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刘封
国 籍:中国
出生地:长沙
职 业:将领
官 职:副军将军
别 名:寇封
民 族:汉族
逝世日期:公元220年
主要成就:攻略上庸
结 局:被刘备赐死
揭秘:刘封是刘备的什么人?刘封是因何而死
《三国之战神刘封》是谢王堂燕所写的网络小说,将三国时期刘备的义子刘封作为主人公,编撰其传奇坎坷的一生,对原著中刘封一角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书中阐述刘封的一生为:尴尬的身份,近在眼前的劫难,远在将来的悲剧结局,熟知这一切的刘封,只有奋起反抗命运的安排,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自己杀出一个光明未来。回过头来看这一文学形象的原型,在三国历史中,确实是一个尴尬身份,他身为刘备的义子,注定将被卷入到继嗣之争当中,自刘禅出生以来,刘封这个人物形象逐渐演变为刘备集团中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刘封自成为刘备义子以来,就受到刘备身边亲信的大加防范,其中就包括了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关羽。
刘封在三国前期,着实为刘备的左膀右臂,立下了众多汗马功劳,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一战中,刘封奉命出战,极大地鼓舞了蜀军的士气,惹得曹操大骂刘备派假子出战,刘封首战告捷,占领汉中。虽然刘封在此战役中表现非凡,但却导致引火烧身,另刘备不得不对其有所防范。建安二十四年夏,刘备将刘封调离汉中,分管东三郡,同年秋天,刘备在汉中自立为王,将其子刘禅立为太子。此事件中的原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封身为刘备义子,在刘禅未成人之前,一直都是刘备集团的合法继承人,而如今,时至刘封羽翼丰满,刘备却偷梁换柱,立刘禅为太子,足见在刘备心中外人与血脉还是分得清明。
关于刘封之死,传统的说法是由于刘封补救关羽,并企图侵凌孟达致东三郡丢失,惹得刘备大怒,因而被赐死。然而历史就是这样,他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道得请言得明的,根据当时东三郡的实际情形,刘封以镇守东三郡为由拒绝援助关羽,并非其托词。东三郡当时初归附于蜀汉,民心并不稳定,三郡中的上庸、西城两郡被申耽、申仪兄弟俩掌控,申氏兄弟长期盘踞在上庸地区,是当地的豪强,归降于刘备只不过是迫于军事压力,其尚处于观望态度,并不真心为刘备效力。刘封、孟达奉命掌管东三郡,实则只是掌握了房陵一郡,如果此时贸然出兵营救关羽,结果有可能是关羽为获救,而三郡先失守,因而刘封不救关羽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情理之中,更提不上构成其死罪了。
孟达降魏,是在外有魏、吴夹击,内有申氏兄弟难制,荆州已失,东三郡孤悬域外的绝境下,这恐怕是不得已的选择,加之刘封侵凌孟达,确实进一步加剧了东三郡原本就命悬一线的局势,但是在孟达降魏这件事上仅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既然不救关羽与侵凌孟达这两件事都不足以构成刘封的死罪,那么刘封被赐死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为何呢?刘封之死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他与刘禅之间的继嗣之争,其特殊的身份加之刚猛的性格,始终是刘禅继位的潜在威胁,成为动摇刘备集团根基的不安定因素,这才是刘封之死的主因。
三国最悲情人物刘封:不得不被义父刘备赐死
刘封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封,原名寇封。
如果不是遇到刘备,凭刘封的能力,在乱世之中,或许会早夭,更或许会在三大黑社会帮派中混到一个中小头目当当,安稳渡过一生。
或许,在刘备收刘封当螟蛉之子时,刘封根本没有想过,刘大耳有朝一日会披上龙袍,而自己会成为帝王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果,刘封知道刘大耳最后会称王称帝,他还会认刘备为义父吗?可能未必了,内心更愿意认刘备为主公吧。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关二哥的眼光更为毒辣一些,或者说关二哥的野心更大和更了解刘大耳的野心。
当初,刘大耳收下刘封为义子之时,关二哥就曾说过,说刘大耳你又不是不能生儿子,何必收个义子,对以后不好。
一针见血啊。多一个义子,你以后怎么分家?万一你当上皇帝,义子怎么处理?你能确保义子没有异心?
