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从一而终的封建淑女

中文名:李纨

外文名:Li Wan

其他名称:宫裁,稻香老农,大菩萨

饰 演:孙梦泉(87版电视剧)

登场作品:红楼梦

性 别:女

排 行: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一位

居 所:稻香村

李纨是谁?李纨结局是什么?李纨生平简介

  李纨是谁?李纨结局是什么?李纨生平简介

  李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姓名:李纨

  字:宫裁

  诗社别号:稻香老农

  父亲:李守中

  公公:贾政

  婆婆:王夫人

  夫君:贾珠

  儿子:贾兰

  小叔子:贾宝玉、贾环

  小姑子:贾元春、贾探春

  丫鬟:素云、碧月

  身份:荣府大奶奶

  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花名签: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到今”】

  住所:稻香村【题额“杏帘在望”,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出场介绍: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的判词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注释

  1.茂兰:指贾兰中举显贵。凤冠:一种上绣凤图、珠花点翠的礼冠,皇后、宫妃、诰命所戴。霞帔:宋以后定为诰命披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凤冠、霞帔,均朝廷赐予,暗切“ 宫裁”二字。这画面表示贾兰中举做了高官,李纨成了诰命夫人。

  2.李:切李纨的姓。完:以同音切李纨的名。这句比喻李纨生贾兰后即丧夫守寡,如同桃花李花,结了果实,春色也就完了一样。

  3.一盆兰:意谓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草”字辈,只有贾兰爵禄高登。

  4.如冰水好:比喻生和死是紧密相依的。《淮南子·俶真训》:“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面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唐代诗僧寒山《无题》诗云:“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这两句意谓生死荣枯,都是变化交替的。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晚年诰命加身,只不过得了个虚名儿,白白地成了人家的笑谈。

  赏析

  贾珠死后,李纨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对贾兰的培养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她对贾兰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督促他读圣贤书,为科举考试做案头准备,还安排他习武。书里有一笔描写,你不应该忽略,就是在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打破了诗意,可爱的小鹿为什么惊慌失措?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面前,就站住了,跟宝玉打招呼。宝玉就责备他淘气,问好好的小鹿,射它干什么?贾兰怎么回答的,记得吗?说是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呀?所以演习演习骑射。李纨望子成龙心切,对贾兰也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他能文能武。

  李纨悲剧结局

  第5回判册、曲子预示贾兰爵禄高登,李纨凤冠霞帔。贾母临终嘱咐贾兰道:“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贾母丧礼期间,众人奉承道:“(宝玉)那里及兰哥儿一零儿呢。大奶奶,你将来是不愁的了。”(110回)贾兰读书长进,末二回果然中了举人,“李纨心下喜欢”,薛姨妈道:“你看大奶奶,如今兰哥儿中了举人,明年成了进士,可不就是做了官了么?他头里的苦也算吃尽的了,如今的甜来,也是应为人的好处。”(120回)

  但作者后期重新给贾兰设定了悲剧结局。曲子“昏惨惨黄泉路近”一句紧接上文“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三句,其对象都是贾兰。下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同《好了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照应,更确定这黄泉路尽的是做了将相的贾兰。稻香村“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亦隐喻贾兰之死。

  关于贾兰的死因,请注意18回元春点戏的第三出《仙缘》。剧中故事讲科举出身的主人公卢生遭政敌宇文融构陷,挂帅西征。幸而天佑卢生,不但平安归来,还大获全胜,战功赫赫。

  卢生的故事隐喻了贾兰结局。当海疆反贼全盛时期,贾兰正好中举。此时贾府的政敌如忠顺王构陷,派贾兰挂帅出征。结果贾兰没有卢生那么命大,沙场征战,壮烈牺牲。“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表示他死得光荣。119回海疆靖寇报捷,皇上大赦天下,“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证作者后期确有改写贾兰战死海疆的计划。

  贾兰之死对李纨打击很大,曲子“抵不了无常性命”,证李纨在得知贾兰噩耗时便气绝身亡,落了个“枉与他人作笑谈”的结局。《晚韶华》曲归咎为“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即不善积阴功。

  概括而言,李纨一生有三大悲剧:一是青春丧偶,“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二是贾兰战死;三是她自己抑郁而逝。

李纨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李纨是个怎样的人?

  李纨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李纨是个怎样的人?

