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中文名称: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

外文名称: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别名:玛丽九世、赤字夫人

国籍:奥地利帝国

民族:奥地利人

出生地:维也纳

出生日期:1755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1793年10月16日

职业:王后

信仰:罗马教(基督教)分裂后天主教

性别:女

家族:哈布斯堡-洛林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在未解人世艰辛前,就被嫁到了法国,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换取法奥两国之间并不稳固的和平。是的,奥地利公主千娇百媚、倾国倾城;是的,法国王后呼风唤雨、享尽万千宠爱,但她一辈子不快乐。这是她当上公主那天就注定了的,与女性的权益无关。

她的天真令人心疼,叫人怜爱,也深切同情。她的悲剧,只是因为天真,只是因为不解世事,任性,同时却又娇柔,委曲求全,既开罪贵族又得罪法国人民。

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怎么可以胜任一个国家的皇后?

尤其她的悲剧式婚姻,一个内向腼腆的丈夫,没有性的婚姻。而自始至终她对丈夫的支持不算出乎意料,因为她的天真。

不得不说的是她的情人,宴会上的惊鸿一瞥,当时我也觉得惊艳,斜斜倚在廊柱上的挺拔身影,俊美的脸皮,大约是满足了一个少女对梦中情人的所有幻想。

沉沦于酒色赌博烟花奢侈,来满足生活的冰冷和单调,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这种行为肯定每个人都有过,但是放到一个皇后身上,却是足以产生悲剧的力量。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天真不是罪过,然后身为一国之后,却是万万不能。当然,历史上骄奢淫逸的皇后不只这一个,只可惜她身在那样一个年代,注定成为历史和革命的牺牲品。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有写实的历史,又有合理的剧情想象,每一次的镜头背景总是那样美轮美奂贴切心境。

难以忘记,她们几个人一起坐在凡尔赛宫前,看着湖面灿烂的褶光……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仍然是皇后美丽的脸皮若有所思地盯着那里看。在看什么呢?是过往的奢华生活带来的遗憾悔恨?可惜,没从她的脸上看到。

一句"I'm saying goodbye."让我看到这个女孩终于已经长大,淡黄色的光线若明若暗地打在脸上,竟觉得有丝沧桑的味道。

她走上断头台时,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于是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现在几乎所有法国人都原谅了她。

再见,是向过去的我,是向没有明天的我……

路易十六皇后:让他们吃蛋糕啊,玛丽·安托瓦内特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让他们吃蛋糕啊”————我保证这句话我没说过。 ———玛丽.安托瓦内特

三国有断头将军严颜,法国有断头艳后玛丽。这位绝代艳后嫁到法国时才不满14岁。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欺骗与谎言,有关于玛丽王后的事迹有很多是负面的内容。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需要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要知道玛丽多少被冤枉了,今天我们来揭开历史的真面目。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是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玛丽生于奥地利皇宫中,是哈布斯堡家族著名女皇玛丽娅·特蕾莎最小的一个女儿,一位大臣曾描述这个新生儿:“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作为一位生在王室家庭里的公主,玛丽公主每天都要学习很多复杂繁琐的贵族礼仪,当时六岁的莫扎特曾在夏宫为王室演奏。有一次莫扎特不小心摔倒,那是还是奥地利公主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还亲手扶起他。莫扎特因此感动不已,并说在将来一定要娶这位小公主。女王听后被逗的大笑,这是因为莫扎特的童言无忌,但在当时欧洲搞音乐的社会地位较低,因此最为高贵的公主是不能嫁给神童的。

奥地利非常惧怕普鲁士的崛起,而法国则要忌惮日益强大的英国,为了共同的利益,曾经的敌人成为了朋友。1770年。年仅14岁的玛丽远嫁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和祖国。虽然玛丽贵为公主,但她只不过是个为和亲而牺牲幸福的政治筹码。她要嫁的王储更是一个体态笨拙、身材臃肿、在政治上毫无兴趣甚至还缺乏性功能的人。

作为一个正处青春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包括她的丈夫路易,一心钻研于开锁工艺,在政治上同样毫无建树,设想如果让路易十六当一个锁匠,那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玛丽初到巴黎时,巴黎30万百姓夹道欢迎,人们热爱她、羡慕她这位娇小的太子妃。这位14岁的少女不懂任何政治,在生活上也比较轻浮,在加上当时凡尔赛宫是欧洲最腐败的宫廷,长年的宫中寂寞无聊的生活,使得王后的生活作风也愈来愈差(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

