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沐英
别 称:朱英
字 号:字文英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时间:1344年
去世时间:1392年
主要成就:平定西南,经营云南
封 爵:西平侯
追 封:黔宁王
谥 号:昭靖
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朱元璋一生养子义子无数,但是沐英却是他最为喜爱的几个孩子中的一员,听到沐英离世的消息,朱元璋亲自去迎接沐英的棺木,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之感笼罩着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上,也许这就是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的原因吧。今日讲述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简介
姓名:沐英
曾用名:朱英(其实在朱英之前还有一个名字,是他亲生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但明史并未记载。)
字:文英
性别:男
出生年份:公元1344年
死亡年份:公元1392年
籍贯:安徽定远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工作:沐英12周岁就开始参军,到了1362年,沐英18周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职位了,先后成为帐前都尉、指挥使。
到了1370年,26周岁的沐英成为了镇国将军。
1371年,27周岁的沐英升职成为大都督府同知。
1376年,32周岁的他成为西平侯。
1378年,34周岁的沐英成为征西将军,与蓝玉一起西征。
1381年,39周岁的沐英成为征南副将军,征讨云南。1382年4月份的时候得胜。
1382年,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负责云南的安全,抵御别国的侵袭,以及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荣誉称号:西平侯(生前就获得的称号)、黔宁王(沐英死后,朱元璋给他加封的称号)
生活背景:沐英从小家境贫寒,而且父亲早丧,都是母亲辛苦拉扯长大,在沐英7周岁的时候,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沐英就在母亲的照顾下,逃避战乱,但是母亲却在路上死亡。好在8周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留,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子,从此改姓为朱,被叫做朱英。夫妇俩将其视如己出,亲自教导他认字、识书,领兵作战。
性格特点:第一,情深意重。据明史记载,1382年9月份的时候,义母马皇后病死了,44周岁的沐英听到消息后,因为太过悲伤而导致咳嗽出血的现象。此时,沐英应该已经得了呼吸系统的毛病,诸如肺癌。
第二,以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己任。沐英镇守云南,大力大战云南的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想要造福后代子孙。
第三,忠心。尽心尽力辅助朱元璋,更是勒令子孙后代也忠心朱氏王朝,从来没有二心。
第四,有头脑,沉稳,谨慎。不然也不会打胜仗,也不会让自己善终。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第一, 沐英是镇守云南的最好选择,其作战能力是朱元璋认可的,更是曾经以300骑兵干掉了敌军30万士兵的军队。利用武力成功镇压了云南的百姓,阻挡了外敌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在云南大力宣扬汉族的文化,发展经济,让云南的百姓更加拥护沐家、拥护朱氏王朝。
第二, 沐英懂得如何让朱元璋安心,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博得欢心也好,沐英最终让朱元璋对他放心,更是赐沐姓予他。
第三, 沐英从8岁就开始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养育之恩不可望,沐英对朱元璋夫妇的感恩应该是真的,而朱元璋也舍不得将这个养子就这样杀了。
第四, 沐英选择了远离了皇权的中心,就是他明智的选择。同时,他是完完全全的忠心,更是训诫自己的子孙也要忠于朱氏。就连沐英的死也与朱氏离不开关系。因为朱标的死,才导致了沐英最终的悲痛万分,不治而亡。沐英一直把朱标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感情非常要好。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沐英家族介绍