  简单地说,就是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红楼梦》中的人物的个性都是如此鲜明生动,凡是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能说出几个主要人物如宝玉、黛玉、宝钗、熙凤的性格特点,他(她)们仿佛已经被作者植入了我们心中。曹雪芹不仅成功地刻画了这些主要人物的生动形象,就连那些次要人物也刻画的十分到位,比如迎春的懦弱、探春的聪敏、鸳鸯的刚烈等等,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我们来看看李纨的性格特点。

  1、才干卓越,心胸宽广。

  论口才,李纨与熙凤是天壤之别,若论心胸,则熙凤去李纨甚远。按理来说,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应该是李纨,但事实上一直替王夫人掌管荣国府内部事务的是贾赫的二儿媳、王夫人的娘家侄女王熙凤。对于李纨没有执掌家政的原因,许多读者都会认同王夫人的看法,以为李纨是个“尚德不才的”,没有掌管这么大的一个家族的事务的能力。其实不然,李纨是很有管理才能的,她的才干不在王熙凤和探春之下。书中自有例证。凤姐因小月久病,家政失衡,王夫人派李纨打理家中事务,又命探春、宝钗合同李纨裁处。在这“三架马车”执掌家政期间,人们只注重探春的“敏”、宝钗的“贤”,却全然忽略了李纨的“德”与“才”。

  探春原是协助李纨裁处事务的,可几个月中,主事的一直都是探春。几件大事小事尽显探春的才干,风头早盖过了李纨,可李纨对此丝毫没有妒意,反而处处支持探春、维护探春。这份情怀,又岂是王熙凤所能有的?对于探春对大观园所进行的“兴利除宿弊”的改革,李纨是明确支持的,而且她的支持是从一个当家人的立场来考虑的。她说:“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从这句话,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李纨对婆婆王夫人的孝顺(她是时时处处想着王夫人的),也能看出李纨思考问题顾全大局。她是从真正掌家人王夫人的角度来考虑探春的改革,“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她认为探春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奴仆们的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尽职尽责的工作,自然有利于荣国府今后长远的发展。

  李纨从全局出发,敢于支持探春的改革,堪称有“伯乐”之才。当探春“可惜蘅芜院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时,李纨说:“蘅芜院里更厉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种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处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的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篱笆上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花草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一席话使探春茅塞顿开。一席话更充分证明李纨之才干不在探春之下。李纨之所以不掌家,是与其孀居的身份有关的。一个寡妇麻药清净守节,当然不能抛头露面去处理偌大家族中繁琐的家务事。并不是李纨没有才能,而是封建礼教的约束和她个人谨慎处事的作风不允许她施展才华。

  2、心地善良。

  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了取悦贾母,凤姐与鸳鸯合议捉弄刘姥姥。李纨对他们说:“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小孩子,还这么淘气。”寥寥数语,充分说明李纨的心地善良。她认为:如果你们是小孩子淘气还有情可原,这么拿一个穷苦的农村老太太寻开心是不做好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纨朴素的善恶观念,对于刘姥姥这个农村老太太,她是同情的,关心的。

  赵姨娘是书中人人嫌恶的角色,她心胸狭隘,爱搬弄是非,连亲生女儿也诅咒。为了自己的利益,她不惜重金要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当她在铁槛寺中邪时,贾政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就走了,“王夫人本嫌她,也撒手儿”,“宝钗本是仁厚之人”,却只托周姨娘照应,就来年自己的亲生儿子贾环也想一走了之,只有李纨只动提出“我也在这里吧”,要和周姨共同照顾赵姨娘。她也是讨厌赵姨娘的,可是看着她受苦,李纨到底于心不忍,也就不计较赵姨娘以往的种种恶处,可见她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心地是多么善良。

  最让人感到她心地善良的事是黛玉之死。“湘馆凄凉,绛珠仙去,颦卿独送临终”(8)。当紫鹃深感“这些人竟这样狠毒冷淡”而向她求助时,我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便走”,而且“一头走着,一头落泪”,心中暗暗埋怨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怎奈老太太、太太的命令难以违抗,“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她在慨叹殚玉命运的同时,又在责备自己对黛玉照顾得不够周到。在众人都在为宝玉和宝钗的婚礼而忙碌的时候,她却陪在黛玉的身旁,帮助紫鹃准备黛玉的后事。在黛玉的最后的时刻,是她向“可怜可叹”的林妹妹伸出了温暖的手,让黛玉与紫鹃感受到了一点人间的真情。怪不得兴儿说:“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诨名叫做‘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

