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李义府
别 称:李猫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瀛州饶阳
出生时间:614年
去世时间:666年
主要作品:《李义府集》
主要成就:主张立武则天为皇后
官职:中书令(右相)
爵 位:广平县男→广平县侯→河间郡公
唐朝宰相李义府生平简介 李义府的经历是怎样的
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
李义府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书令,进爵河间郡公。他出身微贱,虽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因请术士望气,被长流巂州。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义府因不在被赦之列,忧愤而死。时年53岁。武则天即位后,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间被收回。
早年经历
李义府早年因祖父担任射洪县丞,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贞观八年(634年),李义府因善写文章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典仪,后又得到刘洎、马周的举荐,改任监察御史,并随侍晋王李治。
累职拜相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李义府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他进献《承华箴》,提到“佞谀有类,邪巧多方。
《百家讲坛》李义府虚拟画像其萌不绝,其害必彰”,虽是极力逢迎太子,却被认为是耿直坦荡之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李义府改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义府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
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得罪宰相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他便已秘密获知,并与中书舍人王德俭商量对策。王德俭道:“皇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但又害怕宰相不同意,所以尚未正式提出。你若能推助此事,定可转祸为福。”李义府遂代替王德俭值夜,趁机叩门上表,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唐高宗大喜,召见李义府,并收回贬官敕书,将他留居原职。
同年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李义府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相互援引,狼狈为奸,贬杀忠臣,使得武则天最终得以窃取权柄。
多行不法
显庆元年(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6] 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李义府听闻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大理寺卿段宝玄据实上奏,唐高宗便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理。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唐高宗虽知实情,但却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
后来,侍御史王义方弹劾李义府道:“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理应治罪。”李义府出班辩斥,经王义方三次叱责,这才怏怏退下。唐高宗大怒,认为王义方诋毁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9] 退朝后,李义府得意地问道:“王御史妄加弹劾,惭不惭愧?”王义方正色道:“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仅七天便诛杀少正卯。我王义方就任御史已经十六日,却不能诛杀奸邪,确实有愧。”不久,李义府兼任太子左庶子。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太子宾客、河间郡公,并为他修建宅第。当时,李义府宠冠朝廷,家中子弟都被封为清要官职。他生性贪婪,与妻子、子婿大肆卖官鬻爵,又多引腹心、广结朋党,权势熏天。
此前,杜正伦担任中书侍郎,而李义府则为门下典仪,后二人一同担任中书令。杜正伦自恃前辈,对李义府非常轻视。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谋除李义府,结果事情泄露,被李义府告知皇帝。二人在唐高宗面前争论,各执一词。唐高宗以“大臣不和”为由,贬李义府为普州刺史、杜正伦为横州刺史,并将李友益流放峰州。
显庆四年(659年),李义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此前,李义府自称出身赵郡李氏,被给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谱。他贬官普州时,李崇德却将他除名,因此怀恨在心。李义府回朝后,命人罗织罪名,将李崇德下狱。李崇德最终在狱中自杀。
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他奏请皇帝,将祖父改葬到永康陵侧,并征调七县民丁,昼夜不停的运土修坟。满朝王公争相馈赠奠仪,送葬队伍绵延七十里,极尽奢华。同年十一月,唐高宗封皇八子李旭轮(即李旦)为殷王,命李义府兼任殷王府长史。
流放巂州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升任右相,仍旧主持铨选。他在皇帝面前谄言自媚,出外则肆意乱法,百官尽皆畏惧,无人敢言其过。唐高宗对此略有所知,告诫他道:“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为你掩饰,你该对他们多加管教。”李义府勃然变色,问道:“是谁告诉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李义府也不谢罪,扭头便走。唐高宗虽未追究,但也深为不满。
不久,李义府请术士杜元纪望气。杜元纪道:“您的宅第有冤狱造成的怨气,如果积蓄二千万钱,可以将怨气压制。”李义府深信不疑,更加急切的搜刮钱财,还趁哭吊亡母之时,与杜元纪微服出城。时人都认为李义府在窥测灾异,图谋不轨。这时,李义府又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授给他司津监的官职,结果被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
四月,唐高宗将李义府下狱,命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联合御史台、详刑寺(即大理寺)一同审讯,并由司空李勣进行监督。不久,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朝野对此无不称庆,有人甚至写了篇《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交通要道上。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但却不许长期流放的罪囚返回。李义府忧愤不已,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至此,担心他《大明宫词》中的李义府再度起复的朝士方才安心。上元元年(674年),李义府的妻子、儿女遇赦,得以返回洛阳。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念及李义府此前的辅助之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后赐实封三百户。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又将李义府的实封收回。
唐朝宰相李义府那么有心机为何还是死了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
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王府当差。之后,李义府的运气非常好,晋王升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他也跟着加官进爵。再后来,他帮助武媚娘当上了皇后,他那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宰相了。
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他心胸狭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有人还给他取了绰号叫龙猫,意思就是看他外表温顺但暗藏杀机。
李义府又喜好美色,有一次他对牢中的一个女子起了色心,命毕正义将女子释放,然后让这位女子做了他的妾侍。又怕事情败落逼迫毕正义自杀,来确保自己的安危。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李义府怎么死的
唐朝宰相李义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帮助武则天当上了皇上,又帮李治除去了长孙无忌的身边的势力,如此充满心机的人究竟是如何死掉的呢?
