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梅拉斯
出生地:特兰西瓦尼亚
出生时间:1729年
去世时间:1806年
诺维战役中的奥军主将:梅拉斯,梅拉斯的生平简介
梅拉斯是拿破仑战争期间奥地利陆军元帅。1729年生于特兰西瓦尼亚,17岁参加奥地利陆军。七年战争期间担任过利奥波德·约瑟夫·冯·道恩元帅的副官。1781年晋升上校。1794、1795年先后在下莱茵与中莱茵作战。第二次反法同盟其间率部与拿破仑在意大利交战。在俄国元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的指挥下,梅拉斯带领的奥军与俄军一起先后取得了卡萨诺、特雷比亚、诺维战役及热那亚包围战的胜利。苏沃洛夫回国后,刚当上第一执政的波拿巴向意大利的俄奥军队发起进攻。梅拉斯不久(1800.6.14)即在马伦哥战役被拿破仑逆转,遭到惨败。第二天,双方签订《亚历山德里亚协定》,奥地利丧失了明西奥河以西的领地。随后奥军被迫撤退。回国后梅拉斯担任了波希米亚军团司令。1803年退役,1806年去世。
简历
1729年出生于特兰西瓦尼亚的Radeln, 1806年在捷克Elbesteinitz去世。
1746年参加奥地利军队。(iron duke注:17岁从军,服役57年,真是老革命或老反革命了)
七年战争(1756-63)期间作为道恩.罗斯元帅的副官参加了许多战役。
1799年被任命驻意大利奥地利军队的总司令(70岁!)
1799年,在苏沃洛夫统一指挥下,在阿达河和诺维战役取胜。(iron duke注:格鲁希在诺维战役打得很勇,负伤7处后被俘)
1800年6月,迫使马塞纳在热那亚投降。
在苏沃洛夫离开意大利后,被任命驻意大利奥地利军队的总司令。
1800年6月14日, 在马仑哥战败,离开意大利。
被提名波希米亚司令和战争委员会主席。
1803年离开军队。
军事上是较成功的, 只是马仑哥的失败导致首相辞职毁损了其名声。梅拉斯在马仑哥的最大差错在于过早退出战斗(他的马两次被射倒), 留下奥地利军队由凯姆(iron duke注:一说是察赫)无效地指挥。虽然战斗结束于对峙状态, 两方都没占到对方阵地,奥地利人没再打算继续打,梅拉斯第二天签署了亚历山大里亚条约,停止了战斗。
评注
iron duke评注:靠资历评职实为大害,据我所知梅拉斯七年战争的表现为"尽职,但不出色",当上总司令主要靠半个世纪的服役经历。阿达河和诺维的胜利主要是苏沃洛夫的英明指挥。在马仑哥过早退出战斗归根结底还是怨自己,拿破仑的重大失误本给了他机会,可他以71高龄还亲自督队冲锋,坐马两次被毙,以至下午3点体力不支。勇气可嘉,但这不是时候。且早上的进攻组织太差,使突然性大打折扣。当然瞒过拿破仑集结了进攻部队还是显示了些能力的。
为什么会爆发诺维战役?诺维战役的结果如何
诺维战役(1799年8月15日),在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中,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6.5万人)在诺维(意大利北方的城市)附近与茹贝尔将军(交战之初阵亡,莫罗将军继任)指挥的法军(3.8万人)进行的一次作战。联军靠接近一倍的兵力优势强行突破依山地防御的法军,结束了同盟国在意大利的战局。
法国革命战争(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期间,儒贝尔将军(Joubert)率法军3.5万余人在意大利南部与苏沃洛夫元帅(Suvarov)指挥的俄国一奥地利联军5万余人进行的一次战斗。1799年8月15日,战斗开始后不久,儒贝尔及其他4名法军将领相继阵亡。被解除指挥权的让·维克多·莫罗将军(Moreau)又继任指挥,但法军仍遭惨败,伤亡7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损失火炮37门。莫罗收集残部,逃入山区。俄奥联军伤亡约6500人,被俘1200人 。