  3、淡薄金钱。

  与王熙凤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形成对比,李纨是一个把金钱看的很淡的人。王熙凤曾为李纨算过一笔帐:“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的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份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总共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能共算起来,也又四、五百两银子。”而且在李纨、探春、宝钗三人同理荣国府时,我们从探春的口中又得知贾兰上学“每月月银八两”。

  从这两笔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贾府,李纨是经济比较富裕的人。但我们从未看到李纨是如何花钱的,李纨的生活简朴,她不爱虚荣,基本上过着一种恬淡平和的日子。她可以说是贾府中“勤俭节约”的典范。正因为她平时没有那种“安富尊荣”的享受,所以在贾府被抄家后当贾家生活陷入困境中时,她也没有象别人表现得那样难以忍受贫困。

  就连贾母都称赞她:“倒是珠儿媳妇还好,她有的时候是这么苦,没有的时候也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的过日子。”一个世宦千金、公府奶奶,能够如此恬淡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恐怕也只有李纨了。

  4、洁身自好

  李纨的美是毋庸质疑的,同样毋庸质疑的是李纨的洁身自好。《红楼梦》第四回介绍李纨:“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脂砚斋在这段文字旁批曰:“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那么李纨处的是怎样的环境呢?我们先来看看宁国府。宁国府内,贾珍除了坐拥娇妻美妾之外,还与儿媳妇秦可卿私通;从脂砚斋的批文看,这个秦可卿与小叔子贾蔷的关系也是相当的暧昧。而且贾珍和贾蓉父子同时与尤二姐、尤三姐鬼混,恬不知“聚()”之耻。怪不得柳湘莲说:“恐怕只有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与他们同宗同戚、荣辱与共的荣国府呀好不到哪去。贾赫已是年老之人,却依旧贪恋女色。“有点模样的都看了上”,并且总是倚仗权势强娶硬夺,娶鸳鸯未遂还要花钱再买一个小妾。“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贾琏“素性是最风流的”,虽然没有象孙绍祖那样把“家中婢女仆妇俱淫遍”,却也数不清多少人与他有染,就连女儿出天花的时候,就是在国丧之中,他也没有忘记寻欢作乐。王熙凤的个人作风也很成问题,她与贾蓉的关系呀是相当的暧昧的。宁、荣二府的主子们对肉欲的追求简直到了荒淫无度的地步。他(她)们心中根本没有什么伦理道德观念,根本不顾及礼仪廉耻,甚至做了丑事竟然还不避讳,难怪焦大都看不过去,要借着酒劲儿大骂呢!

  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貌美、孀居的李纨却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李纨是“贾府中最寂寞的人”,她的心灵是空虚的,她也有女人正常的生理需求。她不象古代其他守节女子那样少有与男人接触的机会,贾家没有象防贼一样时刻监管她的自由,不允许她与男人接触,而是任由她自由出入。她与贾珍、贾琏、贾蓉等接触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李纨始终保持着她的高贵、端庄,她不曾为任何人动过心,不曾有一点风流韵事,她不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希图从男人处展示自己的魅力,释放自己的情感。她就这样静静地处在这“膏粱锦绣”之地,冷眼看别人“纸醉金迷”。她是“声色贾府”中罕见的一股清流,她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怪不得脂砚斋叹曰:“实罕见者”。

  贾兰受他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贾家的家学是贾府的一部分,它也和整个贾府一样乌烟瘴气,浑浊不堪。宝玉在这里不好好读书,却和什么秦钟、香怜眉目传情,惹下风流情债。当学堂内宝玉一派与金荣一派笔墨纸砚满屋横飞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贾兰只是一个旁观这,他没有伸手帮助宝玉的仆人茗烟。当他的好朋友贾菌“也抓起砚来要飞回去”时,贾兰忙按住砚,极口劝到:“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你看他小小年纪,却能丝毫不受别人影响,不正如他的母亲在贾府内不受人影响一样吗?

红楼梦中李纨的原型是谁?

  红楼梦李纨的原型是谁?

