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穆斯塔法二世
外文名称:阿拉伯语: مصطفى الثاني
出生日期:1664年2月6日
逝世日期:1703年12月28日
职业:奥斯曼帝国第29任苏丹
在位时间:1695年-1703年
奥斯曼帝国第29任苏丹:穆斯塔法二世的生平经历
穆斯塔法二世(1664年2月6日–1703年12月28日))(阿拉伯语: مصطفى الثاني) 御号全名是穆斯塔法汗·本·阿卜杜勒-哈米德,是奥斯曼帝国第29任苏丹,兼任哈里发,是穆罕默德四世之子。执政时期是从1695年到1703年。穆斯塔法二世被认为是一位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苏丹,尽管他的很多理想都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变为现实。
他是穆罕默德四世的儿子并于1703年在他哥哥艾哈迈德三世支持下宣布退位。
穆斯塔法二世企图阻止奥地利军队进入奥斯曼帝国并于1697年亲自重新征服匈牙利。他在桑达战役(Battle of Zenta)中完全被萨伏依的欧根亲王打败而从这事件中,穆斯塔法二世开始与奥地利展开和谈。在1699年Karlowitz条约中,穆斯塔法二世割让了匈牙利和川西凡尼亚予奥地利,割让摩里亚采邑予威尼斯共和国并从波兰的波多利亚撤军。而在他在位期间,彼得大帝由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亚速海的黑海要塞(1697年)。
在他统治的后期,穆斯塔法二世企图恢复苏丹权力,当十七世纪中期穆罕默德四世交予行政权力予大维齐尔时开始,苏丹的权力就只是象征性质。穆斯塔法二世的策略是建立非正规骑兵的地位,建立一个可选择的权力基础,而奥斯曼骑兵是世袭的,所以会忠于苏丹。但非正规骑兵增加了奥斯曼军事机械化过时的部分。
1703年的变法失败后,穆斯塔法二世同年被罢免。
森塔战役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森塔战役的结果
森塔战役Battle of Zenta,大土耳其战争中,1697年9月11日在塞尔维亚南部的森塔东边的蒂萨河, 奥地利青年将领萨伏依的欧根亲王,以一个果断的突然袭击,击溃了正在渡河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以不到2000人的伤亡造成了对方2.5万的死伤。
背景
16、17世纪,虽然欧洲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广泛的海外殖民征服,但是仅在咫尺的敌人却一直令欧洲恐惧。至17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对全欧洲的圣战已经进行了300个年头了,东欧的大片领土已经臣服于新月的旗帜之下,哈布斯堡王朝治理下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某种意义上全欧洲的中心,直接暴露在土耳其的铁蹄与大炮面前。
1683年,哈布斯堡和欧洲联军在成功解除维也纳之围后,西欧永远解除了被穆斯林征服的危险,东欧似乎也赢来了重回基督怀抱的希望。1683年~1688年,哈布斯堡帝国在匈牙利、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一系列攻城战中取得了辉煌成功,占领了大片领土,一时间似乎赢来了一个新的十字军东征时代。 但当帝国与法国的战争将哈布斯堡更多的兵力调往西线后,土耳其人卷土重来。他们重新征服了塞尔维亚、马其顿和特兰西瓦尼亚大部,之后再次挺进匈牙利,攻陷了其都城贝尔格莱德。 1697年,随着欧洲大同盟战争的结束,哈布斯堡皇室将兵力调往东线,军队由刚上任的帝国陆军元帅------萨伏依的欧根亲王全权指挥。
欧根亲王于1697年7月5日在匈牙利集结了他的军队。他7万人的军队中只有35000人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由于帝国的战争经费已经耗光,欧根亲王不得不自己借钱来支付士兵们的工资,以及医疗保障(神圣罗马帝国没有属于国家自己的常备军,军队全部由作战技巧高超但索价不菲的职业雇佣兵组成)。 这支哈布斯堡的军队由德意志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组成。残存的匈牙利王国在关键时刻提供了一支20000人的部队。来自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优秀轻骑兵们亦加入了帝国联军。
当得知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二世率领其大军进入贝尔格莱德时,欧根亲王精选了50000人(1.6万骑兵和3.4万步兵,60门炮)去迎战奥斯曼的8万大军(90门炮)。7月18日,欧根亲王在可鲁特村再次整训他的军队。8月,欧根向土耳其人发送了战书,战书约定双方在派特罗法瓦丁进行一次野外会战,但是被土耳其人拒绝了,土耳其希望用一些列的攻城和城防战来打这次战争。这是16、17世纪西方战争的特点,由于近代早期西方防御工事技术的革命,使得城堡极难被攻克,交战双方往往都希望利用坚城来削弱对手的力量。只有当一方认为自己可以稳赢的时候,才会主动寻求野战,而此时另一方必然会躲在各城中来避免野战。虽然这个时代的经典野战很多,但是和无数的攻城战比起来,野战可以说是小几率事件了,变成了可遇不可求之事。所以递交战书这种古老的方式是每个求战将领的必然选择----虽然这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被直接无视。
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帝国骑兵意外的俘虏了土耳其的将领卡弗尔帕夏。得知帝国军队逼近后,穆斯塔法二世放弃了对赛格德城堡的围攻,决定退守泰梅什堡。欧根亲王则大胆的放弃辎重急行军,希望在土耳其人退入城堡之前发动一场野战。
会战