有人说刘封就是因为关二哥这些话才对关二哥见死不救的。其实不然。
刘大耳取得黑会社大权之后,刘封被发配到上庸,远离了成都的政治中心,这对阿斗、刘封、刘大耳等人都有好处,所以刘封也乖乖的镇守北疆。相信,刘封是宁可一辈子都不再回成都的了。可关二哥突然被人端了窝,向刘封求救,此时,该当如何?
按照刘封当时的位置来说,应该如是想:
一,关二哥是刘大耳的结拜兄弟,天下皆知。其时蜀帮势力如日中天,谅吴帮最多也就想取回荆州,还不至于敢冒刘大耳之怒害关二哥性命(其时后来吴帮确实是有点担心),而那时荆州以全盘沦陷,东吴基本目的已达到。
二,关二哥之勇武,天下闻名。百万军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谅小小东吴的虾兵蟹将挡不住关二哥。
三,上庸属边疆要塞,万一东吴和魏帮联手,胃口突然大增,出兵相救有潜在危险。
四,刘封孟达武力非超群之人,计谋也一般,关二哥吃了大亏,料二人去也无多大效应。
五,最最重要的一点,刘封一直是蜀帮政治集团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为了蜀帮的百年大计,此人是必须要除去的,帝王之家就是如此黑暗。而刘邦一直是跟班身份,没有犯错机会。如果刘封去救关二哥,救出还好,救不出就大条了。难不保上层借机杀人,除了祸根。
如此算来,这样救与不救关二哥,效果基本一样,那就是,如果关二哥能逃出来就一定能自己逃出来;逃不出来,刘封去了也就是多搭上一个刘大耳的儿子而已。刘封不去,可以借镇守边关不能远行为借口,这样虽然无功,算来也无大过。以后想出相入将是不可能了,但当个小小富家翁还是应该没问题的。
可惜的是,刘封没有认识到他所处的位置。
他不是在一帮的家庭里,他在帝王之家里,哪怕他只是个螟蛉。他不是处在和平年代,而是处在一个政权随时可以更替的乱世,哪怕他没有雄心。
这就是刘封的可悲,如果在和平年代,他可以安安稳稳当个王爷。如果是在普通家庭,他可以奋进拼搏出个将军。在一个乱世,在一个帝王家,他就必须沦为一个牺牲品,必须死。
刘备的义子刘封是谁害死的 原来竟然是诸葛亮
刘封是刘备沦落荆州时收得一个义子。他本姓寇,是罗侯之子。刘封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作战非常勇猛,膂力过人。当年,刘备西进受阻,刘封与诸葛亮、张飞一起溯江西上,一路上斩将搴旗,立下了不少功劳。刘备得到益州后,封他为副军中郎将。
然而,刘封却不怎么讨人喜欢,至少有一个人讨厌他。此人是谁?他就是刘备的结义二弟关羽。刘备在认刘封为义子的时候,可能没跟关羽商量,待关羽知道这一既成事实后,当面就给刘备来了句“大哥自己有儿子,为什么收此螟蛉之子!”关羽是讨厌收义子这种行为吗?不是。他自己就收关平为义子,而且爱如己出。说白了,关羽是讨厌刘封这个人。
那么刘封有什么毛病吗?史书上没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封此人心胸狭窄,喜欢打击报复。后来,关羽被困襄阳,刘封的驻地离襄阳最近,关羽便向刘封求救,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刘封愣是岿然不动,坐视关羽被俘被杀。刘封这么做还不是恨关羽,恨关羽不待见他。可一旦关羽败了,那襄阳乃至荆州可就全丢了。然而,刘封不在乎这些,他只想报复关羽。由此可见,刘封是个公报私仇利己损国的小人。
刘封这件事做的让刘备很痛心。这还不算,刘封还做了一件让刘备更痛心的事。
刘封和孟达一同攻取了上庸,然后二人就驻扎在那。上庸地处蜀国北边,是关防重镇,从大局上来说,刘封应该和孟达精诚团结,巩固边防。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刘封非但没和孟达和睦相处,反而仗着自己是“假太子”,夺了孟达的仪仗乐队,排斥挤兑孟达。孟达感觉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便一怒之下投降了曹魏。这还不算,而后,孟达又招降了西城、房陵,这样,三个城池都归了曹魏,刘封只得狼狈逃回成都。刘封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回到成都后,刘封被刘备骂了个狗血喷头。但骂归骂,刘备并没有想过要杀他。虎毒不食子嘛。刘封虽然不是他的亲生骨肉,但毕竟也跟随他多年,颇有功劳。