沐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养子,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今安徽定远县人。
沐英戏剧像
沐英12岁参加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大军,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被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收为养子。十八岁的沐英因为军功卓著,被提拔为实权校尉,开始进入朱元璋的中层军事领导机构。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沐英开始为他征战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32岁的时候,沐英被任命为征讨吐蕃的副帅,他率军接连大捷,后来被封为西平侯,朱元璋亲赐“免死金牌”。37岁的时候,沐英又被任命为征南元帅,与另外两位将军领兵30万远征云南。沐英在平定云南之后,被朱元璋命令镇守云南。
沐英在镇守云南期间,表现出了他除了军事方面外,其他方面的才能。镇守云南期间,沐英开始进行屯田建设,他让军队在空闲期间开垦荒地,进行农业活动。沐英还大修水利工程,扩大滇池,疏浚河道,修建灌溉渠,保证农业所需的水利灌溉。由于云南山高林密,致使运输不发达,沐英开始大肆的修整道路,打开云南与外界的联系。道路整理之后,他便开始对外招商引资,运用赋税的诱惑,来吸引大量的商人在云南开设店铺和小作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还大规模的开设学堂,对于优秀的学生,每月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沐英自己也在空闲的时间读书充实自己。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因病去世,得到消息的沐英,感到非常的悲伤,甚至吐血卧床数日。十年后,又因为自己的好兄弟太子去世,遭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后来就一病不起,两个月病逝于云南,时年48岁。
得知沐英去世的消息。朱元璋非常的悲痛,命人追封黔宁王,牌位入太庙,沐英的后代子孙可以世袭王位,继续镇守云南,将沐英葬于京城。
沐英家族
沐英,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后为大明镇守云南边境十几年。沐英虽为朱元璋养子,但是他的家族也有着了不起的过去。
沐英画像
相传,沐英的祖先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又叫子贡,后来其后人为了躲避仇家,又改姓为“木”,到了沐英的时候改姓为“沐”。端木氏的得姓始祖即是子贡,也就是说从子贡以后才有了端木的姓氏才正式流传下来。
沐英去世之后,他的长子沐春继承爵位,代父镇守大明的西南边疆。后来沐氏子孙世代镇守西南边陲,直到明朝灭亡,前后共有两百六十余年,共计12代,14任。在大明王朝统治的时期,整个沐氏家族可谓是显赫至极。不但在明朝藩王之中拥有着最大的封地,在明朝官场之中也拥有着一席之地。
明朝历代皇帝对于沐氏家族子弟都非常的关照,对于嫡长子让其继承爵位,那些没有能继承爵位的次子,皇帝一般都会将他们放至军中历练。而这些家族子弟虽然没有祖先沐英的智慧,但是他们都继承了沐英的勤勉好学的品质,也遵循了沐英的谨慎做人的家训,在军中的表现都没有让历代皇帝失望。
明代的沐英家族,代祖先世代镇守大明的西南边境。在统治云南期间,沐氏家族子弟对于云南的民生建设非常的关注,他们继承祖先的遗志,勤勤勉勉的治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沐氏家族对于云南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正是因为他们对云南的大规模建设,现在的云南才有那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沐氏家族的贡献。
沐英后代
沐英死后,他的后代承袭黔宁王的爵位,世代镇守云南,《鹿鼎记》中的沐王府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云南沐王府
沐英的子孙在其死后,开始对云南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主要的手段就是镇压周边少数民族,多做民生工程,然后纳贡朝廷,与各个大臣皇亲搞好关系,以便自己的统治更加的稳定。
沐英的后代比之沐英差了好多,不过他们对于祖训是非常的忠诚的,这也是其能在云南延续几百年的重要原因。要知道,朱元璋在皇位稳固之后,开始铲除之前的功臣,虽然没有做的很过分,但大都是没有了实权,只有沐英不但封王,还让自己的后代世袭王位,在云南过过起了土皇帝的生活。
沐氏子孙在明朝中叶曾陷入到了一次统治危机,那时的黔宁王府和朝廷关系不是很好,又加上周边少数名族的反叛,使得沐氏子孙差点灭亡。万幸的是当时地皇帝念其先祖的功劳,加上黔宁王府对于云南的控制力度非常大,所以没有对其动手,没有了朝廷的威胁,沐氏后人很快的就解决了叛乱。此后的沐氏子孙对于朝廷,都是敬畏有加,本本分分的为大明镇守边疆。
