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

中文名:穆罕默德二世

外文名:Fatih Sultan Mehmet

别 名:征服者

国 籍:奥斯曼帝国

民 族:土耳其族

出生地:埃迪尔内

出生日期:1432年3月30日

逝世日期:1481年5月3日

职 业:统治者

信 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创建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以“征服者”著称。

穆罕默德二世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简介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

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Mehmed the Conqueror)。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几代苏丹的夙愿。

及后更西侵巴尔干半岛腹地、东抗白羊王朝,为日后奥斯曼帝国百年霸业奠下稳固的基石,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统治,尤其是在宗教和文化方面所采取的宽容政策,实数难得。

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使得奥斯曼帝国国形势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民族得以融合,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许多历史学家称他才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创建者。他也为后来的苏里曼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八种语言,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

人物生平

穆罕默德二世(1432.3.30-1481.5.3),奥斯曼土耳其苏丹(1444-1446、1451-1481),军事统帅。穆拉德二世第四子。

1453年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威尼斯-土耳其战争中,夺取爱琴海大部岛屿,并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向东先后征服小亚细亚的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及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国,把东部疆界扩至幼发拉底河,创建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以“征服者”著称。

1481年准备出征罗得岛时被长子毒死。他重视文化教育,曾颁布帝国最早的法典。

早年

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 Ⅱ,1432-1481)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第七任苏丹(1451-1481)。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第六任苏丹穆拉德二世之第四子,1432年3月30日生于埃迪尔内。

幼年时曾接受严格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两个哥哥体弱多病,所以穆拉德二世着重培养穆罕默德。穆拉德聘请了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给他当老师。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贵族子弟,以及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战俘们的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能结交各种有才干的朋友,为日后执政打下基础。等穆罕默德年龄稍长,穆拉德就派他去小亚细亚的马尼萨担任总督,以使他积累治国经验。

励精图治

1444-1446年,在其父弃政隐居期间,他被逊位为临时苏丹,曾先后经历了十字军入侵和近卫军叛变等事件,开始认识到军权与武力在治国当中的重要性。

1446年5月,其父复苏丹位,他重返马尼萨任省督。此间,他从师当地的一些著名学者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研读波斯、希腊、罗马的古典诗篇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著作。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著名统帅的传记尤感兴趣。重视军事学研究,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的运用以及地形的选择等尤为钻研。

穆罕默德二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在知识道路上的进步毫不逊色于其在远征上的速度。他除了自己的母语外,还掌握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迦勒底语或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他对拉丁诗篇或散文很偏爱,也喜欢异教艺术、占星术,甚至掌握了一些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除精通土耳其语外,他还学习并掌握了阿拉伯、波斯、希腊等多种语言。这一切为其后成为博学多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1451年在其父逝世后正式继位。在位30年间,他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建立起庞大的奥斯曼帝国。

攻占君士坦丁堡 结束欧洲中世纪

1453年,21岁的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人的军队攻打日渐衰亡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只有8000名守军,但因其两面靠海,连接陆地的两面有水深170米的护城河拦阻,加之城墙坚固,尽管土耳其军拥有威力强大的石臼炮,却无法将其摧毁。

胜利就在咫尺,却只能望而兴叹,土耳其军一筹莫展。突然穆罕默德二世提出一个设想:“从海上进攻,我们可以发挥在外海的300艘战船的威力。”穆罕默德二世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土耳其军的战船从外海进入内海,必须经过海湾,但海湾有粗大的铁链拦阻,土耳其军队曾几次冲击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再度进攻只能重蹈覆辙。更让人们惊讶的是,穆罕默德又提出了一个似乎是天方夜谭的设想——战船避开铁链,从地岬运进内海。地岬是一片崎岖的山地,战船难以翻越不说,加之那里被热那亚人控制,向热那亚人借路无异登天。人们一片哗然,纷纷劝说他们这位年轻的国王收回命令。

穆罕默德二世却行动起来。他首先买通热那亚人,取得了战船通过地岬的许可,然后组织人力在地岬凿山修路、铺设木板,牛拉人推地先后将80艘战船运进内海。当土耳其军队再次发起进攻后,没多久,君士坦丁堡就被攻陷。

