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阿里王朝君主

中文名称:穆罕默德·阿里

外文名称:Muharomad'Ali

别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

国籍:埃及

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出生地:希腊沿海城镇卡瓦拉

出生日期:1769年

逝世日期:1849年8月

职业:埃及帕夏,阿里王朝君主

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1804年,发动反抗马穆鲁克起义,建立阿里王朝,促进埃及近代化

逝世地点:埃及亚历山大

葬地:开罗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埃及阿里王朝开国君主:穆罕默德·阿里的生平简介

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Ali,1769~1849年8月)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埃及阿里王朝的创建者。全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

原系阿尔巴尼亚人,1801年应征入伍后,曾两次被派往埃及抗击入侵法军,因能征善战,被擢升为阿尔巴尼亚军团主要将领之一,留驻埃及。1804年开罗人民不满马木路克统治,发动了第三次起义。穆罕默德 阿里趁机站在起义者一方,起义取得胜利。1805年,阿里被拥戴为埃及帕夏。1807年率军击溃侵埃英军。自1811年起,不断向外扩张,1849年8月病故于亚历山大,葬于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Ali,1769-1849年8月) 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埃及阿里王朝(1805-1849)的创建者。全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原系阿尔巴尼亚人,生于希腊沿海城镇卡瓦拉一驻军小头领家庭。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

早年丧父,由其叔父和城防军长官抚育成人。曾经营烟草生意。

1801年应征入伍后,曾两次被派往埃及抗击入侵法军,因能征善战,被擢升为阿尔巴尼亚军团主要将领之一,留驻埃及。

1804年开罗人民不满马木路克统治,发动了第三次起义。穆罕默德 阿里趁机站在起义者一方,起义取得胜利。

1805年,埃及人们召开会议,拥戴阿里为埃及帕夏,奥斯曼素丹发兵进攻,但遭到失败,于是被迫承认阿里为埃及帕夏,建立阿里王朝。

1807年率军击溃侵埃英军。

自1811年起,不断向外扩张,1811-1818年出兵阿拉伯半岛,镇压瓦哈比教派反对土耳其人统治的起义,并占领麦加和麦地那,1820-1822年侵占苏丹,修建喀土穆城,1824-1827年参与镇压摩里亚半岛的希腊独立运动,1831-1841年间两度出兵西亚,打败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占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强迫奥斯曼帝国苏丹与穆罕默德·阿里签订《屈塔希亚协定》,承认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的统治权,并将叙利亚划归穆罕默德·阿里管辖。

后在英、俄、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干预下,被迫接受1840年伦敦条约规定的条件,从国外撤回全部军队,仍臣属于奥斯曼帝国,仅保留埃及总督的世袭权和苏丹地区的终身管辖权。晚年积郁成疾,精神错乱。穆罕默德·阿里1848年逊位于其长子易卜拉欣(阿巴斯一世)。

1849年8月病故于亚历山大,葬于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1798年7月,拿破仑率35000名法国士兵入侵埃及,土耳其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阿里应征入伍,跟随土耳其正规军前往埃及抗法。经过长途跋涉的土耳其军队在登陆时,难以抵挡以逸待劳的法军炮兵的轰击和骑兵的冲杀,溃不成军,溺死者甚多。阿里率领的一支约300人的队伍也全军覆没。阿里却大难不死,侥幸被驻扎在阿布吉尔的英国海军从水中救起,随即逃回卡瓦拉。

失败并不能将英雄压倒。1801年初,阿里再次参加土耳其军队。当年,土耳其军队再次进驻埃及,同英国一起对法军作战。1801年5月9日,罗马纳战役以少胜多,使阿里雪耻扬名。阿里的骑兵利用夜暗,乘敌防备松懈之时,突袭法军,旗开得胜。由于他能征善战,计谋深远,很快由一名下级军官晋升为埃及总督的主力部队--阿尔巴尼亚军团的主要将领,声名赫赫。

为了夺取埃及的统治权,阿里处心积虑,双管齐下:一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政治手腕,不断变幻联合、打击的对象,使他的对手们的力量受到削弱;二是利用埃及人民的情绪和力量,向人民表示好感,千方百计地壮大自己的力量。阿里顺应埃及人民渴望统一和独立的历史潮流,凭着自己雄狮般的勇敢和狐狸般的狡猾,最终登上了埃及统治者的宝座,历时四十余载,并在埃及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阿里一旦完成创国基业后,对外称霸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从1811年至1841年,可以说是阿里穷兵黩武的30年。他参与镇压了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派的起义,武装入侵苏丹,卷入血洗摩里亚半岛希腊人民的革命战争,出兵占领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甚至越过托罗斯山脉,占领土耳其部分领土。1833年阿里的势力达到了顶点,版图东起叙利亚沙漠,西至利比亚沙漠,北至地中海和托罗斯山脉,南至阿拉伯海和苏丹南部,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勃然兴起。按照《全球通史》中的说法,"他的计划是要在小亚细亚以南的奥斯曼行省以外创立一个阿拉伯帝国。"

