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汉朝第一个被废的太子

中文名:刘荣

国 籍:中国 汉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皇宫

出生日期:公元前172年

逝世日期:前148年

职 业:废皇太子 临江王

谥 号:闵

葬 处:蓝田

父 亲:汉景帝

母 亲:栗姬

汉朝第一个被废太子刘荣:因母亲争风吃醋被废

  大汉王朝第一个被废太子是谁?刘荣,汉景帝刘启与栗姬之子,曾被立为太子,后被废为临江王。栗姬,汉景帝刘启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详,生卒不详,名不详。早年受仍是太子的刘启宠爱,刘启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之子。之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

  西汉皇室的馆陶长公主刘嫖是个聪明人,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陈娇许配给栗姬所生的刘荣太子。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与皇帝兄弟亲上加亲,日后做了侄皇帝的丈母娘、甚至小皇帝的亲姥姥,就越发地荣华富贵、子孙万代啦。

  于是,就在栗姬打打点点、朝廷上下也认为她就要继任皇后的这段日子里,馆陶公主刘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亲自出马,去向栗姬提亲去也。

  不用说,馆陶公主认为自己这桩倒提亲,是完全十拿九稳的事体:世上焉有不愿与皇帝亲姐姐、太后亲女儿结成紧密联盟的蠢人乎?

  让馆陶公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栗姬就偏偏是这样一个蠢人。

  栗姬一听说馆陶公主的“美意”,就立刻报以冷嘲热讽,对这个未来大姑子嗤之以鼻,怎么,如今知道要来奉承我了么,哼哼,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你也不想想,我儿子那是日后要当皇帝的。你会把那么多美女介绍给皇上,你就该知道,我儿子他日后也是有资格佳丽无数的,就凭你女儿那个模样,比得上哪一个呢?想靠那个毛丫头公侯万代?!门儿都没有!

  当然,栗姬也许没有说得这么刻薄,刻薄的是我这个作者。不过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栗姬没准说得比我猜想的还要露骨尖酸。

  栗姬也许并不是不懂得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只是她也许太高估了自己母子俩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把儿子的“太子”名分看得太牢固了。或者,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把自己栗家的女孩儿嫁作太子妃的美好前景,怎么会肯“便宜”害自己守空房的馆陶长公主呢?

  总之,栗姬那出人意表的性格,就在这一刻为自己树下了一个死敌,决定了自己和刘荣最终的结局。

  馆陶长公主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自然很是不爽,尤其让她胆寒的是:原来栗姬对自己的恨意竟有如此之深。如今自己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她都敢于当面给自己下不来台,假如日后她的儿子成为皇帝、她成为太后,自己这个过气姑妈,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刘嫖越想越是大汗淋漓,可是这桩事却连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处,都不能明说——因为窦太后想立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为皇太弟,要是她知道宝贝女儿想与侄太子拉关系,会怎么说呢。

  馆陶在后宫中转来转去,最后来到了王娡夫人所居的猗兰殿里。

  王娡一向在后宫中与人为善,广结人缘,对皇帝的姐姐长公主更是倾心结纳,因此满腹怨气的馆陶公主立即毫不忌讳地将怨恨和牢骚都一五一十地对着王夫人发泄了出来。

  王娡听着馆陶公主的牢骚,一面善解人意地附和连声。更叹道:“栗夫人真是辜负了公主您的美意呀,阿娇多可爱的人儿,我要有这样好的儿媳妇,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不过也难怪,她如今已是太子之母,又快当皇后了,有些个想头,确实是我这样的小姬妾猜想不出的。长公主啊长公主,你也不要太生气了,这些话对我说说不要紧,出了我这儿,可千万不要再说了,那可保不齐要惹麻烦呢!”

  这番贴心贴意的“劝说”,惹得馆陶公主越发地乱转起来。

  乱转若干圈之后,馆陶公主下了狠心: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绝不能让栗姬当上皇后、更不能让她的儿子成为皇帝!

