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李昪
别称:李正伦,彭奴,徐知诰
字号:正伦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徐州
主要成就:建立南唐
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昪是谁生平简介 南唐前主李昪和南唐后主李煜什么关系
一提到南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南唐的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里这样写到: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梦、愁,似乎是南唐的君王们感受最深的两个词,梦的虚无缥缈犹如这飘摇的江山,内忧外患的朝廷正是这愁的来源。南唐,一个充满诗意的王朝,在经历了几代君王的更迭后,在风雨中更显动荡,但我们依旧记得她的美好,因为李昪建立起南唐,才使得我们见识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朝代所散发出的魅力。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南唐是继六朝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此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不只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地,精英辈出,人文荟萃,直至近代,其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与日俱增。作为南唐的创建者李昪,对这一形势的变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就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来说,似乎却不怎么中肯。认为李昪不像个创业立国的君主,同古代的可不作比较;就与同时代的在出身、经历、发迹方面都差不多的柴荣、赵匡胤也相差甚远。然而,事实的真相果真是如此吗?
当年,柴荣以养子身份继位,当上大周皇帝之后,便日夜思念“致治”与“混一”天下,显德二年(955 年)命近臣皆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与《开边策》各一篇,集思广益,以制定统一天下之方略(《资治通鉴》卷二九二)。赵匡胤“欺人寡妇孤儿”,黄袍加身,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还是“睡不能着”,因为“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李昪与这二位比起来,要差很多,既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就算是做了南唐的开山鼻祖,终究是少了几分气概,至此,官方给出的评价都不高,唯独在野史中,才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李昪小名彭奴,自幼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流浪,父亲李荣则在战乱中不知所踪。乾宁二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后梁开平三年,徐知诰被任命去治理升州,因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贞明四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徐知诰在扬州,一反徐知训之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十分俭仆,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家遂渐富强,人心归附。
南吴顺义七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徐知诰虽然身处高位,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习惯,穿的鞋是草编的,洗脸用具也是铁制品,没有什么金盆银盆。暑热天气时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帐里面,左右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些老而丑的宫人,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至于绫罗绸缎极少见到。且极其勤于政事,设宴奏乐享乐之类的事也很少做,可以说,徐知诰上台后,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虽然曾身为久经沙场的大将,李昪厌烦战争,向往和平。在群臣上表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疆土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并说:“我从小漂泊,身经百战,深知战乱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我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璟继位。
李昪被称为南唐前主,而李煜又被称为南唐后主,这两个人同时南唐的主人,那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李昪就是李煜的爷爷,李昪作为南唐先主,李昪开创了南唐基业,是一位仁厚的皇帝,身上的文学基因也极其浓厚。可惜他的子孙仅遗传了他的仁厚和优良的文学基因,却没能发扬他的睿智和雄才大略。
李昪被掳后转手三次 最后终于熬成了皇帝
南唐,是在吴国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江南政权。这个政权,傲视五代,纵横十国,攻灭闽国,一度灭楚,熬掉了北方的后晋、后汉、后周三代,到北宋初年依然顽强地存活着。这一切,无不归功于开国皇帝李昪打下的坚实基础。
说起李昪,不能不提到他的传奇经历。李昪原姓潘,小字彭奴,是徐州人(一说浙江湖州吉安人),其父曾为吉安的一名低级官吏,在烽火天天的战乱中,彭奴沦落为孤儿。后来吴国大将李神福攻打杭州,路经湖州时掳获了一些人口,彭奴也在其中。见彭奴清秀乖巧,李神福便将其带回家中,收作家奴,彭奴改姓李。
李神通是吴国创始人杨行密的爱将,杨行密经常到他家中,一次无意中见到彭奴,喜欢得不得了,便夺人所爱,收彭奴为养子,改姓杨。然而,彭奴太优秀了,杨行密的几个儿子不能容他,便一个劲地排挤他,杨行密没办法,又不好意思找李神福退货,便找到了心腹徐温,彭奴又转手认了徐温为父,改姓徐。
徐温有六个亲子,依次为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彭奴加入徐家后,便随着“知”字辈,取名徐知诰。徐温是吴国有名的权臣,杨行密在世时,他信誓旦旦,杨行密一死,他就不怎么安分了,没过几年便伙同另一权臣张颢杀死杨行密的继承人杨渥,另立杨渥之弟杨隆演为国君。
杨隆演在位前期,徐温与张颢为了争权夺利打得火热,最终徐温除掉张颢,成为吴国实际主宰者。掌握军政大权后,徐温划出六个州建立齐国,封齐国公,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同时,徐温提拔长子徐知训为执政,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控制杨隆演,自己则迁至金陵,遥控吴国朝政。
作为养子,徐知诰也因德才兼备,被提拔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使,手中握有重兵。吴天祐十五年(918年)六月,徐知训因在朝中为非作歹,被副都统朱瑾杀掉。闻讯后,徐知诰带兵从润州杀入广陵,接管了朝政。此后,徐知诰与养父徐温一个在广陵主持政务,一个在金陵营建新都,为篡位做准备。