过程
法军在特雷比亚河战败(参见特雷比亚河战役),恢复元气后,翻越热那亚山向亚历山德里亚方向进攻。1799年8月12日苏沃洛夫遣派巴格拉季昂率俄军前卫迎击这支部队,目的是"诱敌进入平原"。同时,故意把主力撤出诺维,先给敌留一出路。8月14日黄昏,法国人下山时望见诺维城北和西北集结有同盟国部队。茹贝尔决定在有利阵地上进行防御交战:陡峭的山坡对进攻一方来说是严重的障碍。 苏沃洛夫考虑用辅助集团冲击法军左翼以吸引来敌及其预备队;并将其箝制住,然后以主力对敌军右翼实施决定性突击。辅助突击责成克赖男爵指挥奥地利军(2.7万人)实施。主要集团有3.8万人,其中俄军2.3万。盟军主力成两线展开。
1799年8月15日拂晓,克赖指挥的奥方1个军基本兵力从正面冲击法军左翼,另用一支3000人的独立部队对其实施迂回。与此同时,巴格拉季昂的前卫冲击法军右翼。这些行动是要敌军长官确信:担任主攻的是克赖的部队。早上5点,奥军开始进攻,因人数上的优势,奥军交战初时取得小胜,迫使法国人后退。法军主帅,在当时被认为和拿破仑一样的天才将领茹贝尔阵亡,他喊的最后一句话是:"战友们,冲啊"在这种形势下,莫罗接替了指挥,把后方开来的部队和预备队调到左翼,然后又将右翼的一些部队也调到左翼。法军的基本兵力都卷入了同奥地利人的战斗。奥军开始撤退。但莫罗却下令停止追击,他没有傻到让人数劣势的军队前进到平原去被包围,他的打算是,靠高昂的士气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击退俄奥联军的进攻,的确,法军这一天的表现的非常英勇,打退了俄奥联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而且转入了刺刀反攻,天气出奇的炎热,许多士兵倒在地上并不是因为被子弹 击中,而是疲惫至极。到早上7点,战局仍不明朗,这时,交战双方的潜力已经用尽,于是,苏沃洛夫派人通知奥军主将梅拉斯,让他派兵增援,下午三点,梅拉斯亲自带一个军赶到战场,并马上投入战斗,德费尔登上将的1个军也在诺维附近发起进攻,法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他们没有增援,他们的防线在几个地方被攻破,到18时,奥军前出到法军右翼2个师的后方。同时法军左翼也被迂回。为免遭合围,莫罗急忙下令后撤,但在联军追击下变成溃退。到晚上8点,战斗以法军的失败告终,法军损失1.1万人,其中4500被俘 。
此战胜利后,但未能发展胜利以达成在北意大利彻底粉碎法军,原因是奥地利帝国军事委员会没有接受苏沃洛夫打进法国南方的建议,而是命令他进攻瑞士的法军,苏沃洛夫于1799年8月27日率俄军出师瑞士(参见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点评
诺维交战是在战线的次要地段上以主攻态势佯攻诱敌,而在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以基本兵力突然行动击溃敌人的典范。诺维交战中巧妙地运用了下述战术:按预定方案撤出部队并占领有利阵地,连续实施助攻和主攻,在主攻方向纵深(10公里)配置部队。
马伦哥战役:使得拿破仑保住了法国革命政权
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和奥地利帝国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打响的一场战役,当时担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是拿破仑。此次战役法国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全面的胜利,并且此战是拿破仑一生所经历的所有战役中最引以为傲的一场,因为他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那么马伦哥战役背景是什么呢?
