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称"穆圣"

中文名:穆罕默德

外文名:Muhammad

别名:穆斯塔法,艾敏

国籍:阿拉伯

民族:阿拉伯人

出生:地麦加

出生日期:约570年

逝世日期:632年6月8日

中文名:穆罕默德

信仰:伊斯兰教

逝世地:麦地那

其他成就:复兴伊斯兰教, 统一阿拉伯半岛, 建立了统一的一个伊斯兰政权

穆圣穆罕默德的简介 穆罕默德最爱的女人是谁?

先知穆罕默德在穆斯林群体中被认为是真主派遣到人类群体中的最后一位使者,教徒们一般称他做穆圣。先知穆罕默德的先祖曾经掌管祭祀和会议的权力,在曾祖父的时候家境衰落。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死在了经商的途中,年幼时母亲又去世,在寄人篱下中艰难的长大。但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接触到了两个教派的情况。成年后参加战役,让他拥有了军事知识,因为为人品德良好,他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誉。在受雇于一个商队的时候,他认识了赫蒂彻,两人后来结婚。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的时代正值动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接触到社会中的贫富悬殊以及四分五裂的情况,他察觉到人们对于安定的渴望,于是他广泛的接触各种宗教的学者,吸取了大量的知识,并且还受到了他们思想的影响。婚后他与妻子到山洞隐居,在冥想的时候,受到了真主的召唤,授命他为使者。在初期,很多人对于他的传教表示不屑,甚至嘲笑他的所作所为,但他的妻子赫蒂彻却很支持丈夫的行为,不但以家族的力量保护他,同时还成为了他第一个教徒。先知穆罕默德在接受了使命之后,便将自己的一腔虔诚全部都奉献于教派的事业。他的努力使得伊斯兰教迅速发展壮大,直到今天仍能够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屹立在世界宗教之林。而他本人也因为创立了伊斯兰教,赢得了世人的瞻仰与尊敬。穆罕默德的故事和蜜枣有关系,据说在很久之前,穆罕默德和其他教派教徒起了争执,异教徒的首领拿着钢刀追杀他,他见自己力量薄弱就脱掉了自己穿的青色长衣,低头坐在土台子上。

异教徒跑到他面前的时候问他有没有看见跑过去的人,穆罕默德沉着的说见着了,异教徒让他带自己去追,穆罕默德却要吃了枣子再去,一手摘下衣服里的棉花,种在了地上,异教徒问这样什么时候能吃上,穆罕默德说马上,那人不信,要是能立刻吃上,我便做你的徒弟。于是穆罕默德在几秒之内让枣苗发芽,还结了花,更是结出了枣,穆罕默德分了一个给对方,对方吃完后诧异的看着他,不知道他究竟是谁,穆罕默德这时摘下帽子,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你要杀就杀,但是他刚才的举动已经打动了异教徒,他想象了刚才的场景,紧紧的握住了穆罕默德的手,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穆罕默德的故事并不只此一件。有一次他见一位青年四处流浪,不愿做事,只乞讨糊口,便教授他用自己的几件简陋的东西去卖掉,换得了斧子,让他去砍柴,约定半月后再见。青年去砍了很多的柴火,到集市叫卖,渐渐可以自食其力,吃饱穿暖,他终于明白了对方的意图,当半月后再见面的时候,青年表达了自己对穆罕默德的感激,并说以后不会再游手好闲。这就是穆罕默德的故事。穆罕默德的妻子是赫蒂彻,作为先知的原配夫人,她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赫蒂彻曾独立经商,很多人都爱慕她,但她拒绝了他们的求婚,在穆罕默德受她雇佣期间,穆罕默德的才能和美德赢得了她的好感,最终两人互生爱慕,在赫蒂彻的叔父主持下,赫蒂彻和穆罕默德结为了夫妻。十五年后,穆罕默德受到了上天的启示开始传教活动,在别人把他当成疯子的时候,穆罕默德的妻子却成为了第一个教徒,从各个方面给予了穆罕默德帮助和支持,并以自家家族的能力使穆罕默德免遭其他教徒的迫害,穆罕默德和赫蒂彻度过了长达二十五年的伉俪情深的生活,在赫蒂彻因病去世后,穆罕默德对她终身难忘。