但是,欧洲列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绝不允许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来妨碍他们的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拉拢俄、奥、普、土四国召开伦敦会议,以武力相挟,迫使埃及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穆罕默德为外力所迫,不得不交出除埃及之外的所有属地;不过,在埃及,他仍然是世袭的、自主的统治者。"阿里企图建立大帝国的美梦破灭了。1848年11月他又痛失爱子,致使健康状况愈来愈坏,并于1849年8月2日在忧愤中死去,享年80岁。

  人物评价

阿里不是埃及人,却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他比他的前辈或同时代的人在客观上多有建树,对于埃及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马克思曾赞扬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称赞他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阿里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穆罕默德·阿里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并评价道:"默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他的成就很多,且都是革命性的······不过,这些成就一度使埃及转变为一个可怕的强国。"

穆罕默德·阿里:曾是烟草贩子,后来统治了国家政权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年)原是一个阿尔巴尼亚烟草贩子,后来参加土耳其后备军。在埃及服役期间,与新兴地主商人集团建立了密切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他是怎么统治埃及的。

1803年,他率领后备军,暂时与马穆鲁克军团首领联合,赶走了土耳其总督。1804年和1805年,开罗人民曾两次发动起义,阿里毅然率部参加,击渍了马穆鲁克军团,终于取得了政权,土耳其苏丹承认既成事实,任命他为埃及总督。从此,阿里家族统治埃及达一个半世纪之久(1805-1952年)。

英国为了把埃及变成自己的殖民势力范围,止拿破仑可能发动的第二次进攻,于1807年3月派军占领亚历山大城。接着,英军进犯席腊德。该城军民给予迎头痛击,打死英将沃科普,毙伤英军五百余人。英国不甘心失败,4月增兵席腊德,用密集炮火猛烈袭击。席腊德军民坚守城池,各地 组织的志愿军纷纷前来支援。在第二次战斗中,及军民共打死和俘虏英国军官38人、兵476名。英军残部逃回亚历山大。

在埃及人民的沉重打击下,英军同阿里签订停战协定,9月英军从亚历山大撤退。反英斗争的胜利使阿里控制了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巩固了新兴地主商人政权。阿里当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改革,对埃及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土地和农业改革。反英战争一结束,阿里就着手土地改革。他针对伊斯兰教长老在动乱年代扩占土地、生活腐化、威信下降的现实,宣布废除长老领地”,1909年又下令向用于宗教事务的田产课税。在夺权斗争中,阿里已用武力消灭了大部分马穆鲁克,1811年他又把留在开罗的马穆鲁克召到撒拉丁堡,全部予以屠杀。他废除了腐朽的包税制,没收了马穆鲁克的土地。所有被没收的土地,一半分给了阿里的亲属和部下,其中主要是土耳其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也有小部分埃及人。

这些人构成了新的地主阶级,是阿里家族统治埃及的社会支柱。另一半分成小块(3-5费丹),租给农民耕种。实行统一的田赋,税额按土质好坏和灌溉条件而定。阿里大力兴修水利,疏通旧渠,开挖20条新渠修筑近30座水坝,推广改良水车,试用蒸汽排灌机,引种新作物、新品种,著名的埃及长绒棉就是这个时期推广的。由于改革土地制度和田赋制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面积从1821年的200万费丹增加到1840年的385万费丹,农作物由一熟变为两熟或三熟,经济作物产量和出口额大幅度增长,棉花出口量由1821年的944包增 加到1849年的25万余包。发展工业。

阿里建立了各种工厂:硝石场、火药厂、造船厂、纺织厂、呢绒厂、染料厂、铸造厂等,仅纺织厂就有30个在职工人达31,000人。为改变技术落后状况,他购买西方机器设备,聘请技师,引进先进技术。他主张一边进口,一边仿制,一旦仿制成功就减少进口。工厂工人大部分是强制征发来的。他们被编成排、连、营,过着军营式的生活,经常遭到毒打、体罚和监禁,不能自由地离开工厂。1809年,阿里规定,私人作坊主和工场主所需的原料由政府按价供给,产品由政府按价收购。他还采取措施由政府控制进出口贸易。

建立新军。阿里改编了马穆鲁克遗留下来的旧军,建立了一支用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新军,一度拥有25万人。他还创建了埃及海军,一度拥有战舰32艘。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军,1813年起派人到法国、意大利学习军事技术;1825年创办军事学校和参谋学校,延聘法国军官为教官。改革文化教育。阿里按欧洲的模式,建立了世俗教育制度。开办几十所初级学校、中级学校和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有医药、农业、技术和外语等。

1828年创办了布拉格印刷所和《埃及纪事》报诠释古籍,修订文法,编纂辞书、字典,出版历史、地理、文学著作。阿里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培养了一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使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全国人口增至450万,亚历山大有15万人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埃及反侵斗争,社会状态有何改变?