  李纨,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之原型就是曹寅内兄李煦,他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不改姓的原型人物,可见当时曹寅写他时,没有压力,无须顾忌,原因可能是:一,李煦已死,二,曹寅既念他,又恨他,三、李煦是雍正死敌,曹寅立场站在雍正一边,无后顾之忧。

  解读“李纨”,谐音“李完”。意思为:曹家倒霉,李家也将完蛋。“纨”丝旁喻织造,“丸”字“九多一点”为“十”,意为终躲不了一死,只不过维持“久一点”而已。李纨,字宫裁,谐音“供差”,与李煦身份吻合。李纨父名李守中,李煦父亲李士桢,声母相同。“守中”谐音“寿终”,表示李煦父亲已死。李纨只存一子,名贾兰,李煦本有李鼎、李鼐二子,当时只剩李鼎一人,情况基本吻合。

  上文《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三书名也有所指,意思分别为:【如死煦,你顒传、先援己。】这是曹寅叮嘱儿子的话,当时曹顒接替父职,在李煦协助下管理江南织造,但曹寅敏锐觉察到,康熙可能不会放过李煦,故有这番话,叫儿子先救自家之难。又有“女子无才便有德”谐音“顒子无财便有得”,是曹寅告诫曹顒,只有舍弃家财,方可保得性命,叫他不要惜财,否则人财两空。足见曹寅认清了当时问题的严重性。

  书中对李纨的介绍多隐语。如“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这段话中的“膏粱锦绣”【告娘今休】;“槁木死灰”【告母死悔】;“绩井臼“【畸今舅】;“陪侍小姑”【陪死效孤】;“针黹诵读”【正被送都】等等,都是暗语。大概曹寅从假死到写《石头记》之时,家里人根本不知情,所以将这些话写入书中,再设法传给曹顒。所以我认为曹寅写书的初始动机是“暗语传书”,作为康熙的高级间谍,他和康熙之间,早已习惯了这种密信交往方式。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是“稻香村”【倒象存,倒相称】,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收银莫误】,外面“编就两溜青篱”【粮留请李】,下面分畦列亩【分妻离母】,佳蔬菜花【家疏财化】,漫然无际【满园芜迹】“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嘱李莫奢】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刀向牢笼】的雅号。在关于李纨的描写中,这类暗语极多,不能一一列举。

  曹寅为李纨的住处起名稻香村,也是根据李煦的生活经历而设定的。李煦的奏折之中,就有关于实验新种稻米的内容。康熙很重视稻米品质,经过多方试种,培育出一种优良品种,发交各地官绅试种。李煦经常详细奏报试种情况。如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奏:“窃奴才所种御稻一百亩,于六月十五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谨砻新米一斗进呈。而所种原田,赶紧收拾,乃六月二十三日以前,又种完第二次秧苗。至于苏州乡绅所种御稻,亦皆收割。其所收细数,另开细数,恭呈御览。”可见李煦担负过种御稻实验田的任务。他相当于一个实验农场主。住稻香村的李纨原型,就是现实中的李煦,当毋庸置疑。

  李煦,正白旗滿洲人,祖籍山東萊州府。父李士桢,。李煦历官內阁中书、韶州知府、宁波知府、畅春园总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出任苏州织造。他为人宽怀仁慈,颇得当地的民心,素有李佛称号,但他“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犁园”,康熙四次南巡,李煦、曹寅等大事铺张,导致库银亏空额高达数十万。雍正二年,因亏空公款白银三十八万两被抄家籍产。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又因曾为雍正政敌阿其那、塞思黑诸皇子买送苏州女子,定为“奸党”,发配往吉林黑龙江布特哈旗苦寒之地。史料说他“两年來仅与傭工二人相依为命,敝衣破帽,恒终日不得食”,最后因冻饿死於当地。临死之时,“囊中无一钱…亲识无一人在侧。”这样悲惨的结局,曹寅也许并不知情,故未写入书中。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

  这段话隐含诸多关于李煦的本事。为什么选择二月二十二日?前两个“二”,一指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二指雍正五年二月发配黑龙江。“十二日”,死日也。曹寅料李煦死定。第三十九回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指李纨),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这个情节一向被人们理解为李纨有同性恋倾向,真是荒谬之极。“钥匙”谐“要死”,拆字解为“今月死期”,而“平儿”即“平二月”之意,也是说李煦将在二月死去。曹寅所设哑谜,非常严谨,滴水不漏,而人们往往不知曹寅文法,又如何解得红楼真谛?

