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 :李继隆
别 称: 李忠武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上党(今山西长治)
出生时间 :950年
去世时间 :1005年3月17日
主要成就 :参与平后蜀、江南,败耶律休哥,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
官 职: 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 爵 :陇西郡开国公
追 赠 :中书令
谥 号: 忠武
北宋名将李继隆: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
北宋名将李继隆: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
都说宋朝贬低武人,这话没错,相对于对待文人的态度,宋对武人确实差,但宋之前的武人很多都有门阀贵胄出身把持、尤其是高级将领,然而宋代很多高级将领却是出身平民——狄青、岳飞、韩世忠。。。可见宋朝让平民有更多机会进入高级将领。就说是宋朝贬低武人、抬高文人,也没有像历史专家和影视作品说的那么夸张。列入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其中北宋武将只有四人(南宋只有一人韩世忠,可见韩世忠的功绩应该远大于岳飞,职业武将总计5人),李继隆位列其中,另三个北宋将领是曹彬,潘美(就是那个演义杨家将被极度丑化和抹黑的潘仁美),曹玮。
这其中,李继隆的功绩如下:
1,幽州战役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幽州战役,起初连连获胜,高粱河之战因为赵光义失误而失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战后李继隆因为战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宋军按照赵光义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实际情况下这明显不合理,然而宋军大将崔翰犹恐怕违反了赵光义的命令不好交差(可见赵光义这个军事白痴,自己不会军事反而装作自己会、碍着前线将领的发挥,这方面跟后来那个委员长倒有点类似)。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正确变阵。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杀敌约八万人。这个过程,CCTV讲坛的袁先生大谈特谈宋军的死板,按照皇帝意志布阵不知变通,有个驸马(李继隆的妹妹嫁给赵光义)当监军时临时改变,才大败辽军(至于怎么大败、辽军损失多少,那就没讲了)。
太平兴国七年,辽人再次卷土重来,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大败辽军,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可见所谓宋对阵辽是一边倒的弱,都是靠着岁币议和维持的说法,显然是胡说。
2,第二次幽州战役
雍熙三年,赵光义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可惜赵光义(这个军事白痴,如果学习汉武帝只在后方搞好后勤,将权力下放给前线将领,反而能打赢,结果不行非要想证明自己比他哥哥军事能力强)和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一万精兵为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托责任的把柄。
3,两败耶律休哥
端拱元年契丹再次大规模入侵,他们首先围攻长城口,攻破城池后,宋朝守军拒绝投降,结果全部壮烈殉国,契丹人然后由耶律休哥带领南下攻破祁州,杀向唐河。李继隆首先在北平寨和鸾女祠进行了抵抗,给了辽军重创后根据朝廷指示退守唐河,以河拒守。这就是唐河之战,此战耶律休哥统帅的辽军惨败史载“斩首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次年,耶律休哥不甘心唐河之战的失败,亲率八万铁骑南下。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南唐降臣张洎建议放弃威虏军“拔垒而旋”声称不放弃的话“必成陷没” 。就在这朝臣的巨大压力中,李继隆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各路人马1万人,毅然出发,到徐河和耶律休哥对峙。李继隆麾下大将尹继伦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激励士兵们说“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然后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点被砍断,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集合攻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领兵杀到,和辽军激战,辽军惨败,尹继伦传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退到曹河又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并又有一名高级将领阵亡。这一战后,辽军嚣的气焰被打了下去。
4,大败党项李继迁
雍熙二年,党项人李继迁(看上去似乎和李继隆很相似,好像是兄弟,但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李继隆是山西长治人、其父是著名的北宋开国将领李处耘,而李继迁是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如同香港的陈百强和陈百祥)诱杀宋军名将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赴西北讨伐党项,他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
李继隆是怎么死的 死后宋真宗赵恒为他做了什么
李继隆是怎么死的 死后宋真宗赵恒为他做了什么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1] ),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景德二年(1005年)卒,赠中书令,谥忠武。
景德二年(1005年)春,李继隆随真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共计一万四百户)及实封食邑(共计三千五百户)。适逢李继隆病发,真宗亲往慰问[2] 。同年二月初五(3月17日),李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真宗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李继隆简介:出身将门的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
