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汉高祖刘邦之侄

  本名:刘濞

  国籍:西汉

  主要成就:开发东南

  职业:吴王

  相关事件:七国之乱

  结局:反叛兵败被杀死

  出生地: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

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濞真的可以算是明主吗

刘邦封任侄子刘濞担任吴国将领,以今天的地名来说,吴王刘濞的管辖范围是江苏扬州和苏州一带。刘濞善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吴国经济。刘濞到了吴国之后,他知道“路”对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便在吴国修建了很多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濞知道吴国一带有很多丰富的矿产资源,利用海水资源可以发展造盐产业。刘濞从天下募集了很多逃亡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刘濞利用发达的海运和河运,开通了邗沟的支流,深入了造船业、铸钱业、盐业的发展。短短四十年,吴国经济水平发展势头迅猛,为吴国积累了很多物质财富。除此之外,刘濞以铸钱、制盐产业带动了纺织业和漆器等行业跨业式发展。刘濞为了提高吴国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刘濞规减免了百姓农业税,吴国百姓更以饱满积极地生产状态投入到生产中。除此之外,士兵们加入军队时,给予相等的金钱。刘濞经常去军队之中,安慰那些有才能的将领和士兵,给他们丰厚的物质奖赏。其它郡县的逃犯来到吴国后,刘濞会收留他们,不会将逃犯交出去。在《前汉纪景孝第九》中有提到,吴王刘濞的功绩:“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刘濞凭借自己出色的治理能力,使吴国走上了民强之路,得到了吴国百姓的一致拥戴。

如今,扬州一带的百姓,一直将刘濞尊奉为财神。苏轼曾经也作过一首诗来赞美刘濞的功绩。

  吴王刘濞生平简介

刘濞出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封为沛候。刘濞在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刘邦率兵讨伐英布,一举击破英布军队。当时,吴地会稽人没有勇猛的首领,刘邦担心强悍的会稽人会挑衅西汉政权,便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国十分富饶,刘濞管辖境内有矿山和盐资源。刘濞在社会上招纳了很多带罪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刘濞还规定,吴国的百姓不用交纳赋税,提高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给吴国创造了更多的国家资产。

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刘濞进宫和太子刘启喝酒下棋。俩人为棋局相争时,刘贤十分轻佻狂傲,刘启拿起棋盘打死了刘贤。不久之后,刘濞对西汉朝廷产生了怨恨,逐渐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以生病为由,不去拜见汉文帝,刘濞这一做法让汉文帝渐生怀疑。随后,吴国使者来拜见汉文帝,才为吴王解围脱困。刘濞认为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暂且搁置了造反计划。

汉文帝时期奉行的无为而治,使很多藩国势力越发壮大。渐渐地,汉文帝感到了藩国的威胁,便开始削弱藩国势力。汉景帝时期,刘启听从晁错策略,削夺了藩国领土。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楚国赵国等七国军队,以诛杀晁错为由,开始对抗西汉朝廷。随后,汉景帝派遣周亚夫前去讨伐,刘濞兵败被杀,吴国封地也被中央收回。

刘濞的名字怎么读

刘濞的拼音是liubi,刘读二声,濞读四声。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为西汉王室的宗族。刘濞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刘仲被封为代王时,刘濞被封为沛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濞因讨伐西汉反臣英布有功,被刘邦授予吴王,管辖当今江苏一带。刘濞掌管三郡五十城,在当时而言,相当于统治了东南一带半壁江山。到了正式册封之时,汉高祖就有些后悔了,疑心颇重的刘邦认为刘濞有谋反的面相,担心他以后率兵起义。但是,此时诏书已经下好了,君王贵为天子,说出去的话根本不可以收回。刘邦在册封大会上,当着群臣的面来警示刘濞,让他不敢有造反起义之心。

刘濞是一位有谋略的人,到了吴国之后,刘濞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发展吴国的经济。在刘濞的决策之下,吴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吴国财力状况已是富可敌国。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刘濞依然坚持本分,臣服于西汉朝廷,中央和藩国相处的十分友好。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年间,他们逐渐意识到藩国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危害性,便采取削藩制度。刘濞和汉文帝、汉景帝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刘濞联合赵国,楚国等七国发动对西汉政权的挑战,这次起义被称为“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军队被西汉大将周亚夫所打败,在这次战争中,刘濞兵败自杀。

刘濞虽然被扣上了“反贼”的帽子,但是他对吴国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西汉财政支出,多亏吴国的铸钱、煮盐及冶铁这三大重要产业的支撑,才得以开启文景之治。