  办诗社,即办施舍。在《红楼梦》里,李纨多次被作者直接或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间接尊为“菩萨”、“佛爷”,就是指李煦乐善好施,这与正史记载是一致的。作者对李煦将死而善迹无形的美德给予了充分肯定。李纨在宝玉的生日之夜掣签吃酒,她先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双小寒子的老妹,指曹寅之妻李氏】。掣出的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助你冒死自甘心】。这句话显露了李煦的善良本性,曹寅密押进京后,胞妹李氏带着幼小子孙俩,处境十分艰难,所以他甘愿冒死相救。

  书中还有一段素不被人留意的话,全是暗语,流露出作者当时的心态,笔者也为读者解读出来,以供同好研究品读。当时李纨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一系列“雅号”:无赖泥腿市侩【我来你退事快】;下作贫嘴恶舌【下着评罪我舍】;黄汤灌狗肚【荒唐官够毒】;狗长尾巴尖【哥藏我不见】;泼皮破落户【颇逼颇累乎】楚霸王【愁巴望】。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

  还有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蒸霞一般”,谐音解读则为:【又几拜,主信话,如分,或整下一半】。显然这是说亏空整账的事。又如第五十回贾母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密诏、安全了】。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这段描写隐含一桩密事,即李煦儿子李鼎曾经追杀过竺香玉。“箭”“前”换“二”,就是“竺”字。雍正属李鼎妹夫,而被竺香玉和弘皙杀死了,他追杀竺玉香是理所当然的。再看妙玉联诗中有“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弘时死在栊翠寺,姬(指香玉)藏稻香村】这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这些并非作者闲笔,作为史实勘考很有价值。望有兴趣的朋友留心这些细节,说不定哪天,你也能写出一篇有史学价值的篇章来。

  李煦死前,遭遇的不幸与曹寅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二年六月十四日,李煦的家产全部被查抄完毕,除去家产抵偿与一些商人代为还清的亏空,仍欠国帑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三两。十月,庄亲王等以查弼纳来文请旨:“李煦家属,及其家仆钱仲睿等男女、童男*共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南省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现将应留审讯之人暂留审外,其余记档送往总管内务府衙门,应如何办理逐出,业经具奏。”皇帝依内务府所议,下旨将李煦家人共有二百二十七名口押送到京,除了李煦妇孺十口人之外,其余皆于崇文门外变价拍卖。真的如俗话所说:好人不得好报?

  这里还须补充一点,有史料证明,当时李煦家口,解押至单缺少一人,据说就是竺香玉,这是可能的,我在前文述过,李煦收留的那个田氏所带竺香玉,本在曹家长大。刺帝后先是藏在李家,后被曹家转移,直到曹寅写完《红楼梦》的那年才死去。由于我的探究尚不彻底,无法构建完整的故事链,此处不作正论,暂存疑案。有人推测逃逸的那个女子后来写了《红楼梦》,纯属无稽之谈。下面解读李纨的判词。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解读:【已判牦栏,哄吓关彼】

  判词原文: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读:【套你蠢哄嗟子晚,倒头睡时已判难,鱼冰水好空巷躲,忘与他人作销摊。】

  梦曲晚韶华:

  原文: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解读:【敬你恩情,更拿坑蒙你供命!哪没捎话处?子或许在,休提朽账,冤。今子则待主关闭蜂窝。月底不了,我昌。信命随所匙,人神莫说,老来拼也,需要寅舍己,而孙乞养,仰偷带,渐隐广产。参兄旋进,应未吓赫,绝路高登,——魂惨惨,黄泉路。近闻姑来,将相可返程?烨只是虚名,日后人清净。】

李纨与王夫人关系如何?王夫人为什么不满意李纨

  导读:王夫人满意这个大儿媳妇吗?从种种迹象来看,是不满意的。李纨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却有个儿子,也就是贾家嫡亲孙子,母以子贵,她在贾府的地位应该数一数二,可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宁肯让王熙凤掌权也没李纨的份。

  王夫人满意这个大儿媳妇吗?

  从种种迹象来看,是不满意的。李纨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却有个儿子,也就是贾家嫡亲孙子,母以子贵,她在贾府的地位应该数一数二,可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宁肯让王熙凤掌权也没李纨的份。有人说了,她心地慈善,不善理财。可也不是这样,凤姐生病的时候,不是也让她掌管财政大权了吗?为什么她会落入如此的地步呢?王夫人为什么不让名正言顺的大儿媳妇来管家呢?而且,王熙凤尽管才干突出,却连字都不认识,凡遇到记账写字查书一类的事情,都依靠家里的奴才帮忙,好像还是一个小孩子。李纨则不同呀,她出身书香门弟,在诗社中仅有几次的点评,也充分说明了她是有才华的。

