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倪文俊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今武汉市黄陂区
逝世日期:1357
职 业: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
主要成就:拥立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号:蛮子
下 属:陈友谅
上 司:徐寿辉
倪文俊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倪文俊简介
倪文俊(?-1357)。黄州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号蛮子,出身渔民,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1355年(至正十五年)大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水军于汉川,连克湖北许多州县,准备投降元朝,未成,1356年迎徐寿辉于汉阳,重建天完政权,拥徐寿辉为帝,以彭莹玉为军师,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大将军,国号“天完”,建莲台省,设六部。翌年分兵攻占鄂、浙、湘、江、皖、赣等省,一时拥兵百万,战将百员,一举撼动元朝统治。后率军入湖南,大胜。太平二年,谋杀徐寿辉未果。遂奔黄州,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明玉珍和陈友谅等人都曾为倪文俊部将。
简介
倪文俊(?-1357)。黄州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号蛮子,出身渔民,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乃是倪氏家族的先祖。1355年(至平五年)大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水军于汉川,连克湖北许多州县,准备投降元朝,未成,1356年(太平元年)迎徐寿辉于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重建天完政权,拥徐寿辉为帝,以彭莹玉为军师,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大将军,国号“天完”,建莲台省,设六部。翌年分兵攻占鄂、浙、湘、江、皖、赣等省,一时拥兵百万,战将百员,一举撼动元朝统治。后率军入湖南,大胜。太平二年,谋杀徐寿辉未果。遂奔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徐寿辉也被陈友谅谋杀,朱元璋战败陈友谅,“天完”告终。明玉珍和陈友谅都曾为倪文俊部将。
倪文俊,黄州黄陂人。世业渔,其生之夕,母梦白虎入室,因多勇力,号蛮子。至正十五年,聚众陷武昌、汉阳等路,迎蕲州盗徐寿辉为主,己为丞相,然徐名虽君,权实在倪也。每用多桨小舟,昼夜疾行,出人不意,所至克捷。掳威顺王妻妃,杀其子报恩奴与湖南元帅甄崇福,遂陷荆、鄂、潭、岳、黄、蕲、澧、衡、常德、宝庆、江、虔、洪吉等府。十七年,又陷峡州川属诸郡,然骄恣暴狠,抚下无恩,欲谋杀寿辉不果,自汉阳奔黄州,来与伪将陈友谅合兵。陈因假以出迎,伏兵城门袭杀之。前一夕,母复梦白虎死,而文俊自见大星落舟前,笑曰:“不知何大官人又死吾手!”呜呼,一盗之乱,内应母梦,上干天象,况天子乎!
经历
倪文俊(?—1357年),号倪蛮子,渔民出身,黄州黄陂(今武汉黄陂)人。史载他勇悍善战,“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临战多克捷。”倪文俊屡立战功,司职统军元帅,蕲水被元军攻陷后,他退到沔阳湖区,保存和积蓄势力,发展水军。
倪文俊于1355年1月指挥天完(徐寿辉起义后宣布建国,国号“天完”,意思是压倒大元)红巾军克服沔阳。这时,元威顺王宽彻普化镇守武昌,他早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和倪文俊交过手,不仅被倪文俊打得大败,而且其儿子别帖木儿也被俘获,因此对倪文俊这个战场的老对手临阵感到十分害怕。四年后的再次交战,宽彻普化决定先发制人,调集重兵围剿倪文俊。他“命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余只,水陆并进,至沔阳攻徐寿辉伪将倪文俊,且载妃妾以行。兵至汉川县鸡鸣汊,水浅船搁不能行,文俊以火筏尽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而报恩奴自死,妃妾皆陷,宽彻普化走陕西。”倪文俊用火攻将元军船只烧掉,取得了这次战役的彻底胜利,元威顺王的几位王子也先后被俘被杀,宽彻普化本人也狼狈而逃,被永远赶出了他的威顺王府,再也没有能够回到他驻藩30年的武昌了。
接着,倪文俊指挥天完红巾军乘胜出击,在这一年内陆续攻克武昌、汉阳以及襄阳、中兴路(治所在江陵)等城池,天完政权才得以在困境中走出,重新出现了振兴的局面。
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倪文俊将天完政权的都城从蕲水迁至汉阳,修治宫室,并迎接天完君主徐寿辉入居汉阳帝宫。但是从此时起,天完政权的实权已经被倪文俊所控制。倪文俊在巩固天完政权的根据地——江汉平原以后,又调兵遣将向外地四周发展,并取得了卓实的成就。
面对红巾军的发展势头,元政府采取了军事镇压和政治诱降相结合的两手政策,一方面严令各地元军攻打红巾军,并逐步收复一些失地;另一方面“招安”红巾军。
倪文俊恰好有个人图富贵的私心,又经受不住元朝的诱惑,贪图高官厚爵,于是与元军谈判妥协投诚,将他俘获的威顺王子作为人质,要求元朝廷封他为湖广行省平章,企图走上背叛天完红巾军的道路。后来由于双方讨价还价,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结果,倪文俊杀死人质威顺王的儿子,中断了归顺元朝的道路。然而倪文俊的权力欲继续膨胀,他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图谋杀害徐寿辉,篡夺其帝位,又未能如愿。倪文俊的阴谋失败,便奔往黄州,途中被其部将陈友谅杀死。接着,陈友谅取代倪文俊掌握实权。不久,天完政权也因被陈友谅的大汉政权所代替而寿终正寝。
天完政权中,倪文俊曾作为丞相,说明天完政权也沿袭了蒙元旧制。在天完政权的高潮时期,黄陂因临近天完政权的帝都(湖北蕲州及汉阳),当由天完政权的中央行政机构“莲台省”直接管辖(天完最高行政机构,含有白莲教的宗教色彩),而且天完政权也和元一样,在省下设有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
同时,因天完红巾军与元军战事频繁,因此有着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军事管理机构,其体制也与元朝旧制大体相同。在这一系统的军事管理机构中,倪文俊也担任了最高一级的统军元帅。只可惜他在战争形势有所好转的时候就恃胜而骄,不听指挥,甚至私欲极度膨胀。当他当上丞相,就腐化变质,夺占被俘的威顺王子的妃妾为其妻室,其举止“颇娇纵,待其下无恩”,既导致了个人众叛亲离与身败名裂的下场,也削弱了红巾军的战斗实力,甚至出现了禁不住朝廷“招安”诱惑,企图投降的可耻本性。在整个元末反元大起义的过程中,倪文俊确实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介渔民个人品质和思想境界的局限性。