这个时候,诸葛亮表态了。诸葛亮说:“刘封刚猛,一旦陛下千秋百年之后,幼主恐怕难以驾驭,不如因而杀之。”这一句话很要命啊!刘备死后,肯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阿斗。可刘备也知道,阿斗暗弱,真的未必能制伏住刚猛的刘封。为了江山一统,为了社稷永固,刘备赐刘封自尽。
可见,是诸葛亮关键时刻说的一句话断送了刘封的性命。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刘封呢?他们二人之间估计也没有什么宿怨。诸葛亮真的是为了给刘禅扫清统治障碍吗?与其说,诸葛亮是为刘禅扫清统治障碍,倒不如说他是为自己扫清主政专权的障碍。
假如说刘封不死,那么,以他刚猛而又骄横的性格,在刘备魂归白帝城之后,他肯定不满诸葛亮主政,肯定是诸葛亮专权的一大障碍。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当然也能够杀死刘封。可那样做不好,刘封怎么说都是刘备的儿子,管他是亲生的不是亲生的,诸葛亮以权臣而杀皇室成员,一则败坏自己的名声,二则容易被政敌抓住把柄。所以,刘封最好由刘备亲自处死。
因而,这个时候,由诸葛亮出面说出那句致命的话,由刘备亲自杀死刘封,是最好不过的事。(原文来自江州司马的头条号)
三国屈死的刘封:一个“赝品儿子”的悲剧人生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著称,在争夺汉中战斗中,刘备让刘封出阵。曹操大怒,泼妇骂街道:“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冲向曹操。曹操所谓黄须儿,即曹操的儿子——历史上著名将军曹彰,凭战胜攻取之功,被封为任城王。多年后,唐朝李渊之侄李道宗骁勇善战,李渊也非常高兴,道:“此我李氏黄须儿也。”当即封为任城王,以攀比古人。
当然,曹操这样说,无外乎为自己有这样个儿子骄傲罢了,绝对没想到刘备的“假子”,真的有一天会和“黄须儿”相逢。
但是,历史上就有巧合,一次,两人真的狭路相逢,十合左右,刘封狼狈而逃,曹彰岂能放过到手猎物,想带回家给老爸长脸,带着大兵随后追赶,结果,进入伏击圈,大败而逃。
原来,刘封也并不逊于勇冠三军的“黄须儿”,其之败退,乃策略而已。
由此可见,刘封似乎还胜“黄须儿”一筹,不知此时,曹操还好意思摆出“黄须儿”吓人不?
1
假子,用今天的话说,是干儿子。然而,刘封又非刘备干儿子,是直接过继的,算不得赝品,以今天的话说,有继承权。
刘备收刘封时,在荆州,做南漂一族,寄人篱下,日子狼狈不堪。此时,已经四十二三,虽说两个妻子,可相对三人,仍没一个儿子。年过半辈的他急切地感到,自己应当有个接班人。原因很简单,战争年代,刀剑无情,说声死了就死了,自己那点班底得有人接受,革命大旗得有人举起。关羽张飞和自己虽铁,毕竟是下属,到时两人谁服谁?搞不好,这点小企业会烟消云散。再说,家业外姓,感情上终究难以接受。
于是,收个儿子,就提到了刘备的记事日程。
事情凑巧,进攻樊城后,刘备看中一个男孩,就是刘封。不过,当时不叫刘封,叫寇封,是樊城县令刘泌的外甥,由于武艺很高,作战勇敢,做了自己舅舅的警卫员。
在进城仪式后举行的宴会上,寇封紧紧跟随舅舅,寸步不离。就在这时,厨师上菜,一片肉落在地上,寇封拾起,放进嘴里吃了,一摆手,让厨师下去。刘备很奇怪,问他落在地上的肉已经脏了,怎么不扔了;对待厨师的失误,为何不责罚。刘封回答:“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偶有过失,安忍叱斥?”