明朝灭亡之后,沐英的后人为了保护皇室,与清廷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沐英的嫡系后人大都死于抗清的斗争之中。但是,当时的沐英的第十二世孙沐中罕为了保全沐氏传承,不得不和其儿子一起降清。但是由于后来云南的反清复明斗争非常的多,清廷开始对云南进行清洗,以剿匪不力的罪名处死了沐中罕父子,至此,沐氏嫡系全灭。
沐英家族墓
沐英死后,被葬在观音山,所以观音山又名将军山,他的后代承袭爵位,死后也都葬于将军山,所以沐英家族墓就是在现在的南京将军山。1949年由于沐英墓被盗,最后国家考古队对于沐英的墓及其四个后代的墓葬进行发掘之后,就没有继续挖掘下去了。
沐氏家族墓发掘现场
但是在2005年的时候,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了将军山附近的土地,准备建造一个小型的别墅群。在建造的过程中,建筑工人挖到了一个古墓的墓室,后来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发现此为沐英后人的墓葬。
但是这一发现并没有阻止开发商对将军山的建设,这就对很多的墓葬造成了极大地损失,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流失民间。在2006年的时候,沐英后代的三座古墓接连被盗,震惊当时地中央政府。随后,政府出面叫停将军山的工程,开始对于沐英家族墓进行保护。然后国家开始组织考古队对于沐英家族墓中已经遭到破坏的部分进行发掘,没有破坏的古墓实施保护。
考古队通过对于那些遭到破坏的墓穴进行科学的发掘,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而且通过工作人员的描述,沐英后代的墓葬规格非常之高,墓室内也非常的奢侈豪华。
在对沐英后代墓的考古发掘期间,也遗留下了一些有趣的谜团。
比如手机在走到墓是室口时,会突然没有了信号。据当时采访的记者描述,他们在里墓室门口还有几米是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手机信号会慢慢的变弱,等到走到墓室口的时候,手机就彻底的没了信号,虽然此时的它们还在露天之下。
明朝将领沐英传 沐英家族发展情况
《沐英传》全名《明史沐英传》,是明史的一个人物传记,全篇文章写的是明朝黔宁王沐英的生平事迹。
沐英伐滇雕塑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它的修撰是清顺治二年,由御史赵继鼎提出的。顺治帝恩准开设修史馆,到乾隆四年才成稿,前后历时九十四年,是中国历史编写时间最长的史书。《明史》编写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才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有很多文人为此送了命,那些死去的文人都是因为《明史》的编写没有按照官府的要求而获罪的。所以,现存的《明史》有很多成王败寇的言论,他对于前明皇室成员的描述多有失偏颇。
《明史沐英传》,是明史中为数不多的比较公正的关于明朝皇室的传记。《沐英传》第一段是对沐英的一段简介,简单的介绍了他的出生,成长历程,为官历程。
后面几段详细地介绍了沐英的一生的经历。沐英18岁晋升为校尉,开始掌握实权,后来在朱元璋的手下屡立战功。朱元璋称帝之后,沐英帮助朱元璋平定四方,后来又平定云南之乱,治理云南的沐英,运用自己的才学,把整个云南治理的非常不错,得到了朱元璋的夸奖。后来,沐英病逝于云南府衙之中。
最后一段是对沐英的评价,都是赞美之词。《沐英传》对于沐英的评价主要是“纯勤不二,以儒雅见重”,这句话主要说的是沐英志虑忠纯,勤勉自律,学识渊博,为人儒雅。作为一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子,在清朝编写的《明史》之中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很罕见的了,可见此人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沐英家族发展情况
沐英,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后为大明镇守云南边境十几年。沐英虽为朱元璋养子,但是他的家族也有着了不起的过去。
沐英画像
相传,沐英的祖先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又叫子贡,后来其后人为了躲避仇家,又改姓为“木”,到了沐英的时候改姓为“沐”。端木氏的得姓始祖即是子贡,也就是说从子贡以后才有了端木的姓氏才正式流传下来。
沐英去世之后,他的长子沐春继承爵位,代父镇守大明的西南边疆。后来沐氏子孙世代镇守西南边陲,直到明朝灭亡,前后共有两百六十余年,共计12代,14任。在大明王朝统治的时期,整个沐氏家族可谓是显赫至极。不但在明朝藩王之中拥有着最大的封地,在明朝官场之中也拥有着一席之地。
明朝历代皇帝对于沐氏家族子弟都非常的关照,对于嫡长子让其继承爵位,那些没有能继承爵位的次子,皇帝一般都会将他们放至军中历练。而这些家族子弟虽然没有祖先沐英的智慧,但是他们都继承了沐英的勤勉好学的品质,也遵循了沐英的谨慎做人的家训,在军中的表现都没有让历代皇帝失望。
