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蒙恬
国 籍:秦朝
民 族:华夏族
逝世日期:前210年(庚寅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官 职:内史
祖 籍:山东省蒙阴县
蒙恬简介 秦朝著名将领中华第一勇士蒙恬生平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汉族,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传他曾改良过毛笔,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祖籍山东省蒙阴县,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先世为齐国人,战国时,祖父蒙骜于齐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古地名又古山名,都在浙江绍兴)途中患病,派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病死,死讯被赵高封锁。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嬴扶苏,始皇长子,其子即(嬴)子婴)、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胡亥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吞药自杀。
秦军将领—蒙恬之简介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的这些话,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道。”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秦朝名将蒙恬为何惨遭灭门之灾? 蒙恬怎么死的
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
一、出身官宦世家
蒙恬出身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虽然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为秦国高官,都是秦国将军,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氏家族的功勋在当时秦国很少有家族可以与之相比。也正是这样显赫的家世和武将世家为蒙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蒙恬祖父蒙骜早在秦昭公时就官至上卿,并且多次拜为将军带兵出征他国。公元前248年攻打韩国,占领成皋、荥阳等地,设置为三川郡。公元前244年再次攻打韩国,这次一下占领了韩国13座城池。公元前247年攻打与秦国同祖的赵国,占领太原。公元前246年平定原为赵国的晋阳后,又攻打赵国新城等地,并夺取37座城池,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6年在攻打魏国时,遭到信陵君无忌率领的魏、韩、赵、楚、卫五国联军的抗击,结果蒙骜战败。不过,公元前242年蒙骜利用信陵君去世的时机攻打魏国,占领长平、山阳等地,共夺取20座城池,设为东郡,报了上次战败之仇。
蒙恬父亲蒙武的功勋虽然没有其祖父蒙骜那么高,但是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在秦昭公22年,蒙武率军攻打齐国(田氏齐国),占领齐国9座城池。公元前223年蒙武和大将王翦一起攻打楚国,结果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了楚国,而率军抵抗秦军的楚国大将项燕被杀,项燕就是后来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梁的父亲。
二、蒙恬的功勋
蒙恬正式走进人们视野,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考虑到蒙恬的家世,就派他跟随大将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齐国,结果俘虏齐王建,灭掉齐国。蒙恬得益于在次灭齐的战功,被秦始皇拜为内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地区面临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这就为蒙恬永留青史提供了机会。不过说来也有意思,秦始皇派遣蒙恬出击匈奴,直接原因不是因为匈奴侵扰秦朝,而是在公元前215年,燕人卢生在向秦始皇献的一本图书中说到“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能是秦始皇太相信迷信,另外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统治也没什么信心,很生气,也很害怕,于是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不负秦始皇所托,顺利的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河套一带),击败匈奴。为此蒙恬戍边抗击匈奴长达十多年。为了保卫中原地区免遭匈奴的掠夺,蒙恬采取诸多措施防御。其一,以黄河天险为要塞屏障,沿黄河修建44座城池,驻兵防守。其二,众人皆知的是,蒙恬根据山险地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著名的万里长城。这一巨大工程虽阻止了匈奴的南下,但同是引起亡秦农民大起义的因素之一,这一点秦始皇和蒙恬是没想到的。为了方便秦始皇外出旅游,蒙恬奉命修建了一条自咸阳到九原长达一千多里的大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这一方面有利于秦朝向北方增兵,巩固北方统治,实际上也是防御匈奴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与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蒙恬正是依靠抗击匈奴的功勋流芳百世,入选《史记》列传,一定程度上也是大汉族主义思想的结果。
三、深受秦始皇信任
秦始皇是一位宁可自己累死也不相信大臣的皇帝,那么秦始皇与蒙恬的关系怎么样呢?应该说蒙恬是个特例,蒙恬深受秦始皇信任,有以下证据可以证明。