刘备一听,击掌称善,拉过刘泌,有事相求。
刘泌不知刘皇叔有何事相求,大惑不解。刘备告诉他,自己年近五十,膝下无子,遍观身边年轻人,无出令甥其右者。言外之意,想收寇封做儿子。
刘泌当然乐不可支,他知道,凭自己外甥的能耐,放在自己身边,就废了;跟着刘备,才能驰骋天下,笑傲江湖,横刀怒马,青史留名。于是,一口应承下来。当然,还得告诉寇封,寇封也答应了:自古英雄相惜,铁定的规律。
从此,寇封更名刘封,称刘备为爹,骑上马,拿上枪,随刘备纵横天下。以后的战争硝烟中,刘封的身影会在金戈铁马中时时闪现,像过去跟随舅舅一样,紧紧跟随在刘备身边。
那时,是刘备创业最艰难的时代,这个小小青年,跟着大军,是如何闯过长坂坡前刀枪剑戟的,是怎样冲向赤壁战火硝烟的,是如何在铁血生死中荡杀出来的?让人难以想象。
但有一点可以猜测,刘备当时是无法顾及到他的。因为,连自己结发妻子糜夫人,刘备都无法顾及,何况是他?
那时,刘封十几岁,还是个高中生的年龄。
2
刘封能独挡一面,建功立业,是二十岁左右,按陈寿《三国志》道:“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而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一位少年英雄,在蜀国将坛呼之欲出,并和诸葛亮、张飞并驾齐驱,俨然已将星灿然了。而此时,蜀国后期的主要将领,如魏延,还在刘备手下默默奋斗;王平,还没投降过来;姜维,要等若干年后,才登上历史舞台。
可以这样说,刘封不死,蜀国后期政局可能改写。至少,蜀国名将排行榜上,刘封将手屈一指,而非魏延。当然,这些都是假设。
打下益州,刘备的目光,扫向汉中,又一次,刘封跟着刘备一块儿出征。这时,关羽镇守荆州,张飞另有他用,军前先锋,则是刘封和魏延。以公子之身,兼上将之任,蜀国只刘封一人。刘封确实如《三国演义》中描述那样,每战先登,冲锋陷阵,以至于曹操败得心焦火燎,不顾身份,气急败坏大骂刘备:“常使假子出阵!”
汉中攻下,刘封、魏延处于首功。为犒赏魏延,刘备大会群臣,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和关张并列之人,给够了身份,给够了地位,也给够了面子。
至于刘封,没有封赏。这可以理解,魏延是外人,刘封毕竟是家人嘛。
汉中打下,刘备决定,成都将作为未来首都,大军即刻回防,但是,命令中一人除外,他不能回都享受胜利的喜悦,仍得铠甲在身,马不停蹄,向着更远的战场奔驰。这个人,就是刘封。
当时,蜀将孟达进攻魏国上庸,久攻不下,刘备派刘封去统领孟达军,做前线总指挥。刘封带军,艰难跋涉,溯汉水而上,与孟达合军,改变战法,只围不攻,把上庸困成饺子馅。他知道,此时曹操忙于内部事宜,一时半会儿无暇东顾。果然,上庸太守申耽支撑不住,举起白旗,带着队伍乖乖投降。刘封趁此时机,一鼓作气,又攻下了房陵,将汉中地界,向前延伸了很大一块,给汉中打下一块缓冲之地。
为奖赏刘封,刘备马上下令,提升其为副军将军,镇守房陵、上庸一带,成为了和关羽、张飞、魏延并列的地方大员。手握重兵,一呼百应,器宇轩昂,威震一方。
刘封的事业,走到光辉的顶点。
悲剧,在喜剧之后降临。
3
给刘备当儿子,不是刘封的悲剧。但是,又恰恰是刘封人生悲剧的开始。
刘封被收为儿子,是刘备先开口的,刘封并没上交申请。当时,刘备部下,包括关张,也没有意见。后来摇羽毛扇的诸葛军师,也好像没提出不同看法。原因无他:多个猛将多份力;再则,在曹操的轮番追击下,刘备连妻子女儿都搞丢了,这个家业,估计早晚得烟消云散,大家散伙。继承人问题,实在不必考虑,也无考虑的必要。
可是,风水轮流转,赤壁一把火,一夜之间,刘备崛起,成为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的三巨头,刘备手下文官武将眼睛就睁圆了,心里也不平衡了:怎么?我们辛辛苦苦,出生入死,打下这一片江山,就是为了这姓寇的小子?不服!
