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少帝刘辩东汉第十三位皇帝

中文名:刘辩

别 名:史侯

国 籍: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洛阳皇宫

出生日期:公元176年

逝世日期:公元190年3月6日

职 业:皇帝→弘农王

在 位: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

年 号:光熹、昭宁

前 任:汉灵帝

后 任:汉献帝

谥 号:怀王

汉少帝刘辩简介 汉少帝刘辩结局怎么死的?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早期经历

  刘辩出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是来自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宫女何氏,所以刘辩是庶出。皇子刘辩出生后,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宋皇后被废两年后又晋升为皇后。

  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刘辩本名,称他为“史侯”。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

  灵帝不喜欢刘辩,而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群臣奏请灵帝立皇太子时,灵帝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但因何皇后在宫中受宠,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

  登基为帝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病重,弥留之际将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子刘协托付给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同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公元189年5月13日),灵帝驾崩,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向何进迎面走去,并用眼神暗示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便道回到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宫,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皇子辩也得以顺利继承帝位。

  灵帝驾崩两天后(同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九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蹇硕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协,又害怕何进掌权后会杀了自己,乃求助于赵忠等其它宦官,但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为了自保,不听从蹇硕的话,反而向何进出卖了蹇硕。不久,何进乃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并诛杀之。

  胁迫离宫

  灵帝末年,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朝廷外部爆发了黄巾民变,东汉朝廷在镇压民变的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形成各地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内部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在镇压民变期间短暂联合后再度敌对。刘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位的。少帝辩继位后,由于年少,一切政事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国舅大将军何进。何进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宫变的发生。

  何进在诛杀蹇硕后,更进一步欲将宦官们全部诛杀,便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并要求妹妹何太后同意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准。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公元189年9月22日),何进再次进入何太后居住的长乐宫,要求何太后同意他诛杀全体中常侍。张让、段圭等宦官们听到风声,乃先下手为强,在宫中的嘉德殿前将他杀死。何进的属下吴匡、张璋、袁术等得知何进被杀害,乃带兵欲入后宫杀尽宦官。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六己巳日,天亮后,宦官们在后宫中坚持不住,乃入长乐宫奏报何太后,谎称大将军的部下谋反,乘机裹胁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协和省内官属,劫持宫内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德阳殿。何太后中途被尚书卢植所救。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七庚午日,张让、段圭等迫于追兵,被困北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等数十人步行出谷门。入夜后到达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颗玉玺未随身携带,无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到达黄河岸边,碰到了少帝一行。闵贡率骑兵于快破晓时追上。少帝又饿又渴,闵贡乃杀羊进上,又厉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并持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少帝拱手再拜,并叩头辞别,随即投河自尽。

  闵贡扶着少帝与陈留王,乘着夜色追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回皇宫。走了几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辆板车,三人乘车到洛舍后,下车休息。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天亮后,找到两匹马,少帝独骑一匹,陈留王与闵贡合骑一匹,从雒舍往南行,这时才渐渐地有公卿赶来会合。

  被救回宫

  奉何进之令入京“勤王”的并州牧董卓率军来到显阳苑,远远望见宫中起火,知道发生了变故,便统兵急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京城西,听说少帝一行在北边就要回宫了,就率军与大臣们一起到雒阳城北的北芒阪(今北邙山)下迎接少帝。少帝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上前与少帝叙话,少帝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而一旁的陈留王则对答如流。董卓十分高兴,觉得陈留王比少帝贤能,而且认为自己与抚养陈留王的董太后是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的念头。

  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少帝,至此童谣灵验,形容当时的政局混乱。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公元189年9月25日),回到宫中,大赦天下,改元为昭宁。

  被迫退位

  董卓入京后,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但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乃决定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由于董卓手握重兵,朝中除卢植和袁绍外无人敢反对,遂定下废立大计。

  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立刘协为帝,废黜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诏书颁布后,太傅袁隗把废帝弘农王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陈留王遂即位,改元永汉,是为汉献帝。然后袁隗扶弘农王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称臣。见废帝此状,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但都敢怒不敢言。

  毒杀身亡

  董卓废少立献的第二年正月(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山东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怕他们以迎废帝弘农王复位为名讨伐自己,干脆将弘农王害死。董卓将弘农王置于阁上,于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公元190年3月6日)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弘农王说:“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不肯喝。李儒强迫他喝,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献帝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李傕、郭汜之乱后,献帝得知嫂子唐姬尚在人世,乃颁下诏书迎接她,封她为弘农王妃,将她安置在已故弘农王的墓园中。