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将这座

城池改名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战场上的人生

此后,他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和远征:

在欧洲,他先后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并把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并入帝国版图;向西占领意大利南部的爱奥尼亚海诸岛和奥特朗托,北上攻抵威尼斯外围;在东方则向黑海发展,夺取了重要商业城市卡发(Kafa,今费奥多西亚),征服克里米亚汗国。

在亚洲,先后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埃尔津詹之战),统一了安纳托利亚。随着对巴尔干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征服,伊斯兰教在上述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穆罕默德被称为“两地(指欧洲属地和小亚细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

他在自己的30年统治期间亲率大军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这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从而灭亡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在其士兵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后,把这个城市改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并且从此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穆罕默德二世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征服活动包括1459年吞并塞尔维亚,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和147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他的另一项战果是,使金帐汗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意大利,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件事在马基亚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中有所反映。

晚年的穆罕默德变得很多疑,总是害怕有人要害他。即便如此,他还是死于非命。1481年5月初,他的长子巴耶济德急于登位,暗中买通了御医,毒死了穆罕默德,1481年5月,他在出征罗得岛前夕殁于马尔泰佩市附近的洪卡沙伊军营中,后葬于伊斯坦布尔法蒂赫清真寺旁的寝陵里,终年49岁。

穆罕默德二世毕生率军征战沙场,战绩显赫,以“法提赫”(Fatih,即征服者)著称于世。1453年5月末,他在亲率20万大军历经两月的苦战之后,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廷帝国,并以该城为首都,改名伊斯坦布尔。史书称之为“开创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新纪元”。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默罕默德二世对罗马帝国做了什么事情

苏丹并没有因眼前胜利而对城市发起总攻。他更愿意长时间消耗对手。炮击连绵不绝,从未停歇。每至入夜,君士坦丁堡市民则抓紧时间修复城墙。土耳其舰只在金角湾已经来去自如,基督教舰队不得不随时严阵以待。从上一次短兵相接以来,一个星期过去了,守军无人阵亡。但这座城市面临着另一难题——供给短缺。除非迅速获得补给,否则城中军民将会因饥饿而不得不投降。考虑到这一点,皇帝召集威尼斯领导人及本国贵族商议对策,并决定派出一艘快船,经达达尼尔海峡南下去寻找米诺托许诺过的威尼斯增援舰队。5月3日深夜,从金角湾驶出了1艘小型双桅帆船。12名船员,均乔装为土耳其人模样,他们未受干扰地穿越马拉马拉海,进入了爱琴海海域。拜占庭人无从得知,谨小慎微的威尼斯政府虽然派出了援军,但直到5月7日,舰队司令罗瑞丹才接到指示,前往科孚岛。随后按计划他将在特内多斯岛休整至5月20日,方可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威尼斯人虽意识到君士坦丁堡面临的威胁,却误以为拜占庭首都坚固的城防足以长期坚守。而教皇更是晚至6月5日,才筹措到足够经费,准备雇佣第二批共5艘威尼斯军舰,前去增援——此时君士坦丁堡已然陷落足足一周。在城市里,疲劳已经开始考验守卫者们的神经。威尼斯人与热那亚人间长期的积怨,此时已爆发为公开的争吵。君士坦丁皇帝极力居中调停,勉强维持着热那亚与威尼斯表面的合作,但联军内部的裂痕却是越来越深了。

另一方面,苏丹对久攻不克也感到焦躁,便通过热那亚人提出了进一步劝降条件:君士坦丁堡如果立即投降,市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可获保证,至于皇帝本人,则可以退至摩里亚继续他的统治。尽管不乏有皇帝智囊建议他暂离开首都,日后徐图东山再起,但皇帝平静地拒绝了上述动议。他担心放弃了都城会导致整个抵抗分崩离析,决定和首都生死与共。劝降未果,5月7日,日出四小时后,土耳其发动了新一轮总攻——攻击重心依然是中城墙一带。潮水般的土耳其士兵携梯子及带倒钩的长矛,通过被填平的护城河,接下来是一场持续三小时的苦斗,但最终奥斯曼人未能突破已经受损的城墙即栅栏。除希腊火以外,拜占庭人将一些手炮装填5到10枚核桃大小的铅弹,当做“霰弹枪”使用。当奥斯曼士兵从狭窄的城墙豁口蜂拥而至时,他们便从极近的距离发射——效果是敌军血流遍地,在有些地段尸体甚至堆积到了城墙的高度。