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法国入侵前的埃及1517年埃及被土耳其人占领,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落,过去的封建主马穆鲁克集团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1769年他们的首领阿里贝伊赶走了土耳其总督。1773年阿里贝伊被暗杀后,土耳其总督的统治虽然恢复,但他被软禁于撒拉丁堡垒中,有名无实。马穆鲁克封建主集团的首领们在埃及掌握着实权。

当时,埃及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封建制国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控制在各个封建地主集团手里。其占有形式有三种:奥斯曼苏丹占有的土地;专供宗教团体和寺院使用的土地;马穆鲁克封建主占有的土地,后一种是主要的。马穆鲁克封建主既是军人,又是包税人。他们各霸一方(一村或数村),独揽包税权。他们向政府预缴全部或部分“国税”,代表政府向农民征收“国税”。

为酬答他们负责征税,他们被分到一块个人使用的土地。这块土地归他们终生享用,可以出租。他们还向农民征收“包税余额税”,中饱私囊。这些包税人实际成了自己包税领地内所有土地的绝对控制者。马穆鲁克军团是埃及的主要军事力量,到1世纪,其力量已经超过土耳其驻扎在埃及的奥斯曼近卫军。他们的头目充任开罗和各地的地方长官,包揽了24个郡守的职务。马穆鲁克军团分裂成许多派系,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为争夺开罗和各郡长官的职位,常常互相攻伐,结果造成埃及内战连绵,动乱不已。埃及农民依附于封建地主。

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否则包税人可以强 行抓回。他们除交纳“国税”和“余额税”,还要替包税人服徭役,交“郡县税和“过路捐”等。所谓“过路捐”,就是近卫军和马穆鲁克长官的侍从路过某村时,不论人数多少,逗留多久,村民必须摊钱供给他们美餐佳肴。在马穆鲁克封建主压榨下,埃及农民一贫如洗,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十分落后。埃及本来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以后,实行闭关政策,严禁欧洲商船往来于吉大港和苏伊城,造成外贸萧条,工商业衰落。

手工业者都组织在各类行会之中,如皮箱匠行会、珠宝匠行会、铜匠行会等。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行规。行东叫谢赫,学徒必须满师才能正式入会,入会仪式叫做“拽孩子”。到了18世纪,埃及的闭关自守局面有所改变。177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埃及缔结条约,规定苏伊士港向英国商人开放。1785年,埃及又与法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可是,当埃及对外开放时,它已比欧洲落后了几个世纪。拿破仑远征埃及及其影响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是列强争霸欧洲和世界的必争之地。

英国重视埃及,主要是为了巩固它在印度的统治和东方的商业优势。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前夜就强调占领埃及的重要性,企图通过埃及发展它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的贸易,获得法国原来依靠加勒比海供应的部分原料,开辟更广大的出口市场。法国大革命后,督政府和拿破仑把进攻埃及当作与英国在全球争霸的一环1797年8月16日拿破仑写道:“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感到,要真正打垮英国,就必须占领埃及。”他认为,要进攻印度,“必须有一个中途阵地作为进攻基地。

埃及离土伦600法里,离马拉巴尔(印度西部低洼海岸。引者注)1500法里,它正是这样一个基地”。1798年4月12日督政府发布了远征埃及的命令。5月19日拿破仑率领350艘战舰和35,000人的军队,从土伦出发,他对士兵们说:“你们是对 英作战军的一个侧翼。”7月1日法国战舰驶抵亚历山大港,经过12天战斗,法军占领该城。7月21日法军与马穆鲁克军团和开罗平民、农民组成的抗法部队激战于金字塔附近。

结果马穆鲁克军团被击败,法军占领了开罗。接着,拿破仑派军消灭了马穆鲁克军团的残部,征服了上埃及。拿破仑在埃及像在意大利一样,一方面打起反封建的旗子,进行改革,笼络埃及人民;另一方面又无情地镇压埃及人民的反抗,搜刮民脂民膏。法军还未进入开罗,拿破仑就声称他要从马穆鲁克的暴政下“解放”埃及人。为确立自己的统治,他首先着手改革旧的行政机构,建立新的行政机关。

他委派阿杜拉·谢尔戈维为首的9名伊斯兰长老组成开罗行政会议,协助法国人统治开罗;把全埃及划分为16个军区,每个军区任命一名将军为军事长官,建立地方行政会议管理民政事务;10月初召开全埃国务会议,由各区各派9名代表参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