  那么,一旦弄走了刘荣,谁来继任太子呢?馆陶公主眼睛一亮:当然得是我自己的女婿来继任太子!而这位未来女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面前这位“知己”的王夫人之子喽!

  此时的王娡身边,共有五位未婚的小亲王,四位是她早死的妹妹的儿子,最小的才是她的亲生儿子。按照年龄来算,王息姁的长子广川王刘越才该是陈娇最般配的丈夫,但是如果这样联姻,王娡与长公主共同进退的动力自然不会太高。如果将陈娇嫁给小表弟胶东王刘彻的话,不光是王夫人要与自己里应外合搞定栗姬,小女婿自然也要比大女婿好摆弄得多。

  一番算计之后,馆陶公主一天之内第二次主动为自己的女儿倒提亲,表示自己愿意把女儿嫁与王娡做儿媳妇了。

  王娡多聪明的人啊,说话听音,立刻就明白了馆陶公主的算盘珠子是怎么拨拉的,而馆陶公主的算盘,也正是她自己暗暗憋了多少年的指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立刻受宠若惊状地应承了下来,为六岁的儿子刘彻订下了这桩婚事。

  王娡一面欢欢喜喜地代儿子向未来丈母娘道谢,一面又加油添柴,故意长叹起来:“唉,只可惜我这个小子不过是个亲王,真是委屈阿娇姑娘了。长公主你虽然大人大量不嫌弃,我们母子却惭愧得紧哪!”

  一番话恰到好处地正戳中了馆陶公主的肠子,横竖如今王娡母子也是自己人了,馆陶公主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自己的主意明着说了:我的女婿,怎么着也要当上未来皇帝,非要夺嫡成功不可!

  王娡这个喜呀,就差没立马给姑奶奶磕下头去。不过她好歹也是多年的“贤淑人儿”,还没忘了谦虚一把:“俗话说,立嗣非嫡即长,栗夫人眼看就要做皇后了,到时刘荣不但是长子,更是嫡子,我和猪儿是生来薄命的人,还有啥话可说。公主你可千万噤声,此事还是罢了,万一弄不成,日后我们母子,岂不是又要做戚夫人刘如意第二了么?苦啊……”

  王娡这悲悲切切的一番表演,更是触动了馆陶公主的一腔雄心壮志:“哼,一个小小的栗姬,也想跟俺长公主斗?她想当皇后、做太后?我呸!只要我刘嫖在,她连门儿都别想摸得着!”俗话说,趁热要打铁,宜早不宜迟。馆陶公主说干就干,直奔刘启所居的宫室而去。

  看着馆陶公主绝尘而去的身影,王娡心里那个美呀!相士说的话,就要开始一步步地实现啦!

  果然,馆陶公主立即跑去向弟弟下栗姬的烂药末子:“皇帝,听说你要册封栗姬做我朝皇后?这可万万行不得!”

  刘启宠爱栗姬,立她为后的愿早已不知在枕边许了多少回,一时间真不知道三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瞠目结舌:“何解呢?”。

  馆陶公主道:“栗姬是个两面三刀的女人,满怀恶毒,而且奇妒,她对皇帝你如今宠幸的美人们都衔恨入骨,不但没有友爱之心,而且还不停口地诅咒,偶尔相遇的时候,她更向诸美人唾吐连连。你想,她现在不过是个姬妾,就敢仗着太子这样嚣张泼辣,一旦正位中宫、日后成太后,我看日后‘人彘’惨象只怕又要重现在刘家,皇上你如今心爱的儿女们恐怕都难逃一劫!如果你真是一个圣明天子的话,就不要再被这个狐媚子蒙骗下去了!”