徐知诰认为,吴国自杨行密创建以来,根深蒂固,贸然改朝换代,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众矢之的。为此,徐知诰一反徐知训的作为,恭恭敬敬地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非常谦卑对待士大夫,他本人也非常注意言行举止,为政宽仁,生活俭仆,任用贤能,改革税制,吴国的国势渐强,人心归附徐氏。
杨隆演死后,徐温父子又立杨行密的第四子杨溥为吴王。在徐温、徐知诰的再三劝进下,杨溥称帝,这无疑是徐氏取代杨氏的一个阴招。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封王,地位才能进一步提升;也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逼迫其禅让,通过和平手段堂而皇之地谋朝篡位,历代奸雄皆如此。
徐温没等到杨溥禅让就死了,徐温次子徐知询前来争权,被徐知诰控制起来,自此吴国大权落在了徐知诰手中。天祚元年(935年),徐知诰封齐王,离皇位仅一步之遥。然而,杨溥却丝毫没有禅让的意思,徐知诰等了三年,终于等不及了。天祚三年(937年)十月,杨溥被逼禅位,徐知诰称帝,改元升天。
这一年,徐知诰五十岁,头发胡子都白了。由潘姓改杨姓,由杨姓该李姓,由李姓改徐姓,徐知诰早年被三次转手,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钻营,从一个孤儿,一个家奴,最终熬成了皇帝,而且是开国皇帝。这份传奇,在历代帝王中是罕见的。徐知诰称帝后,国号初为齐,随即改唐,史称南唐。
身份变了,徐知诰的姓名随之改变,因当时有“东海鲤鱼飞上天”的谶语,天下百姓思唐,希望李唐复兴,徐知诰决定冒姓李氏以应谶,故恢复李神福时的李姓,更名李昪。为了迷惑世人,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后人,在当时的形势下,李昪以李姓假托自己是唐宗室后裔,无疑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吃水不忘掘井人。虽然冒姓李,但李昪没有忘记抚育和提携自己的养父徐温,没有徐温,就没有当年的徐知诰,也就没有今日的李昪。称帝后,李昪追谥徐温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改名李昪后,又改徐温庙号为义祖。不仅如此,李昪还徐氏子孙非常优待,男子皆封王公,女子封郡县主,徐氏也风光了一把。
称帝后的李昪,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勤勉爱民的作风,对内与民休息,兴利除弊,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对外和平共处,弭兵休战。短短数年,南唐国力大增,成为江南经济和文化最先进政权,徐知诰堪称十国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因日夜操劳,李昪患病,为求长生而用方士丹药中毒,性情也变得暴躁易怒。
升天七年(943年),李昪病逝,在位七年,享年五十六岁,庙号烈祖。李昪死后,儿子李璟、李煜相继为帝,最终把偌大基业败光。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灭南唐,南唐国祚延续了三十九年。若不是李璟昏庸无能、李煜风花雪月,南唐或许还能更长久一些,创造的奇迹也更多一些。
揭秘:南唐前主李昪和南唐后主李煜是什么关系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南唐是继六朝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此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不只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地,精英辈出,人文荟萃,直至近代,其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与日俱增。作为南唐的创建者李昪,对这一形势的变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就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来说,似乎却不怎么中肯。认为李昪不像个创业立国的君主,同古代的可不作比较;就与同时代的在出身、经历、发迹方面都差不多的柴荣、赵匡胤也相差甚远。然而,事实的真相果真是如此吗?
当年,柴荣以养子身份继位,当上大周皇帝之后,便日夜思念“致治”与“混一”天下,显德二年(955 年)命近臣皆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与《开边策》各一篇,集思广益,以制定统一天下之方略(《资治通鉴》卷二九二)。赵匡胤“欺人寡妇孤儿”,黄袍加身,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还是“睡不能着”,因为“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李昪与这二位比起来,要差很多,既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就算是做了南唐的开山鼻祖,终究是少了几分气概,至此,官方给出的评价都不高,唯独在野史中,才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李昪小名彭奴,自幼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流浪,父亲李荣则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乾宁二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后梁开平三年,徐知诰被任命去治理升州,因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贞明四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徐知诰在扬州,一反徐知训之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十分俭仆,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家遂渐富强,人心归附。
南吴顺义七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徐知诰虽然身处高位,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习惯,穿的鞋是草编的,洗脸用具也是铁制品,没有什么金盆银盆。暑热天气时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帐里面,左右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些老而丑的宫人,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至于绫罗绸缎极少见到。且极其勤于政事,设宴奏乐享乐之类的事也很少做,可以说,徐知诰上台后,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
虽然曾身为久经沙场的大将,李昪厌烦战争,向往和平。在群臣上表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疆土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并说:“我从小漂泊,身经百战,深知战乱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我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璟继位。
李昪被称为南唐前主,而李煜又被称为南唐后主,这两个人同时南唐的主人,那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李昪就是李煜的爷爷,李昪作为南唐先主,李昪开创了南唐基业,是一位仁厚的皇帝,身上的文学基因也极其浓厚。可惜他的子孙仅遗传了他的仁厚和优良的文学基因,却没能发扬他的睿智和雄才大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