的哥哥,认为刘恒软弱无能。

刘恒本就是仁善的人,这刘长又是自己的亲弟弟,所以每当刘长犯了法,他都说服自己原谅了刘长,可是这却助长了刘长嚣张的气焰。

刘长恨极了审食其,吕后已死,他到审食其的府上求见,审食其一出来,刘长就拿出藏在衣袖里的大铁锤,一下子就把审食其给打死了。审食其是朝廷亲封的辟阳侯,刘长不分缘由就杀了他,自然是说不过去的。刘长也知道自己冲动不计后果,但是他并不是有勇无谋的人,杀了审食其以后,他主动到刘恒面前请罪,告知刘恒自己杀了审食其是有罪的,但是他却说自己是为了除掉审食其这个大恶人。刘长说审食其有几大罪状,其一就是当年不尽力劝服吕后救他母亲;其二就是审食其眼看着吕后加害无辜的戚夫人母子而不加以阻拦;其三则是吕后要夺走刘家的天下,审食其作为刘家的臣子无所作为。刘恒看在刘长为母报仇心切,以及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赦免了刘长的罪名。刘长杀了人,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回到封国后的他一切规章制度都比照着刘恒的来,甚至还要自己颁布制定一套法令,俨然是没有将刘恒放在眼里。

平时刘长就犯了许多罪,大臣们都让刘恒处置刘长,但是刘恒都说弟弟还小,不忍心责怪,最后刘长联合匈奴、闽越谋反,刘恒又受到大臣们的坚决请求,于是将刘长关押起来。刘长心高气傲,受不了这种待遇,不吃饭,最终将自己饿死。

刘长怎么死的?汉文帝如何害死了同父异母弟刘长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长死罪,废勿王”,也就是免其死罪,废掉其王爵。

不杀归不杀,但就这么放了,也不合适。文帝斟酌再三,下令将刘长从长安发配至蜀郡,并要求“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也就是让刘长坐车上路,沿途县令要做好接力,从本县送到下一站。

大臣袁盎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说刘长性格刚强,遭此摧折可能受不了,万一再遇到恶劣天气,得病死了,陛下会背上杀害手足的坏名声。文帝说“特苦之耳,今复之”,只是想让刘长受点苦头,还会让他回来的。文帝交待,刘长这一路上,燃料、菜蔬、炊具、碗筷、床褥等日常生活用具要一应俱全,还特别指示“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不但设施齐全,伙食要好,而且还有美女相伴。

文帝的安排“布告天下”后,辎车一路向西。结果到了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时,刘长死了。长安至雍县,约合现在一百七十公里,中间隔着不少县。若以每天二十公里算,差不多八九天时间。刘长的死亡原因,“乃不食死”。物资供应这么丰富,所谓的“不食死”,是绝食而死,还是没得吃饿死了?

答案是后者。原因是刘长坐的辎车车门上被贴了封条。辎车,即一种上有帷盖、前后遮蔽的车;封条,即粘贴在门户或器物上的字条,表示封闭、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开启和动用。车是封闭的,车门贴着象征皇命的封条,没有皇帝的命令,谁敢动?谁敢撕下封条?所以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肉日五斤,酒二斗”自然也就送不进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八九天困在车内,没得吃没得喝,能不死吗?

一边将优待刘长的事儿“布告天下”,一边又命人在辎车上做手脚,致使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文帝表里不一的这手做得确实有点黑,与其留给后世的仁君形象差得很远。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文帝,刘长非死不可。

刘长“有材力,力能扛鼎”,常常“自袖铁椎”,因为宿怨,审食其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死在了刘长的铁椎之下,杀了朝廷重臣,刘长还满口道理,好似在标榜自己为民除害。除此之外,文帝即位后,刘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入朝,甚横”,刘长如此嚣张蛮横,与文帝以仁义治天下相悖,你这么胡来让文帝脸往哪儿搁?不过,文帝觉得就剩这一个兄弟了,算了,不追究了。刘长的事迹还有很多,如“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这些文帝都忍了。

其实,文帝最担心的是刘长会造反,因为刘长自幼丧母,刘邦可怜他,“令吕后母之”。刘长是吕后抚养成人的,自然与吕后在同一阵线,或者心里感激吕后;而文帝恰恰是众臣拨乱反正后登基的,与吕后一党界限分明。吕后虽死,吕后抚养的刘长还在,这就让文帝心里不踏实。果然,刘长真的要造反,文帝也只能对这个仅存的弟弟下手了。