妻子去世后单身两年的时间里,穆罕默德与孩子们相依为命,后来穆罕默德又娶了很多妻子。由于年代久远,准确的数目如今的人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普遍认为有十三个,穆罕默德实行的是一夫多妻,教众也普遍都这么做,这一点也经常被现在的人们看成是他的缺点,但评价一个人应该站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此对穆罕默德的评价,应该客观一些。在与一位寡妇结婚的同时,他又与另一位姑娘订婚,三年后正式结婚。虽然他一生中有过无数女人,在穆罕默德的妻子赫蒂彻是他最爱的女人,她在穆罕默德心中的地位没人可比。

穆罕默德陵墓坐落于沙特圣城的清真寺里,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教徒前往瞻仰。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他的弟子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将他安葬在去世的地方。他的弟子和家人挪开了他生前住的床,就地将其安葬,在众人的监护之下,穆罕默德陵墓及其简朴,简陋的卧室成为了他的陵墓。而现如今穆罕默德陵墓是由政府出资重建的。穆罕默德被教徒们认为是真主派到人间的使者,被教徒们尊敬。他的故事在教徒中广为流传,包括在隐居时接受到真主传授的旨意,向世人传话,教导无数的信徒信奉教派。穆罕默德陵墓在重铸之前只是个土堆,除了原先的水泥房外,什么都没有。在王朝下令扩建寺庙时,穆罕默德陵墓被扩建,并用短墙围了起来,自此之后,他们连为了一体。他的陵墓一直是对外开放的,以方便教徒拜谒。当无数的教徒闻讯前往崇拜时,政府决定改建,与外界隔绝以表示尊敬。

扩建后,陵墓有了长窗和栅栏,还有军警日夜值班。瞻仰圣墓是有规定的,需要从东南门进入,进行问安和祷告,然后西行,绕到陵墓的前面,朗诵《古兰经》,或者念圣词。在仪式结束之后,需要原路返回。教徒严禁对陵墓拍照、叩头和触摸。这是因为教中禁止崇拜除真主之外的任何事物,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人们避免过分的表达爱戴,崇拜只能是为了真主。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的

穆罕默德二世很早就登上王位,是在他的父亲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在那个阶段,还年轻的他就遭遇了周边国家的攻打以及身边人的背叛,这对于年轻的他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他登上王位后十分注重军事整修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他的父亲回来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众多的文化、历史知识,同时学了多国语言,丰富了内涵,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何他继位之后得到很多人爱戴的原因。

同时注重军事与文化的二世登基之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穆罕默德二世改革的各项措施都是与时代紧密贴合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包括在政治方面建立行省制度,在经济方面注重贸易的发展,在军事方面对于武器以及战术的调整与提升,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穆罕默德二世改革还十分注重文化方面的教育,或者说,二世的改革更具有人性主义的光辉,这是相较于其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有很多的宗教歧视以及种族歧视而言的,二世还十分注重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承,后世对于穆罕默德二世改革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只是可惜二世晚年时变得多疑,精神状态不佳,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孩子毒死,一共活了不到50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发生在一四五三年,那个时间的二世还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小伙子,继承王位之后的他励精图治,本身精通文韬武略的他就已经广受人们崇敬与爱戴,再加上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重大荣耀,使得二世在世纪历史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君主。