  刘启被姐姐这番话说得全身冷汗直流。他既不敢相信与自己恩爱备至的女人如此心如蛇蝎,但是他与栗姬多年夫妻,对她的性情倒也有些了解,晓得她是个脾气不好的主儿,只怕姐姐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这一天,景帝特意来到栗姬的宫中,试探地向她开了口:“联已立刘荣为太子,爱姬不日也就要成为皇后。如今我身体日见不济,万一有个什么好歹,大汉朝和联这整个大家,就都要托付给你了。后宫中的嫔妃们都年轻,联的诸王(就是已封王的皇子们)又都年幼,朝廷后宫诸事纷扰,处处有危险,到那时候你可千万要帮我好生维护他们才是啊。”

  景帝这年大约三十七八岁年纪,如果是现在,这正是一个男人成熟壮盛的最最好年纪,但是刘启的身体却早让后宫中的莺莺燕燕们淘澄得虚弱了,身体却并不好。这席话,虽说是试探之语,却也是皇帝掏心的话,说起来不是不伤感的。

  栗姬如果够聪明,就应该赶紧应承下来,最好再安慰安慰丈夫,说他必定吉人天相啥的。可是老天真没给她一点脑子,再好的话到她的耳朵里一过,都变了味道:怎么,这该死的花心萝卜,到死都还没忘了他的那帮小妖精和那些个小杂种吗?!

  于是,栗姬立刻变了脸色,怒气冲冲起来。不但不肯答应照顾诸姬和儿女,更连句好话都不肯说给皇帝听,当面就顶撞起来。

  景帝一看她这副嘴脸,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真是认错人、白宠她一场了,立即起身,拂袖而去。

  栗姬一看丈夫居然一反常态地不来低声下气,更是怒火中烧,冲着景帝的背影就大哭大闹起来,并且迫不及待地就甩出了一串粗言秽语。辱骂后宫姬妾倒还是等闲,更重要的是她捎带着骂景帝是条“老狗”!所以才跟后宫中那些没廉耻的女人厮混,真是“狗男女”也!

  正当栗姬满地乱跳、大发雌威的时候,她却忘了,景帝虽然自觉身体不佳来交待后事,但是他毕竟还不到四十岁,还没有老到耳朵背的时候,完全可以一个字不落地把她说的那些狠话儿记得清清楚楚。

  咦,后宫诸姬妾与皇帝燕好,就是“狗男女”,那栗姬自己难道又是原配发妻不成?她自己该是个什么东西?

  好啦,祸从口出,事情就此定局。

  不过,栗姬虽然因为此事大大得罪了皇帝,刘启一时倒也还隐忍没有发作。原因当然是因为她的儿子乃是太子。刘荣作为景帝的长子,从小都是父亲的心头肉一块——别说皇帝,就是普通人家,第一个儿子的降生都该能带来多大的欢欣狂喜。

  刘启居然没有立刻做出废太子与栗姬的动作,可让王娡郁闷坏了。思来想去,她决定来一招火上浇油。她相信,以自己对刘启的了解,一定能促使他抛下父子亲情,做出符合自己愿望的决定来。

  王娡有个长处,就是一向与人为善,在朝廷内外享有仁德贤淑的美名。由于她平日里就处处留心,与内外大臣也颇有交情。现在,到了她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这一天,王娡巧妙地安排自己的亲信去见大行官(礼仪部部长),向他转达王夫人的心意:“大行官先生,如今太子立了好几个月,可是太子的母亲却还是跻身姬妾行列,这样下去怎么妥当呢。皇上心里自然也是愿意册立太子母为皇后的,只是没人给他装这级台阶呀。王夫人一向和您关系好,所以希望你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大意了,不但影响皇上对您的印象,也影响国家和皇族的和气呀。”

  王娡在后宫中一向与人为善,大行官也因此对王夫人的人品很是敬重,如今听了这番义正辞严忧国忧民的说话,更简直高山仰止。于是自然言听计从,于公元前一五〇年向景帝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是这么说的:“……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

  令大行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景帝一看这道奏章,顿时怒火中烧,咆哮道:“这是俺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立刻不由分说把大行官打入天牢,一刀两段。

