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心性高洁的佛家弟子

中文名:妙玉

其他名称:槛外人,畸人

饰 演:姬玉(87版电视剧)

          高洋(2010李少红版)

配 音:于晓林(87版电视剧)

登场作品:红楼梦

性 别:女

排 行: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

原 籍:苏州

出家地点:玄墓蟠香寺

贾府住所:栊翠庵

代表作品:中秋联诗

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妙玉生平简介

  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妙玉简介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极端美丽、博学、聪颖,但也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为世俗所不容,投奔贾府。她心性高洁,虽是佛家弟子,却大爱庄子,且尘缘未了,为情所困。栊翠庵品茶寥寥数百字,描写她茶道高深、茶艺精湛,源于她的佛教背景,与家庭出身无关。她一生两大悲剧:“世难容”的高人悲剧;“春色阑”的青春悲剧。后四十回写她被贼人掳走,贾府传闻她被杀害于海边,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

  后四十回写的是,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个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条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认,但总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说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过去叫瓜州镇,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要冲,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她到了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那就是很悲惨的死了,“岂不哀哉?”。怎么样红颜就变成白骨了呢?当然没有详细地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是跟“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就是到了瓜州渡口这个商业城市,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因为她是权势不容,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么一个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权势不容”。最后是她“终陷淖泥中”,或者说 “无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样肮脏污浊的世界给吞没害死了。“风尘肮脏违心愿”,她的曲子是这样讲的。风尘肮脏,“肮脏”在这里念“kang(上)zang(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终陷淖泥中”,很污浊,陷到污浊的世道里;另外一个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意思,就是说她最终也是不屈不挠的。但是她权势不容,可能和王孙公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浊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曲词的词牌叫《世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道是肯本无法容她的。

  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来,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世上的人,没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妙玉一样呢?一直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们也不太理解他,“谁解其中味”,我们还在解这个味还没解出来呢。所以当时这么高的人格的“世难容”的人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这个艺术世界的艺术人物,实际上是明清以来那些比较高尚的,人格比较高超的,跟浊世有冲突的,这样一些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许多不一样的。

  第五回中,妙玉的判词是“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而《世难容》曲中也有“好一似,无暇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由此产生很多种推敲,我给你总结下以供参考:

  一种说法====由于《红楼梦》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为社会所不容,只能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判词)。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

  二种说法==== 在高鹗的续本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中,妙玉被内贼何三引入的贼人使迷香闷住掳走。得知妙玉被抓后,惜春心想“但是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而第一一三回中,宝玉也说“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可见高鹗为她安排的结局是为强人所掳,不堪淫辱轻薄,自寻了断的。

  三种说法==== 有一 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四种说法====刘心武先生《揭密古本<红楼梦>》中对妙玉结局的推测,不必全听全信,仅供赏鉴参考: 探佚第一百零五回《瓜州渡口妙玉现身,金山寺下悍王殒命》:贾府此时已然颓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贾母殡天,贾政绞毙,黛玉沉湖,宝钗化蝶,凤姐投河,湘云被卖。而宝玉因当年写下的《妫婳将军词》而获罪,忠顺王通缉宝玉却因其容貌相仿而捉到了甄宝玉。贾宝玉听说此事,自首换出了甄宝玉。就在此时,妙玉违背师傅“不宜还乡”的遗命,来解救贾宝玉。

  她带了几箱名瓷古玩——包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中的几样茶具,在瓜州渡口遇见了被卖入“花船”做乐妓的史湘云,并将她赎出。而后去求见忠顺王,要求用家传的几箱名瓷古玩交换贾宝玉。然而贪婪的忠顺王见美色起淫心,要妙玉连人带物一起作交换条件。妙玉竟然应允。只是要求忠顺王当面放走宝玉,并要求宝玉和湘云一起远遁,不许派人追赶。 妙玉终于看到宝玉湘云遇合离去。忠顺王要抱妙玉上床求欢,妙玉却说要先赏玩珍宝,忠顺王答应了。当他贴近观看时,妙玉拉动了箱外的机关,箱中有消息儿炸药,妙玉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这一回还交代,妙玉少女时代跟陈也俊产生过恋情。“叹无缘”的“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而是陈也俊。妙玉舍身救赎宝玉的情况传到他耳中后,他悲痛中撰《叹无缘》曲表达敬意。

宝玉和妙玉:贾宝玉为何对出家女子妙玉有好感?