在进攻城池之时,二世的军队受到很大的挑战,虽然他们的部队精锐,但是对于占有无比地理优势的君士坦丁堡还是有些望洋兴叹的意思,因为这个城池环海不说,还有一个深的护城池,这就到了考验一个人智商的时候了,因为这种难题不是任谁都能解开的,在当时的部队整体的认知中,这都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希望国王能够下令撤退,但是他们的君主最终想到了绝妙的法子进而获得了君士坦丁堡的主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庭两国相隔的局面终于结束了,二世统一这个国家之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这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但是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这件事不能过高的评价,因为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已经到了日暮之年,没落早就成了定局,只是此时的二世刚巧来攻打它了而已。攻打下君士坦丁堡之后,二世的仁爱之心就显现了出来,因为他发现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因此下令停止抢掠,从而保证了古城的完整性。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逝世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1769年—1849年8月2日,距今已168年),埃及帕夏(1805—1849年在位),是一名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帕夏(总督)。他常被称为是现代埃及的奠基人。穆罕默德·阿里的祖先是阿尔巴尼亚人,他年轻时一开始买卖烟草,后来加入奥斯曼帝国军队。

168年之后,西欧文明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个个的突破,逐渐成了引领世界文明前进的主导力量。在西欧文明的扩张浪潮中,亚非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的应对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西欧文明的威胁到来之前,主动地实行变革,积极赶上潮流,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就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是在西欧文明的入侵中,面对坚船利炮不得已地接受对方的改造,被动地溶入到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中,大多数亚非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还有一种是在刚刚受到威胁之时,便审时度势,主动实行变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埃及的阿里改革都属于这种类型,尽管他们的结局大不一样。

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后世争议甚多。但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使一个没落的古国重新焕发出青春,走出了漫漫长夜,开始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前进,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当然,就他个人而言,他最后是失败了,其悲壮就如同一出莎士比亚的悲剧。

网络配图

埃及在1517年起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保持半独立的状况,由马木克鲁(意为奴隶,早先从希腊、高加索等地招募而来,后来掌握了埃及的军政大权)统治。马木克鲁实行落后的包税制,各派马木克鲁之间又争权夺利,混战不息。18世纪是埃及最黑暗的一个世纪,平均每10年就要发生一次大规模内战。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竟有1/3的土地抛荒了,农产品产值只有古代的四分之一,人口竟萎缩到10世纪的一半,曾经的国际化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沦落为一个城镇。

随着国际航路的开辟,埃及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也被列强认识到。1797年,拿破仑大军进入埃及,激战正酣之时,埃及的宗主国土耳其及其盟国都出兵埃及,法国被迫撤兵。战后的埃及形势错综复杂,英军、土军和埃及本土的马木克鲁都在争夺领导权。最后,是穆罕默德·阿里赢得了最后胜利。

穆罕默德·阿里是阿尔巴尼亚人,童年时曾随父经商游历各地,少年时失去双亲,未成年便参军,后娶富孀为妻,利用其财力逐渐崭露头角。1801年,土耳其出兵埃及,阿里应征入伍,阿尔巴尼亚军团是土军的主力,阿里以其能征善战、足智多谋逐渐晋升为军团的高级将领。1801年法军撤走后,马木克鲁头领、英国扶植的代理人,以及土军中的阿尔巴尼亚军团和近卫军两派都在争夺埃及的统治权,一时间又杀声四起,城头变化大王旗。经过3年的厮杀,一批实权人物先后死于非命,穆罕默德·阿里上升为最有势力的人物,他利用埃及民众先后逐走了马木克鲁头领巴尔底西和土耳其苏丹排来的总督,终于在1805年的长老立法会议上被拥立为埃及新总督,土耳其苏丹也被迫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

穆罕默德·阿里的登顶充分利用了民众的支持,而他即位初期的政绩的确也无愧于埃及人民的拥戴。1807年,面对英军的入侵,阿里动员人民参战,迫使英国撤军。接着,以马木克鲁勾通外敌为名,于1811年在全国范围内捕杀马木克鲁上层人物,由此终结了长达500多年的马木克鲁控制埃及的历史。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从他上台就开始了。在政治方面完善官僚体系,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几个世纪来政局的混乱局面。他废除了已成为腐败剥削根源的包税制度,没收马木克鲁和伊斯兰教会的土地,将这些土地一部分分封给自己的亲信以巩固统治力量,一部分分给少地无地农民以笼络人心。