  大行官就此被他引为偶像的王娡送进了枉死城。

  刘启砍了大行官之后,余怒未熄,再一想:不对呀,这礼仪部长一向不敢乱说乱动,怎地多起事来了?肯定是被人挑唆的!那么,这道奏章对谁有益?当然是栗姬!不用说肯定是这个婆娘私交大臣、为自己谋取利益!好啊,她可真是无法无天了,要仗着儿子把手从后宫伸到俺的朝堂上来呀!偏偏她的儿子刘荣又是个无知少年,日后岂不是要葬送我老刘家的天下了吗?

  ——这倒不是刘启智力有问题,而是这种推理才合逻辑呀,任谁又会想到,一个表面看来不可能得到任何好处的“贤淑”宫妃,会为人作嫁、催促官员封别的女人为皇后呢?刘启和大行官遂不得不坠入王娡的算计中。

  为了断绝栗姬干涉政事、大汉朝重现吕雉第二的可能,刘启狠下心来,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这时,距大行官枉死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栗姬又惊又怒又悔,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多少年来对自己母子恩爱万般的男人,变起心来能这么下得狠手。于是恚恨之下卧床不起。这时她已今非昔比,病床前连个看守煎药的人都找不着了,儿子也被黜出宫不得见面,皇帝老公更是连个影子都瞧不着。偏偏还有人来给她报信,说皇帝今儿去了谁宫里,明儿又陪谁去游苑。栗姬很快就支持不住、病入膏肓了。

汉景帝为何对儿子刘荣的死无动于衷?刘荣怎么死的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曾经做过大汉太子。母亲是栗姬,由于栗姬失宠,刘荣因为侵占陵地,被司法机关介入,不久因为司法的头目郅都过于苛刻,刘荣自杀而死。消息传出来之后,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勃然大怒,要求汉景帝对郅都大卸八块,满门抄斩。而汉景帝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不照办,反而把郅都当宝贝一样供着,而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死却不流一滴眼泪。那么汉景帝为何对儿子刘荣的死无动于衷呢?

  首先,汉景帝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都是不讲究情面的,他们知道英雄往往气短,自己如果再儿女情长,肯定会对自己的江山社稷带来损害。刘荣是废太子,也就是他身边肯定有一大批人,这些人拉大旗作虎皮,郅都搞死了刘荣,间接地对太子刘彻有利,对大汉江山有利。因此死了就死了吧,没什么留恋的。

  其次,刘荣是栗姬的儿子,栗姬和汉景帝的关系网交情不好。首先,和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有分歧。刘嫖多次给汉景帝找女人,这让栗姬很反感,后来长公主刘嫖想高攀栗姬,提出要和栗姬的儿子刘荣结成儿女亲家,遭到拒绝。因此二人关系闹僵。当然得罪了刘嫖,也得罪了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另外刘彻的母亲王娡落井下石,这些人明里暗里对栗姬进行攻击,导致栗姬四面楚歌,让汉景帝也对她极为不满,人际关系太差呀。

  其三,为储君刘彻扫清障碍。刘彻是大汉太子,要想根深蒂固,就要彻底打倒刘荣一党。郅都雷厉风行,曾经把栗姬一家斩尽杀绝,如今刘荣落入郅都手里,郅都是个酷吏,自然只知道效忠皇帝一人,因此,对着刘荣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哪里还有刘荣的活命。

  其四,自古皇家无亲情,宫廷中父亲整死儿子,儿子搞死父亲的比比皆是。秦王朝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弄权曾把秦始皇的尸首弄得发臭,后来胡亥又传旨处死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狗血的历史剧情早晚如此,汉景帝身处宫廷,他熟悉内幕,自然知道里面的来龙去脉,因此知道刘荣之死利大于弊,自然不会对郅都处罚。