  文学形象

  汉少帝刘辩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二至四回出场,生平基本与史实一致,不过《演义》中刘辩被废之后因作“怨望之诗”而被董卓抓住把柄,与母亲何太后、妻唐姬同日在永安宫被李儒所害,何太后被李儒推下楼跌死,刘辩被灌毒酒而死,唐姬被绞死。但历史上则是被迫迁于永安宫的何太后先被毒死,未作诗而被置于阁上的刘辩被迫服毒酒而死,唐姬则活到了李傕之乱以后,贾诩得知唐姬尚在人世便告诉了献帝,献帝封她为弘农王妃,在弘农王的墓园中度过余生,不知何时所终。另外,《演义》将刘辩被害之事放在群雄讨伐董卓之前,事实上在刘辩被废以后不久关东群雄就已经举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起事时刘辩尚在人世,起事之后刘辩才被董卓所害。

  《三国演义》的点评者毛纶、毛宗岗父子奉少帝刘辩为正统,即使他被废为弘农王之后仍称他为“帝”、“天子”。

东汉废帝刘辩:历史上唯一葬入宦官墓穴的皇帝

  导读:“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这支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汉宫之楚声”的悲歌,是东汉废帝刘辩临终前与爱妃唐姬的诀别之音。与心爱之人作了人生最后告别后,刘辩随即含泪饮鸩而亡,一代帝王就此殒命。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曾逼迫西楚霸王项羽含恨别姬,那是何等威武;而今,他却被董卓逼到如此田地,真可谓刘汉王朝没落后的悲哀。

  刘辩(176年—190年),汉灵帝之长子,生母为何氏。何氏出身屠户之家,靠贿赂选官才得以入宫,初为宫女,后来生了皇子刘辩后,地位不断攀升,从贵人成为皇后,其兄长何进也跃居大将军之职。在刘辩之前,汉灵帝曾有数子,均早夭。为了好养活,刘辩从小就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本名,称他为“史侯”。继刘辩之后,王美人又为汉灵帝生一子刘协,自小由汉灵帝之母董太后抚养。

  随着何氏兄妹势力的做大做强,朝中立刘辩为太子的呼声很高。刘辩没受过严格的宫廷礼仪教育,礼节和气质远不如刘协,所以汉灵帝很喜欢刘协,而不喜欢刘辩,觉得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后汉书》,但迫于何氏家族势力和皇子长幼次序,故至死没有立太子。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后,刘辩在舅舅何进的强势拥立下当上皇帝,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刘辩即位后,东汉高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何进掌握大权,作威作福,朝廷比汉灵帝时更加黑暗。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因受汉灵帝托付,也为了一己之私,以“帝(刘辩)轻佻不德……欲……立渤海王(刘协)”(《后汉纪》),何进见蹇硕心怀不轨,瞅准机会果断将蹇硕诛杀。恨屋及乌,何进随即又把屠刀伸向蹇硕的同类,准备制造一场屠尽所有宦官的血腥事件,肃清宦官势力。

  不料,还没有等何进下手,便走漏了风声,宦官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设计将何进杀死。何进的下属将领袁绍等人见何进被杀,率军闯宫报仇,大开杀戒,见到宦官就杀,两千多名宦官死在血泊中。张让、段圭等人见势不妙,劫持刘辩、刘协逃离皇宫。不久,张让、段圭被卢植追兵斩杀,其余的宦官投河自尽。期间,刘辩缺衣少食,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头,而最大的厄运却是遇到了董卓。

  董卓虽然一介武夫,性格粗野,但颇具敏锐嗅觉和投机意识。董卓是何进请来诛杀宦官势力的帮手,途中听说宫中有变,刘辩被劫,立马前去迎驾,想以此捞取日后立足朝廷的政治资本。颠沛流离中,刘辩不知董卓率军前来之意,内心恐惧,吓的哭泣流泪,与董卓对话也磕磕绊绊,语无伦次,倒是刘协神色从容,对答如流,对宫变经过无一丝遗漏。董卓此时已有了废掉刘辩而立刘协的念头。

  回宫后,刘辩大赦天下,改元“昭宁”,取光明、安定之意,但这无法阻挡董卓乱政的步伐。董卓在成功收编了何进的部将兵力后,与其原先的西凉兵合为一处,实力大增,尤其是在杀掉丁原,得到万夫不当的大将吕布后,更是不可一世,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刘辩改元后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群臣大会,申明刘辩年幼愚昧,不配当一国之君,接着逼迫何太后下诏书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皇帝。