  关于妙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是很值得玩味的。他们的感情,其实就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在《红楼梦》芸芸众生充满欲望和绝望的男欢女爱中,因了这种感情的独特,虽然着墨不多,反而显得出类拔萃,值得击节赞叹。说实在的,只有妙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带有纯粹的欣赏和关注的成分,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占有的成分。而很多时候,这种感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我说,贾宝玉这厮,是很有福的。他不仅得到了林黛玉的感情,赢得了薛宝钗的关爱,而且还有与妙玉的精神交流。真是羡煞人也!

  关于贾宝玉和妙玉的感情的描写,其实不多,就是三段。

  第一段就是小说第四十一回妙玉与贾、林、薛品茶。贾母带领众人到栊翠庵,妙玉悄悄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吃“体己茶”,宝玉不甘心,也尾随了过来。妙玉把两只珍贵的茶杯分别了给了黛玉和宝钗,却见她: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这段话里,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就是,素来有洁癖的鄙视男人的妙玉见宝玉跟了来,非但不反感,而且把自己喝茶的杯子绿玉斗给宝玉喝,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姥姥喝过的茶碗,妙玉是要扔了的。这说明在一贯清高怪癖的妙玉眼里,贾宝玉不仅是个人物,而且是个可以和自己同饮甚至使用自己体己物件的人物,注意,茶杯是口舌接触之物,妙玉把自己天天口舌接触的茶杯给宝玉喝其实是有很深的暗示意味的。可是,呆子宝玉却不知好歹,说出“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的蠢话来。把妙玉一番苦心都枉费了,所以妙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呵呵。好在这呆子很懂女人心,立即“顺毛抹”,把妙玉逗得转怒为喜了。而作为报复,妙玉用一个大盏把宝玉比作了牛和骡子。这时的妙玉,那里像个伴着古佛青灯的尼姑,分明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多情少女呢。而且,妙玉最后还要严正的指出,贾宝玉得品好茶,是沾了黛玉和宝钗的光呢。好个不依不饶的女孩,其实妙玉对贾宝玉的报复,和她要把自己的茶杯给宝玉喝一样,都是出于一种珍重,一种纯粹的没有厉害关系的珍重。宝玉最后的对答也深得妙玉的心,我也不领你的情。

  也因此,我也疑心,妙玉开始要把黛玉和宝钗请过来喝茶,一方面是因为薛林二人出类拔萃,另一方面还是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的,因为妙玉不可能不知道,宝玉是黛玉和宝钗的跟屁虫。这两人来了,宝玉焉能不来。所以那句“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的话,似乎也有点“此地无银”和“欲盖弥彰”的味道了。好一个深心的女孩,她对于感情的品味,竟然是那么的纯洁。

  应该说,这一段是贾宝玉和妙玉感情的第一次交锋,交锋下来,打了个平手,却已成知己矣。

  第二段就是小说第四十九回至五十回大观园重开诗社,宝玉被罚雪中折梅。先是贾宝玉在雪中“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了一回方走。”

  可别小看了这一段话,其实是曹雪芹非常善用和惯用的“跳跃式虚写”手法。这一段文字已经透露出了贾宝玉和妙玉相知的程度已经非常深而且非常纯洁了,就犹如大雪天烂漫的梅花,清新自然,善心悦目。果然,其后便有李纨罚宝玉去翠栊庵折梅,原话是这样的: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一起说着:“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于是湘云早热起壶酒来了,黛玉递了个大杯,满斟了一杯。湘云笑道:“你吃了我们这酒,要取不来,加倍罚你!”宝玉忙吃了一杯,冒雪而去。

  很显然,妙玉的梅花可不是人人都能随便折取的,可是宝玉却“乐为”。难度很大的事情他却愿意干,为什么?因为贾宝玉了解妙玉,知道他是可以取到梅花的。可不,不一会儿,梅花取来了: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擎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瓶内。众人都道:“来赏玩!”宝玉笑道:“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