首先,秦始皇让蒙恬带30万大军居上郡抗击匈奴达十多年,而蒙恬弟弟蒙毅(就是电影《神话》中成龙扮演的角色)受到秦始皇亲近,“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史记·蒙恬列传》)兄弟俩一个在外带30万大军驻扎在一地达十多年,一个在朝内做参谋。如果不是深受秦始皇的信任,那么这是一件让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以“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列传》)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叛乱的。
其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咸阳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公子扶苏表示反对,并且多次向秦始皇上谏,惹怒秦始皇。而愤怒的秦始皇对于这位将来皇位继承人扶苏的惩罚措施却是让扶苏去上郡给蒙恬当监军。一些人认为这是秦始皇对蒙恬的不信任。我认为这正是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秦始皇让扶苏监军蒙恬不是让扶苏监视、监督蒙恬,而实际上是让蒙恬培养扶苏,锻炼扶苏,让扶苏建功立业,增加政治资本,消除秦始皇自认为那些不利于统治言论的负面作用,以便更好的继承皇位。
最后,秦始皇在病重期间,“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这实际上是秦始皇托孤,是让蒙恬辅佐扶苏治理国家,充分表现了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
秦始皇为什么如此信任蒙恬?我认为有四点原因:一是蒙氏家族的蒙骜和蒙武两位将军都很忠诚;二是蒙恬虽然功勋很高,但是不骄纵;三是蒙恬和蒙毅兄弟俩对秦始皇非常忠诚、忠信,为秦始皇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四是蒙恬本人除了有战功外,还很有谋略和能力。
四、有谋远的蒙恬
蒙恬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他并非像多数武将那样仅仅是一介武夫,蒙恬是一位非常有谋略、才能和智慧的武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他的对手赵高和李斯对他的评价中看出。赵高在拉拢李斯扶植胡亥夺权时对李斯说,李斯的才能、功劳、谋远、民意支持率和受扶苏的信任度都不如蒙恬,这也得到李斯本人的承认。
其次,胡亥夺权后,以秦始皇名义赐死扶苏和蒙恬时,从扶苏和蒙恬两人对于诏书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当扶苏接到赐死诏书时,就哭着要自杀,而蒙恬却劝阻扶苏不要自杀,并对赐死诏书的真伪性表示怀疑,提出要重新核实真伪后再自杀。但是扶苏未听劝阻而自杀,蒙恬则拒绝自杀。如果说蒙恬没有智慧的话,是不决不会想到皇帝诏书是假的,而且蒙恬的怀疑并非胡猜,而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他认为,“陛下(秦始皇)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史记·李斯列传》)事实上,蒙恬早就知道秦始皇的心思,要让扶苏继承皇位。
那么蒙恬的智慧和谋远是不是天生的呢?显然不是。蒙恬的智慧和谋远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后天培养的。蒙恬由于其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蒙恬学的也很好。一是因为蒙恬曾经“书狱典文学”,二是蒙恬死前与胡亥使者的对话很有水平,能够多次引经据典。这些足以证明蒙恬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这么一位有智慧的忠臣也有悲哀遗憾的一面,没能像扶苏一样反对秦始皇的暴政,未能体恤到民间的疾苦。
五、悲惨的结局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
首先,蒙恬悲惨结局是赵高报复的结果。扶植胡亥上台的宦官赵高曾经被蒙毅判处死刑,差点就被蒙毅斩了,这件事一直让赵高怀恨在心,寻找报复机会。其一,赵高与李斯、胡亥夺权的原因之一就是赵高“怨蒙毅法治之而不己也。”(《史记·蒙恬列传》)其二,赵高拉拢李斯帮助胡亥夺权的游说词就是把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说李斯不如蒙恬。其三,在扶苏自杀后,胡亥本打算释放已被囚在阳周的蒙恬,但是遭到赵高的强烈反对,赵高是“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史记·蒙恬列传》)
其次,蒙恬之死是胡亥巩固帝位的结果。虽然蒙恬一门三代忠良,对大秦王朝忠心耿耿,不会反叛秦朝。但是二世胡亥是阴谋夺权继位,是夺了与蒙恬关系亲近的扶苏的帝位,并谋害了扶苏,且把蒙恬囚禁在阳周以图杀害。胡亥是非常害怕活着的蒙恬,万一释放了蒙恬,而深受民众支持的蒙恬则率领他的30万大军为扶苏报仇的话,就严重威胁了胡亥的统治。从这个角度来说,蒙恬的悲剧是封建统治的必然。因为任何一个皇帝不会留着一位手握重兵且与自己有矛盾的将领活着。蒙恬只能叹息一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一代戍边名将就这样吃药西去。
蒙恬的悲剧并非蒙恬一个人独有,在历史的长河里是不断的重复上演着。因为在封建王朝里,专制统治着是无情的冷血动物,在他们眼里只有权力和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和欲望,是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任何忠臣良将的生命都是无关紧要的。蒙恬的悲剧并非蒙恬个人的悲剧,而是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毕竟那是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
揭秘中华第一猛将:蒙恬如何枉死于小人之手
中华第一猛将蒙恬: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可惜一代名将却枉死于小人之手,这是怎么回事?此外,影视剧《神话》中的蒙毅将军是否真有其人?他与蒙恬又有何关系?