  废刘辩,立刘协,董卓之所以有此废立之举,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刘辩“天姿轻佻,威仪不恪”,给董卓的第一印象非常差;其二,董卓与董太后同姓,刘协是董太后所养,董卓认为刘协是本家,且刘协时年九岁,比刘辩小,更容易控制;其三,董卓初入宫廷,根基不深,群臣不服,通过废立皇帝提高自己的威望。刘辩被废后,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资治通鉴》)。

  董卓擅自废立,祸国乱政,加之其恣意妄为,引发“豪杰多欲起兵讨卓者”《资治通鉴》。因担心群雄以迎废帝刘辩复位为名讨伐自己,董卓决定将刘辩害死。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董卓派人进献毒酒给刘辩,并逼迫他喝下去。刘辩自知难逃此劫,含泪“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别”《后汉书》,上演了一出“弘农别姬”。这位曾经名义上是东汉帝国最高首脑的废帝最终死于非命,时年十五岁。

  以什么规格为刘辩下葬是个问题,刘协虽念及手足之情,但难免要看董卓脸色;再者,刘协和刘辩还有一些历史过节。当年,王美人怀刘协时,何皇后为保儿子刘辩的地位,曾逼迫王美人堕胎,王美人“畏后,乃服药欲除之(刘协),而胎安不动”,幸亏胎气异常稳固,刘协才得以出生见天日。后来,王美人生下刘协后,气急败坏的何氏“遂鸩杀美人”(《后汉书》),致使刘协自幼无母。

  种种因素,刘协不能也不想为刘辩厚葬。当年二月,刘协下诏“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谥曰怀王”《后汉书》,即将刘辩葬于已故宦官赵忠生前为自己修成的墓穴。赵忠是汉灵帝时期著名的“十常侍”之一,汉灵帝常说“赵常侍乃我母”,对赵忠等人宠信有加。后来,赵忠在宫变中被袁绍诛杀弃尸,其成圹也就成为一座空墓。把刘辩葬入赵忠墓穴,是刘协对这位皇兄的侮辱和报复。

  一代帝王死后竟葬于宦官之墓,好在还有历经战乱的唐姬在墓园中与他相伴。刘辩死前,曾对唐姬说,“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幸自爱!”(《诗女史纂》),让唐姬为他守节,不能再嫁人。刘辩死后,唐姬“归乡里。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许”。后来,董卓部将李傕“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刘协听说后,下诏“迎姬,置园中,……拜为弘农王妃”(《后汉书》)。

汉少帝刘辩死后为何会被葬入宦官太监的墓穴?

  刘辩死后为何会被葬入太监的墓穴?中国古代人死之后习用土葬,而帝王死后将葬在事前挖掘好的地下寝宫里,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中,有一人死后不但没有葬入地下寝宫,反而被葬入了宦官太监的墓穴,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个被葬入太监墓穴中的皇帝就是汉少帝刘辩,刘辩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辩在汉灵帝驾崩后,由大将军何进率群臣拥立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

  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

  刘辩被废黜之后,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据说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谣灵验,形容当时的政局混乱。

古代陵墓

  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汉献帝刘协追谥他为怀王(即弘农怀王)。初平元年二月,汉献帝刘协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

  赵忠,是东汉灵帝时期“十常侍”之一,灵帝时信任宦官,以张让与赵忠最受重用,公然觍颜称:“张常侍乃我公,赵常侍我母”。后来,赵忠在宫变中被袁绍诛杀弃尸,其成圹也就成为 一座空墓,汉献帝刘协把刘辩葬入赵忠墓穴,是对这位皇兄的侮辱和报复。

汉朝皇帝刘辩死后为何会被葬入太监的墓穴?

  中国古代人死之后习用土葬,而帝王死后将葬在事前挖掘好的地下寝宫里,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中,有一人死后不但没有葬入地下寝宫,反而被葬入了宦官太监的墓穴,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个被葬入太监墓穴中的皇帝就是汉少帝刘辩,刘辩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辩在汉灵帝驾崩后,由大将军何进率群臣拥立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

  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

  刘辩被废黜之后,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据说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谣灵验,形容当时的政局混乱。

  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汉献帝刘协追谥他为怀王(即弘农怀王)。初平元年二月,汉献帝刘协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

  赵忠,是东汉灵帝时期“十常侍”之一,灵帝时信任宦官,以张让与赵忠最受重用,公然觍颜称:“张常侍乃我公,赵常侍我母”。后来,赵忠在宫变中被袁绍诛杀弃尸,其成圹也就成为 一座空墓,汉献帝刘协把刘辩葬入赵忠墓穴,是对这位皇兄的侮辱和报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