在李治最稳皇位后,李义府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益处了,加上他与武则天的关系,李治逐渐意识到李义府的存在可能会失去他的皇位。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竟然还反问李治是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李治当然也很生气,如此高傲、目中无人的臣子是时候要教训他一下了。
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貌合神离,这对夫妻手下的支持者也已经分成两路,李义府平日里又与武则天交往非常密切,因此李治早就想收拾李义府了,想通过李义府给武则天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李义府察觉到李治对他明显很不满了,接着他又做出了一件很雷人的事情。他叫一位术士到他的府上望气,看看如何再得到李治的重视,术士告诉他只要他在某间屋子里积财二千万就可以了。李义府听了他的话想办法如何去凑钱,他把心思动到了长孙无忌儿子的身上。
李治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李义府被免去了官职。还被流放到州。之后,武则天并没有把他给重新召回来,最终在府中病亡了。
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
有很多史料中记载武则天与李义府的关系不同一般,武则天能当上皇后也是在李义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才成了后宫的主人。那么,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是武则天的那边人吗?
有史料记载,李义府得罪宰相了长孙无忌后被贬为司马,在与王德俭商量对策中得知皇帝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但是又害怕宰相不答应。于是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夜班的时候向皇帝请求废黜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皇帝听了后非常开心便把让他恢复了原职。
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义府只是不想失去自己的地位,并没有看出他是真心想要帮武媚娘。之后,有记载说,李义府仗着有武则天的支持卖官鬻爵,选举不公,皇帝也只是对他提出了劝告,但他却非常生气并想要揪出是谁出卖了他。
看到这里,人们就会想皇帝好言相劝,作为臣子凭什么给皇帝这种脸色?这让人联想到他的背后一定有武则天的支持。后来,李义府被人高发他窥视天象,又卖官给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延,这两个罪名让他降了职,又被流放到巂州。在这件事上,李义府有困难的时候,武则天并没有出手相救,李义府宁愿求助算命先生也没有找武则天帮忙,可见他们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深厚。李义府是帮助过武则天,但他主要帮助的还是皇帝唐高宗,李义府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便跟随他,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所以,说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是不准确的。
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关系
看电视剧《武则天》,观众对剧中两个人物非常痛恨,这两人就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陷害良辰,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忠诚事实却阴险狡诈。但这也只是电视剧的剧情,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读史书,看人物,不能只看到人物不好的一面,而不看他好的一面,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而需要观察他的一世。对于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评价,只能信一半并不能信全部,纵观他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的“奸诈”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方面是他们在高宗时期非常忠诚,但当太宗当了皇帝之后便变得如此奸诈。史料记载,李许二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唐高祖和唐太宗,是著名的学士。但是为何对高宗如此忠诚,在太宗当政时期却狼狈为奸,只手遮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宗惜才,善于用人,所以这二人都尽心尽力,不敢越雷池半步;相比太宗,高宗就显得愚昧懦弱,才智不足以驾驭君臣,智惠又不足以辩别忠奸,因此两人后半生用自己的权利胡作非为。
另外一个方面是从他们打击的对象来进行辩论。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许打击的是长孙无忌、诸遂良等门阀地主,而他们所拥戴的是寒族地主,门阀地主独揽政权,而寒族地主却疾苦交加。李许两个都出生于寒族,因此他们打击贵族拥护寒族。
我们看到他们奸诈背后的背景和原因之后,就不会盲目地去批判他们了。
李义府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李义府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王府当差。之后,李义府的运气非常好,晋王升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他也跟着加官进爵。再后来,他帮助武媚娘当上了皇后,他那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与宰相了。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他心胸狭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有人还给他取了绰号叫龙猫,意思就是看他外表温顺但暗藏杀机。
李义府又喜好美色,有一次他对牢中的一个女子起了色心,命毕正义将女子释放,然后让这位女子做了他的妾侍。又怕事情败落逼迫毕正义自杀,来确保自己的安危。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李义府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族中,并没有什么威望。李义府自小聪慧,擅长于写文章,所写的文章当时也被许多人认同,他后来被唐高宗器重也是凭借了他写文章的才华。贞观八年,李义府写文章的才能被巡查大使所赏识,便把他推荐坐门下省典仪,再后来得到他人的举荐,有幸在园林里见到了皇上。唐高宗听人说他写文做诗的才华了得,便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做一首诗。李义府看到鸟便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随即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高宗听后眉开眼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立即封他为监察御史,并让他一直跟随在晋王的身边。那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会让唐高宗如此高兴又马上给他一个官衔呢?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这些鸟白天在阳光中映着朝霞,夜晚又伴随这琴声啼叫,园林里有这么多树木,却不知道哪个枝条能托付终身。仅仅只是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他自己此刻的心情,他如此远大的志向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于是,在唐高宗听后便笑着回答他说:“岂止是一枝树木,我把这整个树木都给你都没关系。”由此可见唐高宗是非常欣赏他的才情的。李义府也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读懂他内心的人了,他为唐高宗鞠躬尽瘁,为唐王朝奔走驱驰。