  总之,汉景帝作为一个父亲,肯定对儿子的死非常痛惜,不过作为一个皇帝,一旦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就一定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刘荣的死不做太多层面的追究。虽然表面上不合情理,其实却很符合历史规律。

汉景帝的长子被酷吏审讯吓死:废太子刘荣自杀之谜

  刘荣,汉武帝刘彻的兄长,曾被其父汉景帝立为太子,后被废,胶东王刘彻取代他成为太子。

  汉景帝时期的中尉郅都,在景帝的支持下,把“废太子”刘荣舅舅及家族主要成员都给修理了。两年后,刘荣又落在了郅都手里。

  被从太子宝座上逐了下来的刘荣,凄凉无奈,母亲也去世了,自己成了没娘的孩子,这更让刘荣悲伤。一般像刘荣这种被废掉的太子,就应该老老实实消停地生活,这种形势让人想到虎落平阳,刘荣还算不错了,太子的位子没了,他还是临江王。如果他低调一点,谦虚一点,也会享一辈子福,可刘荣偏偏不肯低调。

  也许是为了排遣烦闷,也可能是想转移一下情感上的悲伤,也有可能是为了找回做太子时的尊贵感,刘荣搞起了土木建设,大规模地修建起了王宫。

  刘荣在修建过程中,占了一段围墙,就是这段围墙,让刘荣踏上了不归路。因为这段围墙,不是普通的围墙,它是供奉文帝刘恒宗庙前面空地上的围墙。不要说圈占,就是骑上墙头也可能犯死罪。

  当初晁错在太上皇庙外围墙上扒门,刘启偏心地给庇护下来了,为此还气死了一位丞相(申屠嘉)。现在,刘启却不肯原谅大儿子,可能是他觉得刘荣太不争气了吧!不好好安邦养民,却去兴土木、讲排场,还敢拆祖庙的墙头。刘启很生气,对刘荣更加失望。

  我们看到,从刘启处理晁错和刘荣侵犯围墙的两种态度中,折射出一种深厚的政治上传承的传统:在人治强于法治的中国,最高权力者的态度会决定一切。

  刘启给儿子刘荣下了命令,让他回长安,去中尉府接受郅都的审讯。刘荣在出发前,先去都城江陵的北门祭祀了路神,以保佑自己一路平安。但是,祭祀却没起任何作用,刘荣刚登上座车,连着两个车轱辘的大车轴就断了,座车一下子报废了!

  这个意外,使送行的老百姓们心里惊恐异常!觉得这很不吉利,很多人开始默默流泪,小声叹气:“我们的君王啊,怕是回不来了!”

  刘荣到达长安后,没能见到皇上爸爸,而是被命令直接去中尉府接受调查。刘荣一入中尉府,就被郅都关了起来,失去了自由。接着,郅都以急风暴雨之势,对刘荣进行审讯,看着凶神恶煞般的郅中尉,刘荣吓得头皮发麻,两条腿打颤。他请求郅都提供刀笔、竹片等书写工具,写信向皇上谢罪,郅都不但自己拒绝了刘荣,还给工作人员下令,禁止向刘荣提供书写工具。郅都的态度,让刘荣又恐惧又绝望。在他看来,郅都的态度,也就代表了父皇的态度。

  魏其侯窦婴作为刘荣曾经的老师,知道了刘荣身陷绝境,没有坐视不管,想方设法通过渠道,把书写工具送给了恐惧中的刘荣,让他给爸爸刘启写信,以救赎自己的生命。

  刘荣在给父皇写完谢罪信后,就自杀了,这位前太子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他不想再受郅都的威吓和侮辱了!