一统江山的顶梁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此句出于《史记》,是史太公司马迁对秦将蒙恬的赞叹。这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以其忠勇与才略,一次又一次为大秦书写了辉煌。
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省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他是秦始皇时期的着名将领。蒙恬出身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幼有宏志,希望长大后能够征战沙场,像自己的祖辈那样为国拼杀。他天资聪颖,武艺高强,酷爱研习兵法与刑狱法,长大后还曾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庭关系获封秦国将领,遂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齐,秦军一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很快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着,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得力战将。公元前前248年,蒙恬率领秦军勇猛作战,分别攻取韩、赵、魏三国,为秦国一统江山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威震匈奴千里
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却仍受到北疆匈奴的频频骚扰。早在中原混战之时,匈奴就乘机进犯黄河,还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秦都咸阳也在他们的窥视之中。秦始皇为此患所扰,于公元前215年,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抵抗匈奴。时值秦朝初立,国内的战火刚刚平熄,官兵百姓还未及喘息,北部边境却又传战书。匈奴军队肆意屠杀秦境百姓,抢劫牲畜财物,边境人民生活艰难,不得安定。长期的征战早已令兵士厌烦,百姓也饱受其苦,况且匈奴民族向来善于骑射,强悍无比,蒙恬将军面临的将是一场苦战。
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兵将的士气?怎样才能打赢骑射精湛的游牧敌兵?蒙恬将军一边苦苦思索,一边率兵赶赴边关。敌兵虽然凶猛,但毕竟是游牧民族,虽擅长野战,却作战分散。尽管秦朝此时处于百废待兴时期,兵马的数量不及汉朝时那般庞大,可秦军在蒙恬将军的指挥下,兵阵严整,布局有方。《史记》中这样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显然秦军采用的是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进攻方式。这种战术相较于靠勇力猛攻的匈奴骑兵来讲,当然先进一些。
不过,秦军多为步兵,这种兵阵不如匈奴的骑兵灵活机动,当匈奴采取从四方包围袭击的战术时,秦军便会处于劣势,不易反击。这时就体现了武器的重要作用。秦军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特有的武器。秦军将各式弩箭装载于战车上,瞬时齐发,密集的弩箭如雨般覆盖下来,即使对方骑兵从侧翼袭击,想靠速度取胜,也难以得逞。
不管怎么说,蒙恬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青年时代,他曾长年驻守于北方边境,对匈奴的战法十分了解,加上他本人颇有勇气,敢于直冲,并且富有野战经验,因而此战成为了他人生的巅峰之作。通过对敌情的侦察与分析,蒙恬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第一次交战就给了匈奴有力的回击,使其四散溃逃。公元前214年春,蒙恬率军与匈奴在黄河以北进行数战,重创了匈奴主力部队,最终彻底打败匈奴,迫其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他不负众望,一举收归河套等地区,又渡过黄河,将百姓迁至阳山以充实边县。此战后,蒙恬这个名字令匈奴闻风丧胆。贾谊也曾评说此战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蒙恬战功的由衷称赞。
万里长城安边
后来,为巩固边陲,彻底御敌于国门之外,蒙恬受秦始皇之命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长城,把原来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据史载,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也给中华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此外,秦始皇为了方便其巡游天下,又派蒙恬集合兵匠,自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到甘泉宫修建直道,这就是着名的秦道。它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只是不知因何并未竣工。秦道的开通,不仅改善了九原的交通条件,还加强了北方各地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对军队的调动与物资的运输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生自将军世家