真正使得王后彻底丧失民心的是“项链事件”,项链事件实际是对玛丽王后的一场冤案。而法国民间的革命党人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诋毁王室并暗中发行抹黑法国王室的小册子(和今天某邪教组织很像),使得王后的形象更是雪上加霜。

革命前夜的整个法国负债累累,人民食不果腹。项链事件爆发4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受进步启蒙思想家影响,革命势力风起云涌,而作为法国封建势力代表的国王和王后早就成了众矢之的。尽管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在法庭上不停地为自己辩护,但革命党人早已给二人下了盖棺定论,使二人先后上了断头台。

玛丽王后在直到临死之际也毫无惧色,一直维持着作为王后的尊严。据说,在临刑前,玛丽王后上到断头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便对刽子手轻声说:“先生,我请求您的原谅,我不是有意的。”

至于所谓王后说的:“那他们可以吃蛋糕啊”,实际上这句话王后本人根本没说过,这是革命党为丑化王后形象故意贴上去的,法国民众对这位奥地利公主从爱戴到最后的憎恶很大程度上要归于革命党人所暗中发行的小册子的功劳(当然,她自己也有原因。)

从这种小册子中我们可以总结道:我们会喜欢听一些符合自己利益和心性的信息,但有时这些信息可能会在不知觉中控制我们的思想,例如二战纳粹德国希特勒就曾用过所谓的爱国主义来钳制民众思维以达到自己目的。民众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逐渐丧失理性、忘乎所以、而真正的爱国者反而被人唾弃。因此我们普通公众的理性思维是很脆弱的。在任何历史时期,民众都有可能被一些人的言论或信条所迷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他们的附庸或奴隶。

玛丽王后最后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在革命的年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挨过饿的底层民众会对曾奴役自己的阶级抱有任何同情,而她正好处于这个社会变革时期,又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丈夫,加上自己的一些轻浮和懒惰,使得玛丽.安托瓦内特最终成为了一个政治上和革命年代的一个牺牲品。

世间万物的发展均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体制的除经济以外还需要社会公共意志,公共意志以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平等为原则,以谋求在集体上的最大效益。既然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要变革、人类要演进就必须要牺牲一些守旧派的利益,当这些统治机器以不能为公众意志谋求福利时,那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为此我们并不能抱怨革命党人的行为,当然一些无辜的贵族也没有错,就怪这个倒霉的自然规律让他们正好处于那个年代吧。

法国悲剧:陪路易十六断头的王后玛丽到底有多奢侈?

玛丽·安托瓦内特,生于1755年11月,曾经是奥地利的公主,也是著名的特蕾西亚女王的小女儿,之后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皇后。但很可惜,玛丽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使命。玛丽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热衷舞会、绸缎、宝石……… 至于王后的权力,玛丽全部用来满足自己豪奢极侈的欲望。

历史上对她丈夫路易十六没有什么好评,他懦弱、平庸,没有政治才华,相传他还有生理方面的缺陷。但他可能是法国王室里最会宠妻的男人,对玛丽极尽纵容之能事,满足她的一切愿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涌进了她的宫殿,奢华时尚的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了法国的贵族们。 其中罪费钱的一项,就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玛丽的礼物,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这座宫殿上的钱大约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她同时还是个慷慨的艺术事业赞助者,对高级定制制衣、皇家家具供应和皇室肖像画事业非常感兴趣。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追求时尚上,每日都和自己的造型师和理发师探讨。

拥有良好的艺术品位也让玛丽王后根本不知人间疾苦,对衣服、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导致国库空虚被当时的法国人称为“赤字王后”。更要命的是,当时她还被卷入了一起神秘的宫廷事件:钻石项链事件。这件事最终让她几乎身败名裂。一个落魄失意的拉莫特夫人恩将仇报,针对玛丽王后设下圈套。她怂恿王后买下一串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又两头欺骗,让罗昂主教相信王后爱上了他,于是主教也热烈地迷恋上了她。他请求拉莫特为他和王后安排秘密约会——事实上王后毫不知情,而拉莫特安排的与罗昂主教密会的只是一个与王后长相相似的妓女!项链事件爆光后,法国民众群情激愤,此时法国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丝毫没有感觉到危机的玛丽王后还在肆意享乐。

终于,债台高筑的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深遭人民痛恨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都被关押起来,到1792年,为了防止帝国制度复辟,法国革命者先后在巴黎将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送上了断头台,在上刑场前,玛丽理平了灰色的囚服,优雅的走向了断头台,保住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一代艳后就此香消玉殒。可以说,是时代和个人性格共同造成了她的悲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