平心而论,刘长走到这一步,与文帝的纵容是分不开的。刘长有小错误时,“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刘长杀死审食其时,“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结果刘长越来越嚣张,竟“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难怪袁盎也认为“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说文帝对刘长放任不管,没有给他找个好师傅教导,才使刘长毁灭。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郑庄公。郑庄公对弟弟叔段欲擒故纵,坐等鱼儿上钩,最后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天理来收拾他。文帝此举,与郑庄公如出一辙。只是冤枉了那些无辜的县令,刘长辎车所过之县的县令全部被杀,云里雾里地给文帝当了替罪羊,这大概是文帝一生最大的污点。

六年后(前168年),传来一支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文帝听后,叹了口气说:“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文中所引均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听文帝此语口气,并没有否认刘长是他害死的。有些事情过去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刘秉光)

刘长怎么死的?汉文帝如何害死了同父异母弟刘长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长死罪,废勿王”,也就是免其死罪,废掉其王爵。

  不杀归不杀,但就这么放了,也不合适。文帝斟酌再三,下令将刘长从长安发配至蜀郡,并要求“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也就是让刘长坐车上路,沿途县令要做好接力,从本县送到下一站。

  大臣袁盎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说刘长性格刚强,遭此摧折可能受不了,万一再遇到恶劣天气,得病死了,陛下会背上杀害手足的坏名声。文帝说“特苦之耳,今复之”,只是想让刘长受点苦头,还会让他回来的。文帝交待,刘长这一路上,燃料、菜蔬、炊具、碗筷、床褥等日常生活用具要一应俱全,还特别指示“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不但设施齐全,伙食要好,而且还有美女相伴。

  文帝的安排“布告天下”后,辎车一路向西。结果到了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时,刘长死了。长安至雍县,约合现在一百七十公里,中间隔着不少县。若以每天二十公里算,差不多八九天时间。刘长的死亡原因,“乃不食死”。物资供应这么丰富,所谓的“不食死”,是绝食而死,还是没得吃饿死了?

  答案是后者。原因是刘长坐的辎车车门上被贴了封条。辎车,即一种上有帷盖、前后遮蔽的车;封条,即粘贴在门户或器物上的字条,表示封闭、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开启和动用。车是封闭的,车门贴着象征皇命的封条,没有皇帝的命令,谁敢动?谁敢撕下封条?所以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肉日五斤,酒二斗”自然也就送不进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八九天困在车内,没得吃没得喝,能不死吗?

  一边将优待刘长的事儿“布告天下”,一边又命人在辎车上做手脚,致使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文帝表里不一的这手做得确实有点黑,与其留给后世的仁君形象差得很远。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文帝,刘长非死不可。

  刘长“有材力,力能扛鼎”,常常“自袖铁椎”,因为宿怨,审食其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死在了刘长的铁椎之下,杀了朝廷重臣,刘长还满口道理,好似在标榜自己为民除害。除此之外,文帝即位后,刘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入朝,甚横”,刘长如此嚣张蛮横,与文帝以仁义治天下相悖,你这么胡来让文帝脸往哪儿搁?不过,文帝觉得就剩这一个兄弟了,算了,不追究了。刘长的事迹还有很多,如“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这些文帝都忍了。

  其实,文帝最担心的是刘长会造反,因为刘长自幼丧母,刘邦可怜他,“令吕后母之”。刘长是吕后抚养成人的,自然与吕后在同一阵线,或者心里感激吕后;而文帝恰恰是众臣拨乱反正后登基的,与吕后一党界限分明。吕后虽死,吕后抚养的刘长还在,这就让文帝心里不踏实。果然,刘长真的要造反,文帝也只能对这个仅存的弟弟下手了。

  平心而论,刘长走到这一步,与文帝的纵容是分不开的。刘长有小错误时,“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刘长杀死审食其时,“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结果刘长越来越嚣张,竟“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难怪袁盎也认为“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说文帝对刘长放任不管,没有给他找个好师傅教导,才使刘长毁灭。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郑庄公。郑庄公对弟弟叔段欲擒故纵,坐等鱼儿上钩,最后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天理来收拾他。文帝此举,与郑庄公如出一辙。只是冤枉了那些无辜的县令,刘长辎车所过之县的县令全部被杀,云里雾里地给文帝当了替罪羊,这大概是文帝一生最大的污点。

  六年后(前168年),传来一支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文帝听后,叹了口气说:“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文中所引均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听文帝此语口气,并没有否认刘长是他害死的。有些事情过去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刘秉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