蒙恬出身于武将世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是秦国的将军。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国时,蒙恬的祖父蒙骜投靠秦昭王,并通过多次征战累官至“上卿”。公元前248年,蒙骜领兵攻打韩国,相继占领成皋、荥阳等地,并设置为三川郡。公元前244年,他再次攻韩,此次一举占领了韩国13座城池。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占领太原。公元前246年,平定原为赵国的晋阳后,又攻打赵国新城等地,并夺取了37座城池,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6年,在攻打魏国时,由于遭到信陵君无忌率领的魏、韩、赵、楚、卫五国联军的抗击,蒙骜战败。不过,公元前242年,信陵君去世后,蒙骜趁机攻打魏国,占领长平、山阳等地,共夺取20座城池,设为东郡,挽回了战败的面子。
其父蒙武也在秦国为将,曾任秦内史。蒙武亦屡立战功,《史记》中这样记载:“始皇二十三年,蒙骜子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神话》中的蒙毅将军
随着影视剧作品《神话》的热播,剧中的人物蒙毅将军可谓是家喻户晓。事实上,史上确有其真人,他就是大将蒙恬的弟弟。“蒙恬弟蒙毅,亦深得始皇信任”,“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当时,蒙毅主要为内谋,蒙恬则担任外事。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有勇有谋,深得秦始皇的尊宠与信赖。
蒙毅为人公正耿直。早先,中车府令赵高触犯了秦律,蒙毅受命审判,他按秦国条律公正执法,这得罪了赵高,赵高遂对蒙氏兄弟十分记恨。果然,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便偷偷向胡亥诽谤蒙毅,谎称其曾在始皇面前非议胡亥,胡亥于是大怒,将蒙毅囚禁起来,还要诛杀蒙恬。蒙氏兄弟最终被小人之言所陷害。
三代尽忠,至死感恩
蒙氏一门三忠,三代事秦,并且立下无数战功,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不多见。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蒙恬在临终前曾说:“吾先人及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虽囚,其势足以背叛,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此一句足见其侠肝义胆与对秦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从将军世家走出的蒙恬,自幼就将家族命运与秦国联系在一起,他身上沉积着三代人对秦国的赤诚与感情,这也许可以解释为蒙恬何宁死也不选择背叛秦朝的原因。
英雄忠义,含恨自尽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此诗乃清人阎秉庚所题,它真实地道出了一代名将令人叹惋的结局。蒙恬将军一生忠于秦国,终生为秦朝的统一大业血战沙场,可叹如此英雄却枉死于小人之手!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在游会稽的途中患病,他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病死在沙丘,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此时正得宠于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新君。由于蒙毅曾得罪过赵高,胡亥即位后,赵高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对圣旨有疑,便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胡亥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并将蒙恬囚禁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赵高因惧怕蒙氏兄弟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便散布谣言,谎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盛怒之下执意要杀蒙毅,还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辩解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遂饮毒酒自杀。
蒙恬之死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一代名将,殒身于捏造之罪,其冤情之大,令唐太宗都无不叹惋地说:“朕观最冤的是蒙恬”。蒙恬的忠义最终让他选择了冤死,他在临终宁可将罪过归咎于自己挖断了地脉,也不肯反抗他效力一生的国家,其遗言更让后人看到了他大忠大勇的真性情!
蒙恬含恨冤死后,部下将士悲愤万分,将其遗体葬于陕西省绥德城西大理河畔,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传说,蒙恬的部署官兵,因感怀将军恩德,悲愤将军枉死,遂一个个自尽于将军倒下的地方,鲜血竟染红了刻有将军遗言的石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