明代的沐英家族,代祖先世代镇守大明的西南边境。在统治云南期间,沐氏家族子弟对于云南的民生建设非常的关注,他们继承祖先的遗志,勤勤勉勉的治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沐氏家族对于云南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正是因为他们对云南的大规模建设,现在的云南才有那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沐氏家族的贡献。
沐英墓在什么地方
沐英去世之后,云南百姓非常悲痛,连那些非大明臣子的蛮夷都为之悲痛异常。朱元璋在听到沐英去世的消息之后,忙命人将沐英的遗体运回帝都,随后被葬在距离中华门20里的观音山,观音山也因此被改名为“将军山”。
沐英墓
沐英的墓由于多次被盗,至今以保存的不是很完整了。近年来,国家开始修复沐英墓,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沐英墓不是以前的样子的,墓里面的陪葬品大多保存在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其中沐英墓内的一只梅瓶还是博物院的“镇院三宝”之一。
盗沐英墓的盗墓贼名叫康永海,当时他是整个江宁盗墓群体的老大,后来因为盗墓被抓枪毙。据康永海交代,沐英墓是他在1949年的时候带人挖掘开的。当时他们掘开沐英的墓穴的时候,除了拿走了墓内的金银财宝,还撬开了沐英的棺椁,拿走了沐英遗骸上所有能拿的东西。
康永海被抓完全是因为一只梅瓶,梅瓶是古代比较高级的陪葬品,除了皇室藩王,其他人都没资格用梅瓶陪葬。康永海在盗完沐英墓之后,开始低价销赃,赃物中就有这只梅瓶。巧的是这只梅瓶被一位收藏专家,用了高价买了下来。此人经过鉴定,发现这个梅瓶就是陪葬沐英的那只梅瓶,于是他将此事上报给了政府,当时地南京市市长是刘伯承,他下令彻查此事,并严办盗墓贼,彻底肃清南京周边的盗墓之风。最后,公安机关根据梅瓶,顺藤摸瓜,查到了康永海,随后实施抓捕,经过审判,康永海被判处死刑,康永海死后,南京的周边的盗墓之风也得到了遏制。
后来,国家组织对沐英墓的发掘,由于墓室被破坏严重,已失去了考古价值,考古队又发掘了沐英后人的四个墓葬,得到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
沐英后代都有谁
沐英死后,他的后代承袭黔宁王的爵位,世代镇守云南,《鹿鼎记》中的沐王府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云南沐王府
沐英的子孙在其死后,开始对云南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主要的手段就是镇压周边少数民族,多做民生工程,然后纳贡朝廷,与各个大臣皇亲搞好关系,以便自己的统治更加的稳定。
沐英的后代比之沐英差了好多,不过他们对于祖训是非常的忠诚的,这也是其能在云南延续几百年的重要原因。要知道,朱元璋在皇位稳固之后,开始铲除之前的功臣,虽然没有做的很过分,但大都是没有了实权,只有沐英不但封王,还让自己的后代世袭王位,在云南过过起了土皇帝的生活。
沐氏子孙在明朝中叶曾陷入到了一次统治危机,那时的黔宁王府和朝廷关系不是很好,又加上周边少数名族的反叛,使得沐氏子孙差点灭亡。万幸的是当时地皇帝念其先祖的功劳,加上黔宁王府对于云南的控制力度非常大,所以没有对其动手,没有了朝廷的威胁,沐氏后人很快的就解决了叛乱。此后的沐氏子孙对于朝廷,都是敬畏有加,本本分分的为大明镇守边疆。
明朝灭亡之后,沐英的后人为了保护皇室,与清廷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沐英的嫡系后人大都死于抗清的斗争之中。但是,当时的沐英的第十二世孙沐中罕为了保全沐氏传承,不得不和其儿子一起降清。但是由于后来云南的反清复明斗争非常的多,清廷开始对云南进行清洗,以剿匪不力的罪名处死了沐中罕父子,至此,沐氏嫡系全灭。
沐英和明成祖的关系
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他是朱元璋义子中成就最大的,也是最有才的。朱棣,太祖朱元璋亲子,太祖即位之后,被封为燕王,赐地燕京。后来朱元璋死后,传位皇孙朱允炆,朱棣借着削藩的借口,打着“靖难”的旗号,举兵攻入帝都,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即位为帝,后世称其为明成祖和永乐大帝。
明皇帝所赐石塔
沐英比朱棣早出生16年,由于沐英是马皇后的干儿子,所以他和太子的关系非常的亲密,两人和亲兄弟没有多大的不同。沐英和朱棣的关系,由于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所以两人的关系没有那么的亲密,再说后来两人一个镇守云南,一个在燕京做着逍遥的王爷,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沐英和明成祖之间的故事不多,这要说这两人的联系的话只能从沐英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说起。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后,开始大肆屠杀支持朱允炆的大臣和将军,以及之前和自己不对付的藩王,但是沐英的后代依然稳稳的坐镇云南,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朱棣不动沐英的后人原因有三个。