网络配图
马伦哥战役背景要从1799年法国军队在意大利和莱茵战场上不断地失利谈起,战场上的失利使得法国高层不得不重新选择有军事能力的人来带领法国军队,由此拿破仑便取得了统治法国军队的权力,成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一执政。在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便开始了新的军事部署,为战胜其他国家做准备。
1800年5月,拿破仑率领自己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的北部,支援当时被奥地利军地围困的法军,并与奥地利军队展开了正面战争。6月9日法军成功的战胜奥军,当时的奥地利最高将领担心拿破仑会切断其军备补给线,所以并没有立即对法军发动进攻,而是重新休整部队。
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拿破仑对奥军下一步战略部署的预估失误,由此选择分兵对奥地利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不按常理的奥军在拿破仑分兵后对法军发动了进攻,奥地利的突然出兵打了拿破仑一个措手不及,由此才使得马伦哥战役能够出现,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背景。
马伦哥战役过程
马伦哥战役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争前夕、两军交锋和转败为胜。在马伦哥战役前夕,法军左翼的先头部队首先在马伦哥附近与奥地利军队相遇,并且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战胜了奥地利军队,但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法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这使得双方都对敌军动向没有足够的把握,由此拿破仑误以为奥军将领已带领自己的军队离开,才会派手下传达命令,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的动向,但是奥军并没有撤退,由此便引发了马伦哥战役。
网络配图
6月14日,驻扎在亚历山大里亚地区的奥军全部出动,目标是法军驻扎地,因为是突袭,所以法军很快便被逼退到马伦哥。法国援军想要前往增援,但是因为奥军攻势强烈,所以他们无法阻挡,最终双方军队在马伦哥展开了战斗队形。战场上的局势是瞬息万变的,奥军的全面进攻很快使得法军失去了包括马伦哥在内的大片阵地。这是马伦哥战役过程中的一部分。
法军的节节败退预示着马伦哥战役的胜利要降临在奥军这边的,但是随着法军的援兵抵达,法军再次获得新生。经过商议拿破仑采纳了援军将领德赛的建议,集中炮火对奥军进行全面攻击。由此法军的反攻战打响,并且最终取得了马伦战役的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代价太高,拿破仑手下的得力将领德赛在战役中阵亡,法军伤亡惨重。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过程。
马伦哥战役结果
马伦哥战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从马伦哥战役打响到六月十五日上午,双方的成败已经很清楚,出于这样的原因,奥军将领梅拉斯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双方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即马伦哥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奥军求和,双方停战。
在马伦哥战役中,奥地利军队虽然失败,但是并没有走到绝境,法军的胜利并不轻松,整个军队都非常的疲惫,急待休整,这是拿破仑愿意接受奥军停战协议的原因。在与奥军使者进行商议后,拿破仑代表法军和奥军签订协议,双方达成共识,在意大利境内停战。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奥军已经撤退到了波河以北和明乔以东地区,但是在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两个地区仍有驻兵,也就是说奥军与法军在明乔河以西地区建立了一个非军事地带,用以避免战争双方发生冲突。
马伦哥战役最先胜利的是奥军,随后法军援兵到达才转败为胜。这使得奥军将领的使者回到维也纳后,全国都知晓了奥军胜利的消息,就在举国同庆的时刻,第二个使者也回到了奥地利,传达了战败的消息,因此关于马伦战役结果在奥地利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马伦哥战役结果也在战后的第六天传回了巴黎。六月二十一日下午,巴黎城内礼炮轰鸣,正式庆祝法军在马伦哥战役中获胜。
网络配图
马伦哥战役评价
想要评价马伦哥战役,首先要了解该战的作战双方以及指挥者。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法国的指挥者是拿破仑,并且这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次重要战役。因此人们对马伦哥战役评价就是通过这场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权,同时也巩固了拿破仑在法国的统治地位。
就马伦哥战役来说,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场战役,人们对拿破仑在战役中的指挥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拿破仑能够有效地制造和利用敌人在战况方面判断失误,从而做到真正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就是拿破仑在战争中惯用的手段。就那马伦战役而言,按照以往的惯例,奥军对法军进入意大利的方式作出的判断,认为其依旧是从亚宁平山进入,但是拿破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开辟了新的进入意大利的路线,从而在战争中抢占了先机。这便马伦哥战役评价的一部分。
其次拿破仑机敏的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在复杂的形式下做到了趋利避害,这使得他在进入北意大利时成功的切断了奥军与其本土之间的联系。拿破仑在指挥战役时能够做到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评价,简单说就是该战役无论是在战略计划方面,还是作战指挥方面,都是一场值得称赞的战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