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林黛玉
别 名:颦颦,颦儿,绛珠仙子,潇湘妃子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扬州
出生日期:农历二月十二
信 仰:佛教
代表作品: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
出 处:红楼梦
亲 人:林如海、贾敏、贾母、贾宝玉等
老 师:贾雨村
红楼梦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红楼梦林黛玉简介: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后父亲病故,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与宝钗不分第一第二)。作为一个极具美学含义的小说人物,林黛玉已经成为女子多愁善感的代名词。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角色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结论是自杀。
小说《红楼梦》中,黛玉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她自料万无生理,就将作为自己和宝玉爱情见证的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还把她的丫环叫走使唤。黛玉在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后便去世了。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林黛玉生前只把哪两个人当作亲人?林黛玉之死
【黛玉偏冷偏自闭的性格,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有距离的,刻意地保持着一种相互安全的距离。能真正被她视为亲人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紫鹃。自己将死,宝玉正娶亲办喜事呢,黛玉只好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给忠实守在身边的紫鹃妹妹了。除了她,黛玉已认定自己在大观园里并没亲人了。多么悲凉!幸好,紫鹃是黛玉辞世之际所能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否则她在情感上真要像李纨所说“精着来光着去”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黛玉生前只把哪两个人视为亲人?
能真正被她视为亲人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紫鹃。
可以说听到贾母要宝玉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就发病了,神情恍惚。她的心病发作了。也难怪,在此之前她还自作多情地认为嫁宝玉的人选已内定了自己呢。与自己的预想出入太大,她受不了这刺激。
当她让紫鹃陪自己去问问宝玉,已不太正常了,瞅着宝玉只管傻笑,只管点头儿,旁人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已不减于宝玉”。紫鹃催黛玉回家,黛玉回身笑着出来了,又一路傻笑着往潇湘馆走,离门口不远,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估计这也使她肺结核旧病复发:“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
直到焚稿断痴情时,黛玉还在不断地咳嗽,吐血。传说中的杜鹃鸟鸣叫时是啼血的。黛玉也在啼血,一边把从前题在帕子上的情诗烧成了灰。她自己,也五内俱焚、身心俱焚吧?爱情的残酷,把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海市蜃楼,烧得只剩下灰烬。
黛玉死前,手先已经凉了,眼神也无光,目光都散了。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浑身冷汗,身子渐渐的冷了。林黛玉,被爱情的高烧烧成了灰。灰烬是冷的。
黛玉究意怎么死的?可以说是生肺病死的,也可以说是害相思病死的。
可以说是因为失恋伤心而死,也可以说泪水流尽而死。李纨探视她时,她已不能言,“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后来直到死,除了挣扎着说几小段遗言,除了哮喘、出冷汗、翻白眼,却再没流过一滴眼的。该流的泪全流完了。她的心已枯死了。
当然,还可以说林黛玉是气死的。活活气死的。她挣扎着伸出手来狠命地撕那题有诗稿的旧帕子时,紫鹃早已知她是恨宝玉,却也不敢点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临终前直声喊叫“宝玉、宝玉,你好……”也是带着怨恨的。她恨宝玉好狠心。觉得宝玉最终还是骗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她是含恨而死。
《红楼梦》林黛玉最真实死因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在这一点上,用了偷梁换柱之计让宝钗与黛玉“调包”的王熙凤,知道得最清楚。
黛玉死后,贾母跟薛姨妈谈论林黛玉:“我看宝丫头也不是多心的人,不比我的那外孙女儿的脾气,所以他不得长寿。”说着两人正落泪,凤姐闯进来讲笑话,逗她们开心些。贾母果然被逗笑了:“我在这里同着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你不叫我们想你林妹妹,你不用太高兴了,你林妹妹恨你,将来不要独自一个到园里去,提防他拉着你不依!”
