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仪梦阁主人

本 名:茅元仪

字 号:字止生

   号石民

   又署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归安(今浙江吴兴)

出生时间:1594年9月17日

去世时间:1640年

主要作品:《武备志》

茅元仪是谁?梦阁主人茅元仪生平简介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

正当茅元仪立志报国之时,东北建州女真族崛起,其首领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立后金政权,自称金国汗,建元“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为借口,兴师攻明,辽东战火纷飞,战乱屡起。明廷阉党弄权,国运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举国为之震惊。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发奋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器械资料,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辑成《武备志》,于天启元年(1621)刻印。自此以后,这位年轻学子声名大振,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与同僚鹿善继、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研究敌情,协助孙承宗作战,抵御后金的进攻,并到江南筹集战舰,加强辽东水师,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在孙承宗指挥下,明军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茅元仪也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

由于阉党魏忠贤专权,孙承宗被排挤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于天启六年(1626)告病南归。次年十月,朱由检即帝位,随后杀魏忠贤,阉党势力大落,茅元仪即赶赴京城,向新帝进呈《武备志》,因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今属河北)江村。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骑兵直扑北京,孙承宗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等数十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解了北京之危。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不久又被权臣梁廷栋所忌而解职,又受辽东兵哗之累,遣戍漳浦(今属福建)。之后,辽东军情复又紧急,他请求效死勤王,遭到权臣阻挠,于崇祯十二年(1640)悲忿纵酒而亡。

元仪文武双全,曾纳秦淮名妓杨宛、王微为妾,时人称:“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

家富藏书,并与曹学佺、董其昌、汤显祖等学者和藏书家往来颇密。编撰有《九学十部目》,分为经学、史学、说学、小学、兵学、类学、数学、外学。目录学家姚名达对此目评价较高,他认为向来目录学研究之弊,唯知类书,不研类学。类之有无,依书之多少而定。茅元仪能够以学术为分类标准,开目录学研究之新。刻书亦多,天启元年(1621)自编自刻有《武备志》240卷,被后人称之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刻宋、元、明人著述10多种。

茅元仪是怎么死的?是被人陷害的吗

茅元仪是明朝守边将领,受到当时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重用,曾经在边疆抛头颅洒热缺,报销国家,最后却遗憾而终。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万历二十二年在浙江吴兴一个书香世家出生,祖父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茅坤。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受到家学熏陶和良好的教育长大,茅元仪自幼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不过与大多数人不同,他并不醉心于文学诗词,而是喜读兵农之事,长大之后更是文韬武略,熟悉边塞军事。

明朝末年,局势混乱,百姓们这混乱的时局而担忧,年轻的士子们却志向远大的,如何为君分忧,立志报国。茅元仪自幼喜欢兵事而又熟悉兵事,在这方面的感受自然也比旁人更加强烈。

当是时,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自称金国汗,建元“天命”。两年之后,又以“七大恨”兴师攻明,此后辽东战乱,战火不休。

与后金的逐渐壮大不同,明朝主君不贤,阉党乱政,国家内耗严重,国家实力逐步下降。后金明朝两方士兵相对,后金屡战屡胜,边疆战事严峻。消息传来,举国为之震惊。

茅元仪听到这个消息,忧愤交加,奈何身无功名,不能以身报国。于是便发愤著书,刻苦专研历代兵法离乱,并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和器械资料整理,辑成《武备志》,在天启元年刻印。此书面世,茅元仪这位年轻的学子霎时为时人所知。

茅元仪知兵事,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赏识,孙承宗督师辽东的时候,茅元仪也被带懂啊那儿去。茅元仪一边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一边研究地方情报,协助孙承宗作战。另一方面,则来到江南筹集战舰,提高辽东水师的战斗力。

有孙承宗指挥,手下又有一批入茅元仪、孙元化、袁崇焕等良才协助,很快就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获得大捷。茅元仪也因为在战时的出色表现,被举荐为翰林院待诏。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事实却是祸事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下。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擅政,孙承宗为人刚正,自然看不惯阉党所为,明熹宗不理政事,于是就上疏劝谏皇帝勤于政务,亲贤臣远小人。就因为这样,得罪魏忠贤,最后被魏忠贤排挤离职。孙承宗被罢官之后,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不久之后,告病南归。