揭秘:汉吴王刘濞一位非常出色的诸侯王

刘濞出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封为沛候。刘濞在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刘邦率兵讨伐英布,一举击破英布军队。当时,吴地会稽人没有勇猛的首领,刘邦担心强悍的会稽人会挑衅西汉政权,便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吴国十分富饶,刘濞管辖境内有矿山和盐资源。刘濞在社会上招纳了很多带罪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刘濞还规定,吴国的百姓不用交纳赋税,提高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给吴国创造了更多的国家资产。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刘濞进宫和太子刘启喝酒下棋。俩人为棋局相争时,刘贤十分轻佻狂傲,刘启拿起棋盘打死了刘贤。不久之后,刘濞对西汉朝廷产生了怨恨,逐渐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以生病为由,不去拜见汉文帝,刘濞这一做法让汉文帝渐生怀疑。随后,吴国使者来拜见汉文帝,才为吴王解围脱困。刘濞认为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暂且搁置了造反计划。

汉文帝时期奉行的无为而治,使很多藩国势力越发壮大。渐渐地,汉文帝感到了藩国的威胁,便开始削弱藩国势力。汉景帝时期,刘启听从晁错策略,削夺了藩国领土。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楚国赵国等七国军队,以诛杀晁错为由,开始对抗西汉朝廷。随后,汉景帝派遣周亚夫前去讨伐,刘濞兵败被杀,吴国封地也被中央收回。刘邦封任侄子刘濞担任吴国将领,以今天的地名来说,吴王刘濞的管辖范围是江苏扬州和苏州一带。刘濞善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吴国经济。刘濞到了吴国之后,他知道“路”对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便在吴国修建了很多路。

刘濞知道吴国一带有很多丰富的矿产资源,利用海水资源可以发展造盐产业。刘濞从天下募集了很多逃亡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刘濞利用发达的海运和河运,开通了邗沟的支流,深入了造船业、铸钱业、盐业的发展。短短四十年,吴国经济水平发展势头迅猛,为吴国积累了很多物质财富。除此之外,刘濞以铸钱、制盐产业带动了纺织业和漆器等行业跨业式发展。刘濞为了提高吴国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刘濞规减免了百姓农业税,吴国百姓更以饱满积极地生产状态投入到生产中。除此之外,士兵们加入军队时,给予相等的金钱。刘濞经常去军队之中,安慰那些有才能的将领和士兵,给他们丰厚的物质奖赏。其它郡县的逃犯来到吴国后,刘濞会收留他们,不会将逃犯交出去。在《前汉纪景孝第九》中有提到,吴王刘濞的功绩:“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刘濞凭借自己出色的治理能力,使吴国走上了民强之路,得到了吴国百姓的一致拥戴。如今,扬州一带的百姓,一直将刘濞尊奉为财神。苏轼曾经也作过一首诗来赞美刘濞的功绩。

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劝告刘启削弱各诸侯藩国的势力来稳固西汉中央集权。汉景帝这一举措引起了各藩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十分怨恨晁错。汉景帝决定削弱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吴王刘濞大为震怒,率先发动士兵起义。胶东王和济南王、楚王等决定联合向西进军。吴王刘濞知道各诸侯都不满朝廷的做法,于是召集全部士兵后,刘濞说,自己虽然已经62岁了,但是还要亲自率兵征战。最小的儿子年龄十四岁,他也要出战,吴国上下,年龄是14岁到62岁的男子,都要出征。随后,吴王派遣使者给各诸侯王送去一封信,大抵内容为:汉景帝朝中有奸臣晁错,因他的建议才使各诸侯国的权力被削弱。为了肃清朝中奸臣势力,确保稳固汉朝统治根基和宗室权力,希望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已故长沙王的儿子,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入汉朝讨伐奸臣。在信中,刘濞以吴国实力向大家证明,参与作战的诸侯国只用派遣兵力,其余的开销,吴国可以承担。刘濞在信中还说到了行军作战的路线,他让东越王、楚王和淮南王一起向西进攻,让赵王联合匈奴军队一起攻入长安,纠正天子的错误。刘濞为了让各诸侯王响应,以重金来吸引天下有志之士。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吴王书信一出,得到了七国诸侯的响应。随后,在刘濞的指挥下,发动了“七国之乱”。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刘邦封任刘仲为代王时,封刘濞为沛候。刘濞二十一岁的时候,因和刘邦率军讨伐英布有功,刘邦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刘濞骁勇善战,是位极其有野心的领导者。他到吴国之后大力发展吴国经济,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吴国经济基础坚固后,刘濞开始为谋反做准备。后来,刘濞联合赵国和楚国等七个国家,以讨伐汉朝官员晁错为由,派遣军队攻打西汉。汉景帝刘启派遣朝中大将周亚夫前去迎战,经过激战,周亚夫打败了刘濞军队,在这次“七国之乱”中,刘濞兵败被杀。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公元前171年,卒于公元前130年。后来,刘德被汉景帝封为河间王,管辖当今河北省一带。刘德酷爱儒学和文学,毕生为研究古代文化书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西汉赫赫有名的藏书家。刘德担任河间王之后,来到河北省献县,他致力于收集文化古籍,并进行整理工作,一直从未参加诸王争夺皇位之战,只是安心地做学问。经由刘德收集和整理的《毛诗》和《左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后来,刘德遭到汉武帝的猜忌,郁郁而终去世。河间王刘德去世后,汉武帝感念他卓越的贡献,追封谥号为“献王”,当地的百姓将刘德亲切地称呼为“献书王。”