倪文俊为什么选择投奔陈友谅 陈友谅为什么不帮助他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着,不管为什么要对付对方,但只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陈友谅对待倪文俊的态度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咱们介绍一下倪文俊这个人,他的老板是徐寿辉,也是当初元末时起来造反的一个人。徐寿辉是一个造反派的小头头,虽然手下的人不多,但该有的排场却一点儿也不少,建立了天完国,仿照着元朝的官制,给自己也设置了中书省,枢密使院之类的机制,倪文俊就是天完国的丞相。
按说倪文俊这个职位也不低,基本上就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他觉得徐寿辉不就是起义的早了点,手下的将领有本事了点儿,徐寿辉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所以,他就想着取而代之。
但这件事不知道被谁给走漏了风声,倪文俊还没有行动呢,就只能连夜逃跑。他来到了陈友谅这儿,想鼓动陈友谅和他一块儿造反,帮助自己当天完国的皇上。他之所以这么信任陈友谅,觉得陈友谅会帮助自己,是因为陈友谅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才让他成为了军中的高层。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就没有陈友谅的今天。
倪文俊这个逻辑其实也挺正确的,自己帮过陈友谅,那么陈友谅应该也会帮助自己,起码也不会害自己。但往深处想一想,当年徐寿辉对他不好吗?徐寿辉都让他当丞相了他还想着背叛徐寿辉,那么本就薄情寡义的陈友谅会帮助他吗?答案显而易见,不会。
所以倪文俊投奔陈友谅的第二天,徐寿辉就收到了倪文俊的项上人头。
陈友谅可不是因为对徐寿辉忠心耿耿才杀了想造反的倪文俊,而是因为当时时机不对,徐寿辉的其他手下还对徐寿辉死心塌地,就算陈友谅想帮助倪文俊,也有心无力。
对于倪文俊来说,徐寿辉是他的恩人,但他毫不犹豫就想抢夺恩人的座位,所以陈友谅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对倪文俊来说,他应该也是能够理解的吧。
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万千人中的一个。正是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时代,才能让他这个小小的渔家之子,能打下一方势力,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共争天下,还建立了一个大汉政权。陈友谅生于公元1320年,湖北沔阳黄蓬人,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以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公元1357,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
网络配图
公元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公元1360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杀掉徐寿辉,自立为帝的做法极其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最终将天下在鄱阳湖大战中输给了朱元璋。
陈友谅建立了大汉政权后,极其自得,用现在的说法,大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因此,他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但另一方面却早已把军事重心放在了和朱元璋一部的征战上。在势力上来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势力相邻的两人,势必会爆发一场大战。两人的战争,历经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
陈友谅称帝立汉,一干官员除太师邹普胜,其下官员大多数都是天完旧属,这些旧有官员对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这种篡权夺位的行为深为不满,在与朱元璋的对战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这也简接导致了陈友谅部军心不稳,最终在鄱阳湖大战中中流矢身亡。陈友谅自满专横,穷奢极欲,不恤民力。
网络配图
传闻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后,曾登上陈友谅所铸造的恢弘战船,其房内一个床铺都极其奢华,精致到了极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想来这便是陈友谅会输给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另外,陈友谅不善于抓住战机,在刚经历一场大战后便贸然与朱元璋发动战争,不给将士喘息的机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查看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公世系记载,其父陈普才一共有五子。这也就说说陈友谅一共有五个亲兄弟,分别是陈友富、陈友直、陈友谅、陈友仁、陈友贵。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战死了,陈友贵及堂弟陈遂在战败后保护五皇妃何氏携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和九皇妃薛氏逃走。还有两弟投降朱元璋后被授予爵位。朱元璋对陈友谅的亲族还算不错了,不仅给其两弟封授爵位,连他的父亲陈普才在投降后也被封承恩侯。
陈友谅娶有妻妾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有记载为陈友谅有两字,长子陈善,次子陈理。陈友谅兵败后,长子陈善在陈友谅的部下护送到大别山腹地,改名换姓,化名郭景福逃掉朱元璋的追杀。等明朝被灭后,重新开始统一辈分: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乃仁心 ,以启方一,延泽礼长,文定光国。
网络配图
次子陈理在陈友谅鄱阳湖打败后,由陈友谅旧部张定边等护送返回武昌。返回武昌后,在张定边等人的拥护下,成为大汉第二任帝,改元德寿。后来在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后,出城投降。投降后,朱元璋念其年龄尚幼小,皇恩浩荡,免其死罪,流放远地。“理居京师,邑邑出怨望语。帝曰:‘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清·张廷玉等《明史》。
汉王陈友谅最终以鄱阳湖大战的失败而告终,但同样,他也是一个乱世枭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