李义府,唐朝丞相,虽然他的人品和行为历年来众人都嗤之以鼻,但他所著的《度心术》却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为众人所推崇的。李义府最初也是以自己出色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一个官位,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家族中,但却凭着“度心术”玩转与人世之中,一步步地加官进爵,在李治继位时期地位达到了高峰。据传他为人阴险毒辣,人们说他“笑里藏刀”,又为他起了绰号为“龙猫”或“李猫”。他所著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度心术》。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长河里,“度心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和生存法则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度心术教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付别人、瓦解别人,“度心术”是非常有用的谋略之一。这一技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很困难。历史上,能成大事者的人物能可以称得上是度心大师,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攻心,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先天的条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人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今后的命运。“度心术”就是让变得聪明的秘诀,因此很多人都想掌握和运用它。《度心术》一书分别从度心的背景、要义、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深刻、具体。他在书中所指的度心术不止要揣摩别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驾驭它。他从度心、御心、擒心等方面进行描写,看似复杂的“度心术”变得既简单又有可操作性。
唐朝宰相李义府竟是笑里藏刀的代表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
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王府当差。之后,李义府的运气非常好,晋王升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他也跟着加官进爵。再后来,他帮助武媚娘当上了皇后,他那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宰相了。
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他心胸狭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有人还给他取了绰号叫龙猫,意思就是看他外表温顺但暗藏杀机。
李义府又喜好美色,有一次他对牢中的一个女子起了色心,命毕正义将女子释放,然后让这位女子做了他的妾侍。又怕事情败落逼迫毕正义自杀,来确保自己的安危。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李义府度心术
李义府,唐朝丞相,虽然他的人品和行为历年来众人都嗤之以鼻,但他所著的《度心术》却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为众人所推崇的。
李义府最初也是以自己出色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一个官位,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家族中,但却凭着“度心术”玩转与人世之中,一步步地加官进爵,在李治继位时期地位达到了高峰。据传他为人阴险毒辣,人们说他“笑里藏刀”,又为他起了绰号为“龙猫”或“李猫”。他所著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度心术》。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长河里,“度心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和生存法则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度心术教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付别人、瓦解别人,“度心术”是非常有用的谋略之一。这一技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很困难。历史上,能成大事者的人物能可以称得上是度心大师,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攻心,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先天的条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人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今后的命运。“度心术”就是让变得聪明的秘诀,因此很多人都想掌握和运用它。
《度心术》一书分别从度心的背景、要义、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深刻、具体。他在书中所指的度心术不止要揣摩别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驾驭它。他从度心、御心、擒心等方面进行描写,看似复杂的“度心术”变得既简单又有可操作性。
李义府怎么死的
唐朝宰相李义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帮助武则天当上了皇上,又帮李治除去了长孙无忌的身边的势力,如此充满心机的人究竟是如何死掉的呢?
在李治最稳皇位后,李义府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益处了,加上他与武则天的关系,李治逐渐意识到李义府的存在可能会失去他的皇位。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竟然还反问李治是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李治当然也很生气,如此高傲、目中无人的臣子是时候要教训他一下了。
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貌合神离,这对夫妻手下的支持者也已经分成两路,李义府平日里又与武则天交往非常密切,因此李治早就想收拾李义府了,想通过李义府给武则天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李义府察觉到李治对他明显很不满了,接着他又做出了一件很雷人的事情。他叫一位术士到他的府上望气,看看如何再得到李治的重视,术士告诉他只要他在某间屋子里积财二千万就可以了。李义府听了他的话想办法如何去凑钱,他把心思动到了长孙无忌儿子的身上。
李治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李义府被免去了官职。还被流放到州。之后,武则天并没有把他给重新召回来,最终在府中病亡了。
李义府咏鸟
李义府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族中,并没有什么威望。李义府自小聪慧,擅长于写文章,所写的文章当时也被许多人认同,他后来被唐高宗器重也是凭借了他写文章的才华。
贞观八年,李义府写文章的才能被巡查大使所赏识,便把他推荐坐门下省典仪,再后来得到他人的举荐,有幸在园林里见到了皇上。唐高宗听人说他写文做诗的才华了得,便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做一首诗。李义府看到鸟便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随即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高宗听后眉开眼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立即封他为监察御史,并让他一直跟随在晋王的身边。那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会让唐高宗如此高兴又马上给他一个官衔呢?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这些鸟白天在阳光中映着朝霞,夜晚又伴随这琴声啼叫,园林里有这么多树木,却不知道哪个枝条能托付终身。仅仅只是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他自己此刻的心情,他如此远大的志向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于是,在唐高宗听后便笑着回答他说:“岂止是一枝树木,我把这整个树木都给你都没关系。”由此可见唐高宗是非常欣赏他的才情的。李义府也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读懂他内心的人了,他为唐高宗鞠躬尽瘁,为唐王朝奔走驱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