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叶赫那拉·孟古姐姐
别 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叶赫那拉·孟古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日期:万历三年(1575年)
逝世日期: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
职 业:侧福晋→大福晋
谥 号:孝慈武皇后——孝慈高皇后
外 貌:面如满月,丰姿妍丽
器 量:宽洪
特 点:庄重恭俭,聪颖柔顺
对努尔哈赤: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坟 墓:福陵
叶赫那拉·孟古简介 清朝第一位皇后孟古生平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穆麟德:Monggojeje),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杨吉努)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改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身世浮沉,大义凛然
在沈阳福陵陪葬努尔哈赤的众多后妃中,声名最显赫的要数叶赫那拉· 孟古哲哲,她生前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位大妃,死后又因其所生的惟一的儿子皇太极荣登汗位并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帝的缘故,孟古哲哲被初谥为孝慈武皇后(后改谥为孝慈高皇后),并尽享了清代二百七十多年的供祀火,称得上是一位生前富贵,身后昭彰的宫帏女性。
孟古哲哲(1575—1603)出身名门, 是海西女真势力强大的叶赫部贝勒杨吉砮的女儿。1582年,还未建功业的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杨吉砮慧眼识人,将只有八岁的孟古哲哲许配给了努尔哈赤,说等到孟古姐姐长到出嫁的年时,一定把她送往建州与其完婚。而此时的努尔哈赤是非常愿意与叶赫联姻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迫切地要求立刻娶他的大女儿,杨吉努告诉努尔哈赤,他并不是为了推托与他联姻而不把长女嫁给他,实在是自己品貌出众的小女儿孟古姐姐才配得上他,是努尔哈赤未来的佳偶,希望他耐心地等待。听了岳父这番肺腑之言,努尔哈赤欣然从命。
敌对结亲,悲寂人生
1588年9月,14岁的孟古哲哲在兄长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杀牛宰羊,大宴成婚。
新娘孟古哲哲终于显露出了她的与众不同:论相貌,她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妍丽;论修养,她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举止庄重大方,口无恶言,耳无妄听,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于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生下清太宗皇太极。
1603年,孟古哲哲病危时,临终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尽管与叶赫部落已经结下了仇怨,努尔哈赤还是立即派遣使者前去迎接岳母。然而双方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对于努尔哈赤的请求,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坚决不许,最终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建州女真部探视。
故孟古哲哲只能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对丈夫与胞兄之间争斗不休的无奈,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英年早逝,第一皇后
孟古哲哲的早逝,努尔哈赤为表达自己的哀思,素食达数月,他命服侍过孟古哲哲的四个婢女生殉,用牛羊一百只祭祀,并将孟古哲哲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达三年,后葬十尼亚满山岗。
1624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东京城,孟古哲哲的遗骨也随之迁到东京陵。但孟古哲哲能与太祖努尔哈赤同葬福陵地宫,神位供于太庙而备受尊崇,则要归功于他的儿子皇太极。 母以子贵,孟古哲哲死后又得以厚葬,应该说她是备受努尔哈赤宠爱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宠爱实在有限。若不是皇太极即位,孟古哲哲只能附葬或陪葬于福陵,而且也不会获得孝慈高皇后的谥号享受祭祀。
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以后经加谥、改谥,孟古哲哲的最后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与之相比,生了三个儿子的大妃阿巴亥,其命运则要坎坷得多。
孟古评价
《清史稿》: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杨吉砮(或称杨吉奴、杨吉努):小女容貌奇异,或者称佳偶耳。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面如满月,丰姿妍丽,器量宽洪,端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口无恶言,耳无妄听,不悦委曲谗佞辈,吻合太祖之心,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满洲实录》:面如满月,仪范端淑,器量宽洪,庄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口无恶言,耳无妄听,不悦委曲谗佞辈,适合太祖之心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家庭成员
父亲:杨吉砮(或作杨吉奴 杨机努)
配偶: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公公:显祖宣皇帝爱新觉罗·塔克世。
婆婆:宣皇后喜塔腊·穆额齐。
配偶的原配: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配偶的继室:继妃富察·衮代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
儿子: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兄弟:纳林布禄、布斋、金台石。
史料记载
《清史稿孝慈高皇后传》
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
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是岁,后年十四。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及崩,上深悼之,丧敛祭享有加礼,不饮酒茹荤者逾月。越三载,葬赫图阿拉尼雅满山冈。天命九年,迁葬东京杨鲁山。天聪三年,再迁葬沈阳石嘴头山,是为福陵。崇德元年,上谥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顺治元年,祔太庙。康熙元年,改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子一,太宗。
孟古简介 努尔哈赤与孟古的爱情故事
孟古,是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妻子,被追封为皇后,是皇太极的母亲。那么,孟古为什么要嫁给努尔哈赤,两人有什么感情故事?