面相也能出卖内心 刘濞造反早在刘邦的意料之中!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对于未来发生的事情会特别的关心,人们总会根据种种线索来预知未来的事情,所以就有了预言这一说法。中国古代预言辈出,东汉时期的图谶之说、盛唐时期李淳风勾画《推背图》、元明时期刘伯温创作《烧饼歌》等等。纵然这么多预言家,但都不是最厉害的,这第一预言家的名号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

刘邦为什么这么厉害,他的预言是什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那是公元前169年的盛夏天,淮南地区的有个叫英布的王爷发动叛乱。刘皇帝御驾亲征,荡平了淮南王的大军。就在刘邦回朝的时候发现受伤了。皇后当然十分担心刘邦的病情,于是找来名医来为刘邦医治。刘邦是何等聪明的人啊,在察言观色间就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刘邦叹息自己也争不过天命啊,医生也十分胆怯,只好接受五十诊金匆忙离去。

刘邦此时十分的郁闷,自己时日无多,大汉江山才刚刚兴起。吕皇后来到刘邦身边询问大汉怎么巩固的事情,刘邦让在这段时间分封诸王,挑选大臣。在启用谁当萧何的下一任的时候,刘邦想了好久。终于刘邦对吕雉说道:“丞相之位十分重要,萧何之后,曹参可以当此重任。曹参之后,王陵可以,但是必须让陈平辅佐,这两人,一个憨厚,一个计谋,正好可以制约互助。如若不然,必将是大汉灾难。还有周勃,日后大汉江山是否安定全看他了。这个人可以做太尉啊”吕后又问道日后怎么办。刘邦只是叹了叹气:“日后的事情就不是你所能知道了。”

刘邦死后,事情就像刘邦所预言的一样慢慢发生了。周勃果然成为大汉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吕雉在公元前180年去世,大汉朝政被诸吕把持着,祸乱朝纲。当时太尉正是周勃,周勃为了大汉基业想联合一部分忠臣,这时候陈平出现两个人不谋而合一起讨伐诸吕。不久后,四皇子刘恒顺利即位,这就是两人一起拥护的汉文帝。知道这一则预言的人有很多。下面小编再说一个鲜为人知的预言。

当刘邦荡平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又十分担心这一地区的治理。淮南地区距离京都很远,而刘邦的皇子们又都年少不能当此大任,这时候刘邦突然重用了刘濞来镇守。刘濞何许人也?他是刘邦侄子,代王刘仲的儿子。

于是刘邦册封刘濞为吴王,就在册封的那天,刘邦却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刘邦观察刘濞的面相,看出他有日后必然会成为大汉的祸端,一定会造反。此时的刘邦心里是十分后悔,但是话已经说出口了不能反悔啊。刘邦只好拍着刘濞的后背说了一番话:“东南地区在五十年后会有叛乱啊,难道是你么?我们是一家啊,你可千万不要做这件事啊。”刘濞当场表示不敢叛乱。就在刘邦死后,刘濞到处开采矿物,大把大把的铸造金银,背靠大海,利用大海的资源,大量生产盐,又不向朝廷纳税,所以吴国地区一片富饶。

在汉文帝年间,刘贤在京城意外身亡。这件事让刘濞十分不爽,他开始暗地里召集士兵企图谋反。

不久后,刘启当上皇帝,即汉景帝。汉景帝开始了削藩,这恰恰是一件导火索,刘濞联合六个诸侯王开始了造反,并且打起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刘启只好迎战,周亚夫(周勃之子)作为大将军身先士卒,经过了三个月的征讨,终于平息战乱。挑起战乱的头领被处死。

大家看,刘邦册封刘濞的时间和刘濞带头造反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95年与公元前154年,这与刘邦预测的时间相差无几!!!

这一切竟然是刘邦早就料到的啊。

七国之乱之首吴王刘濞谋反是被“逼上梁山”的?