  显然,取梅也远没有宝玉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妙玉是如何 “折磨”宝玉的。而这种折磨,何尝又不是一种“爱意”和“醋意”呢?不过,妙玉还是成全了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的欢乐,把淡淡的寂寞留给了自己。就如同梅花的清香,自然有情却无为。请看宝玉折来的那梅花,也许就是妙玉庵中最美丽的那枝也未可知呢:

  “原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妙玉总是把自己最好最珍贵的东西给宝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说实话,我真的很嫉妒宝玉。但是宝玉也并非鲁莽之辈,他为此赋诗一首,写了自己对于妙玉的赞赏之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把妙玉比作了嫦娥,而且体现出了怜惜和哀婉的情怀。所谓“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这样的关怀,也只有妙玉最受用了。难怪,黛玉对于此诗的评价并不太高,所谓“平平”、“有些意思”以及“凑巧而已”,其实暗示的是这诗很好,所谓“诗意天成”,凑巧自然是最高境界,不过是黛玉有些小小的吃醋,不愿意承认而已。多么美妙的情感交流呀。这一段,虽然没有实写贾宝玉如何折梅,但却写尽了他和妙玉的相惜相知的情愫。

  而最后,当贾宝玉再跑了一次栊翠庵后,妙玉竟然决定各送大家每人一枝梅花,可见妙玉其实也不是什么怪人,她是那么的善良,尤其是面对着她真正喜欢的人贾宝玉的请求时。

  第三段就是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因为贾宝玉生日妙玉特地送过来一张寿贴。

  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喝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因说道:“你们这么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袭人晴雯等忙问:“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给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红笺纸,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是谁接下了一个帖子?”四儿忙跑进来,笑说:“昨儿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这里,谁知一顿酒喝的就忘了。”众人听了道:“我当是谁,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下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

  这段话的含义非常深邃了。首先,妙玉竟然知道并惦记着贾宝玉的生日,可见二人平时交往不少;其次,宝玉见到帖子后的反应是表明他对于妙玉的东西是高度重视的,所谓“直跳了起来”,并责怪大家为什么不告诉他。第三,很平常的一个生日贺贴,宝玉竟然踌躇再三,不知如何回答,直到遇到刑岫烟才找到了回帖的称谓,所谓一个“槛外人妙玉”,一个“槛内人宝玉”也。

  在宝玉请教邢岫烟一段,又点出了宝玉对于妙玉的相知。正所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里,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说明宝玉是如何的理解和看重妙玉。以至于把和妙玉有过“师生之谊”的邢岫烟骤然看成了“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本有来历”的人,真的是爱屋及乌了。而邢岫烟也明白了妙玉为何如此看重宝玉:“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的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的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妙玉与宝玉的相知,已被邢岫烟看破了。

  且看宝玉知道邢岫烟和妙玉关系之后的表现:“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得笑道”;且看宝玉在得到了邢岫烟指点之后的表现:“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这些都印证着他和妙玉那种难得的相知相惜之情。

  末了,贾宝玉“回房,写了帖子,上面只写‘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字。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

  明明是极为重视和珍惜,却相互牵挂而不打扰,只是把美好的相知相惜的感情埋藏在心里,贾宝玉这样的处理方式,恰恰表现了两人感情的真挚与纯洁。

  而这种难得一见的美好的柏拉图式的恋爱,有幸,被伟大的曹雪芹先生写下来,留存在伟大的小说《红楼梦》里,让我们有福得以体验得以把玩得以感悟。

  那么,贾宝玉为何会对一个出家女子有好感呢?

  其一,妙玉和他家有很大的渊源。贾母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妙玉迎上接待他们。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这是妙玉出场的第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贾府与妙玉的关系。贾母知道妙玉的待客方式,同样妙玉也知道贾母的嗜好。暗示了他们两家不是一般的关系。妙玉是来自苏州带发修行的尼姑,原来也是宦家小姐。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依附权门,受贾府的给养。贾母和妙玉关系不一般,而贾宝玉非常敬拜自己的祖母,如此二人很有一见如故的可能。

宝玉和黛玉

  其二,妙玉孤傲、高洁与众不同。正因为妙玉的高傲,她不会像其他女孩一样嗲声嗲气地撒娇。妙玉之聪明在于她懂得宝玉是“混世魔王”不爱撒娇那一套。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贾宝玉欣赏的女性,比如晴雯、黛玉、贾探春个个都是带刺的玫瑰,一味的发嗲任性绝对不是贾宝玉的最爱。