孟古简介:
孟古,是叶赫那拉氏,满族人,出生于1575年,死于1603年10月31日,享年28岁。14岁的时候,嫁给了努尔哈赤,成为了他的侧福晋。当时努尔哈赤 还有一个大福晋富察氏,富察氏被废以后,孟古被立为大福晋。
18岁的到时候,孟古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皇太极。29岁(1603)的时候,孟古生病而死。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迁葬东京陵,1629年2月13日被迁葬福陵。
孟古与努尔哈赤的爱情故事:
1588年9月,十四岁的孟古在兄长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杀牛宰羊,大宴成婚。新娘孟古终于显露出了她的与众不同:论相貌,她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独具;论修养,她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举止庄重大方,口无恶言,耳无妄听,始终如一,毫无过失。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孟古病危,弥留之际想见一见母亲,太祖虽派人去请,但建州与叶赫已势同水火,故孟古只能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对丈夫与胞兄之间争斗不休的无奈,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孟古姐姐的英年早逝,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为表达自己的哀思,他命服侍过孟古的四个婢女生殉,用牛羊一百只祭祀,并将孟古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达三年,后葬十尼亚满山岗。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东京城,孟古的遗骨也随之迁到东京陵。但孟古能与太祖努尔哈赤同葬福陵地宫,神位供于太庙而备受尊崇,则要归功于他的儿子皇太极。
努尔哈赤的两个女人:孟古尽得宠爱阿巴亥被逼殉葬
孟古姐姐尽得宠爱阿巴亥被逼殉葬
满族的先人女真族,在明朝时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共同生活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女真逐渐吞并建州女真各部。女真各族经常以通婚来联合。1588年10月,努尔哈赤出于政治需要,娶了叶赫那拉氏。
努尔哈赤平生娶过16位妻子,她们在当时统统被称为“福晋”。直到康熙年间,才逐渐追封各种名目的内宫称谓。16人中,皇后1人,元妃1人,大妃1人,太妃1人,继妃1人,侧妃4人,庶妃7人,而叶赫那拉氏就是皇后。
八岁孟古姐姐嫁给努尔哈赤
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1575年生。孟古姐姐的父亲杨吉砮是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酋长。当时海西女真的另一部扈伦与建州争夺激烈,杨吉砮看中了崛起的建州和风度翩翩的努尔哈赤,决定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姐姐许配给他,从而达到政治联姻的目的。而努尔哈赤此时正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双方一拍即合。
当时孟古姐姐只有八岁,努尔哈赤已经是二十四岁的成年人,他问杨吉砮:“你既然要同我缔结姻缘,为什么不把大女儿许配给我呢?”杨吉砮解释道:“我恐怕大女儿不合你的心意。小女儿仪容端庄,举止不凡,把她许配给你,才是真正的佳偶啊。”对努尔哈赤来说,叶赫部的主动联姻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能使他摆脱四面受敌的危险,一心一意统一建州。既然“岳父”杨吉砮这么说了,他也就当即送过聘礼,把亲事定了下来。
红颜薄命不到三十抑郁而终
六年后,孟古姐姐长成“面如满月,丰姿妍丽”的绝色佳人。她的父亲杨吉砮已经在前几年与明朝李成梁军队的战斗中被杀,哥哥纳林布禄遵照协约亲自送妹妹到努尔哈赤处成婚。在建州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用最隆重的仪式迎娶了这第六位妻子。当时,女真族实行一夫多妻,努尔哈赤自十八岁时与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成婚,此时已经有5位福晋。
婚后的孟古姐姐“器量宽宏,端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口无恶言,耳无妄听,不悦委曲谗佞辈”,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1592年,孟古姐姐生皇八子,取名“皇太极”,就是后来改“女真”为“满族”,定国号“大清”的清太宗。
孟古姐姐寿命很短,万历三十一年,不到三十岁的她一病不起。此时丈夫的建州女真与兄长的叶赫部陷入敌对中。临死前,孟古姐姐告诉努尔哈赤,她非常想见见母亲,努尔哈赤转告叶赫,谁知哥哥纳林布禄却狠心地拒绝了,孟古姐姐抑郁病故。
死后,努尔哈赤为她举行盛大的祭礼,命令4个贴身奴婢殉葬。最初三年,努尔哈赤把她葬在自家院子里,第四年才迁到尼亚满山岗建陵。
阿巴亥生下多尔衮遭猜忌
史书上对孟古姐姐几乎都是誉美之词,而对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的母亲乌拉纳喇·阿巴亥多贬抑之词,这应该“归功于”孟古姐姐的儿子皇太极。