凤姐笑道:“他倒不怨我。他临死咬牙切齿倒恨着宝玉呢!”贾母、薛姨妈听着,还道是玩笑话儿,也不理会。
隔着书页,我却听明白了。王熙凤看人、看事、看问题,看得真够准啊。
林黛玉死时确实只恨贾宝玉一个人。
悲愤的黛玉,为何不恨王熙凤,不恨情敌薛宝钗,不恨其他人,偏偏只恨贾宝玉呢?说明凤姐的机关设计得太深、太巧妙,把自己和旁人都撇清了,所有责任都落在无辜的宝玉身上,连聪明绝顶的林黛玉都信了,都被迷惑,还真以为是贾宝玉本人无情无义呢。她没想到幕后还有别的导演,在操纵着她的悲剧,别人的喜剧。她不知道贾宝玉跟她一样也是受害者,受骗者。她误解了宝玉,这种误会又造成不可理喻的怨恨。
黛玉啊黛玉,你把宝玉想得太坏了,又把别人想得太好了。
还是她惟一的同性知已,紫鹃丫头看得透彻:“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
后来当贾府要调紫鹃去宝玉宝钗婚礼上使唤。正服侍垂危的黛玉的紫鹃心里火了:“你先请罢。等着人死了,我们自然是出去的,那里用这么……”说到这里却又不好说了,因又改口道:“况且我们在这里守着病人,身上也不洁净,林姑娘还有气儿呢,不时的叫我。”去奉命参予宝玉的婚礼,还是留下来预备黛玉的后事?丫环紫鹃坚决地选择了后者。她同情黛玉受的委屈,又看不惯贾府的无情: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可惜啊可惜,黛玉只看清了凤姐这步棋的谜面儿,没看透真正的谜底,她恨错人了。她错怪宝玉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黛玉不恨大观园里任何人,只恨贾宝玉一个人,也是有道理的。她是爱宝玉的,才会恨宝玉呢。没有爱哪有恨呢?对其他人之所以恨不起来,还由于她在贾府住了这么久,从来就没爱过其他人,因为冷暖自知:这些人,从来就没真正地爱过她,理解过她。她没对这些人抱有过高的幻想,他们怎么做,也不至于让她吃惊与失望。
可她对贾宝玉是有期待的。她把对人生中所有美好的期待,全投注在宝玉一个人身上了。贾宝玉也让她相信过,相信俩人的关系是谁也拆不散的。如今散了,不怪宝玉还能怪谁呢?黛玉不仅怪宝玉没对得住自己的信赖,还怪宝玉骗去了自己的信任。
除了贾宝玉,林黛玉到了异乡还真没不设防地信任过什么人呢。她自闭的心,只对贾宝玉敞开过。
也只有让她心扉敞开的人,才可能给她致命一击。她一半是恨宝玉,一半又是在恨自己。恨宝玉就等于恨自己。
林黛玉不恨世界,不恨任何人,她是带着对宝玉和自己的恨死去的。对宝玉的怨恨,对自己的悔恨,使她用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她原谅了所有人的无情,却不能原谅宝玉,不能原谅自己。她既怨恨宝玉的薄情,又悔恨自己的多情——原本自以为幽闭如冷月寒塘的女儿心,还是太重感情了。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寒塘渡鹤影,冷月,也只能葬诗魂了。黛玉狠下心来,用最后的恨亲手埋葬了最初的爱。
林黛玉为什么恨贾宝玉?因为她爱贾宝玉。林黛玉为什么爱贾宝玉?因为贾宝玉爱她。让她感受到从没感受过的爱。
林黛玉是个缺少爱的孩子。也是个表面上远离爱,骨子里最需要爱的孩子。她似乎从不索取,奢求别人的爱,可一旦谁给她稍微多一点的爱,她便会因感动而把更多的爱甚至全部的爱回馈给谁的。
林黛玉,把自己不曾动用的爱,全投注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了。如果贾宝玉靠不住了,她的爱就靠不住了,她的命运就靠不住了。精神支柱垮了,这个寄人篱下,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自然无处可靠,只能跟着垮了。
感觉告诉她,事实也在告诉她:自己已成为大观园里“多余的人”。在此之前为何不觉得多余?那是因为贾宝玉还需要她。在这个世界上,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她,也够了。她因为别人的需要才体会到活着的必要。
可是,在自己还需要贾宝玉的时候,贾宝玉却不需要她了。贾宝玉不需要她,也就没有任何人需要她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像那题在帕子上的情诗。如果读的人都不珍惜了。写它还有什么意思。留它,还有什么意思?