  后来,刘荣被安葬在陕西蓝田县,据说,曾经有几万燕子,衔着泥土,飞落刘荣的坟上,为他填坟覆土。

  窦太后知道大孙子刘荣自杀后,非常的悲伤和愤怒,她把帐算在了郅都头上,引用严厉的法律条文,惩治了郅都,把他赶回老家当群众去了。

  郅都在家逍遥了几年后,又被刘启给启用了。原来,匈奴在北部又大规模地入侵,连劫带杀人兼纵火,还打死了雁门太守冯敬。边关有危险了,刘启想起了郅都,派特使去他家里,任命他做雁门太守,不必来长安办理再就业手续了(一来怕耽误时间,二来怕窦太后知道不同意),让郅都直接去雁门关上任。匈奴听说狠人郅都来了,就往回撤。郅都同志不但当法官时狠,带兵打仗更狠,匈奴被他率兵一通狂砍猛打,再也不敢靠近雁门了。

  匈奴人对郅都又怕又恨,就把木偶刻成他的样子,给骑兵们当靶子练习射箭,竟然没人能射中。那些骑兵们看到郅都的雕像,手就抖了!郅都的凶猛,给匈奴人造成了难以消除的恐惧。

  遗憾的是,郅都复出的消息,还是传到了窦太后那里,她下令逮捕了郅都,并要砍头。刘启不想失去郅都,去太后那里讲情:“郅都是个忠臣,请饶了他吧!”

  窦太后生气地反问:“刘荣就不是忠臣吗?”

  最终,郅都还是被太后以法律的名义处决了。

刘彻登基之谜:为什么汉景帝的废太子刘荣会自杀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啊,一辈子竟给银行扛活了!吃点东西吧,不是苏丹红就是染色剂,连牛奶和胶囊那都是皮鞋做的。这也就罢了,买个坟地才二十年产权,弄不好死了之后还得搬家!

当然,老百姓看到的永远是表面的光鲜,其实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真不是矫情。自古皇家无亲情,为了皇位那不知多少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成功了还整天提防这个,提防那个,甚至提防自己的儿子。即便你不招惹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来招惹你。所以啊,虽然地位崇高,但说不上啥时候就大祸临头。

就说说这汉景帝的儿子刘荣吧,从太子到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成了阶下囚。可惜,还没等宣判呢,在狱中就自杀了。一直以来,刘荣的死都被定性为畏罪自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刘荣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原则,刘启在登基后没几年,就立刘荣为太子。刘荣是太子,但他的母亲栗姬却并不是皇后。当时的皇后是薄后,是刘启奶奶薄太后家族的。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就被薄太后做主定了这门亲事,刘启自然是无法反对的。这位薄皇后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刘启并不喜欢她,要不怎么说包办婚姻害死人呢。等到薄太后死了之后,薄皇后也没有靠山了,自然就被废了。

皇后的位置出现了空缺,按理说这栗姬理所应当地补上。可惜,事情出了岔头,栗姬非但没能上位,反而失宠了。

这个栗姬啊,就是我们之前说过上厕所差点没让野猪给拱了的那位。这厮不仅头发长见识短,还天生就是个醋坛子。汉景帝那是皇上啊,媳妇多点那很正常。可栗姬不这么想,你个死老头子,就应该一夫一妻制。所以,每次刘启宠幸别的妃子,她都十分不乐意,背后就在那骂,呸,你个狐狸精,早晚弄死你!

按说就是女人争风吃醋,这也无妨,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时候,就有人从中和稀泥了,这个人就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馆陶公主和这个兄弟媳妇关系不好,原本想结个亲家,缓和一下矛盾。没想到的是,栗姬不同意。你个老鸨子,整天给我家老头拉皮条,你那姑娘阿娇也不是啥好东西,好几千年之后还闹出来绯闻来了!馆陶公主一气之下和王娡联合到一起了。

为了能让姑爷成为太子,馆陶公主时不常地就跑到刘启面前说刘荣还有栗姬的坏话。一次两次刘启没在意,时间长了刘启有点动心了。尤其听说王娡曾经做梦梦见太阳跑肚子里去了,这事肯定是王娡编的,你做啥梦那只有你自己清楚。太阳跑肚子里去了,也不怕烫死你!