随着土耳其攻势的不断加强,5月9日威尼斯人决定进一步分拆舰队,部分舰只的船员上岸协助防御城墙严重受损的布雷契耐区。这次调动总算在千钧一发之际完成了。13日深夜,土耳其人发动了又一次总攻,主攻方向恰恰在布雷契耐区与狄奥多西城墙结合部。得到水手增援的拜占庭联军殊死抵抗,击退了这次进攻。16日及17日,土耳其舰队主力两度从双圆柱巡弋至海链处,摆出攻击态势,然而拜占庭人防守严密,土耳其舰队甚至未发一弹便悻然退回了港口。21日土耳其方面又做了突破海链的最后尝试,同样无功折返。这很可能是因为土耳其海军士气低迷,并且苏丹与舰队司令都不愿冒再次失利的风险。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开始计划挖掘地道突破城墙。扎加诺斯帕夏在军中找到了几位士兵,曾在塞尔维亚的诺沃布罗多挖掘银矿——他们旋即被要求负责在查瑞休斯之门附近挖掘一条地道,因为那里的土壤被认为适合作业。为了不引起守军注意,坑道兵们决定从较远处开挖,但试图穿过护城河的努力被认为与穿越城墙一样艰难,该方案最终不得不放弃。于是他们转而挖掘单层的布雷契耐城墙,突破点定在卡里加利亚门附近。5月16日他们的作业被守军发现了。幸运的是,拜占庭军中同样藏龙卧虎。卢卡斯·诺塔拉斯找来了富有经验的工程师格兰特,格兰特挖掘了一条针锋相对的地道,成功地连通了土耳其地道,并将坑道中的木质支架付之一炬——倒塌的地道令多名土耳其工兵当场殒命。这次失败令土耳其人休整了数日,不过从21日起他们又恢复在多个地段的挖掘工作,主攻方向依然在卡里加利亚门一带。在格兰特指导下,诺塔拉斯的希腊部队再次挖掘了反地道(countermine)——守军时而用浓烟熏出敌军工兵,时而引用水塔的蓄水灌入坑道中,敌人一次次被挫败了。一计不成,苏丹又生一计。18日清晨,中城墙的守军眼前出现了一座骇人的木质巨型攻城塔。底部装有车轮,木质骨架外用牛、骆驼皮覆盖,内有阶梯,直达塔顶平台,而整个攻城塔与外墙城楼同高。塔顶密布攻城梯,同时还可掩护那些填挖护城河的工兵。整个18日苏丹的士兵都忙于修建通过护城河的道路,到天黑时,工程基本完工。部分护城河被石料、泥土、柴枝所填充,而攻城塔则被缓缓移动到新建的道路上以测试其强度。但入夜后少量守军潜出城外,在护城河边的填土里埋设炸药桶。剧烈的爆炸令攻城塔轰然倒塌,并杀死了其中的士兵。到第二天清晨,部分护城河又被清理出来,而临近的城墙、栅栏也得到修复。其他的土耳其攻城塔命运也与之类似,在逆袭中部分被摧毁,残存的也撤出了战场。