黛玉葬花,是在葬自己,已葬掉半个自己了。黛玉焚稿,是在烧自己,烧剩下的半个自己。烧着烧着,就烧完了,就烧没了。痴情,该断了。尘缘,该断了。
黛玉对宝玉好,是因为宝玉对自己好。黛玉恨宝玉,是因为觉得宝玉对自己不好了。觉得宝玉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好,背叛了两个人以前的好。按她的那种脾气,是受不了的。
受了内伤,受了重伤,她傻了,她病了,她恨了,她死了。
黛玉除了对宝玉好,对贴身丫环紫鹃也是好的。临死前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她攥着紫鹃的手不肯松手。
黛玉为何对紫鹃好?也是因为紫鹃真心地对她好。这种好同样无需言语与表示,靠心灵感应。
她没看错紫鹃,没认错紫鹃的好。她把遗愿托付给紫鹃了:“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黛玉偏冷、偏自闭的性格,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有距离的,刻意地保持着一种相互安全的距离。
能真正被她视为亲人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紫鹃。自己将死,宝玉正娶亲办喜事呢,黛玉只好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给忠实守在身边的紫鹃妹妹了。除了她,黛玉已认定自己在大观园里并没亲人了。多么悲凉!
幸好,紫鹃是黛玉辞世之际所能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否则她在情感上真要像李纨所说“精着来光着去”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李纨指的是她可能的“裸死”:“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
黛玉两手空空地来,没想到却拥有了宝玉的爱。黛玉好像呆了没多久,又走了。黛玉走了,没能把宝玉的爱带走。来的时候是自己,走的时候还是那个自己。不,她带走了无限的哀愁。
黛玉之死:红楼梦“病美人”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林黛玉真实死因: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了解林妹妹林黛玉了,而后的央视拍的电视剧红楼梦又一次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林黛玉这个女子的真实一面,那么林黛玉到底是因何而死的呢?
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直接跳到最后一天吧。摁快进键,找到第九十七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瞧,别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的临终遗言有两句,是先后分开说的。
前一句是对丫环紫鹃说的:“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病倒在潇湘馆里的林黛玉想家了,想回老家扬州了,可惜再没有力气了,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尸骨与香魂运回自己出生的地方,也算叶落归根吧。她并没把大观园当成真正的家。她在精神上至死都是半个孤儿、半个流浪儿。短暂的一生是在诚惶诚恐的不安全感中度过。
黛玉的后一句遗言不完整,是对不在身边的宝玉说的,是直声叫出来的:“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我年少时读到这一段哭过。
黛玉是伤心而死的,是伤情而死的。是梦碎而死的,是心碎而死的。大家都猜测她未说完的是那个“狠”字,她在责怪宝玉“你好狠”。
我不忍心看她临死前还对宝玉带有误会,以及由误会而引起的怨言。我不忍心看命运阴差阳错而造成的残酷。于是更希望她想说的是“傻”字:“宝玉、宝玉,你好傻!”她对宝玉没有误解。更没有怨恨,只有一声同病相怜的轻叹。否则她就没必要把宝玉的名字重复两遍。她以一声叹息向想像中的宝玉告别。
对林妹妹,宝玉没有那么狠,宝玉不可能那么狠。狠的是命运。命运的狠,使黛玉临死前都无法再看宝玉一眼,使宝玉没能见到垂危的黛玉最后一面。黛玉死时带着病,也带着怨、带着恨、带着无尽的惆怅。她是误会宝玉了,她是错怪宝玉了。当她病情发作时,宝玉也生病了,也犯病了。宝玉与黛玉生的是一样的病吗?可以肯定的是,宝玉患的也是心病。他变傻了,他发疯了,他犯糊涂了。延医诊治,服药不效,索性连人也认不明的了。
大观园上上下下对傻里傻气的宝玉撒谎,为让他与宝钗完婚,告诉他娶的是林妹妹,他也信了。揭盖头前还想“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
待他得知黛玉与宝钗已被“调包”,自然病得更重了,他病中还哭着喊着要去瞧瞧病着的林黛玉:“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了,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是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间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
连贾母都明知,宝玉的病是为黛玉而起。“各处遍请名医,皆不识病源,只有城外破寺中住着个穷医,姓毕,别号知庵的,诊得病源是悲喜激射,冷暖失调,饮食失时,忧忿滞中,正气壅闭,此内伤外感之症。”
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病人,都是心里有病的人,都是有心病的人,同病相怜,同气相求,所以他们能走到一起去,想到一起去。这也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对薛宝钗却爱不起来的原因。薛宝钗太健康了,太茁壮了,太理智了,太清醒了,与性情中人贾宝玉缺乏可以碰撞出火花的共同点。我怀疑薛宝钗连相思病都不会生的。她太像不会生病的女神了。永远光彩照人。
而林黛玉,经常生活在阴影里。她的内心有阴影的。那就是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忧郁。阴影是她内心的病灶。她总是有那么多难分难解的心事。她时常被不确定的因素,不安全的感觉所笼罩,所折磨。就像一枚被沙粒侵入的贝壳,总要忍住痛,忍住恐惧,不断地分泌泪水与血肉去努力包裹伤口。
蚌病成珠,河蚌生了病才可能孕育珍珠的。林黛玉用伤口哺育出的是一颗夜明珠吧?难怪《红楼梦》里传说黛玉是绛珠草所化:“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她的心结绝对比旁人复杂得多,难解得多,连自己开解不开,这就是死结了。黛玉因郁积在内心无法化解的忧伤而死。