一是沐英死前没有和他有着什么利益冲突,沐英对于大明朝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沐英对于大明不仅仅是为了大明征战四方,最重要的是他为了大明镇守西南边境十几载,从没出过任何差错,朱棣在立足未稳的时候,不想看到边境不安。
二是当时的沐王府对于云南的控制非常的厉害,可以说是云南的“地头蛇”式的人物。当时的大明朝廷由于“靖难之役”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国力大幅削弱,边境小国虎视眈眈,朱棣是不可能对为大明守国门的沐家后人动手的。
三是当时的沐家后人行事低调,沐家后人谨遵祖训,不和朝廷大臣结党营私,为国尽心尽力,不管皇帝是谁,他们守的只是大明的江山。
沐英和明成祖朱棣的关系,也就仅限于朱棣和沐英后人的纠葛。
明朝将领沐英简介
沐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养子,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今安徽定远县人。
沐英戏剧像
沐英12岁参加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大军,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被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收为养子。十八岁的沐英因为军功卓著,被提拔为实权校尉,开始进入朱元璋的中层军事领导机构。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沐英开始为他征战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32岁的时候,沐英被任命为征讨吐蕃的副帅,他率军接连大捷,后来被封为西平侯,朱元璋亲赐“免死金牌”。37岁的时候,沐英又被任命为征南元帅,与另外两位将军领兵30万远征云南。沐英在平定云南之后,被朱元璋命令镇守云南。
沐英在镇守云南期间,表现出了他除了军事方面外,其他方面的才能。镇守云南期间,沐英开始进行屯田建设,他让军队在空闲期间开垦荒地,进行农业活动。沐英还大修水利工程,扩大滇池,疏浚河道,修建灌溉渠,保证农业所需的水利灌溉。由于云南山高林密,致使运输不发达,沐英开始大肆的修整道路,打开云南与外界的联系。道路整理之后,他便开始对外招商引资,运用赋税的诱惑,来吸引大量的商人在云南开设店铺和小作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还大规模的开设学堂,对于优秀的学生,每月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沐英自己也在空闲的时间读书充实自己。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因病去世,得到消息的沐英,感到非常的悲伤,甚至吐血卧床数日。十年后,又因为自己的好兄弟太子去世,遭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后来就一病不起,两个月病逝于云南,时年48岁。
得知沐英去世的消息。朱元璋非常的悲痛,命人追封黔宁王,牌位入太庙,沐英的后代子孙可以世袭王位,继续镇守云南,将沐英葬于京城。
论沐英对云南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怎样的
沐英(1345-1392),字文英,凤阳定远人(今属安徽),回族,明太祖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名将。
论及沐英对云南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及其政策措施,从纵向看,我认为应分为三个阶段来加以论述,才能理清头绪,探明其推动力和政策措施产生之基础及来龙去脉。
第一阶段,早年经历。生逢乱世,八岁失孤;明皇收养,学习成长;南北西征,初露锋芒;《明史·沐英传》对此亦有定评:“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始命复姓。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浴血大战,百炼成钢。1377年,沐英从邓愈讨吐蕃,西略川、藏,封西平侯。1378年,拜征西将军,讨西番,经略川藏。1380年奉朱元璋命总领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过黄河,登贺兰山(今宁夏境),大败北元军,擒元国公脱火赤等。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克全宁四部。继以征南右副将军,同蓝玉、傅友德取云南,大败元梁王兵十万于曲靖,擒平章达里麻,迫梁王走死,右丞观音保以城降。从此,沐英奉诏留镇滇云,设官立卫守之。由以上论述可见,入滇前,沐英早已久经磨难,百战沙场,阅历丰广,这为沐英此后领治云南,制定良好的政策措施,推动云南社会发展进程,创建巨大的历史功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从1383-1392年 ,领治云南,十年辉煌,平定叛乱,巩固边防,造福百姓,发展地方,泽利后世,英名远扬。