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普贤菩萨
外文名:Samantabhadra
其他名称:遍吉菩萨摩诃萨 三曼多跋陀罗
所 属: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
象 征:理德、行愿功 德佛的右胁侍
坐 骑:六牙白象
生 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
道 场:峨眉山
普贤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日本真言宗的许多信徒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化身之一,密教由金刚萨埵所开创。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
普贤菩萨,梵音汉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
《大日经疏》卷一中记载: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
即是说普贤菩萨依深菩提心所起广大弘深誓愿,及身、口、意悉皆清净,遍尽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大德,所以尊名为「普贤」。 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菩萨摩诃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无上释尊的两大胁侍。他的坐骑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
普贤菩萨摩诃萨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同行,求生西方。(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阶段,如果再进一步破一分无明,即入圆教初住菩萨位而证法身,从此成为法身大士。
为什么普贤菩萨传下的密宗不被认可?具体原因是什么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
——《普贤行愿品》
大行普贤菩萨,世称“十大愿王”。作为佛祖的右胁侍,华严三圣之一,普贤菩萨的“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正是世人达不到普贤菩萨的高度,因此佛告诉世人,对于普贤菩萨的愿行智慧“莫生疑念,应当谛受”。
你理解不了没关系,只有达到了佛的境界才能理解,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起疑心,认真学习。就像三岁的小朋友学国学一样,总有一天能领会其中的真谛!
然而世人显然让佛失望了!普贤菩萨“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而传下的密宗,至今已不再被佛家信众认可,甚至被斥责密宗非佛法、邪教!
事实上,作为大乘佛法八大宗派之一,密宗不被世人认可的原因除了修行密宗的方式难被理解,密宗的教义、理念是与其余宗派是相通的!它备受世人唾弃的关键并非出于密宗本身,而是根源于这个问题!
先来看一看密宗的传承发展脉络。
密宗的源头是大日如来,也就是释迦佛的法身,开创者则是普贤菩萨的化身金刚萨埵。较之其他宗派传入时间,公元八世纪,也就是唐朝中期密宗才传入我国,继承者唐朝著名僧人一行与慧果。
由于三武灭佛等历史原因,唐朝以后,密宗在我国失去了完整的传承。相反,慧果的弟子、日本僧人空海将密宗带回总本山、高野山。直至1991年,台湾大毘卢寺成观法师赴日参习秘法,再度将密宗迎回国门。
也就是说,密宗在中国传承发展的时间,唐朝加现在,总共也才100多年时间。密宗竟是一种没有“中国化”的宗教,自然很难与国人思维快速相容,而成为世人排斥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贤菩萨传下来的密宗,因时间过短未经“三教融合”未“中国化”而没有得到国人的认可。世人原本就接触不到它真正的无上密法,反而将它泼得满身污秽。
其实这并不是密宗被贬谪的根本原因,根源在于密宗在乎身修,而学佛之人已习惯了用口
普贤十忍分别指的哪十忍?有着什么用处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于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音声忍
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顺忍
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无生法忍
菩萨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如幻忍
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菩萨了达诸法如幻已,则了达国土、众生、法界、世间,悉皆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度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为度一切众生转于法轮;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
如焰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焰。譬如阳焰,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语言显示。菩萨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如梦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灭,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
如响忍
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悉同于响。虽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于法性,无有相违。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遍十方土。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如影忍
菩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没;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明镜,非一非异,非离非合。菩萨亦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想,善巧方便,通达无碍。菩萨成就此忍,虽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
如化忍
菩萨观世出世间法,一切如化。观世间染法如化者: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观出世间净法化者: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众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碍,辩才所说故;菩萨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菩萨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空忍
菩萨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间界,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想、无起、无二故。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以无所行,无分别,无差别故。一切禅定,所说一切法,一切佛身犹如虚空,以三际平等,不可言说,无著无碍故。菩萨修空忍,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通达一切波罗密,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