其实宝玉心里也有这样的结。黛玉与宝玉,原本有可能替对方解开内心的情结,使之不至于成为死结的。可他们擦肩而过,错失了相爱、相伴、相濡以沫的机缘。
于是黛玉死了。宝玉虽然活着,心也死了。他选择了出家。不是想获得新生,而是苟延残喘。表面上看,黛玉又是咳嗽,又是吐血,“肝火上炎,两颧红赤”,还几度昏厥,是肺痨的症状。若寻根问底,还是跟情感、情绪有关,是失恋造成的心病,心病又引发了肺病。说到底,是害相思病而死的。
黛玉病卧的潇湘馆门可罗雀,大观园的另一头,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宝玉明媒正娶宝钗的仪式正在举行,证明黛玉想嫁宝玉的念头终究落空,彻底是一个破灭的单相思。昨天的甜蜜变成今日的苦酒,反差太大,她实在是喝不下去。她的嘴里是苦的,心里是苦的,泪水、汗水都是苦的。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命,是苦的。苦不堪言,她活不下去了。
在整个红楼梦崩盘之前,首先是黛玉爱情梦的破产。梦的破产,使往日骄傲得跟公主似的潇湘妃子眨眼间一贫无洗。
那段时间,贾宝玉丢失了命根子般的宝玉,疯疯癫癫。黛玉也丢失了自己的宝玉:贾宝玉正是她的命根子啊。她体会到无枝可栖的凄凉与彷徨。相思病来如山倒,她的身心,从里到外都垮掉了。失去了宝玉,大观园也就没什么可留恋的。想回老家,身体又不允许。老家回不去了,眼前的现实又这么让人难以面对,黛玉只能以一死了之,来逃避锥心的疼痛与尴尬。
黛玉原本好好的,早饭后正散步呢,为自己解解闷,偏偏走到沁芳桥那边山石背后,以前曾同宝玉葬花之处,撞上那个叫傻大姐的丫头,傻大姐无意间泄露天机,道出了贾府让宝二爷娶宝姑娘的计划:“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
黛玉心里顿时“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地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这个晴天霹雳把她给震晕了。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走了半天,还没到沁芳桥畔,原来脚下软了,走的慢,且又迷迷痴痴,信着脚从那边绕过来,更添了两箭地的路……
在自己家门口都迷路了,你说邪乎不邪乎?前来找她的紫鹃,“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惚惚,眼晴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可以说听到贾母要宝玉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就发病了,神情恍惚。她的心病发作了。也难怪,在此之前她还自作多情地认为嫁宝玉的人选已内定了自己呢。与自己的预想出入太大,她受不了这刺激。
当她让紫鹃陪自己去问问宝玉,已不太正常了,瞅着宝玉只管傻笑,只管点头儿,旁人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已不减于宝玉”。紫鹃催黛玉回家,黛玉回身笑着出来了,又一路傻笑着往潇湘馆走,离门口不远,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估计这也使她肺结核旧病复发:“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直到焚稿断痴情时,黛玉还在不断地咳嗽,吐血。传说中的杜鹃鸟鸣叫时是啼血的。黛玉也在啼血,一边把从前题在帕子上的情诗烧成了灰。她自己,也五内俱焚、身心俱焚吧?爱情的残酷,把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海市蜃楼,烧得只剩下灰烬。
黛玉死前,手先已经凉了,眼神也无光,目光都散了。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浑身冷汗,身子渐渐的冷了。林黛玉,被爱情的高烧烧成了灰。灰烬是冷的。
黛玉究意怎么死的?可以说是生肺病死的,也可以说是害相思病死的。可以说是因为失恋伤心而死,也可以说泪水流尽而死。李纨探视她时,她已不能言,“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后来直到死,除了挣扎着说几小段遗言,除了哮喘、出冷汗、翻白眼,却再没流过一滴眼的。该流的泪全流完了。她的心已枯死了。
当然,还可以说林黛玉是气死的。活活气死的。她挣扎着伸出手来狠命地撕那题有诗稿的旧帕子时,紫鹃早已知她是恨宝玉,却也不敢点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临终前直声喊叫“宝玉、宝玉,你好……”也是带着怨恨的。她恨宝玉好狠心。觉得宝玉最终还是骗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她是含恨而死。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敏感: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中,因宝玉被贾政叫去,怕有事端,等到宝玉回怡红院便前去看看他,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 正在院内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 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 便使性子说道: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 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 "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 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细心: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着’。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日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搞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等等。
淡泊:黛玉从不主张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他淡泊名利。 宝玉将北静王给他的珠子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可见他淡泊名利,轻视官僚。