李继隆简介:出身将门的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1] ),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景德二年(1005年)卒,赠中书令,谥忠武。
李继隆祖籍上党,其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即宋太祖)撮合嫁与赵光义(即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淳化五年(994年),西北党项赵保忠(李继捧)与李继迁共谋反宋。李继隆再次出征,部下认为宋军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况而动,李继隆却说:“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复能进”宋军迅速行动开赴夏州,赵保忠被擒拿。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隆再次征讨李继迁,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粮食不足,遗憾的未能彻底消灭李继迁。
至道三年(997年),李继隆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在以后的宋夏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罢兵柄
宋真宗即位后,改命李继隆领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一个月后被召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去兵权,回到镇安军任职。
咸平二年(999年),遭逢母亲去世,旋即起复任职。
咸平四年(1001年),加检校太师。后改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出判许州。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军南下,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先于真宗前往澶州,与石保吉率军抵御。
景德二年(1005年)春,李继隆随真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共计一万四百户)及实封食邑(共计三千五百户)。适逢李继隆病发,真宗亲往慰问[2] 。同年二月初五(3月17日),李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真宗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名将李继隆:竟是辽国战神耶律休哥的克星
名将李继隆:竟是辽国战神耶律休哥的克星
李继隆(950-1005)大宋名将,开国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卒,赠中书令。
端拱元年契丹再次大规模入侵,他们首先围攻长城口,攻破城池后,宋朝守军拒绝投降,结果全部壮烈殉国,契丹人然后由耶律休哥带领南下攻破祁州,杀向唐河。李继隆首先在北平寨和鸾女祠进行了抵抗,给了辽军重创后根据朝廷指示退守唐河,以河拒守,派遣大将荆嗣守住河桥,在河对岸部署2千伏兵。李继隆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准备在辽军渡河时候实施夹击。不过耶律休哥不愧为名将,发现了宋军伏兵,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哪支伏兵,退到河边,分为三组,背水为阵抵抗辽军,辽将耶律休哥亲率骑兵主力冲击。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李继隆又派出大将田敏率领精骑数百加以接应,终于荆嗣军顺利撤回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
宋辽两军隔河对峙。此时大将袁继忠慷慨陈词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众将听了非常感动,要求过河决战。这时候黄门林延寿等五人拿出皇帝诏书,不许出战。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过河一战,洗刷君子馆战败之耻喝斥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李继隆派袁继忠领骑兵先锋出战,自己和大将裴济居中,荆嗣掩护侧翼。李继隆的先锋是宋军王牌易州骑兵,宋史记载“尤骁果”而且家属早先都被契丹劫掠,国仇家恨,战斗力很强,听到出击命令顿时勇敢的杀向契丹军“摧锋先入”。大将裴济,此战极为勇猛,亲自冲到前线和辽军短兵相接,辽军挡不住宋军玩命攻击,终于战败,宋军追击了数里才停下。这一战耶律休哥统帅的辽军惨败史载“斩首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契丹人并不甘心失败,次年,耶律休哥亲率八万铁骑南下,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南唐降臣张洎建议放弃威虏军“拔垒而旋”声称不放弃的话“必成陷没” 。这一个建议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李继隆反驳“梁门为北面保障,不可废”。就在这朝臣的巨大压力中,李继隆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各路人马1万人,毅然出发,到徐河和耶律休哥对峙。
李继隆麾下大将尹继伦进至辽军后背,辽军见尹继伦兵少,没加理睬,到了凌晨尹继伦激励士兵们说“ 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然后乘耶律休哥不备,在辽军用早餐的时间,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点被砍断,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集合攻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领兵杀到,和辽军激战,辽军惨败,尹继伦传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退到曹河又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并又有一名高级将领阵亡。这一战后,辽军嚣的气焰被打了下去。
至道2年李继隆带领五路大军讨伐党项人,但李继迁狡猾的尽可能避免和宋军主力决战,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的战术,加上李继隆调度行军路线上的一些失误,结果5路大军除了王超和范召廷战果比较多,其他的都是无功而返,这一战虽然局部战役上没有失败但战略上没有能够按照原来的计划歼灭党项军主力,由于宋军主要精力必须对付辽国,所以很难再次组织大规模围剿,这样一来也就注定了灵州最终陷落。数年后李继迁攻陷了灵州,李继隆的老部下裴济血战到了最后一刻,与城共亡。至道三年李继隆颇有先见之明的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后来成为抵御西夏入侵的桥头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