5月23日,基督徒们取得了最后一次重大胜利——希腊人成功包围并俘虏了大量敌方坑道兵,其中包括一名高级军官。在严刑拷打后,他供认出了所有土耳其地道的位置。格兰特据此得以在两天内逐一摧毁了它们。此后,土耳其人彻底放弃了通过坑道战攻城的努力。虽然阵亡人数不多且士气依然高涨,但守军已疲惫不堪。武器补给,尤其是火药,已经日益短缺,食物匮乏也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在5月23日,获得坑道战胜利的那天,基督徒的希望又遭到一次沉重打击。当天下午,1艘船只在土耳其舰艇追击下驶入了马拉马拉海,它成功地摆脱了追兵,乘着夜色驶入金角湾。起初人们欣喜地以为它是增援舰队的先锋,后来才发觉竟是20天前派出搜寻威尼斯舰队的那条双桅船。他们遍寻爱琴海上各个岛屿,毫无所获。但忠心耿耿的船员们明知此行生死未卜,毅然决定返回拜占庭向皇帝复命。听闻此事,君士坦丁皇帝不禁泪光闪烁。西援无望,这座城市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依靠基督、圣母与建城者圣君士坦丁的保佑了,皇帝说道(事实与之不符,威尼斯舰队此时正在途中,如果双桅船多停留一些时日便很可能带回它的消息)。

随着希望日渐渺茫,异兆则频频出现。每个人都想起了一则古老预言:帝国将亡于和最初的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同名的皇帝之手,并且他们的母亲均叫海伦娜(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情况恰好吻合)。另一预言则声称,帝国在满月渐渐成形时是不会灭亡的,过去一周人们士气高昂,也是受它鼓舞。然而自24日满月后,月亮随即转缺,意味着危险也到来了。更糟糕的是,满月的当天夜里居然出现了长达3小时的月全食。第二天,人们手捧圣母像在君士坦丁堡街头上游行。当队伍缓慢、肃穆地行进时,圣像突然从摆放的铜质平台上滑落下来。人们慌忙赶去准备扶起画像,却发现它犹如铅一般沉重,几人合力才将它搬回原处(圣像本是木制的)。此后又骤然下起了雷雨,道路变为了沼泽——游行不得不终止。第二天清晨,浓雾笼罩了整个城市,这种现象在以往的五月是从未有过的。人们将它解释为神迹,是为了掩护耶稣与圣母离开首都的。城内流言四起,守军的斗志也开始动摇了。大臣们又一次奉劝皇帝放弃首都,去更安全的地方积蓄力量。面对大臣的喋喋不休,皇帝身心俱疲,竟然一度昏厥过去。当他苏醒后,再次答复说,他绝不叛离自己的人民,将与首都共存亡。不过,在土耳其阵营,同样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围攻已持续七周,土耳其大军却进展甚微。守军固然疲惫不堪,资源匮乏,城墙也固然损坏严重,但奥斯曼军队尚无一人能够逾越其防线。此外还存在西方干预的风险。穆罕默德二世的间谍提醒他已有一支威尼斯舰队出发,甚至有传闻声称他们已经抵达希俄斯岛。苏丹军队的士气也开始消沉了。水军的耻辱暂且不论,陆军迄今也未赢得一场胜利。君士坦丁堡坚守得越久,苏丹的威望就会越发遭到削弱。

在宫廷中,老维齐哈里尔及其同党依然对战役大唱反调。之前,苏丹对此一概不予理睬。此时或许为了安抚群臣,或许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按穆斯林传统,除非异教徒顽固抵抗到底,否则应该给予其投诚的机会),苏丹最后一次提出了和平建议,一位名叫伊斯梅尔的年轻贵族被选作特使派往君士坦丁堡。苏丹提出,如果希腊人交出城市,可以带走一切随身财物,保证其人身安全并可自由迁往它处;甚至如果皇帝能交纳10万金币的年金,撤围也可以考虑。有一两位拜占庭大臣认为同意支付年金或许能够赢得喘息的机会,但多数人知道,这笔天文数字远远超出了拜占庭的能力。谈判破裂了。