刘备心里,也打起了小九九。原来,刘封来到刘备身边不久,刘备老树发新枝,竟然生得一子,据他传言,是自己妻子口吞北斗怀孕的,一下子,把个刚出生的小毛孩子吹得神乎其神。
其实,从名刘禅为阿斗的那一刻起,刘封的继承权已被剥夺。北斗七星诞生的孩子不继承家业,谁有权继承?
那时,刘备也只是想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自己当时仍是流寇而已,无家无业嘛。
但是,打下益州,攻下汉中,事情就敏感了,就摆在刘备眼前,需要迫切解决了:把家业交给刘封,不甘心;给刘禅,可对刘封无法交代,对外人也无法交代啊。
刘备就是刘备,想了想,把球踢给臣下,悄悄搞起民意测验:大家看,我这位子给谁合适?大臣不傻,都摇头,这是大王的家事,自己做主吧。把球又踢了回去。只有关羽很不高兴,觉得应当站出来了,所以就说,刘封是义子,怎能承位?
这话本身就矛盾,关羽把义子和儿子概念搞混,古代“义子”,是干儿子,只是形式上称对方为父亲,不需生活一起;过继之子,就是儿子,虽无血缘,却有继承权。
刘备听了关羽的话,很高兴,心说,还是关老弟理解我。于是,铁下心来,把家业传给刘禅。对于刘封,实在没办法交代,就用一个法子,让他马不停蹄,去统领孟达,攻打上庸,远远离开权利中心——成都。
这就是刘封去远征的真实原因。
也就是同一年,刘封攻下上庸,刘备做了汉中王。不久,刘禅被封为王太子,成为刘家企业合法继承人。
4
世间人,都怕才能少了。可是,刘封呢,恰恰是才能突出,才走向了死亡之路。
刘备是个英雄,对刘封的才能,他是赏识的,不然不会收为儿子,但那是过去,是白手起家时,他希望有这样一个得力臂助,帮自己打下一份家业。
可是,随着形势发展,渐渐地,刘封的才能让刘备感到不安,甚至是威胁。这倒不是他害怕,他还有这种自信,能镇住刘封的。可是,望望自己懦弱儿子刘禅,心里就有点二乎了。
自己一死,这个亲儿子是那个疏儿子的对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
刘备在徒唤奈何之余,悄悄找起刘封的茬子来。
要找错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说来就来了:一件是孟达叛变,一件是关羽求救。
孟达投降魏国,刘封有失察之责;其余的,明显属于冤枉。
孟达这人,首鼠两端,先在刘璋部下干事,干腻了,秘密投靠刘备,干起卖国求荣的勾当;在刘备手下当差,不久,又投到魏国怀抱;在魏国屁股还没捂热,又准备反水,接应诸葛亮北伐部队,杀回马枪。最终被司马懿识破,丢了性命。这样一个人,叛变是正常的;不叛变反而不正常。投降魏国后,他给刘封写信夸耀:“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当更剖符大邦,为适封之君。”他投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封侯晋爵,和刘封欺凌无关。如果说,孟达投降魏国,是刘封欺凌所致,那么投降刘备,再降后主,又是谁欺凌的?
无行军阀作为,最不可信,可刘备就把这作为处死刘封的一条罪。实在难以服众。
不救关羽,更是小说家言。《三国志》道:“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也就是说,此时,正是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擒拿于禁、斩杀庞德的时候,正处于事业红火时,让刘封带兵协助,刘封没去,并非关羽走麦城之日,刘封没救。
再说,关羽胜利,固然神速;失败,也电闪雷鸣,让人防不胜防,连刘备也出乎意外,没发一兵一卒支援,更何况刘封?就是想救,从上庸出兵,横渡汉江,东吴人也不会坐视不管,作壁上观的。
刘封即使去了,上了战场,在吴魏大军夹击下,去救雪崩一般的关羽,那点兵力也是杯水车薪,结果,只会将自己的一点老本也搭入其中。
关羽失败,走麦城,被俘获,最终为自己的骄傲付出生命的代价。刘备的事业,因为这而江河日下;捎带着,在魏军的反攻下,孟达投降,上庸、房陵得而复失。
刘封最终孤掌难鸣,被迫撤军,然后待罪回到成都。
这,成为刘封致死的第二条罪状。
两条罪状,加在一起,只有两个词:吹毛求疵,无中生有!