镇守滇云之间,沐英先后平定曲靖亦佐、浪穹、“百夷”思伦发、越州阿资、广西阿赤部等各地的多次叛乱。同时,简守令,课农桑,扩屯田,浚滇池,平水患,定贡税,兴贤学,传文化,予民安,对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定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朱元璋曾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黔国公,卒于任上,军民巷哭,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今江苏南京),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沐英为明朝统一和稳定征战三十年,功勋卓著。逝后,沐氏子孙世代承袭,治理云南达260余年,伴随明朝始终。
从横向看,论及沐英对云南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及其政策措施,兼及其历史功绩、杰出贡献,治滇十年,尤值浓墨重彩,大书特写。限于篇幅,只能择要论述如下:
(一)平定分裂叛乱,统一万里南疆;建立府州县政,促进社会发展;缓和民族矛盾、举荐各族土官;大量移民屯田,巩固祖国边防。
沐英自从进驻云南以来,就不断地平定各地的叛乱,作为百胜将军的沐英经常是马不停蹄。典型的平叛战役如麓川路“百夷”思伦发叛乱。洪武二十一年三月的某夜,沐英组织了一支由300名骑兵组成的突击队突袭叛军思伦法的兵营,而思伦法的部队是一支由30万士兵和百余头战象组成的强大队伍,当夜,沐英的轻骑兵不仅杀敌数百,还俘获了一头战象。次日,沐英更立马督战,命令弓箭手和火铳手冲在最前面。火铳巨大的声响让敌方战象受惊,打乱叛军的阵脚。沐英下令三军夹击,最终斩首敌人三万余,俘获一万余人,擒获大象37头。这场战役只是沐英在云南所经历的纷繁不断的平叛战争中的一场。但是,沐英绝非穷兵黩武之人,他一方面通过武力平息各地叛乱、加强军事布防来巩固明王朝在云南的统治权威,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云南的社会秩序。
在保民安境的基础上,沐英举重若轻的迅速在云南全域范围设置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统理云南的军政机构。地方置卫、所,辟筑驿道,形成一套统辖系统。以后分云南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民政管理系统亦趋完备,促进了社会有序发展。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为尊重各民族的自治权,缓和民族矛盾,沐英以宽广的胸怀,大力举荐各民族土官土司管理相应民族事务。云南各土著民族中的上层头人,先后接受了沐英代表明朝廷授予的土官职务,对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司等官授予符印,并确立了承袭、等级、考核、贡赋等制度。通过土官土司进行相应地域内赋税的征收和民族自治。土官职务及土司制度的实施与健全,统一了云南这个民族情况复杂的区域。一个统一而安定的环境,必然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加强了各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保证了全国范围内政治上的统一。
大量移民屯田,看似纯属经济措施,但其屯边戍卫,巩固祖国边防的作用也极其大焉。
(二)推行驻军屯田,招引移民垦殖;调整赋税制度,缓解军民困苦;修建水利设施,支持农桑发展;拓展道路交通,便利工商百业。
奉诏领治云南之初,处于战后的云岭大地“人卒流亡,内无宿储,外绝饷运”,沐英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措施,创造性的制定了驻军屯田、移民垦殖、招民垦种等多种屯垦政策措施,使屯田取得很大成绩,为云南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沐英向朱元璋建议:“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垦,以备储偫……”这个建议得到朱元璋的批准,谕户部臣:“屯田之政,可以纡民力,足兵食。边防之计,莫善如此……”从此,云南开始了大规模的军屯。从1383年至1396年的十四年间,共有二十八万一千四百多军人到云南屯种,给云南耕牛三万余头。在实施军屯的同时,也广泛地进行“民屯”,以调整土地的分配,并开发荒芜地带。大力民屯的结果是:到明代中叶,云南的汉族人口已占到云南人口的多数。