  其三,妙玉的性情和宝玉类似,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也和林黛玉类似,不希望贾宝玉去趟政治仕途的浑水。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妙玉身上也有林黛玉的影子,自然很讨贾宝玉的喜爱。

  其四,妙玉才华高妙,气质高雅,如果不出家,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曹雪芹在《世难容》曲中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又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其五,妙玉不是一般的出家人,而是带发修行的,这说明妙玉或许尘缘未了,或者没有彻底放下世俗杂念,况且她满腹才华,容貌秀美,自然引起宝玉侧目。63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贾宝玉对她也有十二分的好感。

新版红楼梦妙玉剧照

  当然,这种纯洁的感情还是有些不得已的味道的,不然,何以在栊翠庵品茶的时候,妙玉会突然对林黛玉简单的一个问题而“发飙”呢?而且立马连她素日看重的林妹妹也数落了起来,这里,是不是有点“吃醋”的意思呢?我看是有的。毕竟,妙玉还是一个少女呢。她把自己因身份限制而与贾宝玉不可能的恋情的“烦恼”在不自觉中转移到贾宝玉真爱的林黛玉身上了。这是一种多么微妙的心理感情呀。不是曹雪芹,谁能写得出来呢?

红楼梦史湘云最后结局是什么?史湘云生平简介

  红楼梦史湘云最后结局是什么?史湘云结局怎样?史湘云生平简介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好不容易嫁个了才貌仙郎,却暴病而亡,湘云立誓守寡,也就很苦。

  史湘云的结局是《红楼梦》的一大疑案,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用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一典型人物之一,是《红楼梦》中唯一联系史候家族正面描写的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象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悲剧的社会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湘云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疼爱,自小便可以经常到贾府,与宝玉在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湘云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又偏偏与宝玉在清虚观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雄一雌,配成一对,隐然间又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定玉的婚姻纠葛里,她也若即若离的卷了进去。

  但是,在曹雪芹的笔下,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而高鄂续书对于湘云形象的处理,显得过分草率和低劣,也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续书中只是在第一百零六回中提到“姑爷长得好,为人又平和,文才也好”,廖廖几字,算是呼应了第五回曲子中“斯配得才貌仙郎”一语。在第一百零九回中又侧面交代湘云之夫病重,一百一十八回交代湘云夫死,她立志守寡。后人对此颇有微词,也引起红学界的热烈争论,甚至有人为此“遂相龌龊,几挥老拳”(邹韬《三借庐笔谈》)。

  因《红楼梦》三十一回回目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后来一些论者便以此为依据,研究史湘云的结局。清人平步青曾讲过:“原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语。”这是在程高本流行的同时,社会上流传的另一种版本的续书,但至今已经失传。

  后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可分为两个方面。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清人赵之谦《章客杂记》中均有记载,其情节大体相似,都说宝钗婚后,难产早亡,宝玉穷困落魄,湘云出嫁而寡,遂与宝玉结缡。

  而现代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在其《红楼梦研究》中,构思了这样的一个结局:贾府势败,史家亦败,湘云流落于卫若兰家为俾,忽见若兰的麒麟,大惊,睹物思人,伤心落泪。若兰见事怪异,追问之下得知是宝玉表妹,便极力访求宝玉下落。后因冯紫英之力,二人得以相见,此时宝钗亦卒,宝玉也经历了空门的滋味,因二人彼此无依,遂由冯、卫摄合,结为患难夫妻,此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本意。

  此外,还有一种研究的结论是,因宝玉的金麒麟辗转落到了贵公子卫若兰的手里,这便是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的证据。一些学者认为:“(金麒麟)后来落到了若兰腰间,正是隐寓后事,暗示它起了作用,引线牵丝。”正如脂批所云:

  “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这些年来,许多人都论及这个问题,或赞同湘卫成婚,如赵风、陈钟毅《红楼梦新探》;或赞同宝湘成婚,如林语堂《平心论高鄂》,但都没有将此问题真正解决,这已经成为红学界一大公案。

