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

中文名: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外文名:Karl Heinrich Marx

别 名:摩尔

国 籍:德国

民 族:犹太

出生地: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特里尔市

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戊寅年)

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癸未年)

职 业: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信 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成就:创立马克思主义

代表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逝世地:英国伦敦

血 型:O

星 座:金牛座

马克思简介 马克思的人物生平介绍及死因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生卒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等。

  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挚友、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完成。马克思的—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Karl Marx,曾有麦客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翻译为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中学毕业时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大学期间,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

  1842年 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与“自由人”决裂。

  1843年 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6月,前往克罗纳茨赫度蜜月,期间写成《克罗纳茨赫的笔记》。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3月,与卢格决裂。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1847年7月,作《哲学的贫困》。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5月16日,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用红色油墨印刷了最后一号。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50年,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51年底至1852年春,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绍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

  1852年10月末-12月初,作《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1857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

  1858年 著作:《鸦片贸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1859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1860年12月1日作《福格特先生》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起草了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

  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宣读了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1875年,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1877年,作《反杜林论》第二编第十章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盖得派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译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65岁。

马克思的墓在哪?为什么马克思的墓建在了英国?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客死英国。3天后的17日,就在这个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

  在英国首都伦敦北部,有一条通往山丘的幽静小路,路的尽头东西两侧各有一片掩映在树林中的墓园,这就是伦敦最大的公墓之一——海格特公墓。这座公墓,地势高低起伏很有点丘陵的感觉,由于年代久远,墓地深处犹如原始森林一般,很多古老的墓碑都已破损不堪,而且基本没有什么路径,到处是树木,藤条,苔藓之类,很像蒂姆伯顿电影里的布景。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西北区汉普斯泰特荒埠旁的这座公墓里。公墓占地约15万平方米,大约有5万多座墓碑。在16万多位长眠于此的故人中,马克思成为最受敬仰的一位。进入公墓大门,墓园之友基金会要收取每人两个英镑的门票。拜谒马克思墓的人最多,一年四季鲜花不断。墓园之友基金会还专门有一本介绍马克思的小册子——《卡尔·马克思,从特里尔到海格特》,而且在他的名字后面特意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父”等字样。

  马克思墓位于海格特公墓东园。沿斜径前行不远,就能看到一座醒目的、高约3米的花岗岩纪念碑。前英国皇家雕刻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亲自刻成的马克思铜质头像安放在碑顶。头像造型栩栩如生,。墓碑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青铜环。纪念碑正面刻有几行镏金大字,上面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其实,最早的马克思墓地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林子深处,原墓面积很小。现在的这座墓是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在公墓的醒目位置为马克思重建的,里面安葬着马克思、其妻燕妮及他们的第三个女儿爱琳娜、外孙哈里、忠实的女佣海伦。在花岗岩墓碑中间镶嵌着一块小的白色大理石,上面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每位故人的生卒年月。据小册子介绍,爱琳娜当年还为马克思夫妇和海伦写了墓志铭,分别是:卡尔·马克思,葬于1883年,“最诙谐、快乐地生活的人,用玩笑激励人的人”;燕妮·威斯特华伦,马克思之妻,葬于1881年11月,“超越她的死,她留下的是愉快,她总是用玩笑驱散我们的焦虑”;海伦,葬于1890年,管家和全家的朋友,“我亲爱的老奶奶”。

  这块墓碑据说是从原墓地移来的。老墓碑记录着马克思当年的艰难处境。马克思1849年来到伦敦,1883年去世,基本上生活在伦敦。在伦敦期间,他写了《资本论》等许多鸿篇巨制。但他一家的生活十分拮据,为节省开支,1875年,他们不得不搬到伦敦北部的一所小房子里居住。1881年11月2日,燕妮因病去世。海格特公墓距马克思家很近,他们的长女小燕妮的大儿子查尔斯就葬在那里,小燕妮愿意将自己的母亲葬在儿子墓旁。当时马克思正患胸膜炎,医生不准他外出,结果,他未能参加妻子的葬礼。燕妮死后,马克思生活非常孤独,几乎没有力量写作。1883年1月,他最喜爱的小燕妮因病去世。疾病的折磨和失去亲人的打击,把这位老人折腾得虚弱不堪。两个月后,马克思与世长辞。马克思去世后的第二个星期,小燕妮的儿子哈里在伦敦的一家医院去世,他与外公一起在海格特公墓下葬。当时,只有11个人参加了马克思的葬礼,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重要的演说,对这位伟人作出了最重要的评价。

  马克思墓地是个幽静、肃穆的所在。它的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林,枝繁叶茂,绿树葱茏;它的前面,有一方草坪,如同绿毯,透出盎然生机;它的右方,是一些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的墓地,牙买加、南非和伊拉克等国共产党领袖都葬于此,显出崇拜者信仰之真诚。

  马克思去世后第二年的3月16日,6000人在伦敦参加了纪念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的游行,人们手挽着手从市中心行进到海格特公墓。此次行动拉开了日后人们纪念马克思的序幕。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名列榜首。可是,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和50年代,海格特公墓管理处曾先后二次策划清除马克思及其亲属的尸骨和骨灰。由于马克思的亲属和友人、前苏联以及国际人士的反对,墓地才完整地保存下来了。1956年3月14日,由世界各国进步团体和个人捐款,在马克思墓前树立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碑。更有趣的是,当年驱逐马克思出国的联邦德国特利尔议会,近年来竟然要求英国当局归还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遗骨,并把他安葬在特利尔市的马克思故居附近,作为观光游览胜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