为保证屯垦措施的落实,沐英把屯田增减情况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主要依据,他亦曾亲自多次办理过不少移民入滇事宜。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沐英在觐见明太祖后返回云南时,“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给予籽种、资金,区划地亩”,将其分布于云南临安、曲靖等郡县,并奏请得“移山东、山西、江西富民六十余户以实滇”。次年,沐英又奏请获准“移湖广、江南居民八十万实滇”。据记载,沐英在留镇云南的近十年中,共计移民达四百余万之多。此外,沐英还“周抚集以示徕”,设法招抚因战乱等被迫背井离乡的滇中百姓,让其回乡复业。这样宏大的规模,如此众多的移民,产出巨量的粮食,屯田大见成效。据《明史·沐英传》载,从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留镇云南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逝世,云南屯田至百万余亩之多。大量的军屯民屯戍立云南,开发了云南的土地,推进了云南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了云南的科技进步,对云南的经济开发、社会稳定、边疆统一、国防巩固,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沐英留镇云南后,非常重视疏解云南军民之困。为此,他多方设法整顿吏治和赋税制度,他尽力发挥自己的职能权力为民谋利,利用自己与明朝皇室的特殊亲情关系及其在朝廷之中的影响力等,通过整饬地方吏治、调整地方税收制度或为云南军民请命于朝廷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纾缓云南军民的困苦。史载:“(沐英)既镇云南,简官僚,修惠政,剔奸蠹,辨方物以定其贡税,视民数以均其力役,疏节目以宁便其人”,又载其“均政役以示安”、“轻徭赋”、“勤恤民隐,兴利去害”等,即为实证。
为确保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沐英领治云南后,大“治水利”,组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杜绝水患;利当代,泽后世。如“滇池隘”,湖水常常泛滥成灾,沐英派人“浚而广之,无复水患”。1383年,沐英还组织军民兴建了呈贡水利工程,开凿几十里沟渠,调捞鱼江水北上,筑大坝一座,修石枧十七座,分水石闸一座,灌溉千顷良田,至今仍在惠民。在他的亲自示范和关心倡导下,云南各地府、州、卫大兴水利:如大理邓川江堤工程,环龙山人工湖;保山九龙池灌溉系统;石屏异龙湖引水工程;曲靖的西丽渠及大坝工程;特别值得赞叹的是祥云米甸“地龙”灌溉网(地下蓄水池和渠道)水利工程,地点选择恰当,规划布置合理,工程规模宏大,配套严密完整,与自然环境极为和谐。这在今天看来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水利灌溉方法。
这一水利工程,历时数百年,一直沿用至今,使少雨多旱的地区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旱涝保收的“米甸”。获得了“云南(今祥云)熟,大理足”的美誉。毫无疑义,祥云“地龙”灌溉水网确实是明朝水利工程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有着重要的价值。为确保水利行,农桑兴,沐英还特别制定了扶持农民、农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籽种、资金,并 “区划地亩”,保护粮运。
沐英还重视采取措施发展道路交通、手工业和商业。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二月,沐英等奉命在贵州永宁至云南大理沿线设堡并置军屯,“兼令往来递送以代驿传”。他遵旨在此区间之内共计设堡二十三个,并对各堡之间的道路加以整治,使沿线交通面貌为之一新,“人称便焉”。同时,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农业、交通、商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手工业、副业等的发达。云南的矿产开发虽然很早就有,但大规模的开采是从明初开始。一些高科技、高精细的,如铁、铜、银、玉石和大理石等开采的技术不少来自军匠。当时云南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全国的水平。沐英治滇实施的这些重要政策措施,使云南农工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发展教育事,注重兴校办学;提倡“ 好贤礼士,强化科举选才;鼓励勤奋好学,培养文才武学;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科技进步。
沐英镇守云南期间,为了提高滇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改变云南社会的落后面貌,注重兴校办学,努力发展教育事业。他在元朝云南府学旧址上,重建云南府儒学并且“择民间之俊秀及土官之子弟,皆令入学肄业,使知礼义”。沐英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还亲颁学制学规;更为考虑周全的是,为解决军队家属子弟的学习问题,他还在卫所中创办了学校,即中国最早的子弟学校——卫学。