  要真正地解决这一悬案,我们还是应该首先从三十一回回目中“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句谈起。此句中“伏”字,是暗示一个内容,正如脂批“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暗示湘云将来的命运似乎与麒麟有关。“双星”一语,即“银河岸隔断双星”之双星,此句中用其暗意,喻示两人不可相聚。“白首”之意,似乎深刻,其实易解,即“白头”之意,并无其它深蕴内涵,在此只寓人老。

  还有,在第十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册子里,湘云的画面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判词中又有语:“湘江水逝楚云飞”,而“乐中悲”曲子中又有评:“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有人以此来论断湘云早逝,其实是错误的。判词中“水逝云飞”和曲子中“云散高唐”,其实都是暗示一个内容,那就是湘云的夫妻生活不终,暗示湘云与一位“才貌仙郎”结婚,但“湘云为自爱所误”(脂批语),与丈夫劳燕纷飞,而这位“才貌仙郎”就是“因麒麟”牵缘、“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卫若兰。后来,湘云与若兰婚变后还可能遇见宝玉,但宝玉已坠入空门。所以,湘云的结局应该是,湘云与若兰结婚后,很快遭婚变,其经历只能是与若兰、宝玉象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样不可能长久的结合,抱恨以终。

  《红楼梦》的结局是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社会大悲剧,曹雪芹笔下史湘云的归宿也只能是一个凄楚宛转的悲剧。象续书那样草草收场,或象另一些人那样在大悲剧的主旋律中注入一些喜剧杂音,都违背了原著的主题。

红楼梦贾探春最后结局是什么?贾探春生平简介

  红楼梦贾探春最后结局是什么?探春最后怎么样了?贾探春生平简介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社;理家;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发表“百足之虫论”;远嫁。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名字:贾探春

  父亲:贾政

  嫡母:王夫人

  生母:赵姨娘

  异母兄弟:贾珠、贾宝玉

  同母兄弟:贾环

  外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擅长:诗词、书法

  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居所:秋爽斋,元妃省亲期间,题有“桐剪秋风”匾额。

  才情:曹雪芹用一“敏”字赞美探春。她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才女,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并给予迎头痛击,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

  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抄检大观园时,她是唯一具有主控权的小姐,充分表现出捍卫下人的领导者风范,并明白表示出对人格被怀疑的愤怒。她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相较于贾迎春的懦弱、贾惜春的明哲保身、林黛玉被隔在事外,探春对抄检大观园这般不合理的事采取充分准备并正面迎战,令人不得不敬服、不得不赞叹。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

  花语:杏花,其命运之代表,63回掣花签时所得为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玫瑰,其性格之代表,65回中,小厮兴儿评语:“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玫瑰带刺,但若不受威胁绝不主动攻击,正如探春个性。第74回中甩给王善保家的令人爽快的一巴掌,也是因为王善保家的以下犯上,并且掀探春的衣襟。探春的动怒是捍卫人格的一种表现。而玫瑰“又红又香,无人不爱”也是探春个性令人喜爱的一面。探春落落大方、不扭捏造作。借黛玉之眼观来,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望俗”。

  贾探春最后结局

  《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 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个性出众

  贾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或称三姑娘,是荣府二老爷贾政与姨娘赵氏所生,与迎春一样,也是庶出,但其性格,却与迎春有天壤之别。她有才干,有眼光,敢做敢为;她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但是,她身为女子,且系庶出,又生逢贾府末世,故亦终究不能有所作为。正如第五回中探春之判词所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在第三回书中为迎接林黛玉到贾府与迎春、惜春同时出场的。一出场,作者就有意识地轻轻“点”了一笔,使她与迎、惜有所不同:当宝玉欲送“颦颦”二字为黛玉之表字时,“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解说后,探春又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相比之下,迎、惜二人,却是始终无一言。细心的读者,会在这里已看出了探春与迎、惜之不同。探春出场时,书中描写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

  探春在《红楼梦》中无疑是一个活跃人物,她个性突出,与众不同。元妃省亲时诸姐妹的题咏、林黛玉葬花之诗,都显示着大家的诗才。贾探春,这个有才干、有思想的三姑娘,正是根据这种情况第一个提出了建立诗社的创意(第37回),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在给宝玉的帖子中,还特别举出了东晋高僧慧远之莲社及谢安邀友集于东山的典故,以为结社之榜样。但值得注意的是帖中云:“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意思是谁说结诗社以展示才华,只能是男子的事,我这里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此雅会。我们虽不能说探春是女权主义者,但她不让须眉的刚烈品格,却是显而易见的。