5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也阴谋辈出。有位大师说,三国时代,是一个人力资源极力开发的时代,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每一个都星光璀璨,当然,也谋略出众。连粗鲁的张飞,也会耍几招心眼。
这些谋略,说白了,就是如何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就是阴谋。
但是,在这些人中,刘封是个异数。一直,他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一颗纯真之心,一颗从不怀疑别人之心,一颗以善良看待一切之心。
陈寿评论:“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其实,刘封自始至终就没防卫,他从不知道政治人物心理的险恶。
从刘禅出生那天起,刘封的生命就已经充满了悲剧。随着刘禅地位的巩固,他的危险一步步加深,可以这样说,刘备不杀他,最终,诸葛亮也会杀他。魏延是个明显的例子。
房陵丢失前,孟达带着魏军反攻,给他送去一封劝降信,抛开孟达人格而言,这封信料事准确,让人叹为观止。信中,孟达明确指出,刘封今日正处于一个危险境地:“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言外之意,汉中王把家业让给刘禅,至于你,已经受到怀疑,如果有人此时暗进一言,你死无葬身之地。现在,汉中王没拿你开刀,因为你离得远,握有兵权,一旦失败,回到成都,必死无疑。
不幸的是,后来事情的发展,与孟达所料如出一辙。
刘封拒绝投降,兵败之后,回到成都,被关进监狱。就在刘备徘徊在杀与不杀间时,诸葛亮轻摇羽毛扇,向刘备进言,“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诸葛亮这人,这事做的实在不地道。
6
处死刘封,刘备是矛盾的:刘封必死,从而给刘禅上台扫清障碍;但是,他始终举不起那把刀,毕竟,这孩子十几岁起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战功累累。
刘封当时如果听了孟达的,投降魏国,或者吴国,倒可能是刘备内心一个暗暗的愿望。在三国,投降好像并非一件可耻的事,刘备这样过,关羽也这样过。黄权是刘备手下大将,跟随刘备讨伐孙权失败后,被吴军堵住归路,只有带兵投降魏国。外人传言,说刘备为此大怒,杀了黄权全家,黄权说不可能,我知道汉王。
果然,刘备不但没杀黄权全家,还很好地照顾他的家人,道:“权没负孤,奈何如此?”
刘封如果投魏,刘备感情上接受不了,但内心却轻松了:王位传给刘禅,刘封可以不死,在他而言,最好不过。否则,他把刘封放在魏国边境,实在没有别的解释。
可是,刘封就是刘封,心地纯洁如一张纸,他回来了,在刀枪剑戟中,在生死歧路上,一身憔悴回到刘备面前。杀死刘封,刘备痛苦,就是为此,他的心里一定在说:“痴儿痴儿,天下那么多条路,你这是何苦?”
至于诸葛亮进言,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诸葛亮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完人,可完人也是人,也有私心。他比刘备整整小二十一岁,以他的睿智,还有他在蜀中的政治地位,和刘备对他的重视程度,当然,还有刘禅的懦弱程度,他不可能不知道,刘备死后,蜀国中流砥柱将是他。
诸葛亮和曹操有些相似,都富有智慧谋略,都有个人理想蓝图,都好揽权。不同的一点,是曹操儿子篡汉自立,诸葛亮儿子当了忠臣。
所以,曹操成为奸雄,诸葛亮成了忠臣。
诸葛亮不希望自己主政时,面前有个强大的宗室藩王掣肘,甚至来分权利一杯羹。后来的李严、魏延是这样;当然,对待刘封,更是这样。
想想,刘备死后,以刘封的英武,还有他在军中的声望,一定会一呼百应,那时,会对诸葛丞相的权利结构形成怎样的威胁,明眼人一看自知。
蜀国两个最高人物需要刘封死,所以,刘封不得不死。陈寿言,刘封是自杀的,以他的胆勇刚烈,大概是横剑自刎吧。他死前长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意即悔恨没听孟达建议。但是,再给他一次生的机会,他会学孟达吗?不会的,绝对不会!
他真应该这样感叹:“假如有来生,请叫我寇封。”以他的纯洁,毫无机心,生活在那样一个圈子里,是一个错误。最好的生活方式,对他而言,就是回到童年,在山野中放牧一群牛羊,唱着童谣,逍遥自在。
三国,将会因为他而留下一片纯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只是苦了他,尤其是他那颗干净而纤尘不染的心,在死的那刻,该是如何的失望啊?否则,他不可能说出那句狠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