沐英身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但其非常“好贤礼士”,时或“于朔望释菜毕,延师生坐于堂,设广席坐诸生于庭,烹羔羊以食之。土官子弟,于冬、夏制时衣以衣之”。这确实不是一般达官贵人能够做得到的,此种风范也确实值得后人敬佩并予以发扬。由于沐英“重科举以通贤路,招遗逸以振士风”,一向优礼文人贤士,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云南的“远游词客、谪宦墨卿,多以诗挽之者”。
沐英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其勤奋好学、力求上进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也必然对其子孙后裔及滇中军民产生良好的影响。沐英运用儒家学说中的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思想教育其子孙后裔并规范其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并鼓励和努力养成其子孙后裔向学、崇儒的良好家风。他的后世子孙奉诏领镇云南后,“公事之暇”,仍“手不释卷”,而且教学随家族子弟的特长、保持沐氏家族文武并重的传统;此后沐氏家族成员大多重视文才与武学,便是沐英施行的家教措施所取得的成效。
正因为沐氏家族重视文才与武学、注重家教,所以继沐英之后,该家族成员之中身具文、武才学者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文化知识方面,沐英后裔子孙的进步更是突出。沐春“年少有才武”,故此人称“(沐)春沉毅果敢,明识绝伦,绰有父风”。沐晟“博学远识,进退从容,有典有则,凛然仁人君子之风”,沐斌“通《论》(即《论语》)、《孟子》史、兵书,有文武才略”,沐璘“长吟咏,尤工篆籀、草书大字”,所著有“诗文若干卷行世”。史家评价说:“其上作为诗文”,其“绘画亦可观”,故人谓沐璘“有古儒将风”。沐瓒“善骑射”。沐琮“有文武长才”,而且他的“草书自成一家,诗歌富丽,每出,人争传诵之”。沐诚“闲韬略,工吟咏,善草书”。沐天波“ 好习武事”,所使流星锤,技艺精湛,被人视为“神技”。事实上,沐英重视文才与武学、注重家教的一系列举措在家庭和社会推广实施后,云南也确实出现了“民知尊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的现象。
明初,沐英大力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也切实推动了云南科技进步。首先,在修建水利工程上,施工技术和建坝材料上都有所改进,把云南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其次,在农业生产技术上,随着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增多,农田耕作上趋于精耕细作,畜牧业和茶叶生产技术都有较大提高。再者,冶金业方面,随着铜、金、银的开采量增多,金属铸造业居于全国前列。再次,在制盐、制陶和制瓷上,产量大增,特色突出。在黑盐井、白盐井、安宁、五井等四大盐井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已总结出许多从盐井中取卤的方法。建水、华宁、祥云及玉溪等地已成为云南制陶产陶的主要地区,制作工艺独特的建水陶器,逐渐开始成为全国的名陶之一。再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包括了医药学、天文学、数学、植物学、地理学、盐务管理等诸方面的研究开始在累积之中,随后亦有相应专著出版。
综上所述,沐英领治滇云后,随着他创制的一系列切合云南实际的、富有远见的、良好的政策措施的贯彻实行,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社会发展进程。随着大量移民、屯田,随着云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沐英带入并施行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深入边疆,封建地主经济作为前进的必然,逐渐在云南多数地区发展起来,让云南原有的封建农奴制经济开始不断向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通过沐英及其后裔的持续努力推动,明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云南,先进的政治经济形式,先进的文化科技教育,先进的生产关系等源源进入云南,这一系列先进的统治与管理的政策措施的实行,极大推动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使云南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大大接近,推动云南社会发展进程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大发展,对当今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有着众多可供参考借鉴的启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