5月26日,穆罕默德二世召开了他的御前会议。大维齐哈里尔帕夏,以功勋元老自居,在分析了西方干预的可能后,建议苏丹同君士坦丁媾和,然后于灾难发生前体面地撤退。第二个发言的是扎加诺斯帕夏。他素来与大维齐不和,并知道苏丹也深有同感。在发觉穆罕默德二世隐忍着的愤怒后,扎加诺斯提出了反对意见:欧洲诸国是一盘散沙,难以团结起来对抗土耳其;即使威尼斯果真派出了舰队(况且这未必属实),其船只数量与兵员依旧远逊于土耳其大军。他谈到了对基督徒不利的神迹;谈到了亚历山大大帝——同样年轻并用更少的军队征服了半个世界的帝王。箭在弦上,岂有后退之理?许多年轻将领也纷纷站起来支持扎加诺斯。苏丹精神不禁为之一振,这才是他所希望听到的话。他随即要求扎加诺斯走出营帐,到军队中去倾听士兵们的想法。扎加诺斯很快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答复。他说,每个人都坚持立即发动进攻。于是苏丹宣布,总攻将尽快发起。从这一刻起,哈里尔想必已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他历来是基督徒友善的朋友,具备一名虔诚的旧派穆斯林应有的宽容,与有违正道、傲慢自负的扎加诺斯或穆罕默德二世大相径庭。他是否曾收取希腊人的贿赂至今已无从考证,不过他的政敌含沙射影地暗示过,而苏丹也乐于相信(君士坦丁堡城破后不久,大维齐哈里尔被免职,稍后更被判处死刑)。城中的军民很快知晓了这一决策——苏丹营地的基督徒将会议详情绑在箭头射入了城墙。自周五到周六,针对陆墙的炮击达到了空前程度。夜里,人们发现土耳其一方灯火通明,士兵们忙着用所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扎实地填埋护城河,同时将大炮安置于新造的炮架上。星期天,土耳其人集中火力轰击中城墙。三发重磅炮弹击垮了一大段墙体。负责监督修复工程的朱斯提尼亚尼被一块弹片击中受了轻伤,退至后方花费几小时包扎处理伤口后,他于日落前赶回了前线。

五月即将过去,花园及灌木丛中的玫瑰盛开了。然而月光是惨淡的,对拜占庭人而言,月亮是帝国的象征,因此末日即将到来的想法,沉重地压在他们心头。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穆罕默德二世很早就登上王位,是在他的父亲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在那个阶段,还年轻的他就遭遇了周边国家的攻打以及身边人的背叛,这对于年轻的他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他登上王位后十分注重军事整修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他的父亲回来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众多的文化、历史知识,同时学了多国语言,丰富了内涵,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何他继位之后得到很多人爱戴的原因。

同时注重军事与文化的二世登基之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穆罕默德二世改革的各项措施都是与时代紧密贴合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包括在政治方面建立行省制度,在经济方面注重贸易的发展,在军事方面对于武器以及战术的调整与提升,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穆罕默德二世改革还十分注重文化方面的教育,或者说,二世的改革更具有人性主义的光辉,这是相较于其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有很多的宗教歧视以及种族歧视而言的,二世还十分注重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承,后世对于穆罕默德二世改革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只是可惜二世晚年时变得多疑,精神状态不佳,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孩子毒死,一共活了不到50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发生在一四五三年,那个时间的二世还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小伙子,继承王位之后的他励精图治,本身精通文韬武略的他就已经广受人们崇敬与爱戴,再加上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重大荣耀,使得二世在世纪历史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君主。

在进攻城池之时,二世的军队受到很大的挑战,虽然他们的部队精锐,但是对于占有无比地理优势的君士坦丁堡还是有些望洋兴叹的意思,因为这个城池环海不说,还有一个深的护城池,这就到了考验一个人智商的时候了,因为这种难题不是任谁都能解开的,在当时的部队整体的认知中,这都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希望国王能够下令撤退,但是他们的君主最终想到了绝妙的法子进而获得了君士坦丁堡的主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庭两国相隔的局面终于结束了,二世统一这个国家之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这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但是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这件事不能过高的评价,因为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已经到了日暮之年,没落早就成了定局,只是此时的二世刚巧来攻打它了而已。攻打下君士坦丁堡之后,二世的仁爱之心就显现了出来,因为他发现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因此下令停止抢掠,从而保证了古城的完整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