网络配图

农业是天下之本,对依河为生的埃及来说尤为如此。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在农业方面成绩显著,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成倍增加,农业技术取得突破,土地从每年一熟发展到每年三熟,著名的长纤维棉花开始广泛种植。并减轻农民的赋税名目以促进生产积极性。

穆罕默德·阿里鼓励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其中与军事密切相关的造船业和军火工业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工业在西欧技师的指导下发展迅速。工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商贸的繁荣,进出口成倍增长,而且出口多于进口。当时埃及的工商业发展带有明显的国家垄断性质,几乎所有工业和外贸出口均由政府控制,阿里的国库由此充盈起来。

穆罕默德·阿里不会忘记埃及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腰包鼓了之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军事。传统的雇佣兵制被征兵制所取代。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包括23万陆军、1.5万海军、32艘战舰,装备了新式火器的军队建立起来了。

阿里还创办了一批非宗教性的专科学校,选派留学生到西欧,出版外国科技书籍,知识界的新鲜空气也蔓延开来。

阿里的改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从1805年延续到1840年,使埃及在多方面发生了质变。但军人出身的阿里血液中始终流淌着一种好战、崇尚大帝国的因素,这种因素为阿里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但也最终引来了灭顶之灾。1811年,阿里就出兵镇压阿拉伯半岛上的瓦哈比派,后来又迫使苏丹臣服。埃及的国力军力实际上已超过了其宗主国土耳其。埃及帮助土耳其镇压希腊革命,但土耳其却不愿意履行将叙利亚和克里特岛让出的诺言,于是引发了土埃战争。第一次土埃战争阿里大获全胜,1833年前后是他和他的国家达到全盛的时期,俨然已是一个地跨亚非的帝国。阿里甚至萌生了建立一个包含所有讲阿拉伯语地区在内的新阿拉伯帝国的计划,然而,国际秩序中的既得利益者联手打碎了这个美好的梦想。

埃及的“牛气”使它成为国际上的众矢之的。英国不容许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出现一个同它匹敌的强国,便同土耳其联合起来,发动了第二次土埃战争。面对工业革命阶段飞速发展的英国,埃及终究不是对手。1840年在西亚战场全面溃败,第二年英军在亚历山大里亚登陆成功。以往阿里曾凭借民众的力量屡屡击败敌手,但连年的战争已使他失去民众的支持,无力抵抗英军的阿里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约,出让西亚和利比亚所有的土地,只保留埃及和苏丹,海军全部交给英国,陆军只保留十分之一。

网络配图

至此,政治上的穆罕默德·阿里实际上已经死了,他积郁成疾,精神错乱,从1841年起由长子易卜拉欣摄政。他的生命一直维持到1849年80岁之时。

战败后的埃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工商业大为衰退,被英法所控制。但穆罕默德·阿里启动的埃及近代化进程毕竟已难以阻止。更重要的是,埃及由此成为阿拉伯世界中接受西方思想和先进技术的桥头堡。19世纪后半期的阿拉伯进步分子大多以埃及为活动基地。作为一个改变了中东政治格局和近代化进程的帝王,穆罕默德·阿里在本排行榜中列名第65位。

点评:埃及因为海外新航路的开辟而衰落,又因为其水路沟通两大洋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到而复兴。穆罕默德·阿里的英雄时代离不开埃及复兴的大背景,但正是他的远见卓识推进了埃及的复兴。假如没有穆罕默德·阿里,19世纪的埃及可能将是任由列强宰割的鱼肉,从他开始,无论埃及遭受何种形式的掠夺,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地位已不容撼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