真实:黛玉从各个方面都是很真实的,从不遮遮掩掩。
绝顶聪明:从她的才华,考虑问题的全面可以看出。
多愁善感: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言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中的黛玉葬花足以体现她的多愁善感。与前面所说的敏感差不多。
黛玉的叛逆:首先,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 是 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 吟》中,她叹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表现出对女子“三从四德”和“夫权”思想的不屑一顾;她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这也是对女子贞操观和正统爱情观的大胆反 叛;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魔根”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这是对封建社会男性观的傲然蔑视。林黛玉身上闪烁 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
影响黛玉性格形成的因素
1、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研究表明: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那么黛玉的体格特征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呢?
在黛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给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从她作的诗中就可以看出来:
她在《葬花吟》中她这样写: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在《秋窗夜雨夕》中,她写道: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
由此可见: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2、 父母双亡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黛玉7岁丧母,11岁丧父,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她的学龄期和少年期,此时正是她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她心灵又是两次重大的冲击,父母的相继辞世,是影响黛玉性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
林黛玉父母双亡,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林如海这样对黛玉说: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
可以看出来,黛玉是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时她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背井离乡,远走他方,在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结。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当看到宝姑娘在母亲怀里撒娇时,黛玉流泪叹道:
“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
黛玉的家庭可以说是一种破裂家庭,她先后失去父母,这对于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
3、 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如在一个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可能性格中就比较有优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带来自卑感。林家的家道中落除了直接冲击着黛玉的心灵之外,还间接地影响着她爱情的成败,这反过来,又影响着黛玉性格的形成。
林家原来是很兴旺的:小说中这样描述: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之后,林家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在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家族中,人的价值是与他的家族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封建社会的婚姻观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试问:贾家的命根子,怎么会娶一个一身是病的,又家道中落的,死守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信条,对整个家族没什么利用价值的儿媳妇呢?
薛家对贾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宝玉娶宝钗可谓是顺理成章。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性格的形成也必然深受社会的影响。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4、 早期教育以及生活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
黛玉在贾雨村的教育下,读了两年的中国书,从她后来的兴趣可以看来,她读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的言情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这使得她对美好的爱情心存向往和幻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