1697年9月11日,向城堡撤退中的奥斯曼大军试图从桥上渡过提塞河(多瑙河支流),他们并不知道帝国军队正在以寻常行军数倍的速度急速逼近。当奥斯曼军渡河到一半时,帝国军队从他们背后突然出现,60门大炮齐声轰鸣,拉开了战斗的序幕。
伴随着炮击,大批的帝国龙骑兵纵马至奥斯曼营地前,然后下马射击,他们像步兵一样排成整齐的线列进行排枪齐射。留守在营地的奥斯曼军队在壕沟后面进行火力还击,虽然土耳其人人多枪多,但他们的自由射击无法抵挡帝国军队的排枪齐射,他们很快溃败,后撤时拥挤在桥上,同河对岸回来的援兵撞到了一起,寸步难行,场面混乱不堪。欧根亲王命令所有大炮对着桥上轰击,霎时间桥面上血肉横飞,土军伤亡惨重。看到时机成熟,欧根令左翼的骑兵发动冲锋,他们击溃了奥斯曼军队的右翼,穿过营地,占领了桥头。这导致土耳其人的退路被完全封死,已成瓮中捉鳖之势。
在形成包围之势后,帝国的步兵线全线压上,冲进了奥斯曼营地。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奥斯曼的耶尼切里近卫军曾经是西方最好的步兵,即使在17世纪末也还算的上是最好的之一,但是在近代欧洲量产训练的大规模优秀步兵面前,有限的耶尼切里显得太单薄了,其他广大土耳其普通军队和附属军队在欧洲兵面前不堪一击。战斗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在营地中心,来不及逃走的土耳其官员亦被杀死。最终土耳其军队在包围圈中被杀死2万余人,另有数千人在渡河逃走(只能游泳)时被淹死。战后统计帝国军队只有429人死亡, 1598人受伤;而战利品包括87门大炮,苏丹的后宫,珠宝和国玺。
结局
由于会战失败,奥斯曼土耳其人被迫求和,1699年签订了卡尔洛夫奇条约,奥斯曼帝国须割让特兰西瓦尼亚、摩里亚、波多利亚及几乎整个奥斯曼匈牙利,几乎丢掉了整个中欧。这是土耳其人第一次割让占领地。战败者穆斯塔法二世开始改革,但不出5年就被废黜。而战胜这欧根亲王则晋升为伯爵,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军事生涯。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它标志着欧洲军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至高无上。从此以后的十字军不止对向了伊斯兰,更踏遍了整个世界。
奥斯曼帝国第二十三任苏丹:艾哈迈德三世,他开创了改革的郁金香时代
艾哈迈德三世(Ahmad Ⅲ,1673~1736)奥斯曼帝国第二十三任苏丹(1703~1730)。他开创了改革的郁金香时代。
1711年他的军队彻底包围了彼得大帝亲自统帅的俄军,这是奥斯曼帝国对俄作战的历史上最大的胜利。在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的条约中,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割让亚速,摧毁所有俄国沿两国边境建立的要塞,保证今后不介入波兰和哥萨克的内政。
艾哈迈德三世(Ahmad Ⅲ,1673~1736)奥斯曼帝国第二十三任苏丹(1703~1730)。全名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易卜拉欣。曾接受传统的伊斯兰教教育,信奉逊尼派教义。
1703年在其兄穆斯塔法二世被废黜后即位。执政期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国内政局不稳。在对外征战中,虽先后击败过俄国和威尼斯,收复了部分失地,但在1716年后屡败于奥地利军队,先后失去蒂米什瓦拉(今罗马尼亚境内)和贝尔格莱德。
1718年被迫签订波扎雷瓦兹条约,将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部分地区割让给奥地利。在亚洲则多次遭到波斯什叶派军队的攻击。
1718年后,艾哈迈德将国事交由首相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治理。达乌德首次在政府和军内开展了西方化的尝试,自法国引进印刷、消防、造船等先进技术,并按照法军模式改组帝国军队。
同时亦将法国生活方式引入宫廷。艾哈迈德率先追求法兰克方式与风格,开始养花与玩鸟,并请法国名画师为自己画像。
18世纪初,郁金香盛开于首都伊斯坦布尔,因艾哈迈德酷爱此花,并在后宫专设有郁金香花园,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郁金香时代"。
1730年,近卫军发动政变,艾哈迈德被废黜,在伊斯坦布尔终其余生。
为政举措
1718年后,艾哈迈德将国事交由首相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治理。同年6月开始军事改革。
1719年,在维也纳建立了第一座帝国大使馆。
1720年,建立了伊斯坦布尔第一支消防队。
1721年任命驻法国大使时,要求其及时汇报欧洲的动向。
1727年艾哈迈德三世废除了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不准印书的禁令。为了引导国家向欧洲学习,艾哈迈德三世率先追求法兰克方式与风格,开始养花与玩鸟,并请法国名画师为自己画像。
人物评价
由于当时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艾哈迈德三世倾向于亲近英国。
1709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在波尔塔瓦战役战败后逃亡奥斯曼帝国,受到艾哈迈德三世的保护。
1711年他的军队彻底包围了彼得大帝亲自统帅的俄军,这是奥斯曼帝国对俄作战的历史上最大的胜利。在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的条约中,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割让亚速,摧毁所有俄国沿两国边境建立的要塞,保证今后不介入波兰和哥萨克的内政。虽然如此在奥斯曼帝国内部许多人觉得这些条件依然太宽松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