  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上来说,她作为荣国府的大儿媳妇,也没有弃之不管的道理,到底是她不想管,还是别人不让她管?而王熙凤为什么本不是本府的人,却能堂而皇之地理家掌权,而且她也不是荣国府的人,小说偏偏在这个问题上一带而过,甚至说李纨到了:“一概无见无闻”的地步……不要以为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其实仔细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王夫人与她的关系是冷漠的,用红学家曹大康的话说,在小说的八十回里,她与王夫人没有一句对话,这种极不正常的关系一直延续到书的结尾。这就让我们的猜测更迷惑不解。

  王夫人在贾母面前是一个孝顺甚至有些“乖巧”的媳妇。对贾母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但她在李纨面前是婆婆。她没得到贾母的喜爱,是不是由这个原因导致她对自己的儿媳妇也没兴趣?我们不知道贾珠没死的时候,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我猜想能否是向自己猜测的那样,王夫人甚至将自己大儿子的死“转移”到李纨身上?我们看到过很多的影视剧,里面的冲喜不成都会把死因算在“新娘”的头上,何况,向他们这样一个结婚了几年都有了孩子的夫妻上,贾珠的交代是病死,古代社会里,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向现在这么科学发达,人为因素在里面占据了很重要的成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已猜测。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有很多的迷信说法,贾珠是生病而亡,王夫人会不会把丧子之责,怪罪在李纨的头上?不然老话讲,老儿子大孙子。王夫人对老儿子贾宝玉是千恩百宠,为什么对自己的大孙子,也就是荣国府里唯一嫡亲的大孙子不闻不问?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在《红楼梦》中,贾母对李纨是关爱的,这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在王熙凤过生日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三回有这样一笔: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席话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趣儿?再也有和凤姐儿好的,有情愿这样的,有畏惧凤姐儿的,巴不得来奉承的:况且都是拿的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且算一算帐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呢,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分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依你怎么样呢?"凤姐笑道:"生日没到,我这会子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我一个钱饶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

  贾母在很多时候都把李纨的事挂在心中,很多宴会的布置等重要场合也需李纨随身左右,可就是不见贾母如何喜欢贾兰,这一点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贾母把宝玉带在身边亲自照管,而更需要照顾的贾兰在书中却不多见,甚至有一次在很重要的场合里,竟然没有贾兰的身影,还是贾政提议,才唤来贾兰,可见王夫人对孙子不是很上心,能否是因为她心目中就认定大儿子是李纨相克的结果?王夫人对大儿子不会比宝玉差,在宝玉挨打那回里:“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透露出来,”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当然这是王夫人的权宜之计,但至少她对大儿子的满意程度要比定玉高,另一方面,李纨的痛哭也表明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很恩爱……一个如此爱儿子的母亲,却对他遗下的儿子不冷不淡,很说明问题。这样一来,由于王夫人的态度,李纨就远离了权利的中心,她的任务只是教养儿子和陪伴那些小姑子。

  李纨是聪明的,她没有后台的支持,又入不得王夫人的法眼,就只好成事不管,安静的沉默着,遵从礼仪,在贾府中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而王夫人很难找到她的错,说白了,王夫人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自然也无须对她有什么指责了,不会产生邢夫人与凤姐的矛盾了。可有的时候,王夫人还是会有怨恨的,她在清理怡红院时,撵了众多丫环,顺便看了一下李纨这里,不喜贾兰的奶妈妖艳,就让撤了,说贾兰也不小了,可以不必再用奶妈。我们看看,贾宝玉肯定比贾兰大,可他的奶妈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尽管这个妈妈十分讨人厌,可还是堂而皇之地出入在怡红院里……其实这个奶妈没有犯什么错误,之前凤姐已经清查了大观园,并没有她的问题。只不过是王夫人就是不顺眼的结果,当然,做为李纨不便反驳。

  王夫人与李纨皆是大家闺秀出身,两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李纨深谙此道,她没有任何能力与王夫人叫板,只有顺从,无条件的顺从也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

  王夫人的指望是宝玉,对于将来管事的安排也是宝二奶奶,这一层凤姐与李纨皆懂,所以二人都明白,贾府的权利不是她们的,所以才会在经济上保障自己。王夫人不喜欢装饰的女孩子,喜欢安静稳重的,所以李纨自然要非常素净了。可是从李纨对诗社的热切,和对红梅的喜爱,可见李纨本身的个性与后来的形象是有区别的。也是为了顺应王夫人的喜好才为之。

  综上所述,李纨的能力和水平尚且不提,入不了王夫人的法眼才是她不能进入权利中心的要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