一直等到崇祯帝继位,杀阉党首祸魏忠贤,阉党势力大落,茅元仪才赶赴京城,向崇祯帝进呈《武备志》。这个时候的茅元仪,仍然抱着报国杀敌之心的。但是却遭到权臣王在晋的中伤,不仅未能得到崇祯帝的起用,还被以傲上之罪放逐到定兴。

崇祯二年,后金骑兵直扑北京,孙承宗再次被重用之后,茅元仪才得以随之起复。北京之危得解之后,茅元仪升任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后又被权臣梁廷栋所忌而解职,辽东兵哗变,受此拖累被遣戍漳浦。

辽东情形越发严重,茅元仪多次上书请求效死勤王,得遭到权臣阻扰,始终不能如愿。崇祯十二年,茅元仪悲忿纵酒而亡。

茅元仪写过哪些著作?里面主要介绍了什么

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屡遭禁毁,散佚较多,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武备志》。

《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

1.兵诀评 18卷

收录了《武经七书》,并选录《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加以评点。认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武备志》天启元年本,下同),学兵诀不可不读《孙子》。

2.战略考 33卷

以时间为序,从战略的高度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有参考价值的六百余个战例。所选注重奇略,“足益人意志”。如,吴越争霸,勾践的卧薪尝胆、乘虚捣隙;马陵之战,孙膑的减灶示弱,诱敌入伏;赤壁之战,孙刘的联合破曹,巧用火攻;淝水之战,苻坚的分兵冒进,谢玄的以战为守;虎牢之战,李世民的据险扼要,疲敌制胜;蔡州之战,李愬的乘虚奇袭等等战法。又如诸葛亮的据荆益、和诸戎、结孙权、向宛洛、出秦川的隆中决策;岳飞的行营田、连河朔、捣中原、以复故土的计划;成吉思汗的避潼关、假宋道、下唐邓、捣大梁的谋略,等等。其所录战例大都是以奇谋伟略取胜的,在紧要之处均有所评点。

3.阵练制 41卷

分阵和练两部分。

阵,载西周至明代各种阵法,配以319幅阵图,所收较《续武经总要》为多,以诸葛亮的八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为详。阵有说记,有辩证。“记”载“圣王贤将”所立之阵,予以广扬;“辩”言唐宋伪托附会之阵,予以廓清。对古阵图,“举而合之”又“陈异同之说”,其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然废之适足以惑世”,此亦“鲜所删铲,陈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

练,详记选士练卒之法,包括选士、编伍、悬令赏罚、教旗、教艺五方面内容,选自唐、宋、明有关兵书中的律令,尤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重。如编伍,推戚氏编步、编骑、编车、编水之法;悬令赏罚,采自《行军需知》、《练兵实纪》中的作战、训练条约。认为“士不选,则不可练”,“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营,不可以战”,所以“练为最要”。

茅元仪认为,古代阵法失传,后人便胡编乱造。他把这些图绘制下来,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练”又分选士、编伍、悬令教旗,教艺五个部分,详细地记载了士卒的选练方法,其中包括士卒的选拔淘汰,车、步、骑、北兵的编伍,赏罚赏律例,教兵方法,兵器训练等。内容多采自《太白阴经》、《虎钤经》、《行军需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

4.军资乘 55卷

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下设65项细目,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旌旗号令、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屯田开矿、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事项,颇为详备。如收录的攻守器具、战车舰、船、各种兵器就达600种。其中火器180多种,有陆战用、有水战用、有飞行器式,也有地雷式,在中国古代的兵书中是最多的。

5.占度载 93卷

分占和度两部分。

占即占天,主要记载天文气象。子目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云、占风雨、占风、占蒙雾、占红霓、占霞、占雨雹、占雷电、占霜露、占冰雪、占五行等。这部分内容是把自然与人事联一起,认为某种天象往往就是某种人事即将发生的征兆。如“天色惨白,风声凄切,大兵起”。

度即度地,记载兵要地志,分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六类,图文并举地叙述了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指出,兵家谈地理或无方舆之概、户口兵马之数,或缺关塞险要,“非所以言武备也,故我志武备,经之以度”。记载了明代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州府及卫所设置,兵马驻防督抚监司、镇守将领、钱粮兵额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