不过啊,这古人特别迷信,尤其皇帝。其实原本真龙天子这说是糊弄老百姓的,这谎话说多了,自己也就信了。王娡这个梦,无疑让刘启觉得刘彻这是天子的命。

事情敢得也巧,有一次刘启病了。老头子病了,这栗姬肯定得来伺候啊。刘启就和他说,我要是死了,你可得好好对我那帮小媳妇。栗姬一定不乐意了,你个死老头子,都这时候了还惦记这事呢,该,你早点死吧!我肯定好好对付他们!俩人为这事吵了一架,汉景帝很生气。

看俩人吵架了,王娡急忙火上浇油。让一个大臣去跟刘启说,这皇后的位子不能空着啊,就算吃空饷那也得安排一个人啊。我看栗姬就不错,儿子是太子,这栗姬就应该当皇后。刘启很生气,你个老东西,我家的事是你该管的吗?就把这个人给杀了,紧接着栗姬失宠。你妈不是皇后,你也别当太子了,刘荣就被废为临江王。而王娡呢,不仅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儿子刘彻也被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刘荣如果消消停停的过日子,那也是一个标准的土豪,想和他交朋友的那有的是。可这个土豪挺能作,盖房子竟然把自己家祖坟占了。刘启很生气,就把刘荣召了回去。据说刘荣临行前,车轴一下断了,摔了个狗抢食。老百姓一看,这是凶兆啊,完了,该吃点啥吃点啥吧,你肯定回不来了!

这话还真说着了,刘荣一进京城就被郅都关了起来,要笔也不给,据说还把牢房用木板给钉死了。后来魏其侯窦婴派人给送去了纸笔,然后刘荣给老爹写完信之后就自杀了。至于咋自杀的就不清楚了,据说死后上万只燕子叼着土放在他的坟上,这得多大一个燕窝啊!

刘荣是自杀无疑,但确切地说他应该是被自杀,因为想让他死的人很多!

此案的主审法官郅都是第一个想让刘荣死的人,为什么呢?郅都和栗姬有仇。当年栗姬被野猪拱的时候,郅都在身边只保护汉景帝,还说少个女人没啥的话。这事栗姬肯定怀恨在心,刘荣一旦当了皇帝,郅都那是要倒霉的。所以,趁着刘荣有罪,那就得落井下石了。

王娡和馆陶公主也想让刘荣死,刘荣死了,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刘荣虽然被废,但并不代表没有咸鱼翻身的可能。刘荣做事如此大胆,就证明他还没完全失宠,鹿死谁手到最后才能知晓。

窦太后也想让刘荣死,窦太后最开始就不喜欢刘荣,她想让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当皇帝。然而,刘武因为刺杀袁盎的事,让汉景帝很生气,虽然没有杀他,但明显当皇帝无望了。窦太后于是和馆陶公主以及王娡站到了同一个阵营。

汉景帝也希望刘荣死,刘彻的地位已经确定,刘荣始终是个威胁。为了江山稳定,只能牺牲刘荣了。而之前对刘荣的骄纵,很可能就是他故意为之,欲擒故纵而已。郅都如果没有汉景帝的授意,是绝对不敢如此对待刘荣的。那刘荣好歹是临江王,而且朝中还有周亚夫的支持。

最值得玩味的是,窦婴派人送去纸笔后,刘荣就自杀了。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肯定是窦婴和他说了什么。而刘荣最开始要纸笔是想向汉景帝悔过,原本认为汉景帝可以原谅他,刘荣只有在彻底绝望之后才会选择自杀!能让他绝望的,那就是他爹让他死。刘荣死后,汉景帝根本无动于衷,这也是最好的佐证。

只是可怜了刘荣啊,好好的土豪都当不成了,那么多人希望你死,到最后你也只能必须死了!当然,为了掩人耳目,最后郅都成了一个替死鬼,你去陪刘荣吧,真相只有你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