阿巴亥与孟古姐姐的出身相当,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格格。她比孟古姐姐小了十五岁,是1601年嫁给努尔哈赤的。孟古姐姐死后,阿巴亥地位迅速上升,而且还生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喜爱也表露在三个儿子身上,在他们年纪尚幼时,就分给了他们与兄长一样的旗兵旗民。这使得原本集父母之宠于一身的皇太极多多少少心里不痛快。
1626年9月,努尔哈赤宁远兵败,患疽身亡。死前4天,他特意叫阿巴亥服侍左右,据猜测,他很可能与阿巴亥商议建储等事,甚至借助“遗命”而使用封、赏、贬、谏之权,干预政事。对皇太极来说,在“汗”位的争夺上,多尔衮兄弟就成了最大的障碍和竞争对手。
皇太极矫诏逼杀阿巴亥
皇太极为了让三个年幼的孩子失去支持,带领众贝勒上演了一场逼迫阿巴亥殉葬的好戏。《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诸王称,先王(努尔哈赤)曾遗言,等他死后,要阿巴亥殉葬。“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阿巴亥在自尽之前非常痛苦,她哭着对诸王说:“我从十二岁服侍先帝,已经有二十六年了。我不忍心与先帝分离,愿相从于地下。望各位能够多多善待我的孩子们啊。”其实按照当时的习惯,没有汗崩而后妃殉葬的制度,况且阿巴亥还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顾。
殉葬的阿巴亥并没有得到多么高规格的待遇,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敬卜吉壤,建造山陵(福陵,于今沈阳),奉迁高皇帝样宫安葬”。1629年2月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随奉孝慈高皇后样宫与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贝勒莽古尔泰母妃富察氏灵样亦树葬于旁。”自尽的阿巴亥“暂厝沈阳城中西北隅”。后来皇太极主持修国史,阿巴亥也只得到了贬损。
二十多年后,皇太极崩,多尔衮成为掌握国家大权的摄政王,他要为自己的母亲追回名誉。1650年阿巴亥被追封“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其牌位也被供奉于太庙开始享受子孙的祭祀。但不到七个月,多尔衮出猎塞外,突然病死。亲政的顺治帝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受到牵连的“孝烈武皇后”,再一次被抹杀。
努尔哈赤皇后孟古怎么死的?孟古皇后活了多少岁
叶赫那拉·孟古怎么死的?孟古皇后活了多少岁?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穆麟德:Monggojeje),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杨吉努)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改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在沈阳福陵陪葬努尔哈赤的众多后妃中,声名最显赫的要数叶赫那拉· 孟古哲哲,她生前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位大妃,死后又因其所生的惟一的儿子皇太极荣登汗位并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帝的缘故,孟古哲哲被初谥为孝慈武皇后(后改谥为孝慈高皇后),并尽享了清代二百七十多年的供祀火,称得上是一位生前富贵,身后昭彰的宫帏女性。
孟古哲哲(1575—1603)出身名门, 是海西女真势力强大的叶赫部贝勒杨吉砮的女儿。1582年,还未建功业的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杨吉砮慧眼识人,将只有八岁的孟古哲哲许配给了努尔哈赤,说等到孟古姐姐长到出嫁的年时,一定把她送往建州与其完婚。而此时的努尔哈赤是非常愿意与叶赫联姻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迫切地要求立刻娶他的大女儿,杨吉努告诉努尔哈赤,他并不是为了推托与他联姻而不把长女嫁给他,实在是自己品貌出众的小女儿孟古姐姐才配得上他,是努尔哈赤未来的佳偶,希望他耐心地等待。听了岳父这番肺腑之言,努尔哈赤欣然从命。
1588年9月,14岁的孟古哲哲在兄长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杀牛宰羊,大宴成婚。
新娘孟古哲哲终于显露出了她的与众不同:论相貌,她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妍丽;论修养,她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举止庄重大方,口无恶言,耳无妄听,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于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生下清太宗皇太极。
1603年,孟古哲哲病危时,临终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尽管与叶赫部落已经结下了仇怨,努尔哈赤还是立即派遣使者前去迎接岳母。然而双方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对于努尔哈赤的请求,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坚决不许,最终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建州女真部探视。
故孟古哲哲只能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对丈夫与胞兄之间争斗不休的无奈,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