对探春的创意,宝玉自然“喜得拍手”叫好,而且表示“早就该起个社的”。在探春的号召之下,众姐妹都热烈响应,聚会在秋爽。探春提出了诗社活动的时间,“一月之中,只可两三次才好。”又表示“我须得先作个东道主人”,并决定当日就开一社……总之,探春不仅是建立诗社的创意者,也是诗社活动的“决策”者。于是,大观园中第一个以女诗人为主体的海棠诗社诞生了,而且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海棠诗之后,有菊花诗、芦雪广即景诗、怀古诗、桃花诗……诗,成为《红楼梦》这部交响乐中最美好的旋律。而诗社的创建,正是探春才干的一次高雅的显现。

  悲士不遇

  第55回一开始,就写凤姐“小月了”(流产),在家养病,“不能理事”。于是,受王夫人之托,探春偕李纨、宝钗共同理家,用下人们的话来说,则是“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如吴新登的老婆就是一个代表。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按常规,吴新登老婆应该在报告此事的同时,还要说出惯例,以备主子裁决,但这次吴家老婆报告了赵国基已死之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意思很明白,看你三姑娘如何处置,更何况赵国基与贾探春又存在那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所以更是对探春考验。聪明的探春,当然意识到问题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纨的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一通不软不硬、绵里藏针的妙语,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这一回合,探春显然是强者,是赢家。查了旧账以后,探春按例决定赏银二十两。

  但这一决定立刻引来赵姨娘的大闹,赵姨娘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哭起来了。探春最痛心的,就是赵姨娘唯恐别人不知道贾探春是她赵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庶出的身世,无疑是探春终身的悲剧,而生母赵姨娘卑劣的品格,阴暗的心理,在贾府中的恶名,更给探春造成极大的压抑。然而刚强的探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自己的才干,成为众姐妹中的公认的佼佼者。

  探春改革

  《红楼梦》提出了经济建设、实干兴邦的主张,此即探春改革。

  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学著作《姬子》作为思想武器。其名言曰:“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56回)开宗明义道出了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回目“利”字当头,公开与程朱理学对抗;“宿弊”直斥理学“君子不言利”的政治弊病;“敏”字褒扬了探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和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探春所兴之利乃是天下公利,为天下人谋福利,不得曲解为自私自利。

  探春的政治思想来源于以陈亮、叶适、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他们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对虚比浮词、空谈心性的程朱理学是一种反动。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了进步的历史潮流,已初具“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超前意识。其重商重利、务实务功的哲学又启发了“勤奋务实、敢为人先;重商亲商、微利是图;见机思变、市场敏锐;抱团奋斗、恪守诚信”的浙商精神。

  对于功利主义政治,探春不仅有理论解说,更付诸实践。依托大观园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盘活市场,物质进步,推进经济建设,鼓励商品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构建富强社会,合乎叶适的理财思想与富民思想。

  探春改革冲击了“重士农,轻工商”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小农观念,触动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探春改革又实践了可持续发展方略。

  探春改革还有宝钗、李纨辅佐。如果说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重在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话,那么贤宝钗小惠全大体则致力于解决如何分配财富,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减少中间盘剥,分享改革红利,达到藏富于民,让劳动者受惠,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可以作为探春功利主义政治的必要补充。

  探春改革得以顺利推行,后文果然派了些老妈子进入大观园创收。102回因传说闹鬼,“园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的荣府中更加拮据。那些看园的没有了想头,个个要离此处”,可见探春改革为缓解贾府经济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艺术修养

  美丽的探春,不仅才干出众,而且情趣高雅。她的诗才虽不及薛、林,但亦有自己的韵味,其《簪菊》诗,就受到姐妹们的好评。她处事、治家,也更有“文化品味”,与凤姐相比,两人皆有才干,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不同:探春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惟以讨好贾母为主,充满市俗气。探春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请看她居住的阔朗的秋霜斋里: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居室如其人,这毫无脂粉气的居室,正表现了探春的男子气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