  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刘邦侄,封吴王。他在封国内扩张势力,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刘濞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儿,剽悍勇猛,在平定汉初异性王谋反的作战中,屡立军功,受到高祖的赏识。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王。当年的吴国,辖地辽阔,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都城设在广陵(今扬州)。吴王权倾东南,威势显赫,刘邦当然有点儿不放心,但年轻的刘濞信誓旦旦向叔父刘邦表忠心,说为了刘氏的一统天下,自己一定竭尽全力,请你老人家放心。文帝时期刘濞就与刘恒产生了隔阂,景帝时期便谋反了。

  刘濞是“七国之乱”谋反的领头人了,为什么刘濞突然谋反呢?纵观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刘濞的造反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刘濞的儿子被刘启失手打死。景帝是太子的时候,吴王的儿子(吴国的太子)晋京,两人饮酒下棋,产生口角,未来的景帝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史记·吴王濞列传》的说法是,吴国的太子脾气不好(“轻悍,又素骄”)。儿子的尸体被运回吴国,父亲吴王很生气,认为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又把尸体送回都城安葬。从此吴王称病,不再晋京上朝。当时的天子文帝,采取了和解的方式,赐予吴王坐几和手杖,允许他因为年老而免于上朝。

  王子至高无罪被杀,朝廷应妥为善后,安抚人心。只是朝廷的举措仅仅是“遣其丧归葬”。刘濞的“愠”是自然的,只是他在行动方面有所克制,只是将遗体送回长安安葬,且长期称病不朝。“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源于朝廷,但朝廷系铃者始终未去解铃。刘濞与朝廷矛盾的激化在景帝时代,吴王谋反不光是因为他的儿子被景帝杀掉,还有其他的的因素。比如吴国铸钱、煮盐、招揽各地难民,有另立中央之嫌(“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

  吴国政通人和藏富于民。《史记·吴王濞列传》对吴国描述: “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从这个描述来看,吴国是政通人和藏富于民的。刘濞在治吴国40余年,应当说,是日后长江三角洲走向繁荣的基础。吴国的疆域有“王三郡五十三城”,三郡,即指汉初的东阳郡、吴郡与鄣郡。《汉书·地理志》所列75郡无此三郡名称,出现会稽郡、豫章郡、丹阳郡,系因西汉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行政区域的缘故。西汉时代广陵城处于三郡中心地带,被定为吴国之都,王府所在。刘濞一方面是为朝廷守边,安定地方,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经济。《前汉书·地理志》云:“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刘濞等人使当日地广人稀的长江三角洲逐渐人烟稠密;《史记》说当日的吴国“国用富饶”,即财源充沛;“能使其众”,即获得百姓爱戴。至于广陵,逐渐形成为繁荣富庶的大城,与江淮地带继续开凿运河,便利交通,吸引四方商贾云集有关,这些都说明刘濞是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之能手。

  但是,在中央集权制下,如果封国政通人和,就会有“收买民心”之嫌,进而有“另立中央”之嫌,这几乎成了地方自治的原罪。如果民不聊生,涉嫌渎职;如果是民心所向,又涉嫌谋反,吴国没有逃脱这种两难境遇,不愿坐以待毙,最终被逼谋反。晁错《削藩策》刘濞被逼上了梁山。文帝的时候, 晁错屡次上书削蕃,但是文帝一直都没有行动。到了景帝的时候,晁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晁错就又上书给景帝阐述他的削蕃的政策。景帝一听,这个主意好啊。地方诸候国的势力小了,中央就不用再天天担心这些诸候国反叛了。所以说,景帝就开始找一些理由开始削减诸候王国地封地。先是把楚国的东海郡给削了,然后又找借口把赵国的常山郡给划走了,而胶西王也被削减了六个县去。这种做法一时弄得各路诸候人心愰愰。当然,吴王刘濞更是担心自己的封地被中央夺走。本来刘濞就与中央有隔阂,发生削蕃这种情况,刘濞担心朝廷有朝一日会对自己下毒手。所以吴王刘濞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起兵反叛。

刘濞治理国家的方略确实有一套,可以说当时的吴国是国富民安。但是说到搞政治这一方面,未必就是他的强项。但是即使再弱智的人也不自己单干,所以刘濞定联合胶西王一起反叛。然后又找了其他的一些诸候国即楚、赵、胶东、菑川、济南五国联合起来进行反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了。只是,刘濞的运气实在太差, 汉景帝派条侯(封号)周亚夫为总指挥。刘濞遇到的对手是久经沙场、惯于征战的老将周亚夫。在强手面前,刘濞屡战屡败, 吴楚七国之乱从正月份开始打,到三月份就见输赢了。由于刘濞刚愎自用,战略上犯下冒